会计里的加权平均法怎么算的?

2024-05-18 08:33

1. 会计里的加权平均法怎么算的?

如何紧急解锁洗衣机-西门子

会计里的加权平均法怎么算的?

2. 会计处理常用公式

会计处理常用公式,一般有以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一、利润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2、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其中: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二、成本计算公式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 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 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以上六种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各有特点,企业应结合业务情况选择采用。但一经选定,在一个年度内不能随意更换,以保持年度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口径一致。

3. 会计中的加权平均法是如何运算的?

会计里的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会计中的加权平均法是如何运算的?

4. 求excel会计excel公式大全

 1、 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 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 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 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9、优秀率: =SUM(K57:K60)/55*100
  10、及格率: =SUM(K57:K62)/55*100
  11、标准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13、多条件求和: {=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14、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W( )))/360,0)
  ———假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
  15、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
  ①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波浪线。
  ②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直线。
  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双直线。
  一、excel中当某一单元格符合特定条件,如何在另一单元格显示特定的颜色比如:
  A1〉1时,C1显示红色
  0
  A1<0时,C1显示黄色
  方法如下:
  1、单元击C1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条件1设为:
  公式 =A1=1
  2、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红色后点“确定”。
  条件2设为:
  公式 =AND(A1>0,A1<1)
  3、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绿色后点“确定”。
  条件3设为:
  公式 =A1<0
  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黄色后点“确定”。
  4、三个条件设定好后,点“确定”即出。
  二、EXCEL中如何控制每列数据的长度并避免重复录入
  1、用数据有效性定义数据长度。
  用鼠标选定你要输入的数据范围,点"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设成"允许""文本长度""等于""5"(具体条件可根据你的需要改变)。
  还可以定义一些提示信息、出错警告信息和是否打开中文输入法等,定义好后点"确定"。
  2、用条件格式避免重复。
  选定A列,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成“公式=COUNTIF($A:$A,$A1)>1”,点"格式"->"字体"->"颜色",选定红色后点两次"确定"。
  这样设定好后你输入数据如果长度不对会有提示,如果数据重复字体将会变成红色。
  三、在EXCEL中如何把B列与A列不同之处标识出来?
  (一)、如果是要求A、B两列的同一行数据相比较: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单元格数值” “不等于”=B2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二)、如果是A列与B列整体比较(即相同数据不在同一行):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公式”=COUNTIF($B:$B,$A2)=0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按以上方法设置后,AB列均有的数据不着色,A列有B列无或者B列有A列无的数据标记为红色字体。
  四、EXCEL中怎样批量地处理按行排序
  假定有大量的数据(数值),需要将每一行按从大到小排序,如何操作?
  由于按行排序与按列排序都是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主关键字相同时才能按次关键字排序。所以,这一问题不能用排序来解决。解决方法如下:
  1、假定你的数据在A至E列,请在F1单元格输入公式:
  =LARGE($A1:$E1,COLUMN(A1))
  用填充柄将公式向右向下复制到相应范围。
  你原有数据将按行从大到小排序出现在F至J列。如有需要可用“选择性粘贴/数值”复制到其他地方。
  注:第1步的公式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数据范围)作相应的修改。如果要从小到大排序,公式改为:=SMALL($A1:$E1,COLUMN(A1))
  五、巧用函数组合进行多条件的计数统计
  例:第一行为表头,A列是“姓名”,B列是“班级”,C列是“语文成绩”,D列是“录取结果”,现在要统计“班级”为“二”,“语文成绩”大于等于104,“录取结果”为“重本”的人数。统计结果存放在本工作表的其他列。
  公式如下:
  =SUM(IF((B2:B9999="二")*(C2:C9999>=104)*(D2:D9999="重本"),1,0))
  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六、如何判断单元格里是否包含指定文本?
  假定对A1单元格进行判断有无"指定文本",以下任一公式均可:
  =IF(COUNTIF(A1,"*"&"指定文本"&"*")=1,"有","无")
  =IF(ISERROR(FIND("指定文本",A1,1)),"无","有")
  求某一区域内不重复的数据个数
  例如求A1:A100范围内不重复数据的个数,某个数重复多次出现只算一个。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利用数组公式:
  =SUM(1/COUNTIF(A1:A100,A1:A100))
  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二是利用乘积求和函数:
  =SUMPRODUCT(1/COUNTIF(A1:A100,A1:A100))
  七、一个工作薄中有许多工作表如何快速整理出一个目录工作表
  1、用宏3.0取出各工作表的名称,方法:
  Ctrl+F3出现自定义名称对话框,取名为X,在“引用位置”框中输入:
  =MID(GET.WORKBOOK(1),FIND("]",GET.WORKBOOK(1))+1,100)
  确定
  2、用HYPERLINK函数批量插入连接,方法:
  在目录工作表(一般为第一个sheet)的A2单元格输入公式:
  =HYPERLINK("#'"&INDEX(X,ROW())&"'!A1",INDEX(X,ROW()))
  将公式向下填充,直到出错为止,目录就生成了。

