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供求规律

2024-05-17 16:50

1. 简述供求规律

是指商品的供求状况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一方面,商品的供求状况影响价格变动:
1.商品的供给一定,需求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升高,反之则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下降。
2.商品的需求一定,供给增加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升高。
3.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商品的需求增加快于供给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升高,反之则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下降,而二者同步增加则不会影响价格的变动。
4.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减少,商品的需求减少快于供给减少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升高,而二者同步减少则不会影响价格的变动。
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商品的供求状况:
1.商品价格的升高会引起供给的增加和需求的减少。
2.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
总之,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价格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市场提供不断变动的价格信号,使市场总量和结构状况得到调整,从而形成均衡与不均衡两种市场供求状态。
1.不均衡状态。市场供求的不均衡状态有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两种,买方市场是指供给持续超过需求,使买者在与卖者的讨价还价中处于特别有利地位的市场;卖方市场是指需求持续超过供给,使卖者在与买者的讨价还价中形成最有利的要价条件的市场。短缺是卖方市场的特征,由于需求总是大于供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上的地位是非对等的,产品供给的紧张使生产者可以单方面定出对自己有利的价格,消费者则因此失去了与生产者讨价还价的余地。此种情况下,生产者易于轻视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长久之计,而采取一些靠提价获取利润等短期行为。生产过剩是买方市场的特征,由于供大于求,消费者在市场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此种情况下,竞争主要发生在生产者之间,巨大的生产压力使生产者在技术改造、产品更新、加强管理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均衡市场。均衡市场也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供大于求的市场和求大于供的市场。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影响的市场价格下降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它会促进生产者间的竞争,使生产者不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打开销路。在求大于供的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影响的市场价格上升不利于消费者,由于销路有保证,生产者间的竞争相对缓和,生产者可能会放松质量管理,减慢技术进步的步伐。
供求规律要求信息商品生产者建立自己的市场调研队伍或依靠社会上专门的市场调研单位,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变化,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动调整生产;同时要求信息商品生产者未雨绸缪,自始至终地把重点放在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上。

简述供求规律

2. 分析市场供求规律的三种情况

感谢您的耐心等待呢!为您的咨询问题答案经整理如下呢: 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种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要下降。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2. 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同理,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1、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与社会分配的劳动量相等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求一致。
2、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大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超过社会分配的劳动量。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
3、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小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亦即社会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社会各生产部门只有按社会对各生产部门的商品需求量的比例来分配社会总劳动量,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才能趋于平衡。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趋于平衡,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摘要】
分析市场供求规律的三种情况【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 分析市场供求规律的三种情况
,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儿哦~【回答】
感谢您的耐心等待呢!为您的咨询问题答案经整理如下呢: 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种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要下降。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2. 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同理,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1、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与社会分配的劳动量相等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求一致。
2、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大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超过社会分配的劳动量。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
3、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小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亦即社会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社会各生产部门只有按社会对各生产部门的商品需求量的比例来分配社会总劳动量,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才能趋于平衡。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趋于平衡,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回答】

3. 供求规律的简述

供求规律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包括以下内容:
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种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2、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同理,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

扩展资料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1、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与社会分配的劳动量相等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求一致。
2、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大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超过社会分配的劳动量。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
3、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小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亦即社会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社会各生产部门只有按社会对各生产部门的商品需求量的比例来分配社会总劳动量,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才能趋于平衡。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趋于平衡,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
促使商品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的动力是由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但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却影响着价格对价值的背离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求理论

供求规律的简述

4. 西方经济学中,对“供求规律”是怎样定义的

供求规律(Law of supply-demand),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必须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供求关系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对立统一。供求规律就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法则。

扩展资料
供求规律有两层含义:一是供求决定价格;二是价格调节供求。举个例子:某纺织厂为了追求利润扩大生产,而若所有纺织厂都扩大生产,产品一旦供过于求,价格会下跌。企业会减少生产;若企业都减少生产,产品慢慢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于是企业会增加生产。
人们将“合成谬误”视为市场失灵,理由是产品过剩会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不错,产品长期滞销压库是资源浪费,但却与“合成谬误”无关。
经济学说,价格若由市场供求决定,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会下降,只要价格足够低,最后市场必能出清。由此推理,如果某个企业产品长期积压造成了资源浪费,那么一定是未按供求规律定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求规律

