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的发展史

2024-05-20 00:10

1. 犹太民族的发展史

犹太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的远祖古希伯莱人早在公元前13世纪末就开始迁居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创造了辉煌一时的文化,但后来先后灭亡,并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马其顿人、罗马人军事占领。在反抗罗马统治的两次犹太起义失败后,被当廷驱逐。从此以后整个犹太民族开始了近两千年的流亡,散居是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勤劳,他们聪明,但是他们却受尽屈辱岐视。

  犹太民族现在的人口约800万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了600万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的儿童。

  有关资料记载,在以色列有一个大屠杀纪念馆,用以纪念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 主厅幽暗,像一个巨大的洞窟,地下有一座长明火炬,在每年五月的一天,以色列的总统和总理都会站到这,全城汽笛长鸣,各行各业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悼念两分钟。出了大厅左边有一个纪念馆,上面写着:亚伯拉罕先生和他的妻子伊蒂塔,建造此馆纪念他们的儿子尤赛尔,尤赛尔一九四四年在奥斯维辛被杀害。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私人的纪念,因为还有一行触目惊心的字:纪念被纳粹杀害的150万名犹太儿童。在纪念馆尽头有一幅真人大小的浮雕,是一张极其天真愉快的儿童的脸,是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浮雕下写着他的名字:尤赛尔。从尤赛尔的浮雕再向里一转,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儿童笑容,男孩,女孩,微笑的,大话的,生气的,装大人的,撒娇的,调皮的都有。

  有一种控诉,不是用泪水,不是用愤怒,不是用哭喊,而是用笑容面对你~~

  那么小的孩子,他们会有什么错? 但他们,全被杀害了!

  1948年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各种努力下,联合国大会鉴于犹太人全力反对纳粹的罪恶势力斗争,通过了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决议。

  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拒绝承认以色列,并且对以色列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以色列建国仅仅几个月,阿拉伯国家的联军就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而以色列人为了祖国的生存奋起抵抗,以后连续五次的中东战争,在历次中东战争都是面对强敌毫无惧色,反而越来越强,最差也是打个平手,把阿拉伯联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确立了自己在中东的地位。 

  以色列,他像一个受尽苦难的孩子,到今天终于长大了,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不允许任何人再来欺负自己,他要捍卫自己的生存权。这有什么错?

  这么多年的中东冲突,牵涉很广,极难彻底解决。政治家敏感于主权归属,文化人敏感于历史伦理,老百姓敏感于生态差异~``

  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犹太教说,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也是他们宗教圣殿所在。犹太人长期流浪,所以必须寻找一个精神上的依托,关于耶路撒冷的是是非非太多,对于以色列人的坚持我是非常理解的,他们生存在一个强敌环伺的环境中,所以他们必须自强自尊自护,要不然让他们从地图上消失太容易容易。
 
  以色列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极其浓厚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在以色列建国后,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涌向以色列,有的人为了能够到以色列,不惜丧失全部的家产,甚至冒生命危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把以色列作为当然的祖国和圣地,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个仅仅有800万人口的国家,他们拥有400万军队,全国由平时转入战时的时间是72小时。每个青壮年人包括女人都是预备役的军人,并且一直到65岁(女60)才能解除预备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磨炼他是为了委他以大任。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沧桑的犹太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千年磨难,是该到了他们崛起的时候了,重建所罗门王时代的盛世,不会太难,  :)   正是在几十年不脱离战争的环境中,以色列利用其并不优厚的自然资源实现了“使沙漠变绿洲,复活了希伯来语,兴建城市与村庄,并创建一个繁荣的社会”的建国宣言目标。

犹太民族的发展史

2. 犹太民族的发展史

 犹太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他们的远祖古希伯莱人早在公元前13世纪末就开始迁居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创造了辉煌一时的文化,但后来先后灭亡,并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马其顿人、罗马人军事占领。
  在反抗罗马统治的两次犹太起义失败后,被当廷驱逐。
  从此以后整个犹太民族开始了近两千年的流亡,散居是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勤劳,他们聪明,但是他们却受尽屈辱岐视。
  犹太民族现在的人口约800万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了600万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的儿童。
   
