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四十八

2024-05-16 15:32

1.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四十八

        第四十八问:经典那么难读,大人都感到困难了,儿童能读吗?读不懂经典怎么办?
  
         答:问这个问题,可见对读经理论了解不够深刻。对读经理论了解不够深刻,就代表他对人性了解不够深刻。你说:经那么难,大人都感到困难,儿童怎么懂?这句话说的是实话,但不可以把这句话放在教育中实行。说经典很难,是对的,说现实中的不了解,也是对的,又说大人不了解的文章,小孩也不了解,也是对的。但是,其潜台词是要表示:所以我们不能读经,更不应该教孩子读经。推出这样的结论,就有问题了。我们姑且从头讨论一下,经典真的难吗?难。那么什么叫难?他们说:经典意义很高深,所以难。我问:这难,是客观的经典难呢?还是因为你主观的能力低?能力越低的人,就感觉经典越难。换句话说,如果你的能力高,经典是不就不难了?所以谁说经典难,我就知道他是个没有学问的人。没有学问的人不感到自己惭愧,反而责怪起经典来了,真是岂有此理。
  
         但是造成他能力低,是有原因的,我们也不忍心责备他。因为不是他原来不聪明不用功。他又聪明又用功,为什么长大以后能力那么低?因为他被教错了,他用的是没有意义的功,他的聪明也就白费了。所以如果一个家长一个老师认为经典,他该怎么办呢?不是因为难就不学不教了,而是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能力提高,就是不管现在懂不懂,多读经。虽然长大了,已经错过最佳的机会了,但多多少少读一点,只有读,才有懂的机会,如果因为不懂就不读,那请问何时能懂呢?只要尽一分,提升一点,就不辜负这一辈子了。尤其重要的是:你的孩子和学生年纪还小,机会还在,你越是感到经典难,你越要教他们,以免他们重蹈你的覆辙。
  
         那问题又回来了,我都不懂,我怎么教我的孩子?我没有要你教孩子懂,只是让孩子读。只有读就能懂吗,不懂有什么用?我就告诉你,假如你小时候读了,你背了一肚子《论语》、《孟子》、《易经》、《诗经》、《老子》、《庄子》,你满肚子都是学问,到现在二三十岁了,经典还难懂吗?所以你现在的不懂,是因为你以前没有读。你要把问题的症结想清楚,才能解决问题,你不要让问题原地踏步,一代传一代,那问题永远存在。所以真的感到经典难的人,如果有机会听说读经的理论,他更容易接受。最怕的是没感觉的人,经典的难易,对他无所谓,因为他根本不关心,这种人怎会读经呢?怎么让孩子读经呢?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四十八

2.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五十九

        第五十九问:读经教材和其它教材比起来,对视力影响大不大?
  
         答:影响视力的因素,第一是身体健康不健康,第二是灯光够不够,第三是看书时间久不久,第四是字体大不大。我推广读经,也考虑到视力问题。读经的教材的字大,而且读的时候不一定要紧盯着,读熟了以后更是飘飘地看。不过,因为读的时间长,眼睛也会疲劳,所以我们建议教读经,不必长时间地指字。也建议在下课前,做些保眼操。(主持人:刚才说飘飘忽忽是不是指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是的,用一般的讲法是,他当时是用右脑来学习,不用心的学习,如果盯着字看,用心的时候是用左脑来学习。所以读经是左脑和右脑交互运用的学习。

3.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五十四

        第五十四问:低年级的学生是否要读图文并茂的好些?
  
         答:如果图文并茂让他学习得更好,那可以,如果不能,就是浪费资源。《论语》本来就那么厚了,加上图变这么厚,你还要请人去设计,印刷还要好几色。如果只是文字,他也读得有味道,何必图文并茂呢?而且他被图吸引过去,对文字敏感度不足,你是障碍了他能力的发展。所以好的教材,是文字归文字,图画归图画。
  
         而图画呢,最好是名家的手笔,你让他看简陋的图案和颜色,是对他心智成长的障碍。我们日常生活放眼出去,看的颜色和图案都比你绘本上的复杂,他都不会嫌太复杂看不了了,为何看书要看简略的图画?所以,一个孩子看书的时候,是一直增长聪明的,一看你这种书,就开始笨起来。但是,如果他看的是名家的作品,是出自天才的表现,和周遭景色比起来,更是精彩,就能增长人类的聪明和智慧。所以,同样是买一本图画书给孩子看,你是要他更进步,还是要他退步?这有待家长去考虑。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五十四

4.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六十八(一)

        第六十八问:要求孩子读经,一定要有德行吗?
  