5. 举例说明什么是供求法则,并分析供求法则如何发生作用

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格,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即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供给、需求两条曲线相交之处,表示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也即表明按这种价格成交能够使供需双方都满意。
此时的交易量为称为均衡交易量,均衡价格下的供求数量;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当价格为非均衡时,会有一种使价格趋向的趋势,使价格朝的方向变动,最终变为均衡。只要没有新干扰因素,价格也就不会变动,此时这个市场达到了均衡。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理: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当价格>均衡价格? 供>求? 需求者压价,供给者减少供给,价格下降
当价格<均衡价格? 供<求? 需求者抬价,供给者增加供给,价格上升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编辑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带来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动,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情况(因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需求曲线位移)。需求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按同方向变动。
表现为: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提高;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会下降。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因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供给曲线位移)。供给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按相反方向变动,均衡交易量按相同方向变动。
表现为: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涨,交易量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
·如需求减少(增加),供给增加(减少),则均衡价格下跌(上涨)。
·如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则均衡价格的变动要视供求双方增减程度的大小而定。

(1)上述供求法则只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价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双方)
(2)这里所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整个行业的(即市场的)曲线,不是企业的供需曲线。

举例说明什么是供求法则,并分析供求法则如何发生作用

6. 供求规律的简述

供求规律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包括以下内容:
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种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2、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同理,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

扩展资料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1、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与社会分配的劳动量相等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求一致。
2、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大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超过社会分配的劳动量。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
3、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小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亦即社会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社会各生产部门只有按社会对各生产部门的商品需求量的比例来分配社会总劳动量,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才能趋于平衡。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趋于平衡,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
促使商品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的动力是由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但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却影响着价格对价值的背离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求理论

7. 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8. 用供求原理说明具体一个经济现象 论文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

