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宏观经济?宏观与微观经济的区别?

2024-05-04 18:06

1. 什么是宏观经济?宏观与微观经济的区别?


什么是宏观经济?宏观与微观经济的区别?

2.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区别?

  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3.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所指的层次、目的不一样。

一、所指层次不一样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宏观经济 :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等。
二、目的不一样
微观经济:是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
宏观经济:是维持高水平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三、相关的词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微观经济 百度百科-宏观经济  百度百科-宏观经济学 百度百科-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4.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主要是总体来看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个体来说

5.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6. 什么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是相对于微观经济而言的。  所谓宏观经济就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其外延包括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地区经济总体、城市经济总体、县、区经济总体以及乡、镇经济总体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7.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什么差别?

  面对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快速扩张、房地产价格迅速飚升,近几个月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比如央行采取上调存贷利率、上调存款准备率等方式。但是有市场与业界人士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与成熟的市场体系不同,人民币市场化程度低,因此仅是希望通过简单加息来遏制投资过快增长,不仅效果有限,更可能加剧结构性矛盾。
  还有人强调中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要遏制潜在的经济过热势头,还得需要行政手段的配合等。也就是说,对于转轨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应该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三管齐下的方式,特别是行政手段更是成为不少人十分看好的主要工具。 宏观调控思路需转变 可以说,国内宏观调控有几年了,为什么效果不显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宏观调控思路上,政府总是希望以行政化的手段来达到其目的。
  但实际上,这样做不仅不能够达到目的,而且效果不佳。因为一般来说,宏观调控本来是对经济总量进行控制,通过对经济总量调整来熨平经济增长波动。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或手段是利率、汇率、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但近几年来,作为国内宏观调控市场化的工具使用得少,而行政化的方式使用得多。比如,银行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往往多会从信贷数量上来管制,价格上的工具则使用较少;对房地产价格的快速飚升,则多是采取出台政策的方式来对市场行为进行限定,而不是改革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则往往会采取项目检查的方式来遏制,而不是采用价格机制来调整。
  可以说,以行政化方式为主导,宏观调控是无法达到所设定的目标。 比如,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来说,它与成熟的市场相比,肯定有许多制度不健全,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还未全面完善,从而使得市场对利率变化不是那样敏感,但它同样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中,如果采取差别性的政策(如有保有压),这些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市场的统一性就要求市场的价格水平处于一个非套利的水平上,否则,差异的价格就会造成整个市场的套利盛行。
  同时,采取差异性的价格也容易导致政府对市场干预与主导,从而使得非市场因素成为市场主导力量。比如定向票据的发行,就是央行以差异性价格对商业银行进行直接影响。这种定向票据的发行自然可以直接指向那些信贷增长过快的银行,但是,这些商业银行同样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上来规避央行的信贷管制。这几年来,无论是央行还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管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实际效果都不尽理想,其问题就在于行政性方式所起到作用十分有限。
  清查整顿不能起到效果 对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进行遏制,早几年是采取行政性的行业产能扩张限制的政策,如压缩钢铁、建筑材料、电解铝等行业的生产规模。结果是打压了一个铁本,国内银行却增加几十亿元的不良贷款;接着而来的是这些行业同样高歌猛进。正如有人所说,2004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对项目的清查,是关了一批、改建了一批,甚至停止一些开发区的建设,但随后开工的项目同样是大上快上。 今年则采取对新开工项目进行清查。
  新开工项目的清查即将结束,但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严重抵制与反弹。因为,这次清查的重点放在征用土地、环境评估、审核程序等是否存在违法违规上。由于区域性的差异,若用同一标准来衡量,那么,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所面临问题就会较多。而就今年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又是这些地区增长最快。 这样,这次项目清查必然会面临着一个悖论。如果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行政的方式把这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投资压缩下来,一定会影响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特别是这些地方不少投资项目是通过市场运作启动的,如果让这些项目停止,不仅会严重伤害当地的企业与当地的经济,让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架空,而且也可能给一些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不良贷款。
  如果清查后让这些项目仅是补充手续后继续开工,那么,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威性又面临着如何来维护的问题。 其实,国家以对地方投资项目的清查作为宏观调控一种手段,一直没有走出计划经济思维的怪圈。因为,从项目清查的要求来看,项目的合规性往往以是否执行国家用地、环保、节能、用水的规定,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产业布局及项目审核程序等行政性的角度来判断。对于一般性的规则,如环保标准,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项目都应该遵守的。在这点上是没有多少讨论余地的。
  如果没有遵守,完全可以通过严厉的经济手段来纠正。但是,如果以产业政策或审核程序来判断项目的进退,那么企业一定会问,政府部门对市场的了解一定会比企业多吗?如果不多,项目进退又凭什么来断定?项目进退之后所遗留的问题谁来承担责任?正因为政府无法对这些问题承担责任,项目清查后,审核手续补充之后又会再上马,这样新一轮投资过热又会兴起。因此,在明确的市场规则下,项目投资者自负原则才能改变目前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否则,再多的项目清查整顿都不能起多少效果。
  还有,对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同样是政府行政干预渗透到方方面面。可以说,对于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是无可非议的,比如通过这种产品行业标准的设定,来调整市场的产品结构。但是,如果把这些行业标准的设定转化为政府审批之权力,那么,这一定会为政府寻租创造条件。同时,这也容易把政府的宏观调控转化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微观干预,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整。
  总之,目前国内的宏观调控应该从行政化的思维中走出,不要以中国为转轨经济作借口而以行政对行政(即目前的许多问题是由于行政的方式引起的,就必须用行政的方式来调整),而应该以市场的方式来改变以往的非市场方式。如果是前者,那么,国内宏观调控只能走上恶性循环,越是调控,投资过热、信贷过热、房价飚升越是会严重。只有让行政化的宏观调控尽早地退出市场,才能让国内的宏观调控起到真正的效果。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什么差别?

8.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什么区别?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扩展资料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
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微观经济学
百度百科-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