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产业有哪些,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

2024-05-10 00:13

1. 康养产业有哪些,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

   
       康养产业有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等。其中健康产业是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养老产业是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
            一、康养产业有哪些 
  1、健康产业
  (1)健康产业是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
  (2)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其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3)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注意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
  2、养老产业
  (1)养老产业是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的各种产业和研究提供的服务;养老产业是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
  (2)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托底服务,养老产业是生命存在的服务产业,切忌不可以仅仅为满足部分生命的服务,并且养老产业绝对不可以只针对老年人群,而是包含和覆盖老年人群。
  (3)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比较低,而且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社会化专业水平不高。总体上与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3、旅游产业
  (1)旅游产业主要指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
  (2)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旅游消费不仅直接拉动了民航、铁路、商业、食宿等传统产业,也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型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
  4、体育产业
  (1)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
  (2)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
  (3)体育产业产品的重要功能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5、文化产业
  (1)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比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等行业)。
  (2)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比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等)。
  (3)向其它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等)。
   二、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 
  1、康养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因其发展速度迅猛,已经成为了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发展速度再快速,康业产业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且在2015年之后国家高度关注人民健康的问题,对康养产业做出了一些支持性和引导性的相关政策。
  2、2013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行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行业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的文件,这些支持性和引导性的政策使得康养产业在已有的发展道路上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在政策和国民需求的双重优势下,康养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势头是强劲的,康养产业必将成为未来国家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3、201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基地,形成一批健康旅游特色品牌,推广一批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健康旅游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打造一批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健康旅游服务体系,健康旅游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将我国作为健康旅游目的地,提升产业发展层级。
  4、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注意各地区对康养产业的具体政策支持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康养产业有哪些,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

2. 国家康养中心扶持政策

亲~亲[开心]您好[鲜花]国家康养中心扶持政策,合理界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依法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土地用途和年期、规范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供地计划、细化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鼓励租赁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实行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等九方面问题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高层提出“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康养产业,国家将给予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加之此次疫情使得国民健康和健康服务受到进一步重视,康养产业扶持力度也将随之增大,政策方面会有以下体现: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计划方面,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的,规划用途符合要求的,可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一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新建养老服务机构项目用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2、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住房开发与养老服务设施同步建设的要求,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依法及时办理供地和用地手续等。3、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对房地产供应明显偏多或在建房地产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明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市场状况,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用于国家支持的养老产业等项目用途的开发建设。这在推动地区房地产去库存的同时,为民营经济进入养老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4、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5、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明确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切实缓解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压力。【摘要】
国家康养中心扶持政策【提问】
亲~亲[开心]您好[鲜花]国家康养中心扶持政策,合理界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依法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土地用途和年期、规范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供地计划、细化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鼓励租赁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实行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等九方面问题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高层提出“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康养产业,国家将给予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加之此次疫情使得国民健康和健康服务受到进一步重视,康养产业扶持力度也将随之增大,政策方面会有以下体现: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计划方面,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的,规划用途符合要求的,可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一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新建养老服务机构项目用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2、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住房开发与养老服务设施同步建设的要求,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依法及时办理供地和用地手续等。3、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对房地产供应明显偏多或在建房地产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明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市场状况,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用于国家支持的养老产业等项目用途的开发建设。这在推动地区房地产去库存的同时,为民营经济进入养老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4、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5、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明确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切实缓解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回答】
6、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土地供应、政策保障等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工作予以支持和倾斜。7、国土资源部:《201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进一步明确要求:土地利用计划要加大对养老、医疗、现代服务业和公益设施等民生社会事业项目的支持,对国家重点发展的民生社会事业项目用地予以充分保障。8、《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明确要简化优化养老机构相关审批手续。对于新建养老机构或者利用已有建筑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涉及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要通过“首问负责”“一站式服务”等举措,依法加快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提供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支持申请设立和建设养老机构。【回答】

