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港口的泉州港

2024-05-12 08:04

1. 福建港口的泉州港


福建港口的泉州港

2. 泉州石井港的港口历史

隋大业年间(605—618),隋炀帝谴使开发夷州(台湾),曾泊舟于此,并募舟代驾船渡过海峡以达台湾。唐辟海上丝绸之路,石井港为古泉州港支港之一。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在今石井下坊村建石井巡检司,管理船舶出入海事务。明末,郑芝龙曾以石井港为据点,编结船队,多达千艘,作海外贸易。清初,郑成功屯兵金门、厦门两岛,编组东西洋船队,航行于日本、台湾、吕宋等地,石井港亦为其货物集散、船队停靠的主要港口之一。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相继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数十般。

3. 泉州有什么港口和码头

晋江市深沪壁山码头。中油海洋船舶石油码头。南安市水头镇中亭港 。泉州港。
泉州港现辖有4个港区16个作业区
 即:湄洲湾南岸港区(沙格、鲤鱼尾作业区);泉州湾港区(崇武、后渚、内港、石湖、祥芝作 业区);深沪湾港区(梅林、深沪作业区);围头湾港区(围头、石井、东石、安海、水头 作业区),以及正规划建设中的湄洲湾南岸港 区斗尾作业区和泉州湾港区秀涂作业区。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建设,现已建成投产码头32座、泊位5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年设计吞吐能力1921万吨,包括集装箱16万TEU,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泉州港现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拥有16吨以上门机或塔吊4台,10吨门机或塔吊7台,40吨(含)以上集装箱装卸桥6座,40吨以下集装箱装卸桥吊2座,30吨(含)以上浮吊 1台,16吨以上轮胎吊21台,装卸搬运机械93台(辆)。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 
    泉州港现辟有泉州至日本、香港、两岸三地、韩国釜山等定期散杂货或集装箱班轮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泉州有什么港口和码头

4. 泉州有什么港口和码头

晋江市深沪壁山码头。中油海洋船舶石油码头。南安市水头镇中亭港
。泉州港。
泉州港现辖有4个港区16个作业区
即:湄洲湾南岸港区(沙格、鲤鱼尾作业区);泉州湾港区(崇武、后渚、内港、石湖、祥芝作
业区);深沪湾港区(梅林、深沪作业区);围头湾港区(围头、石井、东石、安海、水头
作业区),以及正规划建设中的湄洲湾南岸港
区斗尾作业区和泉州湾港区秀涂作业区。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建设,现已建成投产码头32座、泊位5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年设计吞吐能力1921万吨,包括集装箱16万TEU,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泉州港现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拥有16吨以上门机或塔吊4台,10吨门机或塔吊7台,40吨(含)以上集装箱装卸桥6座,40吨以下集装箱装卸桥吊2座,30吨(含)以上浮吊
1台,16吨以上轮胎吊21台,装卸搬运机械93台(辆)。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
泉州港现辟有泉州至日本、香港、两岸三地、韩国釜山等定期散杂货或集装箱班轮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5. 泉州有什么港口和码头

晋江市深沪壁山码头。中油海洋船舶石油码头。南安市水头镇中亭港 。泉州港。
泉州港现辖有4个港区16个作业区
即:湄洲湾南岸港区(沙格、鲤鱼尾作业区);泉州湾港区(崇武、后渚、内港、石湖、祥芝作 业区);深沪湾港区(梅林、深沪作业区);围头湾港区(围头、石井、东石、安海、水头 作业区),以及正规划建设中的湄洲湾南岸港 区斗尾作业区和泉州湾港区秀涂作业区。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建设,现已建成投产码头32座、泊位5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年设计吞吐能力1921万吨,包括集装箱16万TEU,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泉州港现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拥有16吨以上门机或塔吊4台,10吨门机或塔吊7台,40吨(含)以上集装箱装卸桥6座,40吨以下集装箱装卸桥吊2座,30吨(含)以上浮吊 1台,16吨以上轮胎吊21台,装卸搬运机械93台(辆)。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泉州港现辟有泉州至日本、香港、两岸三地、韩国釜山等定期散杂货或集装箱班轮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泉州有什么港口和码头

