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芬现象”违背了商品的需求规律了吗?

2024-05-10 01:02

1. “吉芬现象”违背了商品的需求规律了吗?

正常情况下,商品的需求规律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少。而“吉芬现象”却与商品的需求规律背道而驰,这是不是说“吉芬现象”就违背了商品的需求规律了呢?这里要注意的是,商品的需求规律是有其条件限制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不变的情况”其实涵盖了很多的概念,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内容。

“吉芬现象”违背了商品的需求规律了吗?

2. 吉芬之谜的需求定理的一种例外

“吉芬之谜”其后已经被经济学家解开,而被看作是需求定理的一种例外。需求定理后面还掩盖着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差异。在经济学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种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第二种则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所有商品来说,替代效应都是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需求定理一直有效。但是,在少数特定情况下,某些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作用要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正是如此,经济学中将商品分为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两大类,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而低档商品则反之。这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理解。试想一下,爱尔兰1845年饥荒使得大量的家庭因此陷入贫困,土豆这样的仅能维持生活和生命的低档品,无疑会在大多数贫困家庭的消费支出中占一个较大比重,土豆价格的上升更会导致贫困家庭实际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更穷的人们为了生存下来,就不得不大量地增加对低档商品的购买而放弃正常商品,相比起土豆这种低档商品来说,已经没有比这更便宜的替代品了,这样发生在土豆需求上的收入效应作用大于替代作用,从而造成土豆的需求量随着土豆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特殊现象。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低档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3. 什么是需求定理?吉芬商品为什么不符合需求定理?请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谢谢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吉芬商品不符合需求定理是因为吉芬商品,当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
需求变动的起因: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整体平移。
需求量变动的起因: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不变,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扩展资料
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向均衡状态运动,所以过剩与短缺都只是暂时的。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均衡点”仅仅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只是市场经济的倾向,并不是具体的数值,也并不是说市场长期处于均衡状态,还有就是,需求或供给的任何改变(是整条曲线的改变),都将使均衡点发生位移,我们以牛肉为例,假如消费者的收入上升了,那么对牛肉的需求也会上升,结果市场上的均衡点就会在更高的价格和更高的销量上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需求定律
百度百科—吉芬商品

什么是需求定理?吉芬商品为什么不符合需求定理?请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谢谢

4. 为什么吉芬商品和奢侈品不符合需求理论

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参考需求定理解释吉芬商品和奢侈品不符合需求理论:因为奢侈品是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所以吉芬商品和奢侈品不符合需求理论。

5. 你认为吉芬商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吉芬商品的存在是否说明需求法则失效了

首先你要明白一点,吉芬商品一定不是特定的某一类商品,它的出现一定伴随着周身环境的变化,所以吉芬商品应该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商品,具体的特点是吉芬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用的比较多的例子是爱尔兰发生饥荒的时候的土豆,我个人认为吉芬商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满足人某一类必要需求的物品大量减少,以至于物品的用量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这一需求的总和,这个时候决定物品需求的不是物品的价格而是人对满足需求的渴望,还是以爱尔兰土豆为例子,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仍然是上升的,导致上升的不是土豆的价格,而是粮食大量减产使得土豆变成主要的充饥食品,所以说只要想活着就得吃土豆,原本对于麦子,水稻等其他粮食的需求也被迫转移到了土豆上。
吉芬难题是某种商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而发生的。比如购买者可以购买昂贵衣服和便宜食物两种商品,当食物价格上涨会同时引发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般来说,替代效应会使购买者减少食物的消费增加衣服消费,但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食物消费的增量大于减量,于是食物价格上涨反而使人更多买食物了。通俗地说,假如食物价格上涨了,就相对变“穷”了,再买衣服就吃不饱饭了。所以只好拿买衣服的钱买食物,结果就是食物的需求量反而上升了。
实际上,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人们经常会惯性的这样考虑,价格影响需求,为什么就不能反过来观察问题,有时候需求也能拉动价格。
供参考。

你认为吉芬商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吉芬商品的存在是否说明需求法则失效了

6. 什么是需求定理?吉芬商品为什么不符合需求定理?请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谢谢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吉芬商品不符合需求定理是因为吉芬商品,当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
需求变动的起因: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整体平移。
需求量变动的起因:其他因素(非价格因素)不变,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扩展资料
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向均衡状态运动,所以过剩与短缺都只是暂时的。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均衡点”仅仅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只是市场经济的倾向,并不是具体的数值,也并不是说市场长期处于均衡状态,还有就是,需求或供给的任何改变(是整条曲线的改变),都将使均衡点发生位移,我们以牛肉为例,假如消费者的收入上升了,那么对牛肉的需求也会上升,结果市场上的均衡点就会在更高的价格和更高的销量上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需求定律
百度百科—吉芬商品

7. 吉芬商品真的存在吗 总觉得吉芬商品是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出现,而且概念有点不确定,经济学太不科学了?