5. 会计考中级职称财管要记住哪些公式

在当今社会中,职场相互竞争残忍,没有一种技能,没有学历证书,就算你说破天也没用,虽说社会需要的不只是一张证件,更需要看你有多少的能力,能搞定多大的事情。但是证书证至少是块敲门砖,关键时候能防身。
 
新时代的会计人,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有哪些值得考的证书呢?接下来让高顿财税学院Andy老师为你具体说说吧,为你推荐以下五种证书。还不知道自己是不适合学习ACCA,戳:学前评估
一、ACCA全称:
中文: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英文: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ACCA定义:
ACCA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及最有影响力的专业会计师组织之一,也是在运作上通向国际化及发展最快的会计师专业团体。目前已在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设立了分部、办事处及联络处。在170多个国家共设有300多个考点,拥有学生和会员超过二十五万人。ACCA课程全面、完善及先进兼备,现已被联合国采用作为全球会计课程的蓝本。
ACCA发展史: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发展最快的全球性专业会计师组织,目前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2.6万多名学员和12.2万多名会员。ACCA的宗旨是为那些愿意在财会、金融和管理领域一展宏图的能人志士,在其职业生涯的全程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机会。
ACCA在全球拥有近80个代表处和服务中心,通过这个网络,为40多万ACCA学员和会员的职业生涯全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ACCA在全球与50多家组织和机构建立了会计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以此为依托提供各类资格证书和一系列的服务,推广全球专业标准、促进会计行业发展、提升会计师在工作场所的价值。另外,ACCA与全球470多家注册的培训机构、近8500家ACCA认证雇主有着密切的合作。小编再送一个2019ACCA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二、注册会计师证(CPA)
注会证书不是万能的,但是有了注会证书,你却有不同的发展。注会证是会计里的高级别,证书考下来,你基本就可以靠证来赚钱了,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一般都会被看成具有较好的财会基础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考试内容:伦理和职业道德标准、投资工具(含数量分析方法、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及公司金融)、资产估值(包括权益类证券产品、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及其他类投资产品)、投资组合管理及投资业绩报告。
全世界公认金融投资行业最高等级证书――CFA是国际“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凭此证书可应聘投行、证券公司、基金、外企、上市公司、银行金融机构、世界500强等企业工作,从事国际高级金融分析、投资与管理工作。
四、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
考试内容:
P1包含了财务报告、计划、业绩考核和控制等内容,主要讲述了外部财务报告决策(15%)(C级)、计划与预算和预测(30%)(C级)、业绩管理(20%)(C级)、成本管理(20%)(C级)、内部控制(15%)(C级)等5部分内容。P1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运营,提升内部竞争力和整体绩效:帮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从而提高绩效。
P2主要讲述的是财务决策,包含了.财务报表分析(25%)(C级)、公司财务(20%)(C级)、决策分析(20%)(C级)、风险管理(10%)(C级)、投资决策(15%)(C级)、职业道德(10%)(C级)等6部分内容。P2主要是针对企业在资本市场怎么样获得利润最大化,向外部要利润:公司理财(投资、融资、控股)、风险管理、决策分析。就是公司挣钱以后,怎么样把这些钱,再生钱。
报名条件:
1、持有教育部认可的三年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 2、持有教育部认可的学士学位证书 3、持有教育部认可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博士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 4、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证的CPA、国家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认证的中高级会计职称证书、ACCA的全面合格会员符合CMA学士学位的教育要求 五、中国精算师
中国精算师是评估经济活动未来财务风险的专家,一直以来,但凡是涉及经济的,都几乎与高薪挂钩。精算师是目前中国最稀缺的人才,物以稀为贵,各大企业对于精算师都是趋之若鹜,所以只要拿到了中国精算师证书,高薪的职业也是唾手可得。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会计考中级职称财管要记住哪些公式

6. 大家哪位知道财务会计的重点是哪些?最基础的公式有哪些?

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7. 会计折旧方法: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公式是怎么的~急需啊~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线折旧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x 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x 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x(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x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二、加速折旧法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x 100%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 x (n+1)/2(n为年)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 月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x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x月折旧率
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降低到其预计净残值以下,即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分摊。

扩展资料:
企业所得税条例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以下规定:
一、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器具、工具;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财政部确定的计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
二、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封存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按照规定提取维检费的固定资产;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得补提折旧。
三、提取折旧的方法和依据。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四、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新所得税法:第六十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折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累计折旧

会计折旧方法: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公式是怎么的~急需啊~

8. 中级会计职称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是怎样呢?