3. 康养产业扶持政策

实施建设补助制度(补助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另行制定),2025年底前,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康养小镇,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实施贷款贴息制度(贴息政策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制定),对社会力量投资且有银行贷款的康养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省财政给予当年央行同期利息的50%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项目贷款少于3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省康养产业发展基金(省民政厅和山西金控按职责分工负责,可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扩大基金规模),政府出资2亿元作为引导资金。
一、我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1.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加快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
2.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完善江河湖海限捕、禁捕时限和区域,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科学有序开发滩涂资源。支持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区域协同保护,合理控制近海捕捞。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建立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渔业用海活动,支持渔民减船转产。
3.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4.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科学合理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功能区和保护区内地块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抓紧研究制定功能区和保护区建设标准,完善激励机制和支持政策,层层落实建设管护主体责任。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5.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抓紧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6.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鼓励地方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研究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7.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园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
8.创造良好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统筹利用国际市场,优化国内农产品供给结构,健全公平竞争的农产品进口市场环境。健全农产品贸易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法律法规,依法对进口农产品开展贸易救济调查。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工作。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实施专项打击行动。
二、农业农村厅内设机构:
1.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全县农业系统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和农情简报的编、印、发;负责新闻宣传和调查研究;指导全县农业系统档案体系建设;发布农业预测信息,指导农业系统信息网络建设。
2.人事股。承担局机关和所属单位的人事、机构编制和劳动工资计划;负责本系统党务工作;做好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负责共青团工作;指导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3.政策法规股(行政审批改革股)。负责农业和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负责本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承办本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和听证工作。统筹协调本系统“放管服”改革;负责进驻政务窗口项目的受理、综合协调督促办理、结果回复。
4.财务股。编制部门预算并组织执行;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管理;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审核,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直补资金发放;负责大中型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来信来访接待回复;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农村移民精准扶贫。
5.发展规划股。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农业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项目规划和计划并监督实施。承担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有关工作。组织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指导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承担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工作。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第一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康养产业扶持政策

4. 康养产业扶持政策

实施建设补助制度(补助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另行制定),2025年底前,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康养小镇,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实施贷款贴息制度(贴息政策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制定),对社会力量投资且有银行贷款的康养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省财政给予当年央行同期利息的50%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项目贷款少于3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省康养产业发展基金(省民政厅和山西金控按职责分工负责,可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扩大基金规模),政府出资2亿元作为引导资金。一、我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哪些:1.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加快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2.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完善江河湖海限捕、禁捕时限和区域,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科学有序开发滩涂资源。支持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区域协同保护,合理控制近海捕捞。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建立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渔业用海活动,支持渔民减船转产。3.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4.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科学合理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功能区和保护区内地块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抓紧研究制定功能区和保护区建设标准,完善激励机制和支持政策,层层落实建设管护主体责任。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抓紧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6.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鼓励地方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研究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规模经营健康发展。7.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园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8.创造良好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统筹利用国际市场,优化国内农产品供给结构,健全公平竞争的农产品进口市场环境。健全农产品贸易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法律法规,依法对进口农产品开展贸易救济调查。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工作。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实施专项打击行动。二、农业农村厅内设机构:1.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全县农业系统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和农情简报的编、印、发;负责新闻宣传和调查研究;指导全县农业系统档案体系建设;发布农业预测信息,指导农业系统信息网络建设。2.人事股。承担局机关和所属单位的人事、机构编制和劳动工资计划;负责本系统党务工作;做好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负责共青团工作;指导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3.政策法规股(行政审批改革股)。负责农业和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负责本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承办本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和听证工作。统筹协调本系统“放管服”改革;负责进驻政务窗口项目的受理、综合协调督促办理、结果回复。4.财务股。编制部门预算并组织执行;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管理;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审核,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直补资金发放;负责大中型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来信来访接待回复;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农村移民精准扶贫。5.发展规划股。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农业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项目规划和计划并监督实施。承担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有关工作。组织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指导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承担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工作。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第一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5. 康养产业有哪些?

1、康养地产
康养地产建立在旅游产业、休闲产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及养老产业基础之上,以中国传统的养生的理念及方法去解决养老问题的复合型房地产开发模式。
目前国内开发商在老年住宅的开发上在收益模式方面有三种形式:“出售”、“出租”和“出售与出租相结合”;对于大型综合性老年住宅社区则存在住宅建设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及住宅建设与经营管理相分离的经营模式。

2、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对应的人群和动机区分起来会形成不同的产品。一种是养生旅游产品,主要面向亚健康人群。这些人还在工作,他的停留时间不会太长。
另外一种是面向活跃长者,就是老年人群的疗养旅游,这种疗养旅游很多是活跃长者,等一下我会讲到Go go、Slow go 与No go这三种老人的不同情况。这些人的消费能力不高,但是频率高,时间长。

扩展资料
自2013年我国“养老元年”以来,“康养”好像一下子被时代浪潮推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朝阳产业。其发展速度高于医疗、医药等传统领域。
从万科170余个养老项目布局、保利养老产业全产业链资本切入,再到中国人寿百亿资本升级注入康养产业,各路资本大鳄陆续瞄准康养市场,优势企业纷纷布局,康养产业迎来风口。
同时,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健康服务业业态指引,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保障,养老服务市场培育激活,养老支付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标准化、规范化、多产业融合成为我国康养产业主基调。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海南自贸港真的来了!海南康养产业将进一步“有所为”
参考资料来源:和讯网-陈南江:康养产业发展与康养产品开发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康养产业运营及盈利模式研究

康养产业有哪些?

6. 康养产业的发展如何?

