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派系的介绍

2024-05-17 20:01

1. 道教派系的介绍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分宗分派,实始於宋、元;或有推之更早者、古有黄老道家,是东周先秦时代社会上的“学术”流派。东汉末黄老道虽已崇尊黄帝、老子,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毕竟尚未形成为道教故只能说是道教的前身,也不能说是道教的一种道派、继黄老道之后兴起的是于吉的太平道及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太平道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汉末便已消亡。五斗米道形成了以宗教为联系纽带的教团组织,以后便成为正统道教。

道教派系的介绍

2. 道教法门派系

  只要你一心修行,会修得正果的,阿弥陀佛,任何道教法门派系都是“人以善为本”,一生无争,一生做好事,积德为善,会修得正果的。
  道士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男为道士,女为道姑,皆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男道士蓄胡须。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
  
  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同俗人相同。他们不穿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
  
  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正一派),没有必须出家的道士(全真派)。金代全真教等创立后,制定了出家制度。

  全真派和正一派在教法和科仪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全真派修炼内丹,正一派道士经忏中用符咒。在科仪、所做法事的侧重点和所敬祖师上更差异。比如一个明显差异是,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需授戒。授箓、授戒均有严格规定,仪式非常隆重。

3. 道教门派的体系

 大英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道教是一个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另外道教按照人间的秩序创造了天廷及其皇帝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员,地府世界和水府世界,作为天廷的附属,也创造了阎罗殿和水晶宫的一系列神仙官员,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灶王等。还吸收了众多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为天廷秩序之外的“散仙”。所以道教的神仙众多,还随时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创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妈祖、关帝等都可以纳入道教的神仙系统。但一般宫观只供奉三清神像,其他的神可以建立自己的庙宇。此外,道教认为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种器官,例如毛发、五官等等也都有神灵驻守。而且还有相应的修持方法。 道教戒律是一些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准则。道教的戒律依照不同的教派,有着不同的内容。一般说来,全真派的戒律严于符箓派。戒律的内容主要有不得杀生,不得喝酒吃肉,不得偷盗,不得邪淫等。戒律是教徒必须遵守的,而且必须有一个受戒仪式一名道士才能算作教徒。根据规则的严紧程度, 戒律可以分成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根据节律的多少有“三戒”、“五戒”、“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除戒律外,还有道教清规,就是道士犯戒以后的处罚手段。具体条例派别不同则规定也不同。道教的戒律,有一套自己特有的内容。道教的清规戒律也是随时事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与政权的法律相冲突时,会进行适当的调整。 《抱朴子》中所载的老君入山符,认为使用它可以避开鬼怪野兽道教的宗教活动十分庞杂,主要分两大类,道士的自身修行(称为道术)和道教仪式,内容包括道教经法、忏法、斋、醮、符咒、禁咒、隐遁、乘蹻、驱邪、伏魔、降妖、消灾、祈禳、房中术、神仙术、辟谷、风水堪舆、占卜等。道士的自身修行成为道术,包括内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内容。外丹是指烧炼丹砂铅汞等矿物以及药物,制作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丹丸。现代科学认为这些丹药大多有毒,古人也有很多服食致死的例子,所以后来道教也认识到由于内丹服食和配制的方法较难掌握分寸,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后世转向较为保险的内丹修炼。外丹也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先驱。内丹则是指通过行气,导引,呼吸吐纳,在身体里炼丹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外丹和内丹的用语相同,但是所指代的含义完全不同,比如把人体比喻为烧炼丹丸的炉鼎,不过理论上还是具有相通性。此外道教还有许多道术。例如内观、守静、存思、辟谷等多种。这些现代多归为气功。另外,全真道的道教徒许多都习武术。道教的仪式统称为“斋醮科仪”,斋是清洁的意思,醮是指祈祷,又称为道场。 道教祭祀神仙,由于认为神仙清静洁高,因此祭祀前需要沐浴更衣,不喝酒吃荤,进行斋戒。进行祭祀活动称为“醮”,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道教认为通过这些仪式可以去灾求福。占卜也是道术的一部分,包括卜卦、抽签、测字等。此外,道教很有特色的是使用符、箓。符是用朱砂画在黄纸上的一些符号,道教认为可以用来治病,而箓则被认为可以驱使天神。另外道教认为口念禁咒可以治病驱使鬼神,赶走野兽。这些主要都是正一道的法术。 泰山上的一位道士从修行方式上来说道教主要分为二个派别--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金丹求仙,分外丹与内丹二脉;另外还有二者兼备的妙真道;冲虚派重清修与技艺;黄老道,是最久远的宗派,是所有流派基本思想的创建者,是道教的活化石。道教的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有6个大派:正一道:下面又分有灵宝派、正一派、净明派、清隐派、茅山派等。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龙门派,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真大道教:金朝时创立,元朝以后逐渐衰微。太一道:金朝时创立,元末以后逐渐衰微。净明道:南宋时创建,明朝以后衰微。明朝以后,道教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其他宗派全部归纳到这两个宗派之下。北京的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实际上只有80家。正一道:正一道即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后更名为天师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子孙庙”。全真道:全真道兴盛于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阳,丘处机。全真道讲求清修,其道士必须出家、吃素。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十方丛林”。

