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压力,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4-05-16 03:09

1. 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压力,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发行债券。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争取空间,主动扩大赤字率至可控范围内,为将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融通协同打好基础。
2、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补贴受打击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文旅等行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发行专项债,成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引导这些领域的投资,为实现产业长线投资、规模化投资、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3、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应急措施。由于中小微企业应对突发和短期风险能力较差,涉及就业面广,要实施精准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因疫情带来的突发风险,降低经营成本,补偿突发风险成本。
4、做好基建项目复工、开工和储备。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

扩展资料
疫情中对于中小企业扶持的措施:
1、采取刺激政策对冲经济短期波动。多措并举采取应对疫情冲击经济的宏观货币政策。进行市场逆回购操作,增加市场信贷投放,增加市场流动性,对冲资本市场波动。
2、适时适度降准降息,给予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励但不强制商业银行对部分地区下降利率,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提供信贷支持。
3、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和居民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采取措施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压力,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 应对疫情下的经济压力,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发行债券。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争取空间,主动扩大赤字率至可控范围内,为将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融通协同打好基础。2、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补贴受打击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文旅等行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3、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应急措施。由于中小微企业应对突发和短期风险能力较差,涉及就业面广,要实施精准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4、做好基建项目复工、开工和储备。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拓展资料:1、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经历过数次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危机,它们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其中,2003年SARS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短期冲击幅度最大,也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存在更大的相似性。因此,通过与SARS疫情进行初步比较来预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规模,不失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方法。但总体来看,从此次疫情的内在特征,到疫情爆发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都凸显着有别于以往危机的特征,历史经验虽具有重要参照借鉴价值,但难以凭此客观评估当下疫情的实际经济影响。由此,有必要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及其影响经济的特殊性进行剖析,从而更全面、客观地分析其对经济领域各层面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2、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对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主要来自于其对供给和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公共部门为疫情诊疗及检疫、预防而负担的成本,但因总供给和总需求影响整个宏观经济领域运行,加之财政对缓解疫情冲击所具有的政策空间,疫情对财政预算的影响相对有限。

3. 国际环境和国内散发的疫情,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

从行业角度来看,疫情蔓延对全球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将造成直接冲击;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顺周期的能源行业将造成较大影响。结合全球产业分工的现状,我们定性分析了不同产业链受国际疫情影响的程度差异。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机电、半导体、运输设备、化工以及矿物燃料等方面的供应受影响较大。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从生产资料供应、资本供给和最终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极大的冲击。

从对金融市场影响来看,疫情全球爆发后的第一周(2020年2月24日—2月28日),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美元和日元涨,股市和黄金跌。虽然类似的组合波动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发生过,但目前看来,由于各国央行都采取了相应的积极行动,市场并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大规模流动性危机。

国际环境和国内散发的疫情,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

4. 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

中国经济仍处于疫后恢复期,相关的改革和政策仍需持续推进;2. 投资:整体稳步修复向好,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3. 消费:受收入增速拖累,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释放;4. 杠杆率:信贷供给收紧,需提防相关风险;5. 价格:大宗价格推升PPI上涨,但对CPI传导较弱;6. 国际收支和汇率:经常账户回弹,趋势或难持续,人民币汇率仍面临不确定性;7. 国际经济形势:关注疫情分化与反复、国际货币政策转向两大风险,全方位积极应对。 人力资源而非人口总量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2. 如何保护和提升人力资源;3. 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完全结束,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处于“六稳六保”政策驱动下的缓慢恢复期,中国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际疫情可能转好造成的外贸条件变化,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结合高频数据与各分项的增长趋势进行测算,我们预计2021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8.2%左右。如主要风险集中爆发,全年实际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消费恢复平稳,则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突破8.5%。人力资源总量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考虑到人口素质(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人口工作时间储备。在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健康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之后,中国最近20年以来人力资源总量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9年人力资源总量相较2000年提高14%。根据预测,随着教育和健康水平的继续提升,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将在2050年之前保持平稳缓慢上升,可以为新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我们建议,中国的人口国策应当转变为人力资源战略,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关注教育和健康。2021第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增速为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完全结束,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处于“六稳六保”政策驱动下的缓慢恢复期,中国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际疫情可能转好造成的外贸条件变化,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结合高频数据与各分项的增长趋势进行测算,我们预计2021年二季度实际GDP增速约为9%,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8.2%左右。如主要风险集中爆发,全年实际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消费恢复平稳,则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突破8.5%。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两年平均增长3.9%;但相对于工业、出口、消费,投资复苏进度相对偏慢、力度相对乏力,整体投资增速尚未恢复至疫情之前的正常增长水平。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恢复进度最慢,两年平均增速尚未转正;基建投资复苏乏力,增速低位徘徊;房地产投资一枝独秀,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是当前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展望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增长动能可能仍然减弱,政策加力刻不容缓。ACCEPT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5%-9.5%。虽然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7.6%和33.9%,然而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去年低基数所导致的。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的整体情况,当前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仍要慢于疫情爆发前2018年与2019年的水平。导致消费反弹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总产出恢复并未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的提升之中。除收入因素之外,年初疫情的偶有复发与消费习惯的调整也部分地导致了居民消费增长的放缓。我们认为,在经济增长总体性恢复的大背景下,今年三至四季度,我国居民消费有望出现U型反弹。