摘要: 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
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
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
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
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
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
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
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
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
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
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
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
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
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
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
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
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
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
和房屋价格高涨, 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
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
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
资源基础是土地, 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
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
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
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
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
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
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
场易产生价格泡沫的诱发条件。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房地产
泡沫事件,其中典型的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发生的
地产泡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海南、北海相继发生的房地产
泡沫。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较为典型的形
态。
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一般特征
住房需求的一般特征包括:第一,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物质基础,住房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因此,人们的基本
住房需求是刚性的,其价格弹性较小。
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住房面积增加
的同时,也对住房的质量、结构、装修、安全以及居住环境和
配套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不断追求高品质住房
的需求必定会诱导出相应的住房供给。由于住房品质提高,
即使在供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第三,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普遍实施,潜在的购房
意愿转化为现实的住房购买力往往只需要较少的当前收入。
也就是说,住房市场的有效需求并不完全取决于当期收入水
平,在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支持下,大约有七成购房款使用
的是人们未来的收入,有三成购房款使用的是家庭过去积累
的收入或资产。因此,与收入波动相比,住房需求的波动更
大。
第四,住房需求不仅是消费需求也可以是投资需求。住
房是资产,购买住房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而且可
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因此,住房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
特别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资产缩水,实物资产增值,人
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资产转化为房产, 因此住房购买需求增
加,而住房供给在短期内难以相应地增加,结果必定导致住
房价格上升。
住房供给的一般特征包括:一是住房供给受资源条件约
束大。住房建设需要土地,而一个地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
积是有限的;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的供给受到信
贷政策、资金总量、融资渠道和成本等多方面的约束;住房建
设需要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建材资源的充沛或短缺
对住房的供应速度影响较大。所以资源条件是住房供给的硬
约束条件。
二是住房供给成本和级差地租关系密切。从长期来看,
住房供给成本决定住房价格,但决定住房供给成本的主要因
素并不是建筑成本,而是土地成本,尤其是级差地租,级差地
租是城市住房供给成本的主体。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处于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地区或具有某种独特环境条件
的地区(如靠近海滩、公园、学校等),土地稀缺程度加剧,地
租和地价上升,房价自然会水涨船高。
三是住房供给受建设周期制约。由于住房不能像普通商
品那样在工厂内部通过流水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
因此住房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不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
变化。与住房供给的滞后性相比,住房需求却容易受收入、人
口、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由此导致住房市场的
供求关系极不稳定,在一个时点上非常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或
供过于求的状态。
上述特征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供给较为稳定,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易于错位,可能同时
出现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总量矛盾容易导致价格大起大
落,而结构性矛盾则会引起房屋空置,这是形成房地产泡沫
的内在基础。
三、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
根据经济学原理,多数商品遵循供求定理,即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而供给
量相应增加,反之,价格下降则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相应减
少。也就说,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在房地产市场上,出于
追求住房使用价值的目的,人们对住房的真实需求与普通商
品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在收入、预期、个人偏好等其他诸多因
素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上升则需求量会随之下降,而房价下
降则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因此,对于真实的房地产需求来说,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但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仅有真实的居住需求,而且
有出于追求增值收益的投资需求两类, 这两类需求很难区
分。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属性,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投资品
看待,购买房地产的目的除了追求其使用价值,还有追求投
资收益的成份,这种投资收益与房价上涨预期密切相关。因
此,现实的房地产市场很多时候并不遵循供求定理。与股票
等虚拟资产的市场需求规律类似,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与
房价和房价的上涨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当房价上升时需求
量会随之增加,而当房价下降时需求量反而随之减少。这是
因为,高速上涨的房价会强化人们对于房价会进一步上涨的
预期,此时将住房作为投资品的需求会迅速增加,而真实居
住需求的减少被投资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所抵消,总需求是增
加的。相反,当某种外部因素的冲击导致房价上涨速度下降
甚至房价绝对下跌时,住房的投资需求会迅速减少甚至变为
负值,也就是说,房价下跌使得一部分出于投资目的而购买
的住房变为市场供给,这种情况无疑会加速房价的进一步下
跌。
研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需要充分考虑到供求
弹性的差异。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
应程度,是一个相对值。供求弹性分别是指,当价格按照一定
比率变动时所引起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当价格变
动的比率较大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较小时,表明供求缺乏弹
性,相反则表明供求富有弹性。由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在短
期内住房供给难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房地
产市场的最大特征就在于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表
现在供求关系上,就是需求曲线较为平缓而供给曲线近乎垂
直。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提高、居民现期或预期收入增加、
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抵押贷款条件的放松都会引起城市房
地产需求的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在供求均衡图上,就是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短期内,由于住房供给难以随
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交易
量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而价格却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也就是
说,此时需求的增加仅仅引起了均衡价格上升。
但是,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它可以随着
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内,如十年、二十
年,如果房价持续上涨,投资于房地产的利润增加,开发商就
可以想办法克服城市空间的限制, 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住宅。
如:可以将城市住宅区向郊外拓展,可以建造更多高层住宅,
也可以增加住宅楼的密度。这样,供给的增加无疑能够抑制
房价上涨,因此,从长期来看,房价不可能始终上涨。在这个
过程中,虽然住房供给增加的速度可能小于住房需求增加的
速度,房价仍然有上涨的趋势。但是,由于供给增加能够改变
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使投机性需求迅速
减少,结果必然导致房价上涨失去动力,甚至引起房价下跌
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这就是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裂的内在机
制。
对上述过程,可以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
论做出更具体的解释。如图所示,短期内住宅供给弹性极小,
供给曲线斜率很大,几乎呈现出垂直状态,而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曲线较为平缓。由于涨价预期、收入增加、城市化、房改
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房价上涨,涨价预期导
致投资需求剧增,需求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房价暴涨。
在收入效应作用下, 房价上涨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下
降,真实需求减少,房价上涨的动力有所减弱。更重要的是,
从长期来看住宅供给是富有弹性的,高房价必将引起供给增
加,而供给的增加会使得人们的涨价预期减弱。此时,如果出
现利率上涨、土地供给放松等因素,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
上涨的预期可能会彻底消失,这样,住房的投资性购买需求
就会锐减,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引起房价下跌,房地产泡
沫破裂。
但是,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较强,房价具有
向上的刚性,超额供给更多地表现为空置率上升,而不是房
价下降。
四、结论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实际上是房地产价格机
制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用弹性理论、供求原
理等最基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予以解释。可以说,房地产泡
沫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种典型形式。但是,其结果又会
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出现市场失灵。
由于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本身的特殊性,与其他行业相
比,该领域更易于出现市场失灵。房地产领域的市场失灵,从
微观经济视角来看, 主要体现为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
失、外部性导致保障性住宅供给不足而高档住宅供给过剩、
投机盛行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等; 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则
体现为由于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行业发展大起大落和宏观
经济波动,从而浪费经济资源,造成诸多社会问题。这些市场
失灵现象的存在,都说明房地产行业更需要政府干预。但政
府也是经济人,政府干预不是万能的,政府失灵甚至比市场
失灵更可怕。因此,如何在房地产领域既克服市场失灵又防
范政府失灵,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