         答:我知道问这个问题的人,他的意思是问:在教读经的时候,要不要顺便要求德行?甚至有人说,是不是先要求好了德行,再来读经?大家都知道,一个有学问的人假如没有德行,这个学问可能让他为恶更甚,所以德行是一切学问的根本。有了德行,学问才显出他正面的效用。不过站在教育的立场说,在教育实施上,要教一个小孩读经是容易的,要教他德行是不容易的。并不是读经的孩子不容易教导德行,而是要教导人类德行,本来就是很艰难的工作。既然我们认为读经是有意义的,有功效的,只为了读经的意义和功效,我们就要去做了。就好像如果数学教育是有意义的有功效的,我们就应该教数学一样,不必跟德行绑在一起。至于德行教育呢,我们当然希望也把它做得很好。但是德行好不好,不是你设计出来一套课程就一定产生效果,我们只能尽力去教导德行。
  
         所以不管如何,读经是一定要做的,德行也必定要教的。教读经,即有读经本身的成效了。而我们发现,读经的孩子,比较容易开发他的德行。所以,读经教育有双重的效果。本来德行是不能用特定的方式教导出来特定的行为的,它最好的方式是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而读经所接触的是文化的智慧 ,促进了生命的潜移默化,称为“教养”——像养小孩一样,慢慢养。表面上看,好像看不到立即的长大。其实,他一直在成长。教读经的家长和老师也多少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层次,也能够产生一种示范作用,所以德行不用特别教,也不用特别强调。
  
         如果你设计一套教德行的方法出来,要求孩子照着做,那往往是德行的败坏。因为按照一定规矩来实践德行,这就不是真德行,真德行是要人内在心性中发出来的,那是需要从长时间的熏陶中慢慢长进的。我们相信一个孩子基本上都是纯洁的,不至于犯大罪恶的。我们这个时候只能给他教育、陶冶,最多给他生活的基础规范,你很难要求一个孩子做到十全十美。我们当然很容易把任何生活小细节都规定好,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吃饭,怎么坐,怎么站,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规定得细如牛毛,但他纵使都照这样做了,也不见得是一个有德者,他只是一个生活有规矩的人。生活有规矩的人如果不内化,将来也会用他的规矩来为恶。
  
         当然, 我们在读经教育的历程中,也要守住某个底线:第一点,老师家长不会故意教使坏,这已经站住底线了;第二点,我们对读经的家长和老师多多少少会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文化期待,这就有了增善的可能了;第三点,在读经教育当中,我们又设计了一些基本规范,规范不必太繁琐,要求不必太严格,只要这个孩子不比一般人坏,在水准之上,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我们最后是期待着经典的启发,使他有“德性”的自觉,更长远的是他步步走向君子圣贤之道,也唯有经典可以给人有这种智慧跟理想,所以我在推广读经历程当中,虽然没有特别强调德行教育,但我认为德行教育就在其中。

5.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二

        第二问:但是很多人对人性的理解不同,您所理解的人性是?
  
         答:本来,我们是人,要了解人性应该很简单,但其了解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经典与圣贤曾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性,这是他们的体会。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跟着他们走呢?也不一定。真正的经典都只是来启发我们的,我们应该自己问自己是不是这样认为的,接下去才问要不要这样做人做事。不过,如果一个人真好好思考过了,很可能他的观点和做法,和圣贤所教、经典所说,会有相当的一致性,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如果我们不能完全把握人性的意义,至少,在教育的立场,我们可以从我们对一个人的“期待”来发现人性之所在。譬如,我们希望孩子“品学兼优”或者“人文与科技”并重。这品和学,人文和科技 ,应该就是人性的重要内容。我们如果依照人性的这种期待去做教育,也相信人人都可以思考出教育的道理。如果按照道理而做,你的做法可能就会跟我一样,假如你根据道理来做,和我的居然不同,那请你不要相信我,你相信你自己。
  
