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结束后,李隆基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呢?

2024-05-07 09:52

1. 安史之乱结束后,李隆基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呢?

大唐盛世,自李渊开辟至今,就在不同皇上当权下持续产生变化,每一个皇上都有着不同的特性。唐代交给李隆基手上的情况下,最开始还因为李隆基的聪明智慧,把它整治得井井有条。后来他却像变了一个人,从贤君迈向暴君,不得已交出帝位,赌上了自己的皇上之路。

李隆基继承皇位唐高宗李隆基,别名李三郎,是唐睿宗李旦和窦氏德妃的儿子,从小才华横溢,做事果断。后来在689年,李隆基被抱养给李弘当儿子,在他五岁时,自己的父亲却被武则天将影响力废止,当年的李隆基早已被封为楚文王。武则天即位以后,李隆基的身份先从皇太子成了皇孙,所以被降受封临淄王。在李隆基14岁的时候,武则天的年纪早已很大了,难以整治朝廷,武则天身旁的大臣狄仁杰等劝导她,还是不要立武家的后代为皇太子,之后李显却被接回来了洛阳,封为皇太子。

或许是因为弱冠之年的李隆基亲眼目睹一场惊心动魄的叛乱,为此为他带来了胆量,因此在710年,它就悄悄的招幕贤能,不断扩大自已的阵营,还发展了万骑。当年的武则天年逾古稀,没多久就一命呜呼,李显继位,可是李显没了武则天的大力支持看起来软弱可欺,手里的实权也慢慢的被王后和安乐公主空架,她们其实是在仿效当初武则天的做法,后来他们将唐中宗李显残害,韦皇后本以为也可以像武则天一样顺理成章的成为女皇上,却不知这一切都被李隆基看在眼中。

可以这么说,李隆基最后的结局,其实就是他一手所造成的,最开始李隆基上位的情况下,其实还是把国家治理的有条有理的,不论是政治军事或是人民百姓的生活状态,他就有着非常大的贡献,要不然她也不可能将文景之治充分发挥到了极点。但是后来要不是荒于朝廷,沉溺于美貌,软弱无能无比,也不至于给那些奸佞想谋权篡位的机会,安禄山之乱都不可能发生。设想,如果她始终都保持初心,器重这些忠臣,不滥杀,又怎么会落个死于非命的结局?

安史之乱结束后,李隆基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呢?

2. 在安史之乱后,李隆基的命运是怎样的?

唐玄宗李隆基在历史上也算是比较风光的一位皇帝了,他在位期间,一度把大唐帝国治理成同时期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没有之一,只是晚年有些凄凉,当然这也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了,怨不得别人。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少年时即生性英武果断、多才多艺、仪表堂堂、颇具才干,唐隆元年(公元710年),与其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诛杀韦氏集团,拥立自己的老爹李旦即位,自己被封为太子,他老爹李旦虽然贵为天子,但一切国家大事都要经过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首肯才行,李旦自己也觉得这皇帝当的没啥意思,还不如让给自己的儿子。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旦正式禅位与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李隆基于是在长安太极宫正式登基称帝,是为唐玄宗,后来李隆基又先下手为强,干掉了一直觊觎皇位的太平公主,掌握了一个皇帝该有的权利。

唐玄宗在位初期,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拨乱反正、巩固国防,任用名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臣,巩固和发展了唐朝的政权,并开创了唐朝的极盛“开元盛世”,唐王朝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年富力强的唐玄宗功不可没。后来,他所宠幸的武惠妃病死后,对他的打击很大,使得他一度意志消沉,感到前途渺茫,生活没意思,进取心随之减退,直到后来遇到儿媳妇杨玉环,使他眼前一亮,视乎前途又出现一片光明,人生也变得精彩起来,加之国家昌盛、天下太平,以为再也不用自己太操心了,于是深居宫中,将政事交于李林甫去搭理,自己和儿媳妇杨玉环专心谈论起诗赋来。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为了讨她高兴,李隆基可谓费尽心机,针对杨玉环喜欢衣服的心里,安排了700多人的服装加工队专门为她一个人服务,为了让她吃上新鲜的荔枝,专门开辟绿色贡道,每天有专人用上百匹骏马轮换从岭南将新鲜的荔枝急速运至长安,仗着唐玄宗的宠爱,大臣、贵族、宗室为巴结皇帝,首先都会先投杨贵妃所好,才能平步青云,也正是由此,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才一步步做到宰相的位置,同时也给大唐江山的危机埋下隐患。

终于,杨国忠果然不负众望,成功逼反了安禄山。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正式爆发,由于唐朝多少年来军备颓废,唐军战斗力大大降低,安禄山仅用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就攻到长安城下,并很快攻陷长安,把正在作诗歌赋的唐玄宗吓得差点尿了裤子,连滚带爬地逃出长安,一路向西逃往四川,行至陕西兴平马嵬驿时,护卫军在将军陈玄礼的带领下,逼迫唐玄宗杀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否则誓不保君,唐玄宗无奈,只好照办,一代明皇竟然被士兵欺负,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被百姓截留,率兵前去平叛,李亨乘机北上宁夏灵武时,被大臣拥立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军的努力下,于公元758年,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两京,长安收复后,唐玄宗也灰溜溜地回到长安,见太子李亨已称帝,自己一下子升级做了太上皇,大臣们也不再拥戴他,自己跟前也没有几个大臣了,只好承认了现实,他被唐肃宗安排住进城南的兴庆宫里,后在唐肃宗的默许下,宦官李辅国又将兴庆宫中的300匹马取走290匹,给他只剩下10匹,住在兴庆宫里,唐肃宗还是不放心他,又连哄带骗把他转移到太极宫,以便监视,还把跟随他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宫内服侍人员也大幅度减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杨玉环也死了,唐玄宗感到更加寂寞、凄凉,整日郁郁寡欢。
唐玄宗晚年的凄凉生活完全是自找的,如果不是他荒于朝政,不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也就不可能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由强变衰,唐玄宗本人也由威风八面的帝王变成人人可欺的孤家寡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唐玄宗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上元三年(公元762年),唐玄宗病死在长安太极宫,享年77岁。

3.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的下场如何?

