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银行洽谈与投资公司合作?有没有类似方案及PPT文档借鉴的,谢谢!

2024-05-09 02:18

1. 如何与银行洽谈与投资公司合作?有没有类似方案及PPT文档借鉴的,谢谢!

原则:把自己包装的安全
关键:给银行充分的手续费
要求:自己内部员工进银行大厅服务

如何与银行洽谈与投资公司合作?有没有类似方案及PPT文档借鉴的,谢谢!

2. 怎么省钱-理财!

理财是个因人而异的事儿,每个人资金量不同,风险承受力不同,对理财划算的标准也一样。但不论怎样,都建议大家做好资产配置,需要把钱分成四份: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和保本升值的钱。才能保证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

3. 公司技术服务部裁员了,就目前人少活多的形势服务方式如何转变与应对,请各位提建议,有相关文档PPT更好

这应该是部门负责人或管理层考虑的问题,不是普通员工的考虑范畴。如果你是部门leader,那么这是你应该结合公司的具体业务情况考虑的,是你的工作和责任,而不是来网上找答案。如果你只是个普通职员,就别操这份闲心了,明明拿的是卖面粉的钱,操哪门子卖白粉的心。

公司技术服务部裁员了,就目前人少活多的形势服务方式如何转变与应对,请各位提建议,有相关文档PPT更好

4. 银行如何与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合作?

看情况了。第一种是私下里的,就是相互介绍即转介绍客户和产品。第二种就是公对公的合作了,比如代售信托产品,券商银行驻点。或者是往上游发展,介入产品制作,共同发行。

5. #理财经理#做为银行理财经理,银行开业时间短,客户资源很少,没有客户,业绩考核压力大,该如何抉择?

银行大多在改革期,向零售方向转型,看个人发现规划,如果想挣钱,想好好在银行干,那就吃苦,就是顾不上家,如果想清闲想顾家多一些,银行理财就干不了 来自职Q用户:匿名用户
个人性格和身边资源很重要,现在银行考核都是以中收为主,主要销售基金保险这类,要看你的销售技巧、对产品的把握,自己的减压能力,往往业绩好的都是情商高的,与学历无关,身边很多小伙伴都转行了,比会计条线要累心,当然,工资也会差很多,看个人吧 来自职Q用户:用户5997353

#理财经理#做为银行理财经理,银行开业时间短,客户资源很少,没有客户,业绩考核压力大,该如何抉择?

6. 有关期货居间人的问题?

  居间人实际就是我国为金融投行经纪人所设定的一种法律地位名称,这是司法解释角度讲,因为国内期货行业经纪人属于法规范畴之外,简单说就是不合法.居间人实际就是经纪业务的中介人,和期货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期货公司开发客户,具有法人地位,非期货公司员工.和经纪人区别就在于,他只是促成客户和期货公司合同签订的媒介,而无其他经纪业务职能,经纪人是可以代客理财等多项职能.居间人没工资,不算期货公司员工,就是提成高,客户开发到哪里都行.