  有关资料记载,在以色列有一个大屠杀纪念馆,用以纪念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 主厅幽暗,像一个巨大的洞窟,地下有一座长明火炬,在每年五月的一天,以色列的总统和总理都会站到这,全城汽笛长鸣,各行各业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悼念两分钟。
  出了大厅左边有一个纪念馆,上面写着:亚伯拉罕先生和他的妻子伊蒂塔,建造此馆纪念他们的儿子尤赛尔,尤赛尔一九四四年在奥斯维辛被杀害。
  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私人的纪念,因为还有一行触目惊心的字:纪念被纳粹杀害的150万名犹太儿童。
  在纪念馆尽头有一幅真人大小的浮雕,是一张极其天真愉快的儿童的脸,是一个三四岁的男孩。
  浮雕下写着他的名字:尤赛尔。
  从尤赛尔的浮雕再向里一转,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儿童笑容,男孩,女孩,微笑的,大话的,生气的,装大人的,撒娇的,调皮的都有。
  有一种控诉,不是用泪水,不是用愤怒,不是用哭喊,而是用笑容面对你~~
  那么小的孩子,他们会有什么错? 但他们,全被杀害了!
  1948年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各种努力下,联合国大会鉴于犹太人全力反对纳粹的罪恶势力斗争,通过了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决议。
  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 *** 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拒绝承认以色列,并且对以色列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以色列建国仅仅几个月, *** 国家的联军就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而以色列人为了祖国的生存奋起抵抗,以后连续五次的中东战争,在历次中东战争都是面对强敌毫无惧色,反而越来越强,最差也是打个平手,把 *** 联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确立了自己在中东的地位。
  
  以色列,他像一个受尽苦难的孩子,到今天终于长大了,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不允许任何人再来欺负自己,他要捍卫自己的生存权。
  这有什么错?
  这么多年的中东冲突,牵涉很广,极难彻底解决。
  政治家敏感于 *** 归属,文化人敏感于历史伦理,老百姓敏感于生态差异~``
  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犹太教、 *** 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犹太教说,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也是他们宗教圣殿所在。
  犹太人长期流浪,所以必须寻找一个精神上的依托,关于耶路撒冷的是是非非太多,对于以色列人的坚持我是非常理解的,他们生存在一个强敌环伺的环境中,所以他们必须自强自尊自护,要不然让他们从地图上消失太容易容易。
  
  以色列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极其浓厚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
  在以色列建国后,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涌向以色列,有的人为了能够到以色列,不惜丧失全部的家产,甚至冒生命危险。
  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把以色列作为当然的祖国和圣地,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一个仅仅有800万人口的国家,他们拥有400万军队,全国由平时转入战时的时间是72小时。
  每个青壮年人包括女人都是预备役的军人,并且一直到65岁(女60)才能解除预备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磨炼他是为了委他以大任。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沧桑的犹太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千年磨难,是该到了他们崛起的时候了,重建所罗门王时代的盛世,不会太难, :) 正是在几十年不脱离战争的环境中,以色列利用其并不优厚的自然资源实现了“使沙漠变绿洲,复活了希伯来语,兴建城市与村庄,并创建一个繁荣的社会”的建国宣言目标。
   

3. 犹太民族的发展史

犹太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的远祖古希伯莱人早在公元前13世纪末就开始迁居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创造了辉煌一时的文化,但后来先后灭亡,并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马其顿人、罗马人军事占领。在反抗罗马统治的两次犹太起义失败后,被当廷驱逐。从此以后整个犹太民族开始了近两千年的流亡,散居是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勤劳,他们聪明,但是他们却受尽屈辱岐视。

  犹太民族现在的人口约800万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了600万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的儿童。

  有关资料记载,在以色列有一个大屠杀纪念馆,用以纪念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 主厅幽暗,像一个巨大的洞窟,地下有一座长明火炬,在每年五月的一天,以色列的总统和总理都会站到这,全城汽笛长鸣,各行各业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悼念两分钟。出了大厅左边有一个纪念馆,上面写着:亚伯拉罕先生和他的妻子伊蒂塔,建造此馆纪念他们的儿子尤赛尔,尤赛尔一九四四年在奥斯维辛被杀害。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私人的纪念,因为还有一行触目惊心的字:纪念被纳粹杀害的150万名犹太儿童。在纪念馆尽头有一幅真人大小的浮雕,是一张极其天真愉快的儿童的脸,是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浮雕下写着他的名字:尤赛尔。从尤赛尔的浮雕再向里一转,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儿童笑容,男孩,女孩,微笑的,大话的,生气的,装大人的,撒娇的,调皮的都有。

  有一种控诉,不是用泪水,不是用愤怒,不是用哭喊,而是用笑容面对你~~

  那么小的孩子,他们会有什么错? 但他们,全被杀害了!