道教门派的体系

4. 全真派: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


5. 道教派系的五大道派

张道陵之孙张鲁,原居汉中,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移居江西贵溪龙虎山,“五斗米道”遂在江南一带流传,为道教龙虎山宗之肇始。到东晋末,“天师道”代替了“五斗米道”的名称。道教史上因“道法承受”来源不同而分衍的宗派,最大的有五派: 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张金涛:天师府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金华:世界易经风水研究院院长、贵溪撤县设市市徽设计者。 据《元史?释老志》记载:“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相传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命庭臣效劳,待以客礼。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子孙世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籙。”这是龙虎山张天师世称“正一真人”之始。《通鉴?辑览》称:“元世祖诏封张宗演为嗣汉天师、演道灵应冲和真人。”此实为张氏世袭天师之始。据《元史-成宗本纪》记载,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明史?方技传》说,正一派道士大都是“专持符籙,祈雨驱鬼。”一般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籙斋醮。自从道教分衍宗派之后,合皂山主要传葛玄灵宝法籙,称灵宝派;龙虎山传张道陵法籙,称正一派;江西一带流传许旌阳法籙,称净明派。这三派后来亦均总归於正一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嚞(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其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王重阳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以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教其门徒讽诵《孝经》、《心经》、《道德经》。其教规与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宫观内,以清修炼养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炼师张伯端(紫阳)依据《参同契》原理作《悟真篇》,兴起了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由於王重阳之全真道与张伯端开创之丹鼎一派均重炼养;又都依托东华少阳君王玄甫、钟离权、吕岩为祖师;又因王重阳派兴起於北方,张伯端派兴起於南方,故王重阳全真道称为丹鼎派之北宗,张紫阳派称为丹鼎派之南宗。据明都印《三余赘笔》载:“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其北宗者,谓吕岩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全真派在元以后发展的支派很多,其中以元邱处机(自号长春子)所开创之龙门派最为隆盛。邱长春,山东栖霞人,年十九为全真道士,师事王重阳。成吉思汗在雪山,遣使求之。邱长春应命行万有余里,历四载而始达雪山。成吉思汗问长生久视之道,告以清心寡欲为要。问治平之方,则答以止杀。成吉思汗甚器重,称为神仙,仍遣使送还。其后累降旨褒扬,并命邱长春管领“天下应有的出家善人。”由於邱长春受朝廷重视,社会影响较大,故龙门派在元代便信徒较多。 本名大道教。创使人为沧州刘德仁,时在金熙宗皇统年间。《通鉴辑览》说: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刘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己者也。五传而至郦希诚,居燕城天宝宫,见知宪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诚太玄真人,领教事。刘德仁,道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人。生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六岁时遭遇北宋末徽宗、钦宗被金人所虏的靖康(西元1126-1127年)之变,随家徙居盐山太平乡。皇统二年(西元1142年),刘德仁二十一岁,托言老君授道,创建了“大道教”。据《宋学士文集》五五《书刘真人事》:“金皇统二年十一月,迟明既望,似梦非梦,有老人须眉皓白,乘青犊车至,授玄妙道诀而别,不知所之。”又说:“一日晨起,有老叟乘犊车相过,摭《道德经》要言授之,曰:‘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乃授笔一支而去。“其教旨有九项:”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亲,诚於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悖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同上)在道教炼养方面,主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虚心实腹,守气养神。”(元杜成冤《改建先天宫记》)对於“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知。”(元赵琳清《大道延祥观碑》)但亦从事替人驱狐役鬼、劾召鬼神。据《书刘真人事》说,金大定十五年(西元1175年)诏刘德仁居燕京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大道教以此流传更广,“传其道者遍中国。”刘德仁死於大定二十年(西元1180年),前后行教三十八年。该道派五传至郦希诚,元宪宗赐名“真大道”、六传至孙德福,在至元五年(西元1269年)曾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八传至岳德文,其教更盛。其教至元末犹不衰,但元以后逐渐衰微,终于消失。 创始人为卫州(今河南汲县一带地方)萧抱珍,时在金熙宗天眷年间(西元1138-1140年)。其教传“太一三元法籙”之术,故名“太一”。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籙法术,而太一道独以此出名,颇与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元王鹗《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谓:“初,真人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籙济人,祈禳词禁,罔不立验。天眷初,其法大行。”元王恽《秋涧集》六一《韩君碣铭》谓:“远迩向风,受籙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足见当时信奉太一道者之多。金熙宗皇统八年(西元1148年)诏萧抱珍赴阙,颇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元宪宗二年(西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萧抱珍行教达三十年。卒於金大定六年(西元1252年)。萧抱珍去世后,由其弟子韩道熙嗣教,仍袭萧姓,故亦名萧道熙。金大定九年(西元1169年),金世宗敕在观内建立“万寿”额碑。太一道“声教大振,门徒增盛”(《秋涧集》四七《二租形状》),达数万人之多,其流布区域,“东渐於海”(同上)。太一道传嗣有秘籙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四传至萧抱珍之再从孙萧辅道,元世祖以“安车来聘”(《秋涧集》三八《清跸殿记》),并赐号“中和仁靖真人”。五传至萧居寿(本姓李),《元史?释老志》谓:“至元十一年(西元1274年),建太一宫於两京,命居寿居之,领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西元1276年),赐太一掌教宗师印”。太一道六传至萧全佑(本名李),七传至萧天佑(本姓蔡)。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间(公元1324-1328年)犹不衰。但以后则渐次衰微,终而消失。 亦称净明忠孝道。该道派发勒於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西元1131-1162年)。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托言许真君(逊)降授给他“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净明大法”始行於世。至元初,有道士名刘玉清,经他清整“净明法”之教法教理,造作《净明忠孝全书》,正式形成了净明道。该道派奉许旌阳(逊)为教祖。行教侧重以符籙禁咒驱邪降妖,以守一斋醮修仙度人。此道派传播於江南,在元明间影响较大,以后渐衰微。全真派与正一道支派以上五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於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则兴盛於南方。真大道、太一道、净明道早已失传。明以来,道教分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其他一切支派皆归纳於这两派之中。全真派支派较多,其主要的是:(一)五祖派:即道教尊奉之东华帝君王玄辅,号少阳,传少阳派;钟离帝君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传正阳派;纯阳帝君吕岩(字洞宾),号纯阳,传纯阳派;海蟾祖师刘操(字宗成),受於钟离帝君,传海蟾刘祖派;重阳祖师王嚞,号重阳,传重阳派。(二)北七真派:即邱处机,号长春,传全真龙门派;刘处玄,号长生,传全真随山派;谭处端,号长真,传全真南无派;马钰,号丹阳,传全真遇仙派;郝大通,号广宁,传全真华山派;王处一,号玉阳,传全真嵛山派;孙不二(坤道),清静散人,传全真清静派。(三)南五祖紫阳派:即张紫阳(伯端)传紫阳派。石杏林为第二代祖师,薛道光为第三代祖师,陈泥丸为第四代祖师,白玉蟾为第五代祖师。正一道支派也很多,主要有:(一)大茅真君名盈所传清微派;(二)天师张虚靖所传正一派;(三)许真君传净明派;(四)真武玄武派。道教传授经籙科仪,旧分三宗,又名三山符籙,总归正一派。(五)陈抟老祖传老华山派又名(陈氏堪舆派)