  资深人士告诉你从业证的含金量!
  我在期货公司工作已经快8年了,这3年随着证券和期货市场的火暴,参与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我参加的应该是第2次资格考试,第一次是笔试,还没计算机,那时候题真简单,看书1星期,保证能过,和现在比,简直太简单了!!
  这3年考试的人多了,对这个行业兴趣的人多了.但同时由于不了解,误区也很多,做为一个算是资深的业内人士,我想说几句,希望那些年轻的学子和有职业人士们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和误会,而耽误了自己的前途!!
  这个行业很苦,没有关系,没有好的介绍人,没有经验,没有资源,就是从最低层的业务员,经纪人做起.在国外经纪人这个职业称呼,是比较正常,但在国内期货行业内,一听说你是干经纪人的,大家心里都明白,你和大街上卖保险跑单的没任何区别,甚至更低微!保险业务员那些工作程序基本和一个期货新手经纪人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保险卖的至少是个实在的商品,你推销的是种很抽象的投资产品和投资理念,没很好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你几乎无法通过期货公司的正常考核(3个月).但如果你有很好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你干吗一定要做期货经纪人呢??当年和我一起做经纪人的3批共计160多人,现在就剩下我1个人还在做这个行业,回头去问那些人,大部分人都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卖保险去!期货经纪人在公司里就相当于2等员工,我们那个时代,经纪人最大的梦想之一就是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以前经纪人都不算公司员工,叫客户经理,没3险,底薪600,3个月考核,没有业绩,马上滚蛋!
  很多人以为做期货的都有钱,我一些做地产的朋友,一直觉得我们做期货的都是象华尔街那些人物一样风光,实际辛酸谁人知?这几年期货受到关注,很多学子以为在期货公司很有前途,都兴冲冲的参加资格考试.实际上所有的期货公司最缺的就是客户,你一大学毕业生,什么都没有,你有什么?你有青春,你有精力,那么好吧,你就给我去跑客户吧!!期货公司象结算,风险,技术这些都是需要有经验的,你一个新手,不做经纪人,你做什么??
  现在经纪人待遇呢?期货公司有很多都是证券控股了,应该舍得花钱储备人才了吧?
  北京地区经纪人基本底薪1000,大部分是800,这个还不含3险,没任何补助,3个月1考核,没客户,停发,没钱了,你自然走人.证券公司控股的一样,而他们一个营业部的技术经理,底薪是5000,总部加福利等能到1万多,你还不如好好学习下金融计算机.
  那如果你一心就想干这个行业,那我告诉你,3个月内开发不到资金达到10万的客户,你一样通不过考核.好象3个月10万,不多啊,好的,请你去试试吧,亲身经历下,你就知道了!
  同时我要告诉你,一旦以经纪人这个身份进入期货公司,那么基本就注定你一辈子都是个经纪人身份,现在国内期货公司的老总,基本全是当年期货经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中期的.你想想他们熬了多少年??要不你有硕士学历,金融或相关专业,考个从业资格,去做研发,那我告诉你,北京目前期货公司研发最高也就是3500(税前),你有金融硕士学位,你找什么样工作不好??
  那期货公司最缺什么人?我告诉你务实的期货公司最缺的就是2种人,1个是特别能开发客户的,每个月保证金都是百万进帐,这种人我在中期遇到过,即便这样他们的待遇每月也不过1万左右;1个是做交易特别好的,这种人到那里都是期货公司跪下求的人才,比前面能开发的还受尊重.
  那么,你们看看,自己算上面2种人吗?想成为上面2种人,难度不是一般的.首先,你如果特别能开发客户,放任四海皆真理,你干什么营销不行?自己开个公司,专门卖点实在的商品行不行?第2种,全世界有几个索罗斯?你要真这么厉害,还用给别人打工吗?自己搞5.6万的,每年期货赚300%,不比你累死累活强?
  看到了吗?期货公司做为经纪人是很好进的,要求也是最低的,但待遇也是最低的,最辛苦的!!你还不如去做居间人,拿的也多,也不受公司管制,还能自己找正经工作干!
  所以,奉劝那些没关系,没经验,又想进入期货行业的朋友,你们不要太天真了,与其这样,真不如做居间人!!
  考个证多个技能,无可厚非,但就以为期货公司很有前途和发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凭什么就把位置好,工资理想的工作给你们呢?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在期货公司太普遍了!!
  大家自己好好想想吧!!

7. 美国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有哪些异同点?