  1948年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各种努力下,联合国大会鉴于犹太人全力反对纳粹的罪恶势力斗争,通过了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决议。

  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拒绝承认以色列,并且对以色列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以色列建国仅仅几个月,阿拉伯国家的联军就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而以色列人为了祖国的生存奋起抵抗,以后连续五次的中东战争,在历次中东战争都是面对强敌毫无惧色,反而越来越强,最差也是打个平手,把阿拉伯联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确立了自己在中东的地位。 

  以色列,他像一个受尽苦难的孩子,到今天终于长大了,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不允许任何人再来欺负自己,他要捍卫自己的生存权。这有什么错?

  这么多年的中东冲突,牵涉很广,极难彻底解决。政治家敏感于主权归属,文化人敏感于历史伦理,老百姓敏感于生态差异~``

  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犹太教说,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也是他们宗教圣殿所在。犹太人长期流浪,所以必须寻找一个精神上的依托,关于耶路撒冷的是是非非太多,对于以色列人的坚持我是非常理解的,他们生存在一个强敌环伺的环境中,所以他们必须自强自尊自护,要不然让他们从地图上消失太容易容易。
 
  以色列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极其浓厚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在以色列建国后,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涌向以色列,有的人为了能够到以色列,不惜丧失全部的家产,甚至冒生命危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把以色列作为当然的祖国和圣地,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个仅仅有800万人口的国家,他们拥有400万军队,全国由平时转入战时的时间是72小时。每个青壮年人包括女人都是预备役的军人,并且一直到65岁(女60)才能解除预备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磨炼他是为了委他以大任。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沧桑的犹太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千年磨难,是该到了他们崛起的时候了,重建所罗门王时代的盛世,不会太难,  :)   正是在几十年不脱离战争的环境中,以色列利用其并不优厚的自然资源实现了“使沙漠变绿洲,复活了希伯来语,兴建城市与村庄,并创建一个繁荣的社会”的建国宣言目标。