道教派系的五大道派

6. 道教门派的介绍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力十分巨大,可以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7. 道教门派的五大道派

张道陵之孙张鲁,原居汉中,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移居江西贵溪龙虎山,“五斗米道”遂在江南一带流传,为道教龙虎山宗之肇始。到东晋末,“天师道”代替了“五斗米道”的名称。道教史上因“道法承受”来源不同而分衍的宗派,最大的有五派: 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张金涛:天师府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金华:世界易经风水研究院院长、贵溪撤县设市市徽设计者。 据《元史?释老志》记载:“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相传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命庭臣效劳,待以客礼。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子孙世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籙。”这是龙虎山张天师世称“正一真人”之始。《通鉴?辑览》称:“元世祖诏封张宗演为嗣汉天师、演道灵应冲和真人。”此实为张氏世袭天师之始。据《元史-成宗本纪》记载,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明史?方技传》说,正一派道士大都是“专持符籙,祈雨驱鬼。”一般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籙斋醮。自从道教分衍宗派之后,合皂山主要传葛玄灵宝法籙,称灵宝派;龙虎山传张道陵法籙,称正一派;江西一带流传许旌阳法籙,称净明派。这三派后来亦均总归於正一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嚞(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其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王重阳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以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教其门徒讽诵《孝经》、《心经》、《道德经》。其教规与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宫观内,以清修炼养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炼师张伯端(紫阳)依据《参同契》原理作《悟真篇》,兴起了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由於王重阳之全真道与张伯端开创之丹鼎一派均重炼养;又都依托东华少阳君王玄甫、钟离权、吕岩为祖师;又因王重阳派兴起於北方,张伯端派兴起於南方,故王重阳全真道称为丹鼎派之北宗,张紫阳派称为丹鼎派之南宗。据明都印《三余赘笔》载:“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其北宗者,谓吕岩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全真派在元以后发展的支派很多,其中以元邱处机(自号长春子)所开创之龙门派最为隆盛。邱长春,山东栖霞人,年十九为全真道士,师事王重阳。成吉思汗在雪山,遣使求之。邱长春应命行万有余里,历四载而始达雪山。成吉思汗问长生久视之道,告以清心寡欲为要。问治平之方,则答以止杀。成吉思汗甚器重,称为神仙,仍遣使送还。其后累降旨褒扬,并命邱长春管领“天下应有的出家善人。”由於邱长春受朝廷重视,社会影响较大,故龙门派在元代便信徒较多。 本名大道教。创使人为沧州刘德仁,时在金熙宗皇统年间。《通鉴辑览》说: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刘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己者也。五传而至郦希诚,居燕城天宝宫,见知宪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诚太玄真人,领教事。刘德仁,道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人。生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六岁时遭遇北宋末徽宗、钦宗被金人所虏的靖康(西元1126-1127年)之变,随家徙居盐山太平乡。皇统二年(西元1142年),刘德仁二十一岁,托言老君授道,创建了“大道教”。据《宋学士文集》五五《书刘真人事》:“金皇统二年十一月,迟明既望,似梦非梦,有老人须眉皓白,乘青犊车至,授玄妙道诀而别,不知所之。”又说:“一日晨起,有老叟乘犊车相过,摭《道德经》要言授之,曰:‘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乃授笔一支而去。