  要想分析出美国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异同,首先得了解美国和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才能进行详细合理的解释。
  2009年6月17日中午,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彻底的全面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称之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白皮书"。下面将对改革蓝图和最新的白皮书进行分析。
  (一)改革蓝图的主要内容
  《现代化蓝图》分别从短、中、长期提出建议,其中长期建议中提出了目标监管的新理念,以建立市场稳定监管、审慎监管和金融市场商业行为监管的三支柱监管体系,确保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
  1. 以授权和加强协调为目的的短期建议。短期建议主要是针对目前的信贷和房屋抵押市场动荡, 建议采取措施来加强监管当局的合作, 强化市场的监管, 以推动金融市场稳定, 加强消费保护。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提升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PWG)作为金融监管政策协调者的效率。将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储蓄监管办公室(OTS)纳入到PWG,作为其新成员来扩充其阵容,并且将PWG关注的领域从金融市场扩展到整个金融系统。第二,创设联邦抵押贷款创始委员会, 加强对房屋抵押贷款发起的监管,监督各州对按揭贷款的管理, 以改变目前许多此类经纪人脱离联邦监管的现状。第三,授予美联储更多知情权、审查权。授予美联储可以向所有借入应急流动资金的金融体系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索取更多信息或进行实地审查的权利,评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以及有关活动对整体金融稳定的影响。
  2. 以监管机构的部分整合为目的的中期建议。在短期建议的基础上, 蓝图提出部分中期建议,以减少美国监管重叠, 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其中部分建议可以在现有监管框架下尽快推行。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建议取消联邦储蓄机构牌照, 将其纳入国民银行牌照体系, 这个过程应该在两年内完成;撤消储蓄管理局, 其原有职责由拥有全国银行监管权的货币审计局履行。第二,针对目前州注册的联邦存款保险银行受到州和联邦的双重监管的情况,提出将州注册银行交给美联储或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监管。第三,在支付清算系统的监管上,应当确立重要支付清算系统的联邦特许权和联邦优先权,美联储负有监管此类系统的主要职责,享有重要的自由决定权和制定相关强制性标准的权力。第四,在保险业方面,一直以来都是由州监管当局负责监管,联邦政府对保险业务只是进行调节而很少监管, 因而才导致了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 因大量创设和持有CDS 而濒临破产。第五,合并商品期货贸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由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证券期货业进行统一监管,来改善之前对证券、期货分业监管的低效。
  3.以建立目标性监管模式为目的的长期建议。蓝图建议:第一,由美联储履行市场稳定监管者职责, 其目标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侧重控制系统性风险。第二,设立谨慎金融监管机构(Prudential Financial Regulator),整合银行监管权,把目前由5个联邦机构负责的日常银行监管事务收归金融审慎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其监管重点侧重于有政府担保的金融机构的日常业务运作, 监控其资金充足性和投资限制、活动限制等事宜,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第三,设立新的商业营运监管机构(Business Conduct Regulator),负责商业行为监管,保障投资者和消费者权益(主要是现有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及银行监管机构的一部分职能)。此外, 设立联邦保险保证人和公司融资监管者。
  由此看来, 蓝图对现行的多头的功能性监管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归类, 实现了三个监管目标与三个层次的监管机构的紧密结合,目的在于提高监管效率、维护金融稳定,以及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提高美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竞争力。而且,通过对蓝图的介绍,我们也可以看出蓝图的改革是改善监管而非单纯地增加监管和增加干预,并没有放弃充分依赖市场纪律的理念,而是在新的金融市场发展背景下,对于监管和市场关系的再平衡。
  (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白皮书"
  2009年6月17日中午,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彻底的全面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称之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白皮书"。这份长达88页的改革方案几乎涉及美国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更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政策到出台对金融产品更为严格的监管规则,这一计划把目前游离在监管之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都要置于联邦政府的控制之下。改革目的旨在全面修复美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防止类似当前危机的再度发生。
  首先,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白皮书指出,所有可能给金融系统带来严重风险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受到严格监管。为此,政府将推行以下六方面改革:成立由美国财政部领导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以监视系统性风险;强化美联储权力,授权美联储解决威胁整个系统的风险累积问题,监管范围扩大到所有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的企业。除银行控股公司外,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也将被纳入美联储的监管范围;对金融企业设立更严格的资本金和其他标准,大型、关联性强的企业将被设置更高标准,美联储拥有银行资本金要求方面的最终决定权,并对这些公司的高管薪酬以及金融市场交易系统的监控权力纳入美联储的范围;成立全国银行监管机构,以监管所有拥有联邦执照的银行;撤销储蓄管理局及其他可能导致监管漏洞的机构,避免部分吸储机构借此规避监管;对冲基金和其他私募资本机构需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
  其次,建立对金融市场的全方位监管。白皮书建议:强化对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包括增加市场透明度,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管理,创设和发行方需在相关信贷证券化产品中承担一定风险责任。全面监管金融衍生品的场外交易,将联邦监管范围扩大到金融市场监管的灰色地带,复杂衍生品交易以及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交易都将置于监管之内,其中加强对对冲基金和场外交易市场(OTC)最为典型。赋予美联储监督金融市场支付、结算和清算系统的权力。
  第三,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不受不当金融行为损害。白皮书指出,为了重建对金融市场的信心,需对消费者金融服务和投资市场进行严格、协调地监管。政府必须促进这一市场透明、简便、公平、负责、开放。为此,白皮书建议: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以保护消费者不受金融系统中不公平、欺诈行为损害,对消费者和投资者金融产品及服务强化监管,促进这些产品透明、公平、合理。提高消费者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行业标准,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抵押贷款、信用卡和其他金融产品消费者的利益。
  第四,赋予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所必需的政策工具,以避免政府为是否应救助困难企业或让其破产而左右为难。建立新机制,使政府可以自主决定如何处理发生危机、并可能带来系统风险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有权接管、拆分那些陷入困境的大型金融公司,避免个体垮台将危及整体经济,而这一点正是去年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政府所欠缺的。而且美联储在向企业提供紧急金融救援前需获得财政部许可。