犹太民族的发展史

4. 犹太民族是怎样复兴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反犹主义有所减缓,但战争一结束,这股经久不衰的思潮马上又抬头了。在波兰,政府公然制定了歧视犹太人的经济政策。在罗马尼亚,出现了以把犹太人驱逐出境为公开目标的组织和运动。在立陶宛和拉脱亚,削弱犹太人在经济、文化领域中影响的倾向日益加剧,并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在苏维埃俄国,革命后初期犹太人的境况大为改善,反犹太主义被宣布为非法,所有犹太人都获得了平等权利,一些犹太人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但随着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和一批犹太裔领导人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被定为反革命,根深蒂固的反犹主义又开始上升,使苏联境内至乏百万犹太人再次处于压力之下。二十年代的反犹思潮既继承了传统反犹理论中的种族歧视、宗教偏见等老一套货色,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反犹与反共相结合。由于带上了强烈的反共色彩,二十年代的反犹运动必然向右翼极端势力靠拢,最终不可避免地与正在崛起的法西斯主义同流合污,而将五花八门的反共、反犹、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奇谈怪论拼凑在一起,炮制出一种系统的法西斯反犹理论的,正是那位出生在奥地利的前下士阿道夫·希特勒。此人公然宣称,现在是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刻”,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分崩离析,“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正在策划征服欧洲和全世界,作为“优良种族”的雅利安人必须通过“永久性的革命”来消灭犹太人及其马克思主义,以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希特勒于1933年初在德国上台,随即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反犹运动。从1933年到1945年的12年里,这场运动从没间断,而且逐步升级,就其全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3—1938年),主要是在德国本土颁布一系列反犹法令,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无孔不入的迫害。1933年4月,纳粹德国颁布了第一个反犹法令“恢复公职人员法”,规定“非雅利安祖先的文官必须退职”。根据这一法令把犹太人赶出了政府机关。同月,制订了“大学生十二守则”,其中一条是:“我们最危险的对手是犹太人。”此后犹太裔大学生在校园内处境日趋困难,许多人被迫退学。同年10月,“国家报刊法”出台,规定所有编辑都必须是雅利安血统,连配偶都不能是犹太人,于是犹太人又不得不离开新闻和出版部门。1935年秋,公布了由一系列法令组成的“纽伦堡法”,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及一切相关的政治权利,并且不准犹太人与“德意志或其同源血统的公民”结婚。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和纳粹党有组织、有计划地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抵制和冲击犹太人经营的企业、商店和律师事务所等事业单位,殴打甚至杀害犹太人。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柏林等地组织大规模的焚书活动,将犹太人写的书及其“非德意志”书籍均付之一炬。许多世界文化如海涅、毕加索、门德尔松、塞尚等人的作品均被查禁,连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的科学泰斗和文化巨匠也不得不流亡国外。到1935年底,德国有8000名犹太人自杀,7_5万名犹太人移居国外。1936年反犹行动稍有收敛,因为奥运会在柏林举行。然而奥运会一过去,反犹行动立即再次升级。1938年11月7日,犹太青年格林斯潘刺杀了德国驻巴黎使馆一秘赖特,纳粹当局立刻借此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犹狂潮。11月9日这一天,德国各地的犹太会堂被烧毁,犹太公墓破坏,犹太商店被打砸,死伤的犹太人不计其数,有2万多人被关进集中营。由于当日成千上万块璃璃被砸碎,因此11月9作被为“玻璃破碎之夜”或“水晶之夜”。在史书中,这个词后来就成了迫害犹太人的代名词。此后,纳粹当局又颁布一系列法令,规定犹太人在公共场合必须带黄星,犹太人的护照均要加盖“J”字,犹太医生的许可证也被吊销。至此,德国犹太人已丧失了生存的权利。第二阶段(1938—1941年),随着德国吞并和占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纳粹的反犹政策和法令被照搬到德占领地区,并发展为驱赶和隔离相结合的行动方针。1938年3月至1941年5月,纳粹德国先后吞并、侵占和“进驻”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于是纳粹的反犹运动也扩展到了上述地区,一些傀儡当局与纳粹狼狈为奸,在其中充当了打手的角色。如法国维希政府积极同德国合作,制定严厉的反犹法律,千方百计迫害法国犹太人;挪威的吉斯林政府也紧靠纳粹,在挪威掀起了反犹恶潮。在荷兰、希腊、南斯拉夫等国,反犹行动也愈演愈烈。第三阶段(1941—1945年),纳粹当局转而这行“最后解决”政策,即从肉体上毁灭整个犹太民族。1941年6月纳粹入侵苏联,当时苏联境内有三百多万犹太人,如何处置这些犹太人成了纳粹头目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正是在这前后,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人的“最后解决”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出笼了。早在1939年,希特勒就开始谈论全部消灭欧洲犹太人的可能性。在准备对苏战争过程中,他下达了“消灭所有犹太—布尔什维克分子”的密令。于是“最后解决”一词就成了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代名词。纳粹首先在苏联实施“最后解决”方案,专门执行此任务的四个特别行动队紧跟在向前挺进的德军之后,杀死所有被抓获的犹太人、吉普赛人、红军政工人员和共产党干部。从1941年末到1942年初的一个冬季特别行动队就处死了近50万犹太人。进入1942年,为了以更快的速度实行“最后解决”,纳粹组织一批“专家”设计出了毒气室,于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送进这些所谓的“淋浴室”毒死。奥斯维辛集中营曾创造了一天毒死6000人的最高记录。万湖会议文件指示道:“在实际贯彻最后解决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对欧洲从东到西进行彻底搜查