“其教旨有九项:”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亲,诚於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悖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同上)在道教炼养方面,主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虚心实腹,守气养神。”(元杜成冤《改建先天宫记》)对於“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知。”(元赵琳清《大道延祥观碑》)但亦从事替人驱狐役鬼、劾召鬼神。据《书刘真人事》说,金大定十五年(西元1175年)诏刘德仁居燕京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大道教以此流传更广,“传其道者遍中国。”刘德仁死於大定二十年(西元1180年),前后行教三十八年。该道派五传至郦希诚,元宪宗赐名“真大道”、六传至孙德福,在至元五年(西元1269年)曾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八传至岳德文,其教更盛。其教至元末犹不衰,但元以后逐渐衰微,终于消失。 创始人为卫州(今河南汲县一带地方)萧抱珍,时在金熙宗天眷年间(西元1138-1140年)。其教传“太一三元法籙”之术,故名“太一”。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籙法术,而太一道独以此出名,颇与天师道相接近。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元王鹗《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谓:“初,真人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籙济人,祈禳词禁,罔不立验。天眷初,其法大行。”元王恽《秋涧集》六一《韩君碣铭》谓:“远迩向风,受籙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足见当时信奉太一道者之多。金熙宗皇统八年(西元1148年)诏萧抱珍赴阙,颇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元宪宗二年(西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萧抱珍行教达三十年。卒於金大定六年(西元1252年)。萧抱珍去世后,由其弟子韩道熙嗣教,仍袭萧姓,故亦名萧道熙。金大定九年(西元1169年),金世宗敕在观内建立“万寿”额碑。太一道“声教大振,门徒增盛”(《秋涧集》四七《二租形状》),达数万人之多,其流布区域,“东渐於海”(同上)。太一道传嗣有秘籙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四传至萧抱珍之再从孙萧辅道,元世祖以“安车来聘”(《秋涧集》三八《清跸殿记》),并赐号“中和仁靖真人”。五传至萧居寿(本姓李),《元史?释老志》谓:“至元十一年(西元1274年),建太一宫於两京,命居寿居之,领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西元1276年),赐太一掌教宗师印”。太一道六传至萧全佑(本名李),七传至萧天佑(本姓蔡)。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间(公元1324-1328年)犹不衰。但以后则渐次衰微,终而消失。 亦称净明忠孝道。该道派发勒於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西元1131-1162年)。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托言许真君(逊)降授给他“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净明大法”始行於世。至元初,有道士名刘玉清,经他清整“净明法”之教法教理,造作《净明忠孝全书》,正式形成了净明道。该道派奉许旌阳(逊)为教祖。行教侧重以符籙禁咒驱邪降妖,以守一斋醮修仙度人。此道派传播於江南,在元明间影响较大,以后渐衰微。全真派与正一道支派以上五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於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则兴盛於南方。真大道、太一道、净明道早已失传。明以来,道教分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其他一切支派皆归纳於这两派之中。全真派支派较多,其主要的是:(一)五祖派:即道教尊奉之东华帝君王玄辅,号少阳,传少阳派;钟离帝君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传正阳派;纯阳帝君吕岩(字洞宾),号纯阳,传纯阳派;海蟾祖师刘操(字宗成),受於钟离帝君,传海蟾刘祖派;重阳祖师王嚞,号重阳,传重阳派。(二)北七真派:即邱处机,号长春,传全真龙门派;刘处玄,号长生,传全真随山派;谭处端,号长真,传全真南无派;马钰,号丹阳,传全真遇仙派;郝大通,号广宁,传全真华山派;王处一,号玉阳,传全真嵛山派;孙不二(坤道),清静散人,传全真清静派。(三)南五祖紫阳派:即张紫阳(伯端)传紫阳派。石杏林为第二代祖师,薛道光为第三代祖师,陈泥丸为第四代祖师,白玉蟾为第五代祖师。正一道支派也很多,主要有:(一)大茅真君名盈所传清微派;(二)天师张虚靖所传正一派;(三)许真君传净明派;(四)真武玄武派。道教传授经籙科仪,旧分三宗,又名三山符籙,总归正一派。(五)陈抟老祖传老华山派又名(陈氏堪舆派)

