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藏有大量中国古代名画

2024-05-09 14:38

1. 为什么日本藏有大量中国古代名画

可能跟列强掠夺、古董商收购有关,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实际上,最早流入日本的中国画,并非都是经典名作,在20世纪之前日本藏的中国画还相当空缺。如果没有日本学者的研究和指导,也不会让日本人重新认识中国画,并再度掀起收藏热潮。其中内藤湖南的贡献最为突出。
日本人喜欢中国画那是相当久远,早在宋元时,他们就专挑那些有禅宗味道的南宋绘画收藏,比如曾在中国不入流的牧溪作品,就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还有马远和夏圭两位画家,都曾一度影响日本水墨画的发展。这些作品多数被日僧和幕府等权利者收藏,大多悬挂于富有禅宗味道的茶室之中。终于有一天日本人突然发现,他们所喜爱的这类绘画只是中国宋元绘画小支流,日本收藏的中国画还相当匮乏,在这一点上,内藤湖南早已心知肚明。内藤湖南最初只是中国汉学的研究学者,他在考察日本奈良时,感受到中国唐朝文化对其的影响,由此开启了他对中国美术的兴趣。后来他的家中一场大火,将他精心收藏十几年的中国文化书籍化为乌有,于是他才决心到中国考察重新收集。
入二十世纪,中国正面临战乱,一些前朝皇族和各官员们为了谋取权利和解决经济困顿,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库藏书画,潜心研究中国绘画的内藤湖南,在中国考察期间,认识了不少中国大藏家。内藤湖南造访端方府邸端方是清末的重要大臣,其家族都曾为满清皇帝效过力,而他在为官之时能关注书画收藏,主要是因为多年前,盛昱等藏家说他不懂书画,没资格与他们探讨的一句玩笑话。于是他才励志三年后要成为书画藏家。他在书画方面的收藏大多来自收购、友人赠送和交换所得,能够在地摊中识得真品,才是藏家真正的能耐,端方在鉴定这方面很有实力,他曾在长沙的古董店中以极低的价格买了郭溪的《溪山秋霁图》。
晚清的私家收藏兴盛,加之端方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不长时间,他就收藏了大量书画名作。1910年,内藤湖南等人造访了端方府邸,见到了郭溪《溪山秋霁图》为首的许多令人惊讶的杰作,这些都是在日本不曾见过的作品,这个时候他才对中国绘画眼界大开。
回到日本后,内藤把这次见闻告诉了大阪朝日新闻的社长,他也开始转而关注中国美术。日本东亚美术期刊《国华》杂志,随后拜访了端方、完颜景贤和罗振玉,鉴赏他们收藏的古画。这些媒体的报道也让很多日本人再度重视起中国绘画。
当时的日本人不惜重金收购中国外流书画,即使在今天看来这种状况也令人叹为观止,这在日本输入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内藤湖南对日本的中国绘画收藏,
以及交易市场起到了持续的导向作用。一些日本收藏家在内藤等人的指引下明确了收藏方向,都纷纷到中国收购。

为什么日本藏有大量中国古代名画

2. 日本古画在欧洲的价值

日本古画在欧洲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因为有这样一段历史,在明治时期日本出现了一股破四旧的潮流,捣毁寺庙,神社和古迹。包括古画,这类似于很多年后中国的文革运动,历史总是在重复。
在这股潮流中,有先知人士发起了抵抗运动,暗中将日本的古画等运输到欧美,以保全文化。
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古画在欧美有了很高的认知度,现在您如果去那里的美术馆,看到的日本画大都是在那一时期留下来的。
明治之后,日本开始在欧洲陆续回购这些文物,这继续提高了认知度和古画的价值。

3. 一幅古画,揭开了古代日本人的真模样

“倭寇”这个词可以说是我们最为不待见的一个词,“倭寇”在历史上就是华夏的痛,如今还有很多人用“倭寇”代指东瀛人。
  
 事实上“倭寇”主要指的也是古时的东瀛强盗,也就是在古时漂洋过海在华夏掠夺的那些东瀛蛮夷。
                                                                                    
 ▲抗倭图卷局部1
  
 “东瀛”这个词和“倭寇”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前都是用“东瀛”来指称古时的日本(也曾有用扶桑的说法)。
  
