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的梅山文化的来龙去脉

2024-05-14 10:25

1. 梅山文化的梅山文化的来龙去脉

 黄帝家族入主中央帝后,出于统治的目的对四方夷进行贬损压制,四方夷概念到“三代”后“夷”逐渐具体化成“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黄帝家族在长江流域的传统“芈氏”分支逐步形成了楚的主体;正因为这样,后来黄帝家族在长江流域的分支也同样成为夷系受到打击。如尧舜时鲧因与海外地中海沿岸的炎帝系共工作战失利而受到打击,被中央政权诅咒成切不烂煮不熟的肉“鲧”,又赠以“梼杌”贬号,意为木头疙瘩,“梼杌”为“楚”一音的来源。后大禹承父遗志治水西征地中海沿岸取得成功,东归才继承帝位,并背弃了尧舜时期的“禅让”制,让儿子夏启继位建立夏,又废除贵族联盟议会制,这也是这一家族对先皇杀其祖父“鲧”不满而所做的反应吧。《诗·小雅·斯干》有:“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这些诗句披露的信息是什么?黄帝熊姓罴氏,由男姓替代以往族姆入主中央帝,掌管四方,从此民间由此联系起妇女身孕时如果梦见熊罴则为生男之预兆,梦见虺蛇便为生女之预兆。 黄帝家族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六大部落又是当时的准军事力量。熊山(湖南新化大熊山)正是熊氏家族的“熊、罴”部的兵营所在,如果是冬天穴门打开,则必将兴兵举事了。黄帝登“熊湘”之时,也许“蚩尤”部众还迎接同祖同根的胞族“天子”的到来,不满归不满,礼节是礼节。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果然后来这里又是蚩尤起兵举事的地方,只是这次可是针对中原黄帝的起兵,可谓是黄帝的“谪系”造反了,由此蚩尤也成为苗瑶九黎族的首领。斗争是长期的,长江流域的好汉一个个前赴后继,刑天虽被黄帝断首,但“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执干戚以舞”。蚩尤势力是长江流域炎帝势力消弱后在中华本土与黄帝族进行抗争最惨烈的,历史必然留下不少记忆。海外地中海沿岸神糯炎帝共工势力与黄帝势力也是长久之争,共工撞坍不周山,古希腊、罗马文明其也实正是黄帝势力地中海斗争胜利的另一硕果。看看刑天、蚩尤、共工,那个不是顶天立地、气傲山河的英雄,这也就是梅山文化、湖湘文化的精气、血性所在,所谓“楚有三户,亡秦必楚”是也。事物的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炎帝黄帝是矛盾,但后来走向联合;黄帝蚩尤是矛盾也统一了,蚩尤失败,但黄帝族还是要选用蚩尤家族,并以其画像威镇四方,可见蚩尤之威。因此,梅山文化中即有黄(帝)老(子)的道家,又有蚩尤的尚武,就不足为怪了。  神糯时代晚期的炎帝时期,黄帝部族在西北、中原一带向炎帝势力发走“夺权”的斗争,取得成功。因为是继承权的宗族理念上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由上万年的女系继承权转变成男姓继承法则,这是根本常纲的改变,引起全球糯民体系如此激烈的反应在情理之中。但炎黄蚩尤部族本又是同根同系,都是长江流域伏羲、神糯的子孙,因此炎黄联合,蚩尤部族代表长江流域、代表女系神权的抗争战败后,蚩尤部族又是黄帝系中重要的管理者,管仲把蚩尤说成是黄帝的“六相”之首,是最大的臣子,相当于今天的总理。《管子·五行篇》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为使当时,大常察于地利,故使为禀者……”。并且连蚩尤手下部将如与黄帝大战时的“风伯”、“雨师”都成为黄帝的左右重要使臣。《史记·封禅书》说:“合鬼神于西泰山,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好不威风八面。黄帝入主中央帝后,“炎帝”、“赤帝”这个首领职称又改为了“祝融”,今天湖南境内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主峰即为“祝融峰”,有“祝融祠”,可能为当时司南治所。今天南方少数民族大都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北方南下的,这其实说的就是炎黄时代长江流域势力从黄河流域退却的史事。其实不只是南方的少数民族,当时长江流域的糯民是向四周退却,如青藏高原的藏族就是这个时期的炎帝部姜族系向西北西南退却后成为羌族而来,向四周退却的糯民逐渐成为后来所称的四方夷,西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形成,四方夷又具体化成“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所以蚩尤又成了南方进一步分化后的百越、丰濮、九黎族共同的祖先、首领。 蚩尤特点之一就是战神。但这个战神注定要以反面的人物现场,要不,黄帝主宰的位置往那儿搁。《龙鱼河图》记载:“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振天下。”这段有几点信息非常明显,一是点明了蚩尤与轩辕熊氏(因为还没入主中央帝,故还不能称之为黄帝)其实都是末代炎帝朝的实力派臣子;轩辕熊氏实力当然强劲,是当时正在升起的政治明星,将要替代末代神糯炎帝入主中央帝位,也即天下帝位——天子、万邦之君;而蚩尤部众显然代表了炎帝家族长江流域最强实力,部落甚众,有九九八十一头领;因长江流域已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开始用重金属煅造武器,故蚩尤能“铜头铁额”、“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众天下”。