6. 泉州有什么港口和码头

晋江市深沪壁山码头。中油海洋船舶石油码头。南安市水头镇中亭港 。泉州港。
泉州港现辖有4个港区16个作业区
即:湄洲湾南岸港区(沙格、鲤鱼尾作业区);泉州湾港区(崇武、后渚、内港、石湖、祥芝作 业区);深沪湾港区(梅林、深沪作业区);围头湾港区(围头、石井、东石、安海、水头 作业区),以及正规划建设中的湄洲湾南岸港 区斗尾作业区和泉州湾港区秀涂作业区。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建设,现已建成投产码头32座、泊位5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年设计吞吐能力1921万吨,包括集装箱16万TEU,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泉州港现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拥有16吨以上门机或塔吊4台,10吨门机或塔吊7台,40吨(含)以上集装箱装卸桥6座,40吨以下集装箱装卸桥吊2座,30吨(含)以上浮吊 1台,16吨以上轮胎吊21台,装卸搬运机械93台(辆)。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泉州港现辟有泉州至日本、香港、两岸三地、韩国釜山等定期散杂货或集装箱班轮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7. 泉州港的历史沿革

泉州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 绸之路起点”,名气遍布全球。《马可波 罗游记》里认为可以与亚利山大港齐名,甚至更加宏伟。正是这座港口,宋元时期给泉州带来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造就了泉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造就了这座古城,促成了整座城市多元的文化。 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印 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随着中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繁荣。唐代,泉 州与广州和扬州等,并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唐代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是阿拉 伯和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 度、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7世纪初,阿拉 伯正式派遣使节来中国,随后来者日多。“至武后时(684~704年),阿拉 伯人经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良港恒数万”。 当时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岛夷斯杂”,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为了表示对外商的关怀,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特下令保护广东、福 建的外商,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两代,中国东南地区是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以泉州为中心的航海贸易为龙头,与亚洲海域“北洋”、“东洋”、“西洋”实现了连接与互动,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 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 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相对稳定的航线大抵与宋相仿。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经泉州港进口的香料有58种,宝货珍玩12种,工业原料27种,纺织品19种,金属物9种,器用品6种,副食品7种。经泉州出口的丝绸织品54种,陶瓷器41种,金属、杂货和药物63种,远销到64个国家和地区。元朝后期泉州莆田出现亦思巴奚战乱,泉州港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衰落。元末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或“亦思法杭兵乱”。《八闽通志·至正近记》和《福建通志·元外纪》记载尤详。这场战乱,不仅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 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击更为严重,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此外,战乱还进行民族仇杀等,泉州伊斯兰教也渐渐衰退。进入明代,泉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设福州,泉州的来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 1949年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和紧张的军事形势,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泉州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港口。1980年,泉州港务管理局成立;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复对外籍船舶开放,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24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现已建成1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00万吨,另有在建泊位7个,其中包括万吨级系泊浮筒2组,万吨深水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泊位2个,年通过能力300万吨。为适应石油中转业务,在肖厝港区正在建设1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 泉州港主区 的泉州湾污染很多 为了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泉州港的部分通海航道已被打通,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接待万吨级海轮的历史,港口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港区必备的设施已配套,建有20万平方米的仓库堆场,开通了海岸电台,形成了无线有线通讯网络。港作船舶以及各种类型起重机械相继投产使用。兴办和发展集装箱运输,开辟泉州至香港及泉州至日本集装箱航线,1989年,港口吞吐量为112万吨。现已建成投产泊位7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年设计吞吐能力8780万吨,包括集装箱169万TEU,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泉州港现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 2012年,泉州港跨入亿吨大港,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泉州港在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的同时,“小三通”也取得长足进展,货运量94.99万吨,位居福建省第一。 2012年9月25日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泉州港为中国首批54个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之一。 2015年泉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24121亿吨,增长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201.51万TEU,增长6.9%。 

泉州港的历史沿革

8. 泉州港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