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汉族,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拥其父李旦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年开元。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谥号: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安葬地:泰陵。“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逃至今陕西兴平马嵬驿时,将军陈玄礼以军士不满为名,杀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让杨贵妃自缢。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乘机北上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郭子仪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758年)末,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玄宗也由此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玄宗住在城南的兴庆宫里。肃宗本就对玄宗心怀猜忌,加上奸相李辅国的挑拨,对玄宗更是冷漠少礼。实际上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先是将兴庆宫中的300匹马取走290匹,只留下10匹;又将玄宗连骗带逼地转移到太极宫,以便监控;最后又把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阳县)。唐玄宗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觉寂寞,凄凉,他整日郁郁寡欢,连饭也越来越吃不下了。上元三年(762年)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长安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7岁。后人有诗形容他的晚年说:“南内(指兴庆宫)凄凉西内(指太极宫)荒,淡云秋树满宫墙。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做上皇!”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的下场如何?

4.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的下场如何?

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汉族,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拥其父李旦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年开元。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谥号: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安葬地:泰陵。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逃至今陕西兴平马嵬驿时,将军陈玄礼以军士不满为名,杀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让杨贵妃自缢。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乘机北上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郭子仪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758年)末,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玄宗也由此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玄宗住在城南的兴庆宫里。肃宗本就对玄宗心怀猜忌,加上奸相李辅国的挑拨,对玄宗更是冷漠少礼。实际上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先是将兴庆宫中的300匹马取走290匹,只留下10匹;又将玄宗连骗带逼地转移到太极宫,以便监控;最后又把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阳县)。唐玄宗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觉寂寞,凄凉,他整日郁郁寡欢,连饭也越来越吃不下了。上元三年(762年)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长安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7岁。后人有诗形容他的晚年说:“南内(指兴庆宫)凄凉西内(指太极宫)荒,淡云秋树满宫墙。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做上皇!”

5. 为何李隆基导致了安史之乱?

李隆基给予了节度使掌管财政大权和行政的权力。于是,很多节度使开始收取赋税买卖私盐等来增加收入保障后勤的供给。导致安史之乱。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
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为何李隆基导致了安史之乱?

6. 唐朝李隆基时代为何会发生安史之乱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1. 藩镇的设立与势力坐大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屡次开疆拓土,先后讨平东、西突厥、高句丽等,使初唐时期建立一个很辽阔的边境。中央朝廷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便于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在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然而,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节度使等职而兼管豁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令原为地方长官之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军事与行政的统合使得节度使因而雄据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室隐忧。2.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当中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事战略相对来说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设之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中期,边镇兵力达50万. 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8.39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13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3. 玄宗怠政开元末年,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成就杨贵妃的祸水之名,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为人阴险,有“口蜜腹剑”之称,任内凭著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六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以致言路壅蔽、谄媚当道、忠贞去国、贪饕升天、社鼠残害、民不堪命。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右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4. 河北胡化唐太宗至唐高宗、武则天时平定东突厥及契丹各族后,将其内徙至河北北部一带,河北北部于是成为胡人杂居之地。当地胡化甚深,受到的汉文化影响很浅,因此与唐室的中原关系疏离。唐室为了便于统治,倚重能通多种胡语及了解外族民风者。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4]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5]。5. 将相不和安禄山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7. 为何李隆基导致了安史之乱?

李隆基给予了节度使掌管财政大权和行政的权力。于是,很多节度使开始收取赋税买卖私盐等来增加收入保障后勤的供给。导致安史之乱。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
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为何李隆基导致了安史之乱?

8.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

在李隆基当政的后期,他宠信奸臣,迷恋美色,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那个李隆基了。

1李隆基早年还是非常有作为的,所以出现了开元盛世的景象。可能就是因为长期无事,国家处在一片祥和当中,反而使得李隆基丧失了斗志。后来,还把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给抢了过来,两个人整天你侬我侬,自然就不关心国家大事。为了压制太子,任由李林甫和杨国忠专权,把朝廷上下搞得乌烟瘴气。那时候的杨贵妃非常得皇帝的宠爱,唐玄宗巴不得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予这个最爱的人。所以跟杨贵妃有关的人,都靠着这个裙带关系,日子过的是有滋有味。杨氏一族,任意挥霍,一时权倾天下。但是我觉得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满足他们的享乐,税收加重,自然负担是变得越来越大。


2加上那时候的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边将的将领的权利越来越大。就是将领和士兵之间,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深厚,彼此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是说的简单一点,对于这些士兵来说,国家利益并不是最主要的。谁能够给予他利益最大化,他就听谁的,就是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那时候的中央军,平时又不太训练,自然质量是不怎么样。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3安禄山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都比较高的人,把李隆基哄得团团转,再加上,他手握重兵,是一个野心非常大的人。李隆基被蒙在鼓里,迟迟不肯下手。杨国忠专权,几次上表皇帝,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但是唐玄宗却并没有相信,最终没有选择动手。那么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最后,安禄山发动叛乱,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说的好听一点,就是为了铲除杨国忠,内心真正的想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