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底层逻辑》

2024-05-05 14:31

1.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

《复利思维》
  
  
 只要非劳动收入大于消费欲望,就达到了财富自由。
  
 1无欲无求式财富自由,只要吃得上饭,就是财务自由了。
  
 2三生三世式财富自由。只要你每年比前一年多存一些压岁钱,退休之后,也足以维持你很多年的生活了。
  
 3第1桶金是财富自由。
  
 早期靠本金,后期靠复利。
  
 一是尽早存到足够的本金,获得财富自由的第一重要的事,是培养赚钱的能力,赚钱要靠本金,而不是靠复利,你都没有本金,哪来的钱生钱呢?
  
 你看中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让时间证明它的力量,要有把压岁钱存到养老金的足够耐心,认清复利效应从来都不是暴富的手段。
  
 创业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概率。
  
 在创业路上,就算尽了一切努力做对了所有事情,依然有95%是要靠运气,也就是概率的。这句话听上去很让人泄气,但的确是一个创业者无法逃脱的规律,只有理解了这个规律,你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形成概率思维。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失败的思维方式。
  
 你再聪明再努力都有可能是错的,这个可能性或失败的概率来自信息的不完全,如果不论选a还是选B都有50%的概率出错,那就等于你抛了一枚硬币,你猜中是正面,就继续往下走,若猜错一切就结束了,这与聪明才智无关,是信息不完全带来的概率问题。
  
 假如你能走到下一步,又将面临新的抉择,决策信息永远是不完整的。比如选a有50%的可能性赚100元,选B有30%的可能性赚50元,那么你是选a还是选B呢?
  
 在承认概率之后能找到一些方法对冲概率,降低概率对我们的影响。
  
 时代是对冲运气的第一要素,我把它排在千位。
  
 战略:
  
 这时心态就变得很重要了,如果心态不好很可能会怀疑自己的模型有问题,这是最考验人的时候,你要相信你能赢不是靠消息,而是靠模型,靠战略,靠判断力,所以赔的时候也要坚定的执行下去,因为这是个概率游戏。
  
 德国制造业做得比我们好,日本服务业做得比我们好,美国高科技行业做得比我们好,我们就选择跟从。他们走在前面,我们在后面跟着。走到路口,有人向左转,有人向右转,向右转的人都失败了,我们只学向左转的那些人,这就是跟随性战略,如果你向右转了,那么你再聪明再努力再懂管理都没有用,因为已经跌落悬崖了,跟随性战略就相当于别人帮我们排除了一定的失败可能性。
  
 还有一些人相信慢就是快,在他们看来只有慢慢来,最后才能走得很快,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在互联网创业领域就是找死,因为在平台战略下快是必须的,一旦慢下来,即使你管理水平再高,也必死无疑。
  
 治理:排在十位的是治理。
  
 管理:排在个位的是管理。
  
 概率思维是你要心平气和的承认:就算你做对了所有事情,你成功的概率也不高。
  
 千位上,你可以通过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12%,在百位上,你可以通过选对战略再提高5%,在十位上,你可以通过设计好组织结构又提高2%,最后在个位上,你可以通过做好管理提高1%,综合计算你的成功概率一共提高了20%,加上原来的5%,你的成功概率就变成了25%。
  
 有25%的概率获得成功,已经希望很大了,但是依然有75%的概率会失败,怎么办?那就不接受失败,再来一次,如果你曾连续创业4次,每次成功的概率是25%的话,那么4次里面有一次成功就是比较大概率的事件了,概率思维是这个时代成功者所秉持的底层思维,理解和运用概率思维去增加好运气,避开大坑和陷阱,创业者才可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
  
 《数学思维》
  
 第1种数学思维源于概率论,叫做从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
  
 假如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是20%。重复做14次,你成功的概率能达到95%。
  
 如果你想达到99%的成功概率,那么你需要重复做21次。
  
 那想达到100%的成功概率呢?对不起,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成功概率,所有人都想做成事,都需要一点点运气。
  
 在商业世界中20%的成功概率已经不算小了,毕竟你只要把这件事情重复做14次,你的成功概率就能达到95%。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一次创业就成功的概率太小了,所以你在融资的时候不能只做融资一次的打算,而需要做融资更多次的打算。
  