到这里222

5. 国经济为何能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中国经济比非典时期更具韧性。
经济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而且可能会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投资、消费和出口有可能下降。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缩小限制了投资,可支配收入压缩限制了消费,疫情应对的制约限制了出口。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疫情定性,贸易对手国的旅行、检疫政策措施,有可能使中国产品的出口不再那么顺畅,势必对中国的出口创汇能力产生影响,而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的履行必然增加对美元等外汇的需求,国际收支有可能提前由原来的顺差转入逆差。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由于中国采取了严格限制要素流动、停产停工和城市社区封闭管理等严格防疫措施,经济活动从1月底开始大范围停顿,根据1-2月份已公布的制造业增加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等统计数据和3月份复工状况等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在-9%左右。
即便是后三季度通过全面复工和强力经济刺激能够保持季均5%左右的经济增速,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也只在1%-2%之间,远低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国内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测更为悲观,认为中国经济2020年会出现负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有资源有决心有效应对疫情

国经济为何能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6. 结合这次国内抗击疫情的实际举措,论述如何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这次的疫情确实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很多人都受到了疾病的痛苦甚至于经济的损失,因为不能去工作,所以也造成了自己不能够实现很多的理想,在国家来讲承担了很多的事务,比如说我们做核酸,比如说我们进行治疗,很多都是免费的,国家承担起了大规模的消杀和杀毒的工作,很多人在一线奋力的拼搏着,想战胜这场疫情,这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让人民少遭受痛苦和损失。

7. 国经济为何能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中国经济比非典时期更具韧性。
经济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而且可能会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投资、消费和出口有可能下降。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缩小限制了投资,可支配收入压缩限制了消费,疫情应对的制约限制了出口。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疫情定性,贸易对手国的旅行、检疫政策措施,有可能使中国产品的出口不再那么顺畅,势必对中国的出口创汇能力产生影响,而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的履行必然增加对美元等外汇的需求,国际收支有可能提前由原来的顺差转入逆差。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由于中国采取了严格限制要素流动、停产停工和城市社区封闭管理等严格防疫措施,经济活动从1月底开始大范围停顿,根据1-2月份已公布的制造业增加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等统计数据和3月份复工状况等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在-9%左右。
即便是后三季度通过全面复工和强力经济刺激能够保持季均5%左右的经济增速,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也只在1%-2%之间,远低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国内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测更为悲观,认为中国经济2020年会出现负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有资源有决心有效应对疫情

国经济为何能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8. 在这次全球性疫情面前中国人民能够取得防疫攻坚战重大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在这次全球性疫情面前中国人民能够取得防疫攻坚战重大胜利的原因:
1、制度因素: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的“两个维护”,我国政府相对西方国家的统治力、号召力要强大得多;人民的政治觉悟也相对较高的。政府统一调度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难事。西方所谓的“民主法制”国家,很难一声令下,全国动员。
2、国情因素:中国是个大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14亿人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才能短时间内全国各地4万多名医务人员星夜驰援,几万名工人、技术人员参与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火建设,全国各地物资缓缓不断运往湖北武汉。湖北6000万人口大省,有6万多感染者,如果单靠自身力量现在也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这种优势也是其它国家不能比的,只要是局部灾害,我国都能集中力量很快控制。像目前意大利,伊朗、韩国国体较小,又是全国感染,所以应对吃紧。

3、文化因素:自古以来,中国人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国家面临危难大考之际,比较团结一致,特别是这种疫情还涉及到每个人自身安危,向来听话,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上春节放假时期,有利条件;所以14亿人口居家管制容易做到;不像西方人自由惯了,总拿自由,人权说事,向来都是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
4、经济因素:这么大灾难,这么大规模的防控与治疗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强大的物质保障是不可以能短时间控制。不说全国停产隔离,一个多月没怎么开工生产带来的间接损失,就8万多名患者的治疗费用,十几万人的检测费用,数以万计的人隔离费都是天文数字。湖北三个月生产处于停滞状态;6000万多人的社会管理支出,教公等人员工资社保都是要付出。这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成果,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制造能力,40年的财富积累。
5、科技因素:这次疫情,科技发挥强大作用,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先不说检检测与医疗上的科技。日常防控的网络“大数据”利用,几万人、几亿人活动轨迹的查找追踪,这在过去和世界许多国家是办不到的。另外一点,网络平台与高度发达物流系统也是外国好多国家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