接着说蚩尤“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说蚩尤“诛杀无道,不仁不慈”基本是属于“胜者王”对“败者寇”的指责,是不需要道义理由的莫须有。蚩尤的武功是不可战胜的,但最后黄帝战胜炎帝并联合标志着历史前进的潮流——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无论蚩尤部众怎样的武功天下,但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蚩尤部众除远走海外的外,中华本土的部众最后还是加入到黄帝的进步行列中来,成为黄帝政权中的得力支柱。所谓“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实属史家为黄帝争面子而附会。事实上,黄帝的战胜蚩尤,其实还是黄帝借助于长江流域传统的母系宗法祖制,由族姆娭毑(湖南长沙地方今天叫祖母还是称娭毑)调节,使蚩尤部最后臣服的。《黄帝玄女战法》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 “人首鸟形的妇人”正是伏羲神糯炎帝之祖图腾之一的鸟图腾。《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因此说,无论是“玄女”还是“天女日魃”,都是神糯炎帝族的族姆娭毑,反黄帝父系制的蚩尤部众在族姆娭毑的调解下最后放弃抵抗也在情理之中。《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之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由此也证炎帝蚩尤部族在黄帝族入主中央帝前本为天下共主、万邦之君的传统帝承祖族。梅山文化中尚武的传统与蚩尤是密不可分的,熊湘梅山一带又是重金属蕴藏量很大的区域,自古开发冶炼,商代高质量的青铜器大多出自熊湘梅山一带就不足为怪了,且民间铜铁匠自古闻名。  “数”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原初思维工具,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莫不如此。中国初民的“结绳记事”,与后来发展形成的易卦数码推演系统,以及西方毕达哥拉斯学派阐释的“数是宇宙的本原,自然界是受数字支配的”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然而,人类在认识“数”、掌握“数”这个工具之前,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迷茫的原始数觉(“Number Sence”)时期。何谓原始数觉呢?原始数觉是人类童年时期对“数”的一种朦胧意识,即觉察数之有无与数之多少的感知能力。它犹如“味觉”、“嗅觉”、“触觉”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感觉。作为一种本能感觉,原始数觉并非人所专有。美国数学家丹齐克研究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某种原始数觉。如,在有些鸟类的巢中如果有四个卵,那么你可以放心地拿走一个,鸟不会觉察;但如果拿掉两个,这鸟通常就会逃走。乌鸦也有某种原始数觉,它能辨别“四”位以下的人数。人类童年时期的数觉范围与某些鸟类一样,也是极为有限的,很少能达到“四”。“所以,在人类文明诞生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往往也就成了与原始数觉相应的极限数,并且,因其极限性数位关系历史地常被人们用以表示‘多’的意义。”①许多语言几乎都带有这种早期局限性的痕迹,如英文的thrice和拉丁文的ter,都同样具有双重意义:“三倍”和“许多”。 在中国文化中,也能找到这种早期局限性的“痕迹”:如,用“三”座山来指代“很多的山”,用“三”棵树来指代“很多的树”,用“三”根火苗来指代“很多的火苗”,用“三”个人来指代“很多的人”——这就创造出了“山”、“森”、“火”、“众”等汉字(在甲骨文中,“山”是“三座山峰”的象形;“森”是“三棵树”的象形;“火”是“三根火苗”的象形;“众”字下边是“三个人”)。在古汉语中,还直接以“三”(以及三个“三”即“九”)来表示“多”。这种状况反映在中国古代数理思维的集大成之作——《易经》中,就是阴阳两爻的合数和易卦的“单卦”、“重卦”编码都受“三”的制约:首先,易卦的“阳爻”和“阴爻”相加之和为“三”;其次,易卦的八个“单卦”均由“三”根爻叠加而成;再次,易卦的六十四个“重卦”亦均由两个“三”即两个“单卦”进行不同的叠加排列而成。毫无疑义,在中国初民的原始数理思维发展过程中,曾存在一个无法超越“三”、对“三”充满迷惑、恐惧和敬畏的原始数觉时期。通过对梅山文化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我们惊讶地重睹了那个时期。 梅山文化作为一种原始渔猎文化,浸透了原始巫术的因子。古代的梅山人和今天的梅山巫术承传者们,在进山狩猎前要举行“安梅山”的原始巫术仪式。所谓“安梅山”,即给“梅山神”设坛并举行祭祀。安“梅山”要用“三”块石头或“三”块瓦片架在猪、牛踏不到的僻静地方,或安在“三”岔路口的古树下,表示梅山神在此;土家人安梅山大都选在屋角右侧空坪中的隐蔽洁净处,用岩石砌“三”面墙,上盖一块岩板,前面空着为门;猎人到了山上,如果发现野兽脚迹,要扯“三”根茅草,把草尖挽个疙瘩,放到“三”岔路口,拿块小石压上,这叫“封山(封三?)”;还有的猎人进山之后,随手折一根树枝,向这个山扫一下,向那个山扫一下,再绕自己所在的山头扫个圈(三座山),然后盘腿而坐,口念咒语,名为“下法”。——传说这样做了,野兽就会“迷”路,总是在山里转来转去,不会逃走。