  第五,建立国际监管标准,促进国际合作。为此,白皮书建议,改革企业资本框架,强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对跨国企业加强合作监管,使各国的政策相协调,以创立一个相容的监管架构并且强化国际危机应对能力。具体举措包括制定相似的信用衍生产品监管规定,在对大型跨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方面签署跨境协议,以及与海外监管机构进行更好合作等。
  该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首次将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一次金融监管改革。但值得指出的是,该改革方案与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在2008年3月31日宣布的《现代金融监管架构改革蓝图》相比,"白皮书"延续了《现代金融监管架构改革蓝图》的精神,大大扩张了美联储的权力,将银行和对冲基金等都纳入了美联储的监管范围,撤销了用于监管储蓄和贷款的联邦机构--储蓄管理局,但也有相当程度的缩水,如政府最初打算整合监管机构,成立单一机构监管银行业,但最终选择了在现有结构内加强联储权力的做法。
  总之,通过以上对美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由现行的多头功能性监管模式已经开始准备向监管机构更集中的目标性监管模式迈进。这种改革的路径与思路可以说完全契合了国际上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即集中监管的趋势。
  (三)改革蓝图中目标性监管模式的评析--与功能性监管模式相对比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通过,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状态,标志着美国混业经营的开始。与此相应的是,美国的金融监管理念也由之前的机构性监管转为功能性监管。尽管功能性监管的理念跳出了分业经营情况下机构性监管的以金融机构身份分割的不足,但美国功能性监管体制是在不触动现有监管体制的前提下,促进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协调、信息沟通以及执法合作,本质上仍然是分业监管的模式,并没有提供明确的制度构建和授权支撑。所以,该套金融监管系统在运行的十年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其存在的弊端,并且在此次危机中集中爆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一个能够拥有全部监管信息和能够预防监管系统性风险的机构。第二,不同的监管机构所适用的监管法律规则不同,运用的监管理念也有所差别。这就为一些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了空间, 导致部分机构主动选择对其最为有利的监管机构。第三,多层次的监管机构和多标准监管操作必然产生监管工作中的重叠。这种监管的重叠增加了监管的成本。
  与功能性监管的缺陷相对比,目标性监管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监管机构以及监管力量的整合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改革蓝图针对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监管缺位和监管重叠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目标监管导向才能更好的应对金融监管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发挥各监管机构的合力。目标性监管模式打破了银行、保险、证券和期货四大行业分业监管的模式,按照不同的监管目标和风险的类型,将监管机构划分为市场稳定监管者、谨慎金融监管者、商业行为监管者三大体系。三个体系的紧密结合,既避免了监管漏洞和监管重叠的出现,又可以使监管机构对相同的金融产品和风险采取统一的监管标准,这将大大提高监管的效率。这种监管机构的整合反映了一种从权力分散到权力集中的趋势,而权力的集中必然会提高监管的效率。
  第二,目标性监管模式可以更好的应对由于金融创新而产生的监管空白。金融监管的滞后性决定了单纯的通过制定监管规则来进行金融领域的监管是无法应对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的。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仅仅通过具体规则的制定一是无法赶上创新的速度,二是金融创新又不断的突破规则的限制,从而导致了监管的空白。此次次贷危机便是最好的说明,面对次级抵押贷款不断被打包重组创造出新的衍生产品,监管机构根据固有的规则无法由一个机构统一对其进行监管,从而导致风险在不同的金融系统越积越大,最终引爆了次贷危机。而目标性监管不拘泥于具体的监管规则的制定,它从整个金融系统着手,将金融体系稳定、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和消费者保护作为三大目标加以整合,构建出高效统一的监管部门。这样在整个金融创新的链条上产生的风险都会被覆盖到,不会产生监管的空白。
  第三,目标性监管的提出另一个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它跳出了对于分业监管模式还是混业监管模式的争论,可以兼容两种监管模式。改革蓝图对于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目标重新进行了确认,提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安全的三大目标:金融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审慎经营、金融消费者保护。而在实现这些监管目标时,可以由单一监管机构实施"混业"监管,但理论上也不排斥分别由不同行业的金融监管机构"分业"监管,这需要因时机和国情的不同加以具体设计。比如在这次改革蓝图中,对于金融市场稳定监管这一块,强调要扩大美联储作为市场稳定监管者的权力,除监管商业银行外,还将有权监管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其他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风险的金融机构。这便是由美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所决定的综合统一监管的选择。同样,如果一个国家一直拥有分业监管的传统,那么在任何一个监管目标下,也可以考虑保持原有的分业监管的模式。
  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集中监管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逐步在整合金融监管机构的数量,逐步的向或单一或双头的监管模式靠拢。结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作为后发国家可以一步到位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纵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史,金融经营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历史反复。像美国19世纪末允许银行混业经营,到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商业银行承销公司证券或者从事经纪业务,同时禁止投资银行从事商业银行活动,从而确立了分业经营,到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最终恢复了金融混业经营,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放弃了分业经营的模式确立了混业经营的模式。这种金融经营模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各国都纷纷对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合并金融监管机构成立或单一或双头的监管机构,形成了集中的监管体制。美国本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是对现有的多头监管机构进行整合,使之更有效率的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发达国家金融经营的历史变迁,使他们纷纷走上了寻求集中监管的道路。对于作为后发国家的我国来说,我国并没有经历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过度繁荣的金融业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金融市场还很不健全,金融产品还很不发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可以一步到位的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创新这种危机驱动型的特点,使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好的应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的变化。
  第二,我国当前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现状对统一监管体制提出了要求。其实自1994年取消国家银行专业化分工后,金融业务综合化进程就开始推进。实践中,在国际金融业飞速发展,面临国内外巨大竞争压力的背景下,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金融业务相互掺杂、相互渗透的局面逐步形成,金融机构相互持股现象逐渐增多,金融业呈现出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集团式的、银行控股模式及实业企业控股式的事实上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创新已经超越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和监管范围,对分业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实践的发展呼吁统一监管体制。