不难,全国统考的。
准备工作:

1.报考时间大概为这个月。
2.考3门:《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经济法》
3.难度:最难的是中级会计实务。
4.辅导书:
没基础的买轻松过关一(东奥会计网校主编)或者梦想成真应试指南(中华/会计网校主编)。
主要是讲义多,题目重在基础。
有基础的买轻松过关二或者梦想成真经典题解
没时间看的,买本小册子,东奥或者中华的都可以,基本上覆盖了书上的讲义,外加有专题班讲义,归纳的十分好,一本都重在细节。个人考注会的时候也买过。
如果再没有时间,也要做套模拟题,最后六套题,随便你选。这里不多说。
下面注重说3科的经验,看完后并且照着做的,没上80分,当面给你鞠躬道歉.
方法:
在说具体方法之前,先说一下各科安排,这里实务最难,所以实务要放最前面,很多人会问,到底是3门一起准备还是一科一科准备。
如果你是上班族,建议你到3月份之前准备好《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必须按照这个进度。
最后关键的时间是最后2个月,如果你《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还没有准备好,半桶子水的话,那基本上很难过,尤其是中级会计实务这门。能不能一次通过3门,就看你最后2个月中级的3科可不可以都兼顾过来,一次过3门不难,就看你最后2个月,记住,3门兼顾。
首先说《中级会计实务》,个人感觉题目比08年那会更侧重实践和综合,题目难度不大,综合题你想一分都拿不到,也是件难的事情,或多或少能写出几个,就这教材而言,和注会比,内容差不多,但是也有个共同点,内容不详细,平均每章下来也不到20页,书上例题很是简单,考试却是拔高的,题目出的也特别出格,所以你要想过的话,不做习题可不行,历年题,最近2年的,都要会做,你一定要知道出题人的思路,比如综合出得像个大拼盘,会计实务也有相当繁琐的计算,你要做好这个心里准备。
这本书该如何学,个人觉得这本书分为2个层次,这个层次我个人不是按照难易去分的,因为你要知道,如何注会一样,不是你觉得耗费时间的难点他就搬个大题来出,我分的层次是考试频繁度,本常在论坛压力,命中50%以上,不过越往上的考试,比如注会,知道考点,但不知道怎么个出法。
第一个层次: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企业合并,日后事项,收入(我没有按照章节来分,因为没教材),这些东西基本上年年有,所得税会计,金融资产,或有事项。注会也是 。
第二个层次:其他。
也许你会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外币,减值,借款费用那些跑哪里去了?这些章节说不准,哪年不出,或者就那么2分的题目。

但是收入,长投,日后事项这些东西,年年考。
这里还有说一下繁杂的计算,有,外币,减值,借款费用,租赁(中级貌似没租赁这章,记不清了)。繁杂的东西不一定出大题。
具体来说:
这次我按照顺利来说了。还是对比归纳为主,初始入账这些东西,你都要会的,自己归纳,这里不多说。
1.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一次学完,至少第二遍的时候一次学完,做题,相似程度高。这里初级都有学过。
a存货减值和后面的或有事项要结合起来,也就是亏损合同那里。
b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都涉及到折旧,减值。
c固定资产的更新,还有固定资产那里有个预计负债。
d投资性房地产转换。
2.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书上过于简单,多做练习补充,尤其是大题。)
a这里繁杂的是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成本,初始入账这些东西。这么一个顺序。首先看是同一控制还是非统一控制,同一控制按照所有者权益份额去比较,非同一控制再看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成本法下就看付出的公允价值。权益法下再比较份额。
b成本法权益法之间的转换,这里因为会计准则改了,变得简单了。
c注意结合后面的合并报表,这一章在学的知识不懂的地方就要解决。可别到了合并报表的时候,把长期股权投资给忘了。
d后面的金融资产一起学吧,个人觉得中级的书编的不好。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一起学。
a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到到商业实质,非商业实质,处理方式不同。难点就在于多项资产怎么入账。其他不难。
b债务重组,和非货币型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一样,有几个价格对比,一个是账面的,一个公允的,而且如果涉及到固定资产清理时都可能涉及到营业外收。
4.资产减值,这里注意一个资产组,一个商誉的减值。
5.股份支付,注意是以权益工具结算还是以现金的结算,不同的在于一个是授予日的计量,一个是期末公允价值计量。现金结算的那个表一定要会,书上有例题。至于什么市场条件,非市场条件,这些东西考试前忘记不要紧,看一看就能想起来。
6.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这里要说的是一般借款费用,专门借款的那个算法,弄不明白的话,还是做两个题,问题还在于,算利息的时候可能你要注意时间,比如不是一整年,就同折旧,摊销一样的,给个2月1号,5月1号之类的,计算量就大了。
7.收入,注意收入的确定,特殊的比如售后回购,售后组会,不知道中级有不有积分的问题,有积分的也设计到计算。合同的那些也要会,毕竟也涉及到收入的计量。收入和后面的日后事项,搞不好出个大题叫你改错,需要调整以前年度的。
8.所得税。这里是难点,也可能结合出大题,讲义很好,今天不能发郭建华老师的讲义,全部列明。有需要的可以找我。
9.外币这算,这里如果出计算的话,就给你分多笔业务,你在列算式的过程中,最好分两行,第一行列年初的资金,下面一行列期末的。然后第二行对比第一行去算,一目了然。还有的就是如果出选择,还可能出到列报,未分配利润的算法难点。
1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有可能结合其他章节出大题。
11.合并报表,结合前面的长期股权投资。抵消调整分录,比如母公司的长投抵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反正是一系列的,最麻烦的还是连续合并,至于统一集团内的,比如存货对存货,存货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对存货,这些本年的分录好编,就视同没发生过,转折旧,费用等。