全球康养旅游市场增速为旅游业增速两倍以上
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简称GWI)为国际健康产业权威研究机构。根据GWI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18年为4.5万亿美元左右。
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从2015-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业年复合增长率为6.5%,是整体旅游业增速的两倍以上;国际康养旅游游客平均每次旅行花费为1528美元,比典型的国际游客多53%;国内康养旅游游客每次旅行花费为609美元,比平均国内游客多178%。
按照GWI的预测增速,2018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869亿美元,2019年为7384亿美元左右。



心理健康问题获得更多的关注
2019年1月,健康旅游协会(WellnessTourismAssociation,WTA)对其成员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一份关于“健康假期”的报告,揭示了五个关于康养旅游发展趋势。包括:单人旅行,外来游客增加,停留时间更长以及灵活度更高,心理健康问题,特定方案需求及价值主张明确等。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康养旅游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7. 康养项目的土地政策

1、招拍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取得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土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3、集体土地通过三权分置改革,通过租赁、流转交易使用权方式取地。4、城镇通过对低效用地再开发、农村通过低丘缓坡用地开发,获得建设用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八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康养项目的土地政策

8. 关于康养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康养产业涵盖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绿色农业等诸多业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国家对经济内循环更加重视,康养产业发展迎来了空前的机遇。康养产业是个朝阳产业,但是各地在上该产业项目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政策落实力度有待提高。国家和各地对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一些部门未将政策措施具体化,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使得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无法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康养产业的激励和扶持作用。比如:有的文件条款不明确,措辞比较模糊,在执行中弹性较大,有的部门在执行政策时把“可减免”理解成“不可减免”,把“可”理解为不是必须要办的事项。
  
   顶层制度设计有待完善。政府部门在“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政策优惠”等方面主导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制度上的顶层设计,特别是许多地方康养产业还没有全部建立服务标准体系,有的行业准入标准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导致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足。比如:目前新设立医养结合机构仍按照上世纪90年代的医疗机构设立标准建设,而且儿科、产科等与老年人毫无关系的科室也被列为设立的刚性要求。有企业反映:医院办养老机构需要另行办理执照,造成一个单位拥有两个执照、两个管理标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的问题。而且,医养结合企业被划归为医院,而不是养老院,不能享受到水电暖优惠的政策。
                                          
   康养产业发展有待规范。目前,大部分康养产业竞争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垄断等尚未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使许多企业纷纷跨界入局,争抢健康养老产业大蛋糕,但在一定程度却存在一哄而上、同质化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河北省康养产业健康发展。比如:一些养老机构,临时聘用一个医生就变成医养结合机构,许多诊疗任务并不能完成。医养结合机构属于多龙治水,加上监管缺失,导致医疗隐患增多。同时,这一产业远未形成一个健康、完整的产业体系,从事康养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实力较弱。
  
   康养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当前,老年人口有三分之二时间是处于待病状态,越来越多的高龄、失能、失智和患病老人需要获得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但现在我国整体老龄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特别是随着未来进一步开发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更需要大量养老服务人员,但护工群体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而且,由于职业认可度差、工作强度大、工资低保障差、缺乏职业上升通道等因素,年轻群体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比例较低。大部分养老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水准不高、人员队伍不稳定一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顽疾”,也是养老机构影响入住老人生活质量的“硬伤”。
  
   发展康养产业,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康养产业是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应对我国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多方联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康养行业的组织领导,打破部门界限,简化审批程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和各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康养产业发展,建议各级各部门积极做好配套,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专项政策和服务标准,督促政策落实落地,促进康养产业发展。要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构建康养产业发展布局,对接区域优质医疗、养老资源,在区域内打造一批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健康养老服务基地。特别是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康养旅游项目,打造医养特色旅游品牌,发展国际、国内医疗健康旅游服务。
  
   建立多元投资体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投入”的运作方式,积极推动康养产业投融资体制建设,多渠道筹集康养产业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各地健康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挥好政府财政性资金对康养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适时建立康养产业建设基金,作为重大健康养老服务项目的启动资金。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加大支持: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业贷款覆盖面,保持贷款余额合理增长。探索向产权明晰的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二是保险业金融机构支持。鼓励各类保险机构深入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支持保险资金通过全资、股权合作、股权投资、投资信托基金、发行类不动产投资基金产品等模式,参与重点养老服务工程建设。三是财政补助和贴息支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护理型床位、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养老护理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等办法,让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业,积极争取国债投资等资金。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人才是推进康养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建议各地建立针对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的基地,采取开展职业培训、培养中层专业管理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智力度等阶梯式培养模式,加大对不同健康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措施:一是大力宣传从事养老工作人员尊老敬老孝老的精神,加强社会认可度,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二是探索制定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制定养老服务人员的最低工资、法定工作时间、强制性带薪休假制度;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投入,对就读养老服务专业的学生,免除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鼓励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
  
   支持组建康养产业协会。鼓励、支持各地康养产业协会组建,通过协会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划;保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提高社会认可度;开展行业相关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康养、医疗卫生、文化、地产、旅游、金融、食品等产业开展合作,形成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拉动康养产业大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