②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了梅山巫术的原初仪式对“三”这个数字的广泛运用,更注意到了这个仪式对“三”的运用是将其作为一种神秘力量来“迷惑”野兽!这与古汉语中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诸多中国民间宗教仪式及道教、佛教中对“三”这个数字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虽然它们在无意识中也是源于人类在数觉阶段所形成的“三”的心理积淀,但梅山巫术的用法更为古老,是对原始数觉“极限数”——“三”的“迷惑”特性的直接运用,属于一种更典型的原始数觉的“原生态遗存”。 梅山巫术中这种用“三”来“迷惑”动物的原始数觉特性,是梅山文化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除了在上峒梅山的山林狩猎活动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外,在中、下二峒梅山的水域平原农耕渔牧活动中也有反映。如,具有梅山神力的中峒“活梅山”在放鸭时,要用一根竹尖鸭梢“朝天划三个弧圈,再向前摇晃三下”,据说这样做了,鸭群就会朝着他指定的地点而去;而且到那里后,只“在鸭梢圈定的几块十几块田里的附近范围活动,从不越雷池半步”。下峒梅山巫术活动中“三”的运用要隐晦些。下峒“活梅山”在水田或水塘捉泥鳅时,首先要把捉到的第一条泥鳅的尾巴用口咬断,然后放回水里,据说这样做了,在捉泥鳅时泥鳅就会随手而来;但等到再捉到那条被咬断尾巴的泥鳅时,却不管这时捉到了多少泥鳅,整个捉泥鳅的活动就必须结束。③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举动呢?我认为这也是运用“三”来迷惑捕捉对象的一种巫术行为。这个过程很像易经阴阳二爻的形成和单卦的排序过程:第一条泥鳅表示阳爻“—”,把它咬断则裂变为阴爻“——”,这就恰好构成了一个数字“三”,把它放回水里,就是用“三”去迷惑对象;而再捉到那条泥鳅,表示复得阳爻,即一个单卦(“离卦”)的排序过程结束,所以必须停止捕捉泥鳅的活动。梅山先民在原始数觉时期形成的这种对“三”的“迷惑”,不仅成为“三峒梅山”巫术的基本构架,更被作为一种神秘力量继承和定格在了梅山神张五郎身上。——在梅山文化中,张五郎就是一个具有“迷惑”法术特征的“倒路鬼”!梅山地区都这样传说:某人走夜路,如果在非常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转来转去又转到原处,怎么也走不出去,那他便是碰到了“倒路鬼张五郎”;因此,张五郎又叫做“倒路张五郎”。在梅山地区,特别是梅山腹地的安化(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前现今涟源市和新化县的的一部分,古县城一直在现今安化县的梅城镇)、新化等地,人们往往还要在“三”岔路口立一块指路碑,上刻“弓开弦断,箭来碑挡”八个字。一般传说这是为了挡“将军箭”,但“将军箭”与三岔路口毫无关联,因此我认为这最初也应当是用来防“倒路张五郎”的:在下峒梅山,张五郎又称“坛主”,据说他常常用箭射人(梅山人骂人常说:“你这坛主射的!”)。人们在三岔路口的指路碑上刻“弓开弦断,箭来碑挡”八字,便是想以此作为咒语来挫败张五郎的法力,不让他的“迷惑”之箭射中,从而在三岔路口不迷失方向、走错路。梅山巫术原初仪式中这种用“三”去迷惑渔猎对象的巫术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原始思维互渗律的体现。所谓原始思维互渗律,是一种决定原始社会集体关于它自身和它周围的人类群体与动物群体关系的思维规律。布留尔说:在原始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都具有一种可被感觉到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和作用,并且,这种神秘的属性可以通过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行动,通过接触、传染、转移、远距离作用、亵渎、占据、感应等想象的形式,作用于其它客体、存在物、现象;从而使原来的那些客体、存在物、现象同时既是它们自身,又是其他什么东西。事物就是通过原始人想象的“互渗”关系彼此关联起来的,在其反映形式上,某种集体表象也就与其他的集体表象彼此相互关联。 梅山巫术对“三”的运用,正是企图通过这样一种想象的原始思维互渗关系,把“三”的神秘力量传递给动物。在梅山原始人类眼里,动物和人是同一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他们以为:“三”这个数字既然能迷惑人,肯定也能迷惑动物,从而他们在巫术中频繁地使用“三”,用“三”这个迷惑着人类自身的数字去迷惑野兽,以达到猎取野兽的目的。梅山初民的这种原始思维互渗观念,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梅山文化作为一种原始渔猎文化,从经济形态看,整个狩猎分配过程具有鲜明的原始共产主义色彩;从原始宗教崇拜看,很多原始宗教礼仪保留著明显的原始生殖崇拜内容,因此,在其巫术活动中出现原始思维互渗观念,是很自然的。至此,就梅山文化的本质意义而言,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原初的梅山文化,是一种以原始数觉极限数——“三”为媒介,借助“三”的“迷惑”力量,通过想像的原始思维互渗关系迷惑对象来开展渔猎活动的原始巫文化。她应产生于中国原始人类的“数觉时期”,是形成中国哲学“一生而,二生三,三生万物”观念的文化源头。而所谓“梅山”,其真实含义应为“媒三”(梅山腹地新化方言“山”即读为“三”);所谓“梅山文化”,其实也就是“媒三文化”。——“梅山”,当为后来的梅山文化圈以外的儒生们记音之误。