综合,多做题的章节:
1.计算有资产减值,借款费用,股份支付,金融资产。
2.多做分录的大题,长投,合并报表,日后事项,股份支付,收入。尤其是综合题。

中级财务管理
书不厚,习题不厚,我5天做完的。以计算为主,可能繁琐的还涉及到表格,我把我印象中的计算类型都列出来,你都会的话,过是没问题了。
1.销售预算:书上很大一个表,比如资产占收入的多少,负债占多少,留存利润多少,这个你得会。
那个表,很多人不会看,通俗的讲,就是销售收入要达到多少呢,告诉你价格,你要生产多少产品,然后你生产多少产品,根据月初和月末结存(等于下月初的结存),生产多少产品。而你生产多少产品,要进多少原材料,进了多少原材料呢,涉及到一个数量问题,原材料还有价格问题。然后设计到多少人工,人工也有价格问题,也有数量问题。然后都算完了,看你差多少钱,或者多出多少钱。
这里学完,可以学后面章节,好像是有一章就计划还是什么来着,有个耗费的问题。包括数量差异,能量差异的。
2.筹集资金,投资,这两个章节。
文字性的东西铁定会考,比如筹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你一定要会。
筹资的成本差不多等于投资的收益,就是一块硬币的凉面,单项的计算公式对比起来差不多。
在于如果多种筹资的,有几个模型,公式不复杂,书上的能看懂,就够了。
3.有个是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涉及到投资回收期,收益率,静态的或者动态的这些指标,这么一个类型,也可能会出到。我记得好像是有6种还是7种方法吧,什么投资数量相等,净流量不同适用哪种方法,这个适用方法要会。年数不同的,有两种方法,书上举例了。

4.更新决策那里。
5.最佳存货持有量,最佳现金持有量。这个计算都,书上文字性说明,涉及到什么转换成本,保管成本这些,你可别把这两种的成本给混淆了。
6.财务分析:杜邦分析的,还有一个分析,会涉及到一个大表格,评分的那里。
财管就上面一些计算类型,专题班讲义都有,小册子也会有。
7.收入分配管理,那些理论的有点缺点和适用性,以及各个时期用哪种好。
8.盈亏平衡点,这里和筹资那里有关的,还有一个算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
9.税务管理,有个典型的计算,个人觉得考试不会太难,但是书上那个例题你一定要会,我记得例题是那种收益最高,买100送20的货,送20的现金,然后告诉你进价什么的,问你交多少税。还有一个例题就是要你判断成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的的那个例题。
10.投资中心,成本中心这些,有个简单的计算。可能出选择。
初步估计的就以上10个类型的计算,会了基本就成了。财管可以采用题海战术。
经济法(里面有税了):
1.公司法律制度。什么日期,人数,表决这些,不用说,案例一定会考到。
2.证券法:首发,增发,债权上市的条件。不知道独立董事是这个章节还是公司发的章节,任职条件要会。
3.合伙企业:这里不难,别混淆什么退伙,然后入伙退货条件,还有经营与分配,清算的一些条件。
4.合同法:代理合同,越权代理,这些最喜欢考。特殊点的,比如销售合同的救济,还有适用价格这些。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
5.税的问题:
归纳各个税的:
1.纳税范围,比如增值税对什么征税,消费税对什么征税云云。
2.纳税义务人:同上。
3.计税基础:就是计算交多少税最关键,这里你要记税率,尤其是特殊的,比如增值税13%的税率等等。然后如果是从价税率,用什么价格,比如组成计税价格,比如销售价格,还有一个量的问题,比如视同销售。
4.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
考试出法一般这么出:
1.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要交多少。
2.增值税退税。
3.消费税注意烟酒,注意是连续加工或者是其他可以抵扣的,还是直接对外出售的或者不能抵扣的。尤其是卷烟的税额。
4.企业所得税,我估计考试没有注会这么变态,企业所得税,你要能算出会计收入,会计利润,调整的事项你都会了,那基本上就拿满分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