 如果我们依然把95%的概率定为成功的标准,那么1%成功概率的事情,你需要重复做298次,而这还只是一个领域。
  
 这就像很多人会问:"我是成为一个全才,把20个领域都试个遍更容易成功,还是成为一个专才,在一个领域深耕更容易成功?"概率论会告诉你,成为一个专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创业要专注,不要做太多事,如果做太多事,你本来20%的成功概率就只剩下1%了,你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你看,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成功概率,但是只要重复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你成功的概率就能够接近100%,这就是从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
  
 理解了微积分,你看问题的眼光就会从静态变为动态。
  
 加速度积累变成速度,速度积累变成位移,其实人也是这样,你今天晚上努力学习了,但是一晚上的努力并不会直接变成你的能力,你的努力得积累一段时间才会变成你的能力,而你有了能力,并不会马上做出成绩,你的能力得积累一段时间才会变成你的成绩,而你有了一次成绩,并不会马上得到领导的赏识,你的成绩得积累一段时间,才会使你得到领导的赏识。
  
 从努力到能力到成绩到赏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积分的效应。
  
 但是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从开始努力的第1天就会抱怨:"我今天这么努力,领导为什么不赏识我?"他忘了,想要得到领导的赏识,还需要一个积分的效应。
  
 反过来说,有的人可能一直以来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是从某个时候开始,因为一些原因慢慢懈怠了,他的努力程度下降了,但是他的能力并不会马上跟着下降,可能过了三四个月,他能能力的下降才会慢慢显示出来,他会发现做事情不像以前那么得心应手了,又过了三四个月他做出来的东西领导开始越来越看不上了,在某一瞬间很多人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不过就是这一件事没做好呗,但他忘了,这其实是一个积分效应,早在七八个月前他不努力的时候,就给这样的结果埋下了种子。
  
 努力的时候,都希望大家瞬间认可,而出了问题后,却不去想几个月前之前的懈怠,这是很多人都容易走进的思维误区。
  
 努力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得到认可。
  
 莫欺少年穷,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也体现了微积分的思维方式,少年虽穷,虽然目前积累的还很少,但是只要它的增速够快,经过5年10年,它的积累会非常丰厚。
  
 不在乎,不要在乎你的第1份薪水,这其实也体现了微积分的思维方式,一开始拿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速。
  
 微积分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一件事情的结果并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长期以来的积累效应造成的,出了问题不要只看到当时的那个瞬间,你就从宏观一直追溯到微观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公理体系
  
 所有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决策行为,都是在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些公理上生长出来的定理,它们是构成这家公司的公理体系。
  
 而这个体系一定是完全自洽的,什么叫完全自洽?就是一家公司一旦有了完备的公理体系,其实就不需要老板来做决定了,因为公理能推导出所有的定理,不管公司以后会怎么发展,会遇到什么情况,只要有公理存在。就会演绎出一套能够解决问题的新的法则。
  
 如果你发现你的公司每天都需要老板来做决定,或者公司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决策行为和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不符,那说明公司的公理还不完备,或者你的推导过程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修修补补,将公司的公理体系一步步搭建起来。
  
 我们只有一条公理,创造最大价值的人,获得最大的收益,所有的制度安排都是我用我有限的智商根据这条公理推演出的定理。任何制度安排,如果违背了唯一的公理,那一定是我的智商不够用导致的,我会用我的智商道歉,然后坚定地修改制度安排,如果我拒不改正或者动摇了公理,请毅然而然的离开我,那个我不值得你们跟随,因为我们因为有相同的公理体系而彼此成就。
  
 物理没有对错,不需要被证明,公理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共识,是一种基准原则。
  
 制定不同的公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公理体系,也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

2. 读《底层逻辑》

第四章 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一、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1. 如何用人的问题?——“如果你做箱子,就要找樟木;要打口棺材,就要找金丝楠木;”
  
 2.如何应对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就像一颗大树,树根是系统结构,树干是战略,树冠是市场,果实是产品,叶子是品牌。
  
  
  二、如何打好一个比方
  
 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的事物的本质;
  
 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
  
 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举例2:小米“遥控器电商”:“烤红薯生意”到底烤哪些“红薯”,指“生活耗材”,指的是标准化,比如毛巾和袜子。
  
  
 三、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什么是边界感?
  