5. 犹太民族是怎样复兴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反犹主义有所减缓,但战争一结束,这股经久不衰的思潮马上又抬头了。
在波兰,政府公然制定了歧视犹太人的经济政策。在罗马尼亚,出现了以把犹太人驱逐出境为公开目标的组织和运动。在立陶宛和拉脱亚,削弱犹太人在经济、文化领域中影响的倾向日益加剧,并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在苏维埃俄国,革命后初期犹太人的境况大为改善,反犹太主义被宣布为非法,所有犹太人都获得了平等权利,一些犹太人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但随着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和一批犹太裔领导人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被定为反革命,根深蒂固的反犹主义又开始上升,使苏联境内至乏百万犹太人再次处于压力之下。
二十年代的反犹思潮既继承了传统反犹理论中的种族歧视、宗教偏见等老一套货色,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反犹与反共相结合。
由于带上了强烈的反共色彩,二十年代的反犹运动必然向右翼极端势力靠拢,最终不可避免地与正在崛起的法西斯主义同流合污,而将五花八门的反共、反犹、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奇谈怪论拼凑在一起,炮制出一种系统的法西斯反犹理论的,正是那位出生在奥地利的前下士阿道夫·希特勒。此人公然宣称,现在是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刻”,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分崩离析,“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正在策划征服欧洲和全世界,作为“优良种族”的雅利安人必须通过“永久性的革命”来消灭犹太人及其马克思主义,以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希特勒于1933年初在德国上台,随即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反犹运动。从1933年到1945年的12年里,这场运动从没间断,而且逐步升级,就其全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8年),主要是在德国本土颁布一系列反犹法令,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无孔不入的迫害。1933年4月,纳粹德国颁布了第一个反犹法令“恢复公职人员法”,规定“非雅利安祖先的文官必须退职”。根据这一法令把犹太人赶出了政府机关。同月,制订了“大学生十二守则”,其中一条是:“我们最危险的对手是犹太人。”此后犹太裔大学生在校园内处境日趋困难,许多人被迫退学。同年10月,“国家报刊法”出台,规定所有编辑都必须是雅利安血统,连配偶都不能是犹太人,于是犹太人又不得不离开新闻和出版部门。1935年秋,公布了由一系列法令组成的“纽伦堡法”,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及一切相关的政治权利,并且不准犹太人与“德意志或其同源血统的公民”结婚。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和纳粹党有组织、有计划地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抵制和冲击犹太人经营的企业、商店和律师事务所等事业单位,殴打甚至杀害犹太人。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柏林等地组织大规模的焚书活动,将犹太人写的书及其“非德意志”书籍均付之一炬。许多世界文化如海涅、毕加索、门德尔松、塞尚等人的作品均被查禁,连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的科学泰斗和文化巨匠也不得不流亡国外。到1935年底,德国有8000名犹太人自杀,75万名犹太人移居国外。
1936年反犹行动稍有收敛,因为奥运会在柏林举行。然而奥运会一过去,反犹行动立即再次升级。1938年11月7日,犹太青年格林斯潘刺杀了德国驻巴黎使馆一秘赖特,纳粹当局立刻借此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犹狂潮。11月9日这一天,德国各地的犹太会堂被烧毁,犹太公墓破坏,犹太商店被打砸,死伤的犹太人不计其数,有2万多人被关进集中营。由于当日成千上万块璃璃被砸碎,因此11月9作被为“玻璃破碎之夜”或“水晶之夜”。在史书中,这个词后来就成了迫害犹太人的代名词。此后,纳粹当局又颁布一系列法令,规定犹太人在公共场合必须带黄星,犹太人的护照均要加盖“J”字,犹太医生的许可证也被吊销。至此,德国犹太人已丧失了生存的权利。
第二阶段(1938—1941年),随着德国吞并和占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纳粹的反犹政策和法令被照搬到德占领地区,并发展为驱赶和隔离相结合的行动方针。1938年3月至1941年5月,纳粹德国先后吞并、侵占和“进驻”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于是纳粹的反犹运动也扩展到了上述地区,一些傀儡当局与纳粹狼狈为奸,在其中充当了打手的角色。如法国维希政府积极同德国合作,制定严厉的反犹法律,千方百计迫害法国犹太人;挪威的吉斯林政府也紧靠纳粹,在挪威掀起了反犹恶潮。在荷兰、希腊、南斯拉夫等国,反犹行动也愈演愈烈。