         不过,我有这样的把握,假如你去思考教育的道理,你依照教育的道理而做,你教育的方法必定和我一样,所以我才有自信来推广这种教育。所以听到我的推广,而你赞同了,你不是跟着我走,是跟着自己走,只是跟着你自己走,刚好和跟着我走一样。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二

6.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四十三(二)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阅读是很重要的,台湾和大陆都在提倡学生的阅读风气,有一套阅读的教学法,教起来煞有介事。但教来教去,喜欢阅读的学生还是不多。
  
         其实,一个人,尤其是在小时候,基本上是喜欢读书喜欢学习的。因为人类的内在生命是渴望学习的,生命本来就想要自我充实、追求饱满。
  
         如果我们依照人性来教育,将发现孩子原来是喜欢读书的。譬如读经的孩子,读上半年一年,他就自己会想读书,而且喜欢读书。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喜欢到古人所说的“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有些家长跟我抱怨,说自从孩子读经以后,他有另外的烦恼,他的孩子太喜欢读书了。问我怎么办?我就说,你这个家长真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如果天下的家长都有你这个烦恼,天下就太平了。
  
         要孩子博览群书是很容易的,那一般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呢?因为我们教他读书的方法不对。我有一套阅读教学法,我称为“放牛吃草教学法”。
  
         我说明一下:在讲阅读教学法之前,应该先讲认字教学法,因为阅读先要认字。认字关是小学教育一个很难的关口。其实认字是很简单的,人类天生就有认字的潜能,顺着人性而教,认字本来是很容易的。我们如果把他看得很困难,扭曲了人性,它就困难了。
  
         依照我的建议,认字有一种合乎人性的教学法,我称为“糊里糊涂认字法”。识字是人类的本能,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认字的潜力就有很大的发用。人类是怎么认字的呢?就是人模模糊糊中慢慢地清楚起来,是他自己都糊里糊涂时就认得了,人类认字的程序既然是糊里糊涂的,我们就用糊里糊涂的方式教,也就是不用教。
  
         而读经呢,是反复看着许多字,两三个月竟然能认几百个字,半年一年,两三千字都认完了,这不是糊里糊涂认字吗?

7.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八十一(一)

        第八十一问:如果要选择一种乐器的时候,选择怎么比较好?
  
         答:是的,我也有这种主张。孔子说道,据于德,依于仁,也要游于艺,我们读论语,知道孔子也弹琴击磬也唱歌,孔子是不反对学才艺的。我们读经的孩子,我也鼓励最少学一项才艺。但是这种鼓励要看机缘,因为有些地方有老师,有的地方没有,有的地方有经费请老师,有的地方没有,尤其以后我们要在农村地区推广,那里连饭都吃不饱,有没有才艺就不必太计较了。总之,我们是以经典和理想为主,以知识和才艺为末。最好是本末兼备,不能兼备时,不可以舍本逐末。我们护住本,就护住了人生的命脉。所以对于才艺的态度,是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有也不必太多。除非这个孩子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中国古人不重天才,也不想培养天才。假如有天才,古人反而故意把他压下去,叫做“折节”。为什么?因为古人认为人生在天地间,最好是全才,而不是天才。最近受西方文化后,随着西方人很看重天才,认为天才了不起。其实天才没什么了不起,他是天地自然的生成。在广土众民中,中国当然有很多天才,但一个家里生了天才,不见得是这家庭的幸运。什么叫天才?就是某一方面非常有兴趣,只能专心致力于某一方面的人,这种人往往会忽略其他方面,挂一漏万,这种人叫天才。当然他把一个小方面发挥得很好,给世界人间带来相当的文化创新,也是好事。不过,天才往往是薄命的,因为他的生命走偏锋,不健康。所以对于天才孩子是否要顺着他的资质来培养,在我来看是不必要的。假如家长老师想培养就培养,假如不愿意,就是读经,让他成为通才。
  