  
 1.人们之间有一个心理安全距离,一旦你靠的太近对方会后退。
  
 2.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
  
 3.首先你要识别什么是边界,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边界内做事,越界要征得对方同意”这个基本礼仪。——比方妈妈婴儿的关系、心理上的“巨婴”。
  
 4.关系再好,也不能越界。——举例: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
  
 5.守住边界。——举例1:开会,老板下达的命令,你有意见、不同意、不被说服,这是你的权力。但是你要执行老板的命令,因为这是你的职责。举例2:和别人沟通交流也是一样,表达的权力是自己的,对方接不接受是对方的权力。
  
  
 感受:一个人洞察事物的本质是打一个好的比方,这背后是大量工作和生活经验思考总结的。洞察一个事物的本质是从复杂到“简单”,用简单、简洁的话把复杂的问题说明白。
  
  
 行动:日记写下自己生活里可有越界他人生活,自己的边界可有守住。

3.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

《每个创业者的背后,都有大量多巴胺的支撑》
  
 许多人对神经科学感到陌生,但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多巴胺支撑着每个有目标的人不断攀登,内咖肽使我们在运动中获得愉悦感,血清素能让人单纯快乐,减少抑郁。
  
 多巴胺是人在确定动机后,支撑着他不断攀登,享受过程,完成目标的化学物质。
  
 举个例子,一个创业者非常热爱一项事业,他想把一家公司做到上市,这是他的明确动机,因此这时他脑中的多巴胺是最多的。
  
 但创业的过程很艰辛,遇到了很多困难:没时间陪家人,为公司各种事发愁等等,所以他在创业时是不开心的,但多巴胺的分泌使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满足感,因此他觉得自己很享受创业过程。
  
 而一旦把公司做上市了,他脑中的多巴胺就没了,这个目标达成后,他就需要重新寻找更高的目标。
  
 所以多巴胺对人是很重要的,它让我们再有动机去做一些事情时,可以享受这个过程,我们的人生需要不停的攀登,而多巴胺是支撑着我们攀上去的重要物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动机的方向不对,多巴胺系统就可能会被控制或劫持,比如打游戏,这种行为有一个很明确的特点,有很强的动机性,一个痴迷游戏的人要通过不停的打游戏去获得开心满足的感觉,这时他们的多巴胺系统就是被挟持的。
  
 很多人不以为是多巴胺给人带来了快乐,但其实多巴胺与快乐无关。
  
 快乐源泉:内咖肽、血清素
  
 那么什么化学物质才和快乐相关呢?内咖肽。
  
 我们的大脑里会分泌一些内源的、类似吗啡的物质,也就是内咖肽,它能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觉得很开心。
  
 内咖肽很有特点,它和多巴胺不同,不需要有很强的动机,比如日常日常吃辣就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内咖肽,只不过这种刺激性相对较弱,跑步也能让大脑产生内咖啡肽,但得持续跑很长时间,在跑步的过程中,你能感觉到,大脑在运动时能得到比较温和的刺激,其作用物就是使我们开心的内咖肽。
  
 能使我们快乐的还有另外一种化学物质--血清素,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血清素,但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最好的控制抑郁症的药就是刺激血清素释放的,或者说是增强血清素功能的。
  
 仇子龙老师告诉我,清华大学的罗敏敏教授在做一些很有趣的工作,设计释放小鼠的血清素,他发现直接刺激小鼠的血清素,能让小鼠获得非常单纯的快乐。
  
 怎样才是单纯的快乐?比如让小鼠跑一会儿再给他喝点糖水,喝完后它马上就兴奋了,然后开始分泌血清素。喝糖水就是一种刺激,对小鼠进行不断的刺激以后他就能获得单纯的快乐,这个和多巴胺又不一样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时候,一个人是不会表现出情绪上的快乐的,但刺激血清素分泌的时候,它却会获得单纯的快乐。
  
 血清素,是让我们单纯快乐的一种化学物质。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吃糖就会开心?
  
