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钱币是什么单位?

2024-05-07 19:53

1. 古人的钱币是什么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古人的钱币是什么单位?

2. 古代钱币最小单位

亲,您好,您问的问题中国古代最小的钱币,阿瑞已经给您找到了答案,1、鸡目五铢
鸡目五铢,就是小五铢,约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始铸,由其形小而得名。在出土的西汉钱币中,有汉代文献记载的小型五铢钱,这种钱及钱范出自西汉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其中,汉宣帝杜陵一号陪葬坑中所出土的是有确切纪年的一例。鸡目五铢面文“五铢”,铸造精美,面有周郭,无好郭,背侧肉好,周郭俱备,文字清晰。钱直径在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
2、鹅眼钱
鹅眼钱是六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民间私铸的一种五铢钱。此钱无轮廓,钱形大小如鹅眼。顾炬曰:“此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尺帛斗粟,动辄一万。”可见鹅眼钱的轻小了。南朝宋代沈庆通家私铸的钱,一千钱长不满三寸,每贯重不过三四斤,被称为鹅眼钱。
3、董卓五铢
董卓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辨认,世讥称之为“无文”。这种无文小钱,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无钱文的方孔钱币。直径22.5毫米,穿9.2毫米,重1.8克;正面无轮郭,无钱文;背有轮有郭,但不规整。【摘要】
中国古代最小的钱币【提问】
亲,您好,您问的问题中国古代最小的钱币,阿瑞已经给您找到了答案,1、鸡目五铢
鸡目五铢,就是小五铢,约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始铸,由其形小而得名。在出土的西汉钱币中,有汉代文献记载的小型五铢钱,这种钱及钱范出自西汉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其中,汉宣帝杜陵一号陪葬坑中所出土的是有确切纪年的一例。鸡目五铢面文“五铢”,铸造精美,面有周郭,无好郭,背侧肉好,周郭俱备,文字清晰。钱直径在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
2、鹅眼钱
鹅眼钱是六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民间私铸的一种五铢钱。此钱无轮廓,钱形大小如鹅眼。顾炬曰:“此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尺帛斗粟,动辄一万。”可见鹅眼钱的轻小了。南朝宋代沈庆通家私铸的钱,一千钱长不满三寸,每贯重不过三四斤,被称为鹅眼钱。
3、董卓五铢
董卓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辨认,世讥称之为“无文”。这种无文小钱,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无钱文的方孔钱币。直径22.5毫米,穿9.2毫米,重1.8克;正面无轮郭,无钱文;背有轮有郭,但不规整。【回答】
亲,您好,阿瑞生活帮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如问题尚未解决或者还有疑惑,可继续留言进行,这边会在第一时间为回复您,为您解答问题。【回答】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如果您觉得我的答案为您解决了问题,而且回答的还不错的话,点击左下角可以给个赞吗?😊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回答】

3. 古代钱的单位是什么

古代的一贯等于一两银子。古代货币指的是相对于现代货币,具有历史性、贵重性、交换性的货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的增多,人们逐渐互相依赖,收到别的物品,需要输出自己多余的物品,这是最早作为中间媒介的古代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贯"最初是铜钱的数字单位,它总是1000枚铜钱,面值一文或面值五铢。然而,从中晚唐开始,它一直是最先萎缩的。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总有950文,有900文,有800文,有770文等等。如果家财万贯,它将为1000万文。在某些时期,你可以兑换500两黄金在古代,1两大约是37克黄金,也就是说,如果你家财万贯,有37近黄金。《大明宝典》是明朝洪武年间发行的一种纸币,也被称为“一贯”。起初,它相当于1000文。然而,由于贬值,最低价值下降到一文。因此,一文两贯,实际上是2001文,这被视为两贯。

古代钱的单位是什么

4. 古代货币单位

金叶子是存在的,给你个图
宋代对金叶子有三种称呼:一是箔金,即金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箔的国家之一,商代即出现金箔“包金贝”。南宋沿用“箔金”称呼,开始具有“金叶子”货币内涵;二是金纸。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铺席》记载:南宋京城临安李博士桥有“汪家金纸铺”;三是叶子金。“叶”同“页”,指书册中的一页。根据文献和出土实物看,北方金叶子形状可能为树叶状,南方多为书页状。   
金叶子的出现是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铜钱经常出现“钱荒”,客观上需要一种大面值、便于携带、易于分割,从而弥补金银铤(牌)缺陷的货币,金叶子便应运而生。同时,金叶子质软,便于携带,易于剪切分割。金叶子上残留有剪切痕迹,便是分割交易的明证

5. 古代各个朝代货币单位是什么?

从秦代到清朝,货币的基本单位是“钱”,从宋代起也称“文”。较大一点的货币单位为贯,也称为吊。自明代中后期,银子逐渐成流统的货币,因此也称为两也称为主要的货币单位。不过这些货币单位到了民国时期全部废止,改以“元”为基本货币单位,辅助的货币单位有“角”和“分”。 古代1000钱(文)=1贯(吊)。铜钱、金、银等在不同时期兑换比例也不一样。如北宋末年,1两金=20贯、银=1.5贯;而南宋时期则为1两金=30贯、银=2.3贯;清初顺治到康熙基本上1两银=1贯,但是到了晚清时期,则为1两银=2贯左右。

古代各个朝代货币单位是什么?

6. 古代货币单位怎么计算

  “盘缠”是指如今说的旅费。但是,旅费为什么又“盘”又“缠”呢?盘绕、缠绕是近义词,钱同盘绕、缠绕在今日当然毫无关系,不过,古代却有某种必然联系呢!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吊钱或一贯钱。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 汉 代,盛行于 明 清 两代。银两也称纹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其向上为黄金,向下为铜板也称之为制钱。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按唐朝时1斗米=5文计算   1石=59公斤=118斤   1斗=5.9公斤=11.8斤=5文   现代米价:1.75元每斤(米)   11.8斤=11.8斤X1.75元每斤(米)=20.65元=5文   1文=4.13元 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宋朝出现交子,飞钱等纸币)清朝中晚期
  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
  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
  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
  2000—4000元。   银两指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清又见有实,虚银两之分。   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虚银两只用于记帐,实际支付时则需折算成钱元,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后,银两停止使用。   银两也称纹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其向上为黄金,向下为铜板也称之为制钱。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以及: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7. 古代货币单位怎么换算?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古代货币单位怎么换算?

8. 古代钱币

大泉二千
成色年代:公元239-246年。三国东吴钱,大帝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铸大钱。篆书“大泉二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二千。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另有大泉当千、大泉五千,传世较少。目前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