道教门派的五大道派

8. 道教派系的诸真宗派系谱

第一、混元派:混元乾坤祖 天地日月星 三教诸经师 金木水火土浑合本空洞 朝谒上玉京 虚无生一气 良久归太清第二、混元派:一永通玄宗 道高本常清 德祥恭敬泰 义久复圆明混元三教主天地君亲师日月星斗真 金木水火土尹喜真人尹喜派;又鲁山、文始、楼观三派字洞。第三、尹喜派:道德清高上 云呈守炼丹 九重天外子 方知妙中玄心静自然体 发白面童颜 袖吞乾坤大 阴阳造化先五祖派东华帝君,姓王名玄辅,号少阳,降生於战国。得老子寝中於终南山,梦传《黄庭经》,所得著世。二月初六圣诞,系山东青州府人。留传:第四、少阳派:弘宣无极道 习学理自明 有个长生路 飞升上云程钟离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汉时将军。系陕西西安府咸阳县仙籍。得东华帝君秘诀,授道於终南山。四月望曰圣诞。留传:第五、正阳派:阴阳生造化 动静合本元 自得神仙指 方知妙中玄纯阳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居彝圣宫,即元始台)。山西蒲州县仙籍。四月十四日圣诞。唐天宝进士。有日月当空之祸,隐於终南。受正阳祖师大道。四门人(梅、柳、林、磐)。留传瀛州龙沙派,即今:第六、纯阳派:寂然无一物 妙合于先天 元阳复本位 独步玉京山海蟾祖师,姓刘名操,字宗成。系燕山人。六月初十日圣诞。受道於钟离帝君。第七、海蟾刘祖派:省悟自归隐 修养本之神 散淡蓬莱客 逍遥阎苑人重阳祖师,姓王名允卿。生於宋徽宗时。系咸阳县大魏村人,十二月二十二日圣诞。留传;第八、重阳派自己有真宝 何须向外寻 一旦成功满 飞升大罗天七真派:长春祖师,姓邱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系山东登州府栖霞县滨都人。正月十九日圣诞。七月初九日飞升。元世祖敕封“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封“长春全道神化明应真君。”留传:第九、龙门派:道德通玄静 真常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 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 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惟懋 希微衍自宁未修正仁义 超升云会登 大妙中黄贵 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 金木性相逢 山海龙虎交 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 月盈祥光生 万古续仙号 三界都是宝长生真人,姓刘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系山东莱州府掖县武官庄人。生於金熙宗丁卯岁二月初六日圣诞。七月二十日飞升。元世祖敕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元武宗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人。”留传:第十、随山派:思道明仁往 全真性复常 景高和礼义 嗣信守忠良裕谦贤旅泰 宗友茂惟祥 盛益希诚朴 玄元世永昌金木万古续 智慧保宁光 圣体通三界 广大演自清志虚空教化 月盈妙中黄 用功悟仙号 丹书现荣阳行满乾坤秀 圆融衍相逢 莲开龙虎诏 超升崇利享长真祖师,姓潭名处端,字长真。系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人。生於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初一日圣诞。四月初一日飞升。元世祖敕封“长真云水蕴德真人”。留传:第十一、南无派:道本崇真理 玄微至妙仙 立在云霄上 功成必有名大教明清静 宏演德惟良 悟元光体性 一志复圆融冲寿通旅泰 了然衍望兴 中和宗正巧 智慧化全家新友圣书诏 炼就宝金丹 裕谦常礼义 慈行满乾坤龙虎广修理 模照永遐龄 山川千古秀 盛希守忠贤长生真人,姓马名处钰,字通宝,号丹阳。系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人。生於金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圣诞。十二月二十二日飞升。元世祖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留传:第十二、遇山派:自元来正志 冲寿成仙丹 忠靖得礼义 了然见朝天致虚端笃悟 本理淳全玄清微通大化 真常合妙言崇教和法本 守仁有功夫 恭敬明智慧 圣体立遐龄宏应演音信 高复现祥光 诚慈惟黄贵 全木会王逢云升龙虎交 嗣希直用行荣茂乾坤秀 莲开衍宝兴广宁祖师,姓郝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系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生於金熙宗天眷庚申岁。