 因为糖是一种能量的来源,过去吃不饱饭,大家就拼命吃糖,不喜欢吃糖的人积累不了能量,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喜欢吃糖的人会产生愉悦感,因此活下来了,这是一种古老的机制。
  
 但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不需要吃糖来储存能量了,所以现在吃糖都是为了获得快乐,因为吃糖就会快乐这个机制已经形成了。
  
 基因希望人们不断去吃糖,所以给了人们一个奖励机制,吃糖就会快乐。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东西,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奖励机制表,这张奖励机制表明确的表明了做什么事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奖励也许是进多巴胺、内咖肽或者是血清素。
  
 这三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让人们快乐。
  
 在商业的奖励机制表中,让客户更快乐的因素有比较优势,安全感还有炫耀。
  
 比如商业世界中的炫耀,有人喜欢买LV的包,因为它不但好看,质量好,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是LV的,LV的标识大大的印在外面。
  
 你说这样的人是在炫耀,他们一定不高兴,但作为一个从事商业的人,你要明白他们就是通过这种本能行为的反应,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心理。
  
 装是一种美的刚需,激发别人把炫耀的本能发挥出来,会使你有机会获得商业成功。
  
 从我与仇子龙老师的对谈中,我了解了多巴胺和动机有关,内咖肽、血清素和快乐有关,而这些的背后是一张奖励机制表,这张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就会获得什么化学物质的奖励。
  
 商业中也有这样的奖励机制,许多商家已经从奖励机制表中看到了用户的需求,他们运用奖励机制表,让用户获得了更多快乐。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

4.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

第1章《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课题分离。
  
 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
  
 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根本改变不了结果。
  
 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它清楚知道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
  
  
 不能强迫人人都做好人,否则就要砍头,那样的话法律就会显得过于严苛。
  
 如何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学习,拥有智慧。
  
 怎么博弈?一要靠心态,二要靠策略。
  
 天黑路滑,社会复杂,江湖险恶,人心叵测。我们需要博弈,更需要智慧的博弈,也许最明智的处事之术,就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沉浮。
  
 在生活中最容易让我们迷失的往往是金钱,我常说,在35岁之前不要在乎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钱,成长了多少,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收入。
  
 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学习、收获什么?它们才是你的目标,有些钱,是专门来诱惑我们放弃长远目标的。
  
 但我知道,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要有定力。
  
 定力,我们可以换一个我们更熟悉的词--长期主义。
  
 心中装的不是一时一刻,而是更加长远的长期主义。
  
 定力,是人生的智慧,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不少人浑浑噩噩的度过每个工作日,两个小时地铁通勤,8个小时坐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朝9晚六,日复一日,还有人过着996和711的生活,几乎没有私人时间。
  
 有些人很幸运,他们能在工作中找到意义,更愿意为此付出一生的时间燃烧自己,有些人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固定的地点,做着固定的事情,重复重复再重复,他们或许想的是:就这样吧,反正也没得选。
  
 还有些人,他们甚至承受了更多的苦难,也不愿意交出自己的选择权。
  
 成年人,更要选择。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放弃一个,放弃其他,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我们应勇敢选择,然后享受好处,承担坏处。
  
 人生的悲剧,往往来自看着前方,又想着后方,最后无路可走。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3层智慧,定力是第2层智慧,选择是第1层智慧。如何博弈,如何保持定力,如何做出选择都决定着人生的走向,选择做某件事情,凭借长期主义形成自己的能力,和这个世界重复博弈。
  
 罗曼‘罗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5.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

第2章《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表述,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事实和观点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但是细究起来还可以再细分,至少可以分为4种: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事实是独立于人的判断的客观存在。
  
 观点是你对一个事实的看法。
  
 什么是立场?立场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能和问你的人有相同的位置和利益,否则你们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
  
 这就是立场,我们不争对错只争输赢,所以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孩子才谈对错,成年人只谈利益",为什么?因为小孩子没有位置和利益。
  
 信仰:信仰是一套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
  
 信仰比立场更厉害,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没有立场,都觉得自己信的是对的东西。
  
 没错,信仰都是对的,因为你无法证明它是错的,这就是逻辑自洽。
  
 一个有判断力的人,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大量逻辑自洽却互相矛盾的信仰,信仰内逻辑自洽,信仰间互相矛盾。
  
 这时,你只要选择,一旦选择就无法被击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不要攻击别人的信仰,因为第一你不可能获胜,第二你会失去这个朋友。
  
 当一个人持有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时,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对他说:这对你有益。
  
 反过来,我们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我说的话、我的表述是事实,是观点,是立场还是信仰?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
  
 这些问题背后都藏着注射器,他们只是想把一个刚刚注射自己的大脑的观点,再注射入你的大脑。
  
 但是"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为这个观点找原因上。
  
 当你开始为它找原因的时候,这个观点就已经悄悄的被注射进你的大脑了。
  
 "为什么加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
  
 对"为什么加观点"这个句式的非理性反应,是人的思维模式中的重大bug,这个bug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
  
 在茶水间,王熙凤遇到了杜拉拉,王熙凤对杜拉拉说:"拉拉,为什么最近老板总是故意针对你呀?"
  