 那么几百年前的东瀛倭寇到底是啥模样呢?古人又为何不称日本人为“东瀛人”或者“扶桑人”而专门用“倭寇”这个词呢?
                                                                                    
 ▲抗倭图卷局部2
  
 在一幅近五百年前的古画中,就详细地将古代日本人画了出来,这幅古画揭开了古代日本人的真模样。
  
 而为何古人称日本人为“倭寇”这个问题,专家表示只要看看这幅古画,就能明白为何古人会用“倭寇”这个词作为日本人的专用称呼了。这幅画名为《抗倭图卷图》。
                                                                                    
 ▲抗倭图卷局部3
  
 有意思的是这幅古画如今被日本视为至宝收藏在大学里,当然他们也有不少的科研团队和史学家一直在通过这幅画来研究自己的历史。这幅古画长约五米见方,是大明嘉靖朝名家所绘,原本为我国的艺术珍品。
  
 这幅画如何流入东瀛被其收为己有咱们就在此不表,咱们也来研究下数百年前的日本人到底是个啥模样吧。
                                                                                    
 ▲抗倭图卷局部4
  
 因为此画为绢质长卷,所以我们就选取画中的多个局部来逐一介绍。图一画的是嘉靖年间浙省海岸某沿海重镇的城关,城门之上刻有“海防新堡”,可见这是一处海防要塞,一支明军正身披重甲列队出城备战。
  
 不过这队明军即将要面对的并不是正规军,而是一群来自东瀛的“寇”——倭寇。
  
 
  
                                          
 图二是先锋官骑马摔将士通过拱桥,前方有一持盾拿到的士卒开路,后面紧跟着扛着长矛和战旗的兵士。
  
 再看图三,原来前方有村落正遭寇患,一群倭寇正在虏夺烧杀,这些倭寇身上只是简陋地裹着一块类似睡衣的布,光着腚子和脚丫典型的浪人模样,他们就是来自东瀛的贼寇。而嘉靖年间倭寇之患尤为严重。
  
 
  
                                          
 图四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帮贼寇的模样,他们全部是秃头留须,看上去都是秃顶都老儿般模样,其实这些贼寇都是壮年大汉,秃头是因为他们有剃去头顶的习俗。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的日本人还处于一种半“开化”的状态,说他们是蛮荒野人吧他们又知道要用块布遮一遮,说他们已经是文明善化的人吧,他们却活在靠野蛮掠夺为生的原始法则当中。
                                                                                    
 ▲抗倭图卷局部7
  
 图五中有了对东瀛贼寇的特写,可以看到这几个贼头数目的家伙长相的确有些“原始”,其中一个弯腰捡拾散落的财物,面上的表情真是让人想把他踹成肉饼。
  
 通过这几个局部画面可以看出画中的日本人离文明尚有距离,尽管画中记录的历史距今也才不过五百年。
  
 
  
                                          
 图六画的是沿岸的百姓在倭寇侵扰下惊恐奔逃,从他们如见鬼魅般的惶恐神情就可以看出,在他们眼中的日本人真是如恶鬼般恐怖——模样怪又丑本性还如兽!
  
 图七画的是两只载满倭寇的船只准备登陆,由于当时的日本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因此他们的旗帜是五花八门花花绿绿,所配武器也主要是长矛和东洋尖刀,一般的喽啰都没有盔甲装备。
  
 
  
                                          
 图八这个贼寇大概是个小头目,他身披护甲头戴盔帽正在指挥喽啰们登陆,不过这个小头目也同样是光着腚儿赤着脚板。
  
 图九就是从“海防新堡”中出征的明军与倭寇进行海战的场景,明军无论在装备和船只方面都比原始的倭寇要强很多,但当时倭寇如同野兽般的死蛮战力也让明军吃了不少苦头。
  
 
  
                                          
 这幅画中的倭寇自然就是古代日本人的真模样,不过,倭寇虽然是日本人(以海盗为主)但却并不代表当时所有的日本人都是这样的打扮,那时日本民间的人装扮是不同于倭寇的,但身材面貌大致就是如此。
  