         现在我们社会上有很多假天才。真天才是从天而来,他禀赋中就是这种才分,什么叫假天才?你提早让他接上才艺,他自然比别人好一点。家长就认为他是天才了,其实不然。天才如果从天而来,他本来就有这个禀赋,在生命有这种倾向,而且倾向非常尖锐。这种人怎么发现呢?用四个字就可以发现,叫做“乐此不疲”。譬如什么叫弹钢琴的天才?很容易发现的,假如孩子两三岁五六岁时就学琴,你要时常催促他。他弹了十几分钟,下来了,说要去厕所。再弹了十几分钟,又下来了,说要去喝水。这种孩子,就不要叫他天才了。什么叫天才?弹了几小时,叫他吃饭了,他说等一下,我再弹一下,又弹了一个小时,饭都凉了,又催他,他说等一下,这种人可能是天才。所以家长要看孩子是否天才很简单,在你没有逼迫的情况下乐此不疲,这是天才,这种天才你培养他,将有所大成就,假如不是天才,硬逼的,他也不见得没有成就,但是这不是光辉靓丽的成救。
  
         所以我们近代人对于天才,可以采取中国古人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近代西方的方式。近代西方的方式就是让他往天才的方向去精深尖锐发展,让他好像烟火一样,焕发出一片光芒,照亮大地。但也可以像古人的方法,你是天才,但我要把你培养成全才,不要不让你往一偏的方向发展,保持人的性灵像天地一样开阔。天地创生万物,并没有特别的偏向。老师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完整的人就是各方面一起发展,不得已才略有偏向,虽然略有偏向,也要勉励自己能够尊重异己涵容天下。像这样,你的心灵与你自己是和和谐的,与人是和谐的,乃至于历史天下家国宇宙都是和谐的。一个天才的心灵是破裂的,只发展一个方面,其他方面对他可有可无,这种心灵是孤单的。所以我也不鼓励一定要培养天才,也不是说培养天才不好,毕竟天才是很难得的。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八十一(一)

8. 王财贵教授介绍三百读经法

如何能够背诵到三万个字?我现在提倡“三百读经法”:1天100个字念100遍,给他100分。100个字念100遍,一个3岁的孩子几乎就会背,就给他100分,不会背也给他100分,只要通过读经的教育他就能够长进。这样会背的已经具备终生的效果,不会背的也提升他的学习智能,所以每个人都100分。
  
  
 “三百读经法”实践一年就能够背下3万字。能够背3万字的孩子,至少能够认2500到3000个中国字;能够认得这些字的孩子就有阅读能力,就能读一切的白话文,不管懂不懂都能吸收,懂的吸收以后就能运用,不懂的吸收就放着,等待将来去懂。一个孩子阅读课外读物,或许懂,或许不懂,而一个孩子对于懂不懂的分辨能力与大人不同,孩子懂也读不懂也读。我们大人千万不要问他懂不懂,他就可以读很多书;假如你问他懂不懂,他就只能读少量的书。所以让一个孩子广泛的阅读,方法就是:不管他懂不懂,就让他读,读一切的白话文。于是他所有知识的吸收和学校的功课,就不需要老师教了,这样就达到自学的效果。一个孩子能够自主学习,我们就没有教育的烦恼了。
  
  
 另外,他所吸收的经典牢牢的放在他生命当中,会有酝酿的效果。酝酿的效果就是这些具有人类最高智能的语言(所谓圣贤的教导),会在他生命中日渐产生作用,他就成为一个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所以读经的教育造成两种效应,第一,知识丰富;第二,品德高尚,智慧高明。一个知识丰富有品德有智能的人,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格。
  
  
 我们培养下一代要尽其可能的让他有丰富的成长。这包括平面知识的扩充、纵贯的高度智慧的开发。其核心点就是最高的语文教育;最高的语文教育核心点就是经典的语文教育;经典语文教育的做法就是最合乎人性;最合乎人性就最自然、最简单。所以就是反复诵读直到背诵。反复诵读就提升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神经系统发展就可以让他将来展现聪明;聪明就可以开发为知识的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谓开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