 "估计是业绩压力大吧",拉拉对这个为什么找到了一个答案,却完全不去质疑"老板总是故意针对我",这个观点是不是真的。
  
 狡猾的王熙凤,只不过问了一个有陷阱的问题,就把"老板总是故意针对我"这个想法注射进了杜拉拉的大脑里。
  
 你想把什么想法注射到别人脑中,就把它放在"为什么"这三个字之后就可以了。
  
 把谣言放在为什么后面,是传播谣言的最佳方法。
  
 为什么加观点是一只危险的注射器。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器是无数电视剧里演过的那一幕,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主人公跪在瓢泼大雨里对着苍天怒吼:"为什么上天你要这样捉弄我?"
  
 等一等。
  
 可能上天并没有捉弄你,你只是单纯的输了。
  
 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
  
 从规则设定上来说,对方就是不可能被说服的,他可以输,但是不可被说服,所以不要试图说服对方。
  
 对方的表达只是你的素材,而不是你的打击对象,你的目的是利用这些素材说服观众,就算说服不了观众,就也要影响他们,就算影响不了全部,也要影响一部分,就算影响不了他们的观点,也要影响他们对你的态度。
  
 辩论的目的甚至不是改变观众的观点,而是改变观众的态度,态度改变了,他们会自己改变观点,没有人会接受你带给他的观点,就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是塞的,他也不愿意要,人们只会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下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你要给观众营造一个让他们愿意取走你的观点的氛围。
  
 其次,辩论的关键是什么?
  
 一场表演性质的辩论,有一个暗黑的秘密,就是辩论双方几乎从不会真正的正面辩论,他们只是在不断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怎么做到?
  
 你需要掌握一个技巧:偷换概念,如果觉得难听那就换一种说法,重新定义概念,你如果还是觉得难听,那就再换一个说法:纠正对方的概念。
  
 变量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逻辑的急智。
  
 一个优秀的辩手总是能轻易噎死一个普通人,因为他根本不关心对方的论据,只关心对方的论证。
  
 举个例子,你说:"我昨天吃了一顿大餐,所以今天心情好。 "对方可以立刻接过去:"李四,听说你昨天也吃了大餐,怎么这么愁眉苦脸呢?"李四插科打诨的接话说:"我的餐可能不够大吧,张三你那餐有多大?"这时你可能就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接了。
  
 从吃大餐到心情好,这个论证并不严谨,只是一般人不在意而已,遇到真正的辩手,三句话就能噎死你。
  
 有很多人一直习惯于表达,但是没有与人交锋过,所以一旦辩论就显得笨拙,这不代表你的学识不够,只代表你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语言冲突不够,缺乏训练。
  
 你一定会遇到一场又一场遭遇战,不打招呼没有彩排,突然发生。
  
 一个人优秀不优秀,要看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优秀的人总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有一种连接关系叫做滞后效应,什么是滞后效应?因果不是瞬间连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它们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所以我们在试图洞察万物时,心里一定要装着滞后效应,懂得给万事万物加上时间轴。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

6. 共读《底层逻辑》

共读《底层逻辑》两个章节:
  
 1、信用,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 
  
 2、公平、公正与公开
  
    
  
 我想分享的是信用,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这个章节,本章节开头有句话:“信任是一种能力。被信任,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我将从信任和被信任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进行阐述。
  
 首先,是被信任,是指自我要拥有值得被他人信任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他人也就不会信任呢。
  
 前面有提过,我是一名房产中介,虽说该行业乱象丛生,但,自我感觉是被信任的。从何说起呢?1、多年的从业经验,让我拥有丰富的经验;2、随着国家房产政策的不断调控以及“双减”的学区政策的不断施行,我不断通过学习来增强自身对政策的理解,并且,自费学习多位大咖对房产政策的解读,以及后续如何来买卖房产。3、本人斥巨资、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堪舆学,以达到更好的与部分客户进行链接和沟通。活到老,学到老,我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再加上纯正的三观,让我在房产交易领域受到了各位客户的信任。所以说,要想被他人信任,你就得拥有被信任的能力。
  