  第三,建立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符合我国建立大部委制以节省行政资源的政策取向。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小部门制。而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特点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比较强。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然而大部制的改革不会一步到位,循序渐进的推进也已基本达成共识。目前大部制试点范围或将从三个领域选择:一是所谓的大农业,农林副牧渔业和水利部的部分职能组合;二是国防科工委系统的调整组合;三是大交通,主要涉及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等。虽然金融监管领域的大部制改革还没有提上日程,但在中国人民银行之外,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对整个金融业进行监管是符合大部制改革的价值取向的。所以,未来我们应该合并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成立一个独立于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委员会,而人民银行只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金融业的宏观调控,不再具有金融监管的职能。这样既避免了三部门在具体金融监管中的职能交叉,又可以防止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而导致的监管空白,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第四,吸取东亚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1997年一场始于泰国又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股两市相继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危机过后,1998年日本政府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两项重大的改革:一是设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从大藏省中把银行局与证券局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检查部、证券交易等监督委员会分离出来,组建了作为总理府外局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督厅(后更名为金融厅),成为专门负责金融监管事务的机构。另外一项改革为加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东亚另一个遭受重创的国家--韩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援助和影响之下,于1998年4月成立了单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即金融监督委员会。可见,亚洲金融危机后,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纷纷建立了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实施综合监管,这对于有效的防范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可以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日本、韩国经济的崛起与金融监管改革带来的金融业的繁荣不无密切的联系。虽然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重创,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东亚国家的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我国的现实金融监管的国情,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而现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怎样的呢?情况如下: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迅猛,金融机构开展混业经营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分业监管体制已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其本身所固有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监管效率,势在必行。
  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为实现宏观经济和金融目标,依据法律法规对全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其金融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总称。它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纠正市场失灵现象的金融制度安排,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一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从根本上是由本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金融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判断一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与否,关键在于它能否保证该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和能否适应该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
  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实施金融监管;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开始,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从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中分离出来,分别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家分业监管的格局。2003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接管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由此我国正式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三会分工的金融监管体制。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按照金融监管的分工,银监会主要负责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以大银行业为口径,银监会成立了监管一部、二部、三部、合作金融监管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自上而下相应设立了省局,市分局、县(市)办事处体制。而证监会和保监会则分别负责证券、期货、基金和保险业的监管;内部设立了相应的监管部室,自上而下则建立了相应会、局(省、市、计划单列)的体制。银监会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着重加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负责金融体系的支付安全,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这种金融监管组织结构表明,除中央银行负责宏观调控外,其他几个监管机构都是集中于相对行业的微观规制层面。选择这种监管体制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提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并及时达到监管目标,有利于提高“机构监管”的效率。
  就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而言,从其实际运行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在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它不仅统一了监管框架,加强了监管专业化,提高了监管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中央银行更加有效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但是,近几年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迅猛,金融业开放加快,金融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分业监管体制已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其本身所固有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在建立在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从社会的大局出发,和谐构建良性的金融监管体制,以求我国经济能顺利的发展,为社会的各项事业服务。有别于美国的从政治角度出发,按照资本市场的运作来制定的。

