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

2024-05-18 10:13

1.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有以下内容。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表判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2、省略句:则思三驱以(之)为度(省介词内宾语“之”);(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省主语“民众”容)。3、倒装句:虽董之以严刑(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

2.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

 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省略句:则思三驱以为度;终苟免而不怀仁。3、倒装句:虽董之以严刑。4、介词结构后置: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文言文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3.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作者先设置这样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手法的应用是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作者开篇不用这十分形象的排喻,而只是简单地讲述抽象的道理,是很难吸引对方,使对方理解信服。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

4.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句子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5. 谏太宗十思疏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抗击疫情,居家学习,毋须朵颐,自珍灵龟,光阴天予,焉可弗取。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6.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体现进谏主张句子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7. 谏 太宗十思疏的主要论述方式

  一、类比入手,亲切生动
  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做“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二、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来写,这篇奏疏虽然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三、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谏 太宗十思疏的主要论述方式

8. 谏太宗十思疏的文言现象

 1、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人君当神器之重(古义:帝位;今义:神异的器物)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有血缘关系的人;今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古义:路人;今义:走路)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即“把它当作”;今义:认为)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7、简能而任之(古义:选拔;今义:常用于“简单”等义)8、何必劳神苦思(古义:为什么一定;今义:以反问语气表示“不必”)     1、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2、居域中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帝王之位)3、不念于居安思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险的可能)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动词活用作名词,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5、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6、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名词活用作动词,居……下)7、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8、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9、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10、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奸恶的人)1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1、而况于明哲乎(固定句式,“况……乎”译意为“何况……呢”)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也”表判断)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固定句式,“岂……乎”译意为“难道……吗”)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以严刑”“以威怒”分别是“董”“振”的状语后置)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意念被动句,被蒙蔽,受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