 其次,信任是一种能力,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但我更想表达的是,你在信任他人的同时,要有一双识别他人值不值得被你信任的双眼。在这里,我就吃过一次亏。
  
 去年,孩子要上小学了,虽然房产在本地,但户口不在本地,怕孩子不能顺利入学,所以,托人给学校打个招呼。谁知道,被托的人没有那个能力,而我没有及时识别出来,导致最后孩子没能在我想让孩子就读的学校就读。悔之晚矣。
  
 总之,我今天分享的有两点,一是自我要拥有值得被他人信任的能力,在自身领域里要不断学习、精进,促进自身被信任能力的增强。二是在信任他人的同时,要有一双识别他人值不值得被信任的双眼。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7. 《底层逻辑》书评

昨天晚上因为需要熬到12点所以我把《底层逻辑》给看完了。
  
 这是我最近看的最快的书,用了1小时14分。
  
 我刚开始是被书名给吸引的,觉得这本书对我应该有用。
  
 刚开始看我有些失望,因为它和鸡汤文差不多,理论知识偏多,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
  
 不过它也有可取的地方,本书的作者是想让读者能系统的了解何为底层思维。
  
 作者从是个基本逻辑中开始展开,利用大量的案例来说明。这10个逻辑分别是
  
 1.定位逻辑
  
 2.结果逻辑
  
 3.态度逻辑
  
 4.学习逻辑
  
 5.上司逻辑
  
 6.能力逻辑
  
 7.管理逻辑
  
 8.沟通逻辑
  
 9.团队逻辑
  
 10.责任逻辑
  
 每个逻辑下面都有各种案例,而且金句特别的多。
  
 这本书的作者想让读者通过了解底层逻辑然后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觉悟,然后再改变自己的人生。
  
 其实我觉得本书你只要直接看附录的30条建议就可以了,因为那30条建议是对本书的总结以及补充。
  
 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理论知识的可以看一下这本书,如果偏向于实际操作的那就还是换本书比较好。
  
 其实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把底层逻辑都明确的告诉你了,你可以自己去填,看你再哪方面比较欠缺,对应的学习就好了。
  
 学习应该清空自己,保持一颗谦卑的心理,这样你能学到的东西才多。
  
 我目前还是有些夜狼自大了,这边书理论知识虽然多,但要是让我写的话我肯定写不出来。这就是差距,也说明我需要不断的学习才可以。

《底层逻辑》书评

8. 《底层逻辑》读后感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我觉得这是《底层逻辑》中很重要的一句话。只有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才能看透事物本质,在不同事物中找到相同之处,在变化背后发现不变的东西。
  
 可是这一切,需要不断的学习,训练自己的洞察力。有时候经验不靠谱,不能光靠经验,遇到问题时先大胆假设,然后去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结论做出调整。
  
 谣言为什么满天飞?因为谣言放在了为什么的后面。《底层逻辑》告诉我们:为什么+观点,是一只危险的“注射器”,一定要提防。
  
 举例来说:有人问我:“为什么小张能力不够,老板偏偏喜欢用他?”这就是一只危险的“注射器”,它悄悄地把“小张能力不够,老板偏偏喜欢用他”注射进了我的心里,我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底层逻辑》还希望我们做好时间管理,一定要恪守时间,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养成习惯。
  
 优秀的人不需要管理,他们会自我驱动。劳动能够创造财富,但是有天花板,劳动本身不能分配财富。只有掌握稀缺资源,才拥有财富分配权。
  
 比如:厂里流水线上的工人,劳动技能少,没有掌握稀缺资源,从这个厂跳槽到另一个厂,情况不会有多大的改变。相反,有工人掌握了稀缺资源,他就能待价而沽。
  
 所以,一个人还是要多学习,靠热爱发动自驱力,让自己发生改变,增加自己的稀缺性,从而掌握财富分配权。
  
 《底层逻辑》是本好书,每个希望成长的人都应该读一下,例如把工作当成玩、黄金三问、课题分离、正向增强回路、复利思维、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等等。
  
 这本书能够打开人的思维,让人的认知提高层次,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