幼壮卜筮授教。正月初三日圣诞。十二月三十日飞升。元世祖敕封“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元武宗加封“广宁通玄太古真君”。留传:第十三、华山派:至一无上道 崇教演全真 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嘉祥宗泰宇 万里复元亨 清静通玄化 体性悟诚明养素守坚志 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 慎修保纯真敬谨规良善 默功毓秀英 勤能扶世运 积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 仙瀛书盛名 圆满光华照 云天庆上升玉阳真人,姓王名处一,字精通,号玉阳。系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生於金熙宗二年三月十六日圣诞。四月二十三日飞升。元世祖敕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人”。元武宗加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留传:第十四、嵛山派:清静无为道 至诚有姐名 金玉功知巧 通此加地仙玄冲宗义德 茂演教宏元 中和真法永 智慧保神全恭敬成希盛 璞福世康宁 莲开丹书鉴 广大复圆融旅泰万古续 常义现荣阳 洁渊威锦量 行满卯惟祥未修空妙瑞 阐言守忠良 虞悟客一回 朴极献崶馥清静散人,仙姑姓孙名不二,号清静散人。系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人。生於宋徽宗宣和己亥岁正月初五日圣诞。十二月二十九日飞升。元世祖敕封“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留传:第十五、清静派:全真通玄理 大道德无为 性合灰尸解 只此百功夫虚静明常应宏仁守至诚 嗣教宗元化 悟本自遐龄保命登华会 妙中演洞清 超升广智慧 三界永康宁长存修万古 行满法光明 勤用生利益 金木续乾坤丹书祥速现 普照瑞龙麟高上神霄太 炼成运相逢邱祖岔派,玄字分支。玄静祖师,姓孙名玄静,字元玉,号金山。系山东莱州府即墨县崂山人。明嘉靖敕封“护国天师”。留传:第十六、金山派:玄至一无上 天元妙理生 体性浮空坐 自然是全真常怀清静意 合目得金丹 道高扶社稷 留名万古传宏扬开大化 正法度贤宗温良恭俭让宽仁慈善容潜心存本位 密念守规中 勤修延寿命 内息润黄庭安义黍珠成 凝照慧光灵 冲举云霄外 永与太虚同邱祖本字岔派分支。齐真人名本守,字金辉。留传:第十七、金辉派:本合教中理 智时悟我机 远近从和起 阳子结金辉超元守静致 同法会真人 诠义功斯尚 观文象乃纯邱祖复字岔派分支。茅山乾元观。第十八、阎祖派:复本合教永 圆明寄象先 修成龙绪业 历代嗣宗传第十九、崂山派:复驾云龙去 至教延七真 中元通玄理 福泽自德春马处钰祖师岔派分支。遇山派(此派原本二十字,於同治十二年有房山县城隍庙来观,同众公议,重续八十字)。第二十、清微派:守德崇用福 一清季祖真 永高常正静 圆通宗本恒金鼎结大丹 长生造化中 与天同无极 法嗣继犹龙赤明阳和日 太焕碧玉宫 华夏兆臻弼 彦度紫垣东云衢听仙韵芝裔实蔚丛 千代归黄道 诚维求元动遇缘蓬莱会 山人智慧兴 续传奥妙理 支演万古风第廿一、清微派善道崇真祖 正元直德高 守清希大用 玄教延明朝国阜世安静 何泰荣继诏 龙庆天长卯 岛融如舜尧二茅真君,名固。陕西人。更名。留传:第廿二、清微派:崇虚与道 富德仁从 世理真常 可思教本克成大正 璧定文昌 一字增崇 计少玄祖性如日月 体似玉银 合朝无上 万古留名第廿三、又二茅派:复虚与道 富德仁从 世理真常 可思教本克成大正 毕定永昌三茅真君,名衷。系陕西咸阳人。留传:第廿四、清微派:混靖希景 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 得性自尊克崇祖德 光绍真应 师宝友嗣 永仁世昌恭存依敬 伦思继本 丹贯以丞 灏演精信念爱明持 载启先觉云章揖业 珠进遥芝三茅真人,红刘名熹,字世伦,号大元。留传:第廿五、静一派:混靖希景 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 德性同尊克崇祖德 光绍直应 师宝友嗣 永世仁昌以存恭敬 有自必丞 能思继本 端拱一诚第廿六、张玉皇高上派:道德功行成 清静保全真 黄庭聚万象辅护自元君第廿七、清微派:思道景守以自清 德振绍顺继敏宗 志启弘宸拱先智慧显祝延永成功 合荣圣教证玄琮 义理开明万法通至静常存真一处 虚心怡朗性圆融第廿八、清微派:思道文德时自奇 守真存正继雍熙从演妙法承宗惠 百世调理嗣汉技第廿九、清微派:思道文德时自奇 守真存正继雍熙玉兴智慧延广衍 培祝隆新锡佑之第三十、清微派:思道大应久悟 日仕普济真元玄良宜崇文智 明镜广报宏思第卅一、龙虎山正乙门下天师清微派:冲汉通玄蕴 高宏鼎大罗 仙源愈兴振 福海启洪波天师张虚静真人,系江西庞虎山信州人。留传天师,宣统元年仲春,重续二十字。