第三阶段(1941—1945年),纳粹当局转而这行“最后解决”政策,即从肉体上毁灭整个犹太民族。1941年6月纳粹入侵苏联,当时苏联境内有三百多万犹太人,如何处置这些犹太人成了纳粹头目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正是在这前后,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人的“最后解决”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出笼了。早在1939年,希特勒就开始谈论全部消灭欧洲犹太人的可能性。在准备对苏战争过程中,他下达了“消灭所有犹太—布尔什维克分子”的密令。于是“最后解决”一词就成了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代名词。纳粹首先在苏联实施“最后解决”方案,专门执行此任务的四个特别行动队紧跟在向前挺进的德军之后,杀死所有被抓获的犹太人、吉普赛人、红军政工人员和共产党干部。从1941年末到1942年初的一个冬季特别行动队就处死了近50万犹太人。
进入1942年,为了以更快的速度实行“最后解决”,纳粹组织一批“专家”设计出了毒气室,于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送进这些所谓的“淋浴室”毒死。奥斯维辛集中营曾创造了一天毒死6000人的最高记录。万湖会议文件指示道:“在实际贯彻最后解决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对欧洲从东到西进行彻底搜查……”于是,在杀死大批东欧和苏联犹太人的同时,纳粹又在西欧和巴尔干围捕犹太人,将他们押往德国、波兰的集中营处死。“最后解决”一直进行到战争的最后一刻,只是由于盟军的快速挺进,一些犹太囚徒才幸免于难。
纳粹的迫害,驱赶和“最后解决”究竟使多少犹太人丧生?对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人的魔掌中。三十年代中全世界约有1800万犹太人,其中1200万生活在欧洲。这就是说,希特勒消灭了全部犹太人的1/3,欧洲犹太人的50%!这不仅是犹太民族遭遇的灭顶之灾,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悲剧。
纳粹大屠杀对整个犹太民族和犹太文明形成了巨大冲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犹太民族发展和犹太文明复兴的进程,促进了犹太国家的重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屠杀摧毁了欧洲犹太社区,结束了犹太史上的“欧洲中心”时期,使犹太文明的主要舞台转移到美国和巴勒斯坦。
第二,大屠杀使犹太人为生存而互相支持、团结拼搏,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促使锡安主义再掀高潮,从而为犹太民族国家重建和犹太文明复兴进程加入了强有力的催化剂。
第三,大屠杀震撼了全人类,使全球范围同情和救助犹太人支持锡安主义的潮流急剧高涨,从而为以色列建国及犹太民族和犹太文明的复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历史机遇。
第四,大屠杀在犹太民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创伤和烙印,对犹太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犹太民族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留下了永存的反面教材。
大屠杀产生的最能体现“坏事变好事”的后果就是为犹太民族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永久的反面教材。在今日的以色列,已经形成了以耶路撒冷耶德·瓦射姆大屠杀历史纪念馆为核心的全国大屠杀教育网络;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所有的犹太社会团,也形成了同样的网络。在较大的犹太社区,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犹太社区,人们都可以找到大屠杀教育馆或教育中心;即使在最小的犹太社区,也可在犹太会堂或社区中心发现一个大屠杀教育室。每个犹太孩子一懂事就会被带到这里接受教育。每年的大屠杀纪念日,人们都要汇聚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这里还经常举行学术讨论会和报告会,人们在这些活动中探讨大屠杀产生的原因,如何从这一大悲剧中吸取历史教训,以便防止悲剧重演的途径。实际上,大屠杀教育已成为现代犹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犹太民族存在,大屠杀就不会被忘记,大屠杀教育就要世世代代进行下去。目的不仅仅在于大屠杀本身,而在于增强犹太民族的凝聚力。
大屠杀悲剧过后两年半,联合国于1947年11月29日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承认犹太人有权在巴勒斯坦重建民族国家。又过了半年,即1948年5月14日下午4时本古里安大声宣布:“特此宣告在以色列地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
想要“消灭”犹太民族的希特勒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倒行逆施反倒大大加快了犹太国家重建、犹太文明复兴的进程。民族的大劫难中往往孕育着民族的大复兴,这大概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普遍规律。

