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辜会谈两位代表性人物是谁?

2024-05-17 00:21

1. 汪辜会谈两位代表性人物是谁?

两位代表性人物是汪道涵和辜振甫。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从对峙走向交流协商的开始。20年后,会谈的两位主角汪道涵和辜振甫已驾鹤西去,但他们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贡献依然为今人称道。
汪道涵1915年生于安徽嘉山县,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经济部门担任职务;1980年后,他历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等职;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后,他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基本信息: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在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汪辜会谈两位代表性人物是谁?

2. “汪辜会谈”是哪两个人?

“汪”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
“辜”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
正是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两岸同胞迫切要求正常往来的呼吁声中,在两岸交流交往日益密切的不可逆转的潮流中,被赋予崇高的使命,分别代表两岸,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为两岸关系的发展书写了重要篇章。

3. 汪辜会谈的重要人物

汪辜会谈的重要人物是汪道涵、辜振甫。
1992年8月4日,海协汪道涵会长致辜振甫董事长的邀请,提出就“当前经济发展及双方会务诸问题,交流意见,洽商方案,共利两岸”。 
1993年3月25日至27日,两会举行工作性商谈,为“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准备相关事宜,并且就“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两项协议草案达成一致意见。

扩展资料:
这次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  
1998年10月14日至19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夫妇率台湾海基会参访团到大陆访问,汪道涵与辜振甫举行了第二次会谈。  
这些会谈,对推动两岸交流,增进互信合作,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会谈过程中强调坚持“九二共识”,成为此后海峡两岸开展交流的重要基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汪辜会谈

汪辜会谈的重要人物

4. 汪辜会谈的重要人物

汪辜会谈的重要人物是汪道涵、辜振甫。
1992年8月4日,海协汪道涵会长致辜振甫董事长的邀请,提出就“当前经济发展及双方会务诸问题,交流意见,洽商方案,共利两岸”。 
1993年3月25日至27日,两会举行工作性商谈,为“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准备相关事宜,并且就“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两项协议草案达成一致意见。

扩展资料:
这次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  
1998年10月14日至19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夫妇率台湾海基会参访团到大陆访问,汪道涵与辜振甫举行了第二次会谈。  
这些会谈,对推动两岸交流,增进互信合作,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会谈过程中强调坚持“九二共识”,成为此后海峡两岸开展交流的重要基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汪辜会谈

5. “汪辜会谈”中的“汪”“辜”分别指谁?

汪道涵、辜振甫。“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
汪辜会谈分为两次会谈。1993年4月27日,“汪辜会谈”第一次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进行协商,签署四项协议,即《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信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会谈制度协议》、《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1998年10月15日,辜振甫与汪道涵进行二次会谈。双方在会谈中达成四项共识,即两会决定进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对话,由两会负责人具体协商安排;进一步加强两会间交流,包括两会负责人等多层次互访;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安全事件,两会将加强个案协助,相互委托。

扩展资料:
汪辜会谈的意义
1、双方在会谈中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为今后各领域的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标志着两岸的“谈判时代已经来临”。
2、两会联系与沟通管道的确立,开启了两岸沟通正常化、制度化的大门,对今后两会领导人互访及解决两岸交往中存在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会谈的成功有助于增进两岸的互信,说明只要双方本着“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原则坐下来谈,许多问题都可望得到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辜会谈

“汪辜会谈”中的“汪”“辜”分别指谁?

6. 汪辜会谈的历史背景

1990年,台湾当局推动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该会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1991年3月9日开始运作。海基会是台湾当局授权与大陆联系、协商、“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是台湾当局推选大陆政策的重要工具,与“总统府国家统一委员会”、“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构成一套对大陆工作的体系。在海基会成立前夕,11月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海基会即将成立发表谈话说:“对于台湾省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只要是真正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三通”和双向交流,我们都愿意与之接触,进行讨论”。 为便于与台湾方面商谈两岸交往等相关问题,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成立。该会是一个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 从1992年3月至1993年4月,海协与海基会进行了多次事务性商谈,并且协商筹开“巴夯会谈”。早在1992年1月8日,海协成立不到一月,即邀请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等负责人来访,海基会回复“将于双方便利之时专程回拜访”。1992年8月4日,海协汪道涵会长致辜振甫董事长的邀请,提出就“当前经济发展及双方会务诸问题,交流意见,洽商方案,共利两岸”。 1993年3月25日至27日,两会举行工作性商谈,为“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准备相关事宜,并且就“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两项协议草案达成一致意见。4月8日至11日两会负责人在北京进行“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就会谈的时间、地点、人员、议题及有关问题达成8项共识,其中确定“汪辜会谈”的性质是“民间性的、经济性的、事务性的、功能性的会谈”。会谈期间,两会负责人还草签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协议》。 80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两岸的各种交流与交往进入持续调整发展的阶段。同时两岸间的民事纠纷、渔事纠纷以及走私、偷渡等问题也越来越多,且层面日益扩大,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困难和麻烦,亟待解决。虽然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后,双方就上述问题进行过多次商谈,但由于接触层次较低,海基会所获授权不足及政治的影响等原因,进展一直不大,因而有必要由两会高层次负责人直接坐下来进行商谈,以早日解决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大陆方面为解决这些问题曾多次提倡通过接触谈判解决两岸关系中的具体问题,经过艰苦努力,促成了第一次“汪辜会谈”,会谈于1993年4月27日上午正式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

7. 汪辜会谈的介绍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在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汪辜会谈的介绍

8. 第二次汪辜会谈的意义

双方在会谈中达成了四项共识:

  一、两会决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对话,由两会负责人具体协商作出安排。

  二、进一步加强两会间的交流,包括两会负责人等多层次的互访。

  三、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两会将加强个案协助,相互委托。

  四、辜振甫先生邀请汪道涵会长访问台湾。汪道涵对此表示感谢,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到台湾访问,加深了解。

  汪辜会谈所达成的四点共识,有助于改善两岸关系和两会交流的气氛,加深双方的了解,化解分歧,增进互信,从而为今后两岸两会的进一步交流直至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的举行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但是,由于台湾当局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不愿意展开政治谈判并进行预备性磋商,只是含糊表示展开议题广泛的对话,使四项共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双方根本分歧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