第卅二、正乙派:远近资元运 久长保巨浮 道惟诚可宝 德用信为珍秉教宏丹籙 葆真启世人 鸿图辇景祚圣泽振昌辰玉局受经后 贵永传灵根 青城垂氏派 妙法继洪钧第卅三、天师正乙派:一德守真元 清扬印本玄 静明存正道 太素永通宣蜀都降龙虎 所悟乾坤全 教法无中有 丹书古今传第卅四、张真人正乙派:一元义道至 真全守太清 照应通玄理 惟希最有成第卅五、正乙派:永志玄守道 正乙继元宗 真常明悟性 宏教演法通星月皎天汉 清静点行功 抱一无量念 机理至仁中第卅六、正乙派:一渊以道始 国祚永安宁 往通常玄理 惟希狩景成万源从始玉 朗然烟洞明 真法达自性 超宗义越亭第卅七、天师张真人正乙派: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和 志诚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蕴 高宏鼎大罗 三山扬妙法 四海涌洪波第卅八、正乙派:此派自光绪八年八月,系通州里二四佑民观继起从守真正元 道往体崇安 清静功成满 玄妙步云仙金光冲霄汉 超然玉京山 圆通大智慧 万古永留传第卅九、正乙派:(后门火神庙)思道应云正乙 终成万世圆通 是法先贤有德 端然永选仙功民国八年二月初一续:存心现理养性 守本诚和沦静 智慧犹惜上远 得诠复还安定第四十、天师张道陵真人正乙派:正乙守道 修往延洪 鼎元时兆 秉法钦崇福善永寿 明智昌隆 熙朝嘉绍 静演真宗光大恒起 广运会通 乾坤清泰 万事成功第四十一、正乙派:怀玄抱真 道合无为 养素守默保光图和 致虚冲阳 承化弘先第四十二、天师分支尹喜派:化弘元密 道德真常 灵源镇远 天蓬维黄五登水参 二桂恒昌 清承祖印 奕世绍芳第四十三、真武玄武派:宣渊一道志 求德振常存 照应通玄理微希太景成第四十四、吕祖天仙派:妙玄合道法 阴阳在乾坤 志心归命礼 万古永长春清静无为宗 临通大洞金 暂状师得位 辉腾谒太空第四十五、天仙派:崇高容文德 永远坚立经 遵尊万化体 守养一炁成第四十六、天仙派:灵宝无二法 真一启玄宗 清静妙难思 祯界叙太空第四十七、吕祖蓬莱派:圆通智毓用 始清重密真 丹体赴蓬莱 宝鼎炼成金云霞生造化 光明妙元根 道德福田本 万古永长春第四十八、葛真君天台派:混元分太清 玄微自古今 释儒悉皈依 三教合元君第四十九、许真君净明派(系江西人)天德高无量 照明自古今 玄元闻见处 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 法源广大成 东汉有章数 功果保忠祯第五十、果老祖师云阳派:崇静真阳复至坚守太守 智礼清白信 存义法明长道贵诚正理 德尚实和行 参赞乾坤机 变运造化功第五十一、铁拐祖师云虚派:(七月初十日圣诞)太玄了清辉 鹤然谢瑞徵 功高身心贵 妙诀合天心第五十二、何仙姑云霞派:高居三界外 回首盼世尘 谁是女丈夫 请来同修真第五十三、曹国舅金丹派:芝田白鹤栖 丹物炼药丸 遍体是纯阳 飞身入云汉第五十四、曹仙姑清静派:发个冲天志 修行有何难 太阳炼形去 妙理至奥玄第五十五、樵阳真人玉线派:无恒常自在 静慧一真如 性定心空寂 玄元道法兴陈搏老祖系四川夔州府人,留传:第五十七、周祖灵宝派:思道洞本重 明香克理忠洪良居士显 一嗣永承宗德大传家久 清修福泽长 世肇因衍庆 慈风蓬业祥第五十八、周祖铁冠派:思道大应恒吾 月仕普济真元 崇文智明镜广心传崧岱显杨 静默中存志诚 寿永泰运亨昌第五十九、徐复阳祖师鹤山派:复驾云坎至 崇教道九真 种正通玄理 福泽自得春第六十、鹤山派:重临修仙侣 光华常延增 乾坤均相配龙虎交黄庭秉剑立善法 逍遥遇遐龄智慧明日月 还升太和宫第六十一、自然派:玄云曲端静 清虚色自轻 月圆皈命礼 抱意管丹诚元玄明至本 大详理幽微 参透无中有 方可达希夷第六十二、三丰祖师自然派:惟道然之本 若守可以隆 功德归盛泰万世礼仙真本静从玄教 福寿永长兴 合清仁志点 秉义复元登第六十三、三丰派:道德杓宏容 真正守长清 万强工夫首 宗来教方春星月皎天汉 守静默行动一德无量念 玄理至仁忠第六十四、三丰派:玄云通道居端静 白鹤乘虚各自清 师资月圆皈志礼身中抱一管丹成 太上渊微入妙元 凌云星朗贮壶天功侯到日方许就 始悟真言信可传第六十五、三丰派:大道英勇德 真正守常存 万疆共福寿 宗脉教芳春第六十六、三丰祖师日新派:大道应永得 守教志常真一阳来复本 同静德玄风第六十七、日新派:(此派系光绪八年七月二十日续起)冲和天根定 涵养易书深 宝元得正体 归吉万年身第六十八、三丰祖师蓬莱派:圆通智敏用 是清修觅真 丹体蓬莱会 保定炼成金萨真君,名守坚,号紫云。系四川云宁府云宁县人。生於炎汉宁帝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圣诞。五月五日飞升。留传:第六十九、天仙派:孤肩担日月 老鼎铸乾坤 玉豆黄庭跃 金光紫气悬群仙还大药 古塔露穴烟 三宝钟千幻 九重法一传神钦飞锡客 鹤听点花禅 万象归元始 同生极乐天熙和登福宁 清静远尘缘 瑞自芝兰霭 祥从云汉迁志诚思济普 功久德思全 若悟虚无学 常参妙与玄第七十、萨真君西河派: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和 志诚宣玉典 中正演金科冲汉通圆满 高宗居大罗 武当兴法派 福海起洪波第七十一、萨祖派:(系宣统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由陕西汉中府固县平浪宫带来四十字。