美国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有哪些异同点?

8. 跪求!什么是媒体沟通?有关媒体沟通的两个问题。跪求!

如何与媒体沟通


  公关新手入门如果不具有媒体背景或相关经验,通常第一年除了要忙着了解与媒体沟通的技巧和四种媒体的运作特性,还要熟悉企业客户的行业,等于是得“脚踏两条船”,因此公关人员必须不怕吃苦、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要快,“speak their language”,才能与记者打交道。种种的压力,也是造成公关人员淘汰率和流动性很高的原因之一。
  公关从业人员每天接触媒体、与媒体打交道,对媒体的特性自然不能不知。一般而言,大众媒体可分为四种,分别为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四大类,以报社记者为例,公关新兵入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不要打扰记者写稿,同时对于经常联络的记者,最好也要搜集其过去写过的相关作品,了解其写作的调性或是比较偏爱的兴趣和角度,也就是了解自己服务的“客户”的需要和喜爱,视其需求适时适度提供服务,否则不管记者特别需求而一味给予“填鸭式的新闻”,往往会变成“投篮新闻”,也就是被记者揉成一团、当成篮球般丢到字纸篓练准头了。
  据粗略估计,约有50%的新闻稿可能只是瞄了一眼标题、浏览一下内文,就成为“投篮新闻”了,侥幸存活的那50%还要一起竞争有限的版面,其中只有少数新闻可以成为头条或是在版面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大部分都只是“豆腐干”(亦即只有见报一小块版面,或是只是一百字的简讯一则)。这就如同后宫嫔妃三千人,最后真正能受到“宠幸”的,实在少之又少,如果皇帝瞄第一眼就没兴趣,这辈子就得住冷宫了。因此这也是了解媒体特性的重要之处。
  那么有无练习方法呢?有的,不外乎“多听、多看、多交往”。听起来好像是很老套,却是不二法门。公关人员平时就应该培养对媒体的掌握,除了要多听听各式不同的广播节目、大量阅读报章杂志外,也应尽量与记者交往,当然,这里所谓的交往并不是指肤浅的聊天、打哈哈,对他们大哥长、大姐短地叫,而是透过较深入的聊天,了解记者这一行的甘苦、赶稿压力,以及记者平常如何安排采访和写稿等等。以报纸和广播电视而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平时别的版面或节目可以停,但新闻没有一天可以停,因此对新闻的需求量相当大,只要懂得媒体特性,虽然很难每次发稿都“百发百中”,但要新闻曝光并非难事。