犹太民族是怎样复兴的?

6. 犹太民族的起源和历程是什么?

我们今人看到的基督教的《圣经》,也就是“新、旧约全书”,曾经经历了一个复杂和长期的编篡历程,而该著作的编篡过程,几乎就象一根链条,逐步的将以色列、犹太教、基督教、罗马文明、耶和华、耶稣、教徒、欧洲各政权等多种事件和民族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后来的西方基督教国家社会文明文化形态。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圣经》这部典籍,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就一定没有今天我们所说的西方文明文化!犹太教教徒和基督教教徒这种通过在历史上不断地编篡自己的“圣经”去扭结社会文明的情况,形象比喻说,就象是不断地往散乱的面粉里加水并且不断地搅和,才逐步凝结和形成了后来具有一统性质的基督教文明文化社会形态的那样。西方文明起源的这种特点,与中国历史上人民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维护人民的和平去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文明文化形态的阅历,非常不一样。这就是说,中国的世俗国家文明形态,有其自己的产生条件和基础;同理,西方文明的产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历史特点。西方基督教文明,几乎就是依靠人为的理性和行动而产生的,所以,西方文明文化中一直少有对人和自然的互相依赖关系的描述及其相应的道德伦理观,西方文明文化而是更重视人本身的理性对世界改造作用的价值!西方文明文化的这种特性,并不仅仅表达在“现代”,同样也表达在古代,只不过,他们过去依赖的理性主宰是“上帝”,现在依赖的理性主宰是“科学技术”而已。

大约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东方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并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步融合,他们学习迦南人的农业耕种技术,开始定居在该地区。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属于埃及帝国的属地,公元前12世纪,埃及帝国衰落,生活在该地区的各民族部落开始发生互相争斗,可以说,这样的争斗历史一直持续到今天,尽管历史上经历过许多变迁,这样的争斗几乎还是一直没有停止过。

为什么巴勒斯坦地区会发生长期的争斗,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巴勒斯坦占有沟通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三角黄金地区,只要这里不打仗,这里一定是商业流通的黄金口岸,所以,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民的发财机会要比其他地区多得多;二是生活在该地区的民族几乎都是古老民族,他们这些民族和部落之间有许多历史旧怨;三是该地区是整个西亚和欧洲宗教的发源地,生活在宗教情感中的欧洲人和西亚人及其北非人一旦溯源自己的历史,几乎都要溯源到该地区,一种潜意识中的宗教感情,必然要导致他们去争夺该地区的主导权利。

7. 犹太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犹太民族是一个聪明能干、英勇顽强、精诚团结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命运多舛的民族,她的历史堪称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剧。
巴勒斯坦东靠阿拉伯海,西濒地中海,沿岸内陆是一片肥沃平原,平原以东和沙漠之间则有许多丘陵高地,境内的约旦河从北向南流入世界上最凹陷的内陆湖死海,虽然气候比较干燥,在西亚沙漠丘陵较多的条件下却是一块适于农耕的富饶之乡,是一块“流着乳和蜜的土地”。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有一批塞姆族人移居此地,他们的语言称为希伯来语,自称其民族为以色列,后因建立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故也可称其为犹太人。这三个名称都指同一民族,现今使用时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希伯来主要用于称其语言、文学;以色列多用于与政治、历史有关方面;犹太则指其民族和宗教。据《圣经》记载,老家在阿拉伯沙漠的犹太人曾浪游四方,两河流域的乌尔和尼罗河三角洲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在埃及时受法老奴役,全靠其民族英雄摩西率他们摆脱桎梏,逃出埃及,经西奈沙漠定居于巴勒斯坦。
公元前1012年,大卫统一以色列和犹太两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国势达到鼎盛。在其子所罗门统治时期(前972~前932年),建成了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这时的以色列虽不能凭武力称霸,却也能以外交和经济联系而成为西亚南疆颇负盛名的繁荣之邦。但好景不长,所罗门死后,国家南北分裂,以色列定都撒马利亚,犹太则仍以耶路撒冷为都。由于埃及、赫梯已衰,亚述尚未兴起,两国对峙局面维持200年之久。由于两国争斗,国王为政暴戾,阶级分化剧烈,人民痛苦不堪,犹太教得以诞生。当亚述帝国已成气候并大军压境之时,自闹分裂的两个小国便难以生存,从此开始了犹太人苦难的历程。

犹太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8. 为什么说犹太人是一个民族呢?

  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属闪米特人,人种为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含米特亚种,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民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
  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