邓道友)道德广正化 全真冲本城 清静机玄妙 无为从复融体仁宏正化 悟性显智宁 溪惟通莲合 世金永发兴郝二祖在山东济南府长清县东南十里五峰山留传:第七十二、龙门华山派:通玄全真冲和德 正本恒成位尚仙 仁能贞心传义起世见生前洁太元 子阳遍转归至道 盈宿守静保丹田情高悟开复天理 自然长颜如松年第七十三、邱祖又派:道守悟玄微 清静本希夷 无为自然妙 又继龙门裔真常德正止 重开凤唱奇 功成超紫府 丹诏赴瑶池第七十四、郝祖岔派:(在武当山,开基於明朝。留下此派,即名郝祖岔派)道铃治明惠建贞一亨嘉 莫哔纯翠景 兆裔永流传至虚无上理 澄清定宁基 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第七十五、王祖岔支仑山派:宏运庆万礼 大用守真源 忠信怀仁德 礼义学道先吕祖门人李清庵真人留传:第七十六、先天派:自一无上道永忠太夫人 礼高重进本 可得万代清志诚和妙有 炼性合融明 澄湛通玄化 无罡温玉京第七十七、本山派:碧山传日月 守道合自然 性理通玄得清微古太元真静常悠久宗教福寿长 庆云冲霄汉 永远大吉昌第七十八、陈、赵二师留传栖安派:(此派系自光绪元年春月续)教垂万古 淡泊家风 栖安同德 宏演三乘凝清高洁 吉庵圆通 混合为一 道继犹龙张紫阳真人,於雍熙年间 在台州府天台县崇道观。留传:第七十九、紫阳派:陵源觉海静 宝月性天明 随景无华谷 得符瑞泰清参悟名真理 修为筑到基 完全成圣果 自在乐希夷灵素中常妙 葆光翠太空 道高超极则 德懋证玄通邱祖宗字分支岔派。云樵真人姓张名宗囗,字耕云。系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由光绪甲申秋间,重赴白云观传法。门下弟子等,因徒众人繁,叩请原遵“宗”字为第一代号。第八十﹑霍山派:宗诚信崇绪 修善法欤超 囗慧传千士 智慧贯天高耕兴龙门教 静参玄中妙 云度众生戒 万载尊师道第八十一﹑御制九宫山派:(姓张名道清)道宗元太希 惟天可守之 以智绍弥祖 端显应良师公子茂中景 叔孙克世时 孟仲季若善 居处自然熙增广承嘉祉 融逍得静机 万年类永锡 佐国瑞云奇第八十二﹑彭祖真空派:(此派自民国二年戒期,汤静谦由江西带来)普圆溥照觉性 应度慈光黄庭 正达道耘源通谱愿成善果真常智慧全 证盟功德海 修悟定超元虚静和仁义清微志妙先 嘉祥尊大极 万里总同原有时参厥旨随在契天机 若能归一贯 平易亦神奇章祖名哲。道号广慧祖。居江西南昌府武宁县三十五都顺义乡,石门仙潭人。宋理宗景定二年二月十九日降生。自幼好道,二十七岁结庵丝罗山,即今太平山也。年五十三诊,端坐而逝。留传:第八十三﹑广慧派:(此派系民国五年丙辰八月初八日,由江西南昌府武宁县太平山万寿宫穆善清带来六十字。)广德通玄净 壶空悟乾坤 清守炼金意 矩本一中稀定祥元贞吉 虚明幻化期 实承符法理 万古太平春至善宜知止 纯修在返真 丹成能见性 证果有良因第八十四﹑华山派:此派光绪元年自南方带来。又有人云是华山后续:自求精微妙 洪昌圣贤心 昆仑阐大法 咸登谒玉京三界十方内 遍地黄芽生 龙虎盘坎离 五气华池中了然永腱脱 逍遥斗牛宫 位列诸胜景 光照满乾坤第八十五﹑华山派(南方后续)自求靖末朴 宏常盛有恩 昆仑重大华 戚珂何封增三界千古秀 极锦丹桂兴 山海龙虎交 阐彪现遐龄了然端敬建 新友广浩勤 裕谦渊斌馥 普照满乾坤第八十六、老华山派(陈抟老祖传陈氏堪舆派)明天太仁易 露梦风品道 禅添归德非 宏帅贤智法  诚孝传忠列 虚门永护长 妙方福海在 乾坤皆益存  青龙会日月 白虎神仙华 朱雀开名堂 玄武守宝山  金木运文章 水火绶恪之 十二星君到 万类归土祖第八十七﹑尹喜派:(尹喜真人尹喜派,此乃南方带来)道德清高上 云呈守炼丹 九重天外子 方知妙中玄清静自然体 发白面童颜 神吞乾坤大 阴阳造化先悟本以正礼 冲和养太元 轻寂全术柄 一定龙虎盘慧法祥光现 莲开宝林宣 身应归根穷 气住复命关三千功圆满 异姓合宝仙 逍遥蓬莱路 今朝玉京贤第八十八﹑三山滴血派辈运玄根长:(明末清初 华山﹑龙虎山﹑茅山等三派合一)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和 至诚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蕴 高弘鼎大罗 三山愈兴振 福海涌洪波结语:道教之分宗派,实始自宋﹑金之间。一支道派,实际上便是以宗教为联系纽带的一个大家族,有共同崇尊的祖师,有共同遵循的代代相嗣的系谱,有共同的祖庭。在本道派内丛林财产公有。比如北京白云观为全真龙门派的祖庭,该观常住道众则大多为龙门派弟子,这里的住持,则必须是全真派的高功,他代表全真龙门派祖庭的道统,称之为一代宗师。《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截止於清溥仪宣统年间(西元1010~1911年)虽说列有八十六派,实际上只有八十支派,有些是系谱的续字,不是独立一派。就现在来说,道教已经不存在这么许多纷岐错杂的道派,过去的小支派,不入於全真,便是附於正乙。故现在道教基本是全真与正乙两大道派。宗派之间,均能互相尊重,共同弘教。发扬道家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