  从新闻的角度

  好的新闻角度就如同武士的剑,对准要害一刀砍下去,可说是攻无不克,因此新闻角度是否新、足以引发兴趣,是新闻能否见报的第一道关卡。因为即使你与记者有着“哥俩好”的友谊,靠着交情对方可以帮你这一次,但绝对无法帮永远。某公关公司的高级主管,因为先生为某大报的主管,对外常以“包上”某报版面为号召,但也只能收一时之效,因为没有多久,这层特殊的关系就因为被报社发觉而不再管用。因此亲密如“枕边人”的关系都不可能可以让你靠一辈子,还是拿具吸引力的新闻角度来争取版面曝光的机会,是比较实在的长久之计。
  如何找出适当的新闻角度呢?旧瓶装新酒、老树出新枝、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还是这几句很老、但却很管用的招数。
  知名的化妆品品牌“倩碧”十年前第一家专柜在台北太平洋Sogo开幕,台湾倩碧总经理朱怡找上某公关公司洽谈开幕事宜,因已有同事处理此案,当时任职国外部经理的我,端杯咖啡、悠闲地走进会议室,心想打个招呼就好。没想到聊着聊着,其他的同事纷纷趁机落荒而逃,最后竟然只剩下我一个人在会议室单独面对客户。
  当时距离化妆品业年度三大节庆促销之一——母亲节,只剩下一周的时间,其他化妆品业者的促销活动早就倾巢而出,倩碧则因是第一个专柜,相当审慎,结果拖到时间如此紧迫,连促销和公关活动都尚未定案。同事面对客户丢出来的这么个大难题,当然只好赶紧脚底抹油、全都丢给我了。面对这个高难度的案子,本人心想:“就要过周末了,接不接领的都是一样的薪水,干脆就出个天价把对方吓得知难而退、不就解决了吗?”因此,我“狮子大开口”、开出价码,心里笑着“嘿!嘿!可以愉快过周末了!”没想到,对方脸不红气不喘,当场就一口答应下来。唉!这下可好了,我的愉快周末就这么给毁了。
  因为距离母亲节只剩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那个周末我和小组同事窝在办公室内,忙着搜集竞争品牌的促销动态等相关数据,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广告和新闻剪报中逐一抽丝剥茧。我理出了一个大脉络,那就是,大部分的化妆品业者都习惯于搭配赠品作促销,但送的都是女用手提包、台灯等非自家产品,我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除了赠送自家产品可能有增加化妆品税、货物税等问题外,关键还是在于库存和品牌信心的问题。因为如果无法事前掌握促销的数量,根本无法精确掌握库存,同时以自家产品为赠品,如果消费者试用情形相当满意,有再刺激消费的加分作用,反之反而会吓退客户、断了后路,无异搬石砸脚,有潜在的负面效果。因此我决定抓住这一点好好发挥,推出“倩碧有礼”——买五百元送三百元的活动,重要的是,送出的这三百元赠品扎扎实实都是清一色倩碧的产品。
  既然是“有礼”,礼品的实际价格就相当重要,必须要让消费者了解这绝对是一个“物超所值”的优惠,因此我特别在新闻稿中列出一个大表格,将每一项赠品的容量依市价比例详细列出,证明这项优惠的价值非常实在,并非“灌水”。结果周一上午发稿,当天下午的晚报就大幅报道,隔天各家日报也纷纷跟进,震撼化妆品业界。

  配合媒体计划

  媒体的截稿时间相当重要,例如节庆的专题报道,一般截稿时间在节庆前的七至十天,如果不能赶上截稿时间,再好的新闻都会变成废纸。不过因媒体种类和版面特性的不同,截稿时间也不同,例如新闻性的版面或时段,往往当天截稿、当天播出或隔天见报,副刊等专题性的版面,通常为见报的前一周截稿,月刊性质的杂志则通常每月中旬为截稿日,月底或下个月初出版。
  同时公关人员对于广告作业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能取得企业广告相关资料,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诉求的消费者特性,有利针对相同读者诉求的媒体,加强曝光。
  十多年前,台湾留学热潮正兴盛,但大部分的民众留学仍然向“美”看齐,留学国以美国占了绝对的大宗,“山姆大叔”在准留学生的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当时澳大利亚商工办事处准备在台办首届学展,不过台湾民众对澳洲这块土地仍不甚熟悉,更别提会知道澳洲有啥学校可念了。
  首先,我们筛选出以年轻族群和家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章杂志,从旅游、美食、文化、未来就业市场分析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切入澳洲留学的主题,等平面媒体曝光后,再巡回全省广播电台,最后举办学展前的记者会,结果学展当天吸引了上万人潮前来参展,创下当时学展的高峰,也成功地让澳洲打进台湾的留学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事前完善的媒体计划就像是对穿山越岭的浩大工程进行爆发,事先必须有详细的测量和模拟以设计管线,等埋好管线、爆破计划展开后,哪个地点何时引爆,就会一如事前计划般地进行,即使中途因某些引信问题未能顺利爆破,例如碰上突发性新闻被挤下版面,也可以有备胎可以执行,最后使工程圆满进行。