 再回到为何古人会将他们称为“倭寇”这个问题,请看图十左边:有一个倭寇爬上另外一个倭寇的肩膀瞭望,还用一根长矛作为支撑以防摔倒。
  
 那么我们知道“倭”在汉语中代表“矮”,而“寇”就是贼人强盗之意,合起来就是“矮矮的贼盗”之意,通过图十可以得知,当时一支长矛长度近丈余(大约就是不到三米),这两个日本人加起来才差不多一支长矛的高度,也就是说他们的平均身高大约一米五不到。
  
 还有专家通过对画中其他兵刃的长度比例推算,认为当时的日本人身高约在一米三上下,因此古人看到这群海盗如同矮人国来的凶寇恶贼,便给他们赐名为“倭寇”,真可谓形象贴切至极也!
  
 (文:路过)

一幅古画,揭开了古代日本人的真模样

4. 流失在日本的中国画有哪些?


5. 你知道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画吗?(8)?


你知道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画吗?(8)?

6. 你知道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画吗?(7)?


7. 你知道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画吗?(1)?


你知道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画吗?(1)?

8. 宋代一幅千古名画被日本抢去,被放大后专家为何如此吃惊?

宋朝时期,人们重文轻武,于是宋朝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比如说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范仲淹等著名文学家。宋朝是一个非常繁华的时代,在经济条件的允许之下,人们散发思维,非常注重创作。可以说当时流传下来的每一幅画,都可以称之为我国的国宝级文物。就拿《清明上河图》来说,其珍贵价值在我国内没有任何一幅画能与之相比。而有这样一幅千古名画被日本抢去,放大10倍后专家非常惊讶地道:穿越时空?


海外列强的侵略导致我国许多文物流失海外
上世纪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段历史,因为晚清政府统治的腐败无能,中国成为了海外各个国家案板上的鱼肉,一旦他们磨好了菜刀,那我们被宰割的时间也就到了。面对强大的海外国家,我国人民只能忍气吞声。但我们的退让并没有让他们意识到和平的真正意义,最终还是对我国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这些列强们就像是饿极了的野狼一般,开始在我国内大肆的掠夺,使得许多珍贵的文物开始流失海外,其中就包括一幅名为《寒江独钓独》的千古名画。


当年这幅画被抢走辗转在各个国家后流入日本,被日本的博物馆收藏。日本唐朝时期就开始学习我国的文化知识,对我国的历史文物也非常感兴趣。多年来,为了防止我国人将这幅画买回,一直隐瞒了古画在日本博物馆的事情。直到近现代,我国才得知其中的真相。专家们得知真相后非常重视,立马前往日本,想要对这幅画行深度研究。《寒江独钓独》是宋代著名画家马远的作品。马远出生在绘画世家当中,从小在书画的氛围中长大,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而这幅古画就是他在20岁那年创作的。古画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有短短几笔,勾勒出了一幅老翁单独垂钓的画面。


古人穿越了?使用的鱼竿和现代非常相似
画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意境却非比寻常。在国画中,意境就像是画的灵魂一般,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境,那么这幅画并不算得上是成功的。而在这幅画中,画家仅用了短短几笔就画出了一种孤寂、虚无、难以触碰的老人钓鱼图,让人看了忍不住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了更加细致的研究,这幅画专家将画放大了10倍,然后发现了画中的秘密,很多专家都认为难道是古人穿越了?为什么专家会这么认为呢?


原来专家是看到了老人手中的鱼竿。这个鱼竿非常先进,和现代的鱼竿有着非常相似的点,原来早在宋代时期人们就已经学会使用滚轮的方式将鱼线收回,提高钓鱼的保障性和安全性,减少钓鱼者的负担。很多人都认为滚轮式的鱼竿是现代社会才开始出现了,但没想到,早在上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这种方法,真不知道该说是古代科技较为发达,还是现代技术较为完善!


回收文物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使命
《寒江独钓独》对我国意义深,专家加每时每刻都想将其回收,但却遭到了日本博物馆的拒绝,现如今想要将其回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所以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更应该将文物维修当成是一种使命,尽快地将我国上世纪流失海外的文物全部回收,让他们能够回归祖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