与其说存在吉芬商品(Giffen good),不如说存在吉芬反论(Giffen paradox),只是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正向关系的一种现象。所以张五常老先生一直不承认有吉芬商品存在。

举例子,

1、某贫穷国家,恩格尔系数接近90%,其他基本没有什么花费。主要的生存物质是小麦(必需品)和牛肉(相对奢侈品)。某年发生饥荒,小麦大量减产,供不应求,按需求定律,价格上涨。此时收入效应凸显,人民手中的货币相对于小麦发生贬值,购买力下降,除了把牛肉的钱给压缩了,也买不起更多的小麦(需求下降),很多人节衣缩食,维持度日。此时符合供求定理,小麦不是“吉芬商品”。

2、同样一贫穷国家,恩格尔系数接近70%。主要的生存物质是小麦(必需品)和牛肉(相对奢侈品)。某年发生饥荒,小麦大量减产,供不应求,按需求定律,价格上涨。此时收入效应凸显,人民手中的货币相对于小麦发生贬值,购买力下降,替代效应又发挥作用,很多人把买牛肉的钱拿出来买小麦,牛肉是吃不起了,但是为了维持吃饱大家都把牛肉的消费转移到了小麦上,据统计,当年牛肉的需求减少80%,小麦的需求量提升20%。此时小麦又成为所谓的“吉芬商品“。

从上述两个例子来讲,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个为小麦加分,一个为小麦减分,最终结果是正还是负是无法确定的,所以小麦既是“吉芬商品”又不是”是“吉芬商品”从逻辑上就无法成立了。

所以我认同张五常的观点,不存在”吉芬商品“,吉芬反论(Giffen paradox)只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经济学本身不是自然科学,是社会科学,是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吉芬商品真的存在吗 总觉得吉芬商品是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出现,而且概念有点不确定,经济学太不科学了?

8. 吉芬品的需求量随价格降低而减少,但为什么它的替代效应还是正的?

商品的价格导致需求变动,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于正常商品来说,替代效应指一个商品相对价格上涨,人们就少买这个商品,多买其他可以替代这个商品的商品;收入效应指一个商品相对价格上涨,人们的收入没变,于是只好少买商品。也就是说,对于价格上涨的正常商品,替代效应是负的,收入效应也是负的。但对于一种劣等商品来说,比如廉价、高仿的淘宝货啥啥的,指人们贫困的时候会去买,富裕之后就不再买的商品。当这种劣等商品价格上升、人们收入没变时,人们相当于变得更穷了,反而需要更多购买这些劣等的商品。此时,收入效应是正的,但替代效应还是负的,于是这个时候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作用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就会出现劣等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反而多买的结果,便是“吉芬商品”。同理,当吉芬商品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便是负的,替代效应便是正的,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就出现价格下降,人们少买的结果。于是对于吉芬商品来说,出现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吉芬商品是一种基于逻辑假设出来的商品。在马歇尔修订他的《经济学原理》时,一位叫吉芬的英国人从逻辑上向他描述了爱尔兰马铃薯的例子,注意这个例子是吉芬假想出来的,只不过这种商品在逻辑上是存在的,于是马歇尔便将它记入书中命名为吉芬商品。随着年代久远,大家在说吉芬商品时都忘记了其并不是真实的例子,以至于有了“吉芬之谜”。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也没有在现实中找到过真实存在吉芬商品,因为它出现的条件相当苛刻,必须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而这种情况目前只存在逻辑设想中。严格来说,虽然没有现实的实际商品,但是逻辑上存在的吉芬商品特例,也就使得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假设推不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有很多经济学家探讨过这个问题,弗里德曼则从一般均衡角度出发,论证了收入效应的不存在,只有替代效应,那么自然就是一条右下的需求曲线。而张五常认为,直接接受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假设就可以了,因为现实中就是这样的,而这个假设也是很有解释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