  拟出媒体名单

  有力、清楚、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因为正确的版面和名单,不但可以决定新闻的主题和调性,还可以让新闻直接与有此需求的记者接触,避免绕一大圈子,降低新闻曝光的机会。因此不要等婴儿(新闻稿)都出生了,才发现认错父母(媒体),反过来要找其他的理由想尽办法认祖归宗。例如再重要的促销活动发给跑政治版的记者,可能连新闻稿的大标题都没耐性看完,就迫不及待拿来练投篮了;但如果是消费版的记者,可能就会被当成宝,隔天就上该版头条。

  准备完整的资料袋

  资料是记者会当天要提供给记者的相关数据,全部都装在一个资料袋中,内容包括新闻稿、辅助资料、照片和小礼品。记者会前要检查确认,避免资料袋中缺少任何一样东西,免得记者产生你认为他是“小牌”而不给的误会。

  再确认及提醒记者出席

  记者每周接到的记者会邀请相当多,因此为了更进一步的确认和掌握出席状况,同时善意地提醒记者赴约,在记者会前少不了再度联络记者。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记者赶稿的时候打电话打扰。有一个媒体界自己流传的笑话是,截稿时间前记者是“六亲不认”的,虽然这句话开玩笑的成分居多,但却点出了记者面临截稿时间的压力,此时打电话去提醒,记者是没空理你,也没有心思去记你说的话的,有时还会认为在这种时刻你还拿这些不重要的事去烦他,反而招致反感。所以切记绝对要避开截稿前的时间。同时再确认通常只要一次就够了,千万不要记者会前二三天,每天热心地一通电话提醒,给对方太大的压力。

  媒体追踪

  记者会后并非一切就结束了,后续的媒体追踪有时可以酝酿出更多、更大的曝光,因此会后的媒体追踪,为有特定需求的记者安排专访,或是提供需要不同诉求重点的照片,对某些专题性版面的记者而言,可能还有其他的详细补充数据的需求,都必须一一照顾到。

  剪报

  通常公关公司会委托专业的剪报公司代劳,但对于项目小组我建议每两周要自己作一次剪报或是报章杂志浏览,不但可以了解近来社会趋势或话题,也一并了解竞争品牌的动态,不只是“知己”,也要“知彼”。

    建立如朋友般地良性互动

  公关业的新手如果能遵循前述的方向努力,通常入行半年后对于媒体就能有不错的掌握,接下来就是要能和媒体进一步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当然要再次强调的是,这里所谓的互动并非只是肤浅的交往,而是以专业为基础,彼此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互相交流,才能让你和媒体记者的关系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

  适时提供媒体所需要的资讯

  媒体如有信息,短时间内予以响应相当重要。因为无论是媒体记者或是消费者,通常心中都只有前三大品牌,因此把握机会是相当必要的。如果平常即使不是为企业客户服务发稿,如果记者有特定的资讯需求,应该尽量在短时间内就给予响应,就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适度地提供。长此以往,记者在有新闻截稿时间的压力之下,就会第一个想到你,反而可以因此取得主动发言权。
  我记得一个房产租赁业客户,当时并非台湾排名前三大的中介,我发现这家企业有很好的地产分析小组,对于房地产相关消息和行情,都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因此我们规划了一连串的媒体曝光计划,依不同的时令和趋势,发布房地产消息。这家企业逐渐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只要有一些政策措施或是节庆等季节对房地产行情的影响,媒体都会主动来询问看法。因为我们总能快速地提出专业的分析,因此一年后,这家企业成为房产租赁业的“后浪”,挤进了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