梅山文化的梅山文化的来龙去脉

2. 梅山文化的介绍

在长江流域中游及以南,自古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文明文化形态,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杂猱着人类渔猎、农耕并原始手工业发展的过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者开始称之为“梅山文化”,这一文化概念迅速得到海内外的关注和认定。如今,“梅山文化”研究已成燎原之势,如火如荼,成为热门课题。

3. 梅山文化的代表是什么?代表人是谁?


梅山文化的代表是什么?代表人是谁?

4. 梅山乡的文化教育

2006年,全乡有公立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86人;乡中心小学学生402人;梅山初级中学学生283人;另有成人学校1所。有梅山医院、梅山盐场医务室及村级个私医寓8家。民间文艺是梅山乡的特色文化。早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逢年过节,各村都有表演古阁、台阁、马灯、旱船、舞龙、舞狮、高跷、造趺、武术等传统节目的习俗。已举办三届大型民间文艺表演大奖赛,其中原里岙村的舞狮和武术、原外岙村的造趺、原茶厂村的舞龙和乡中心小学的娃娃龙等节目,经常被特邀演出于市内外重大庆典活动,并先后亮相中央电视台和市、区电视台,为梅山乡赢得“浙江省民间文艺之乡”和“舞狮之乡”等美誉。群众体育活动十分活跃,为国家、省、市输送了一批体育竞技优秀人才,涌现了沈盛妃、沈科娜、沈洲涯、沈银燕等体育名将,号称“四朵金花”。2003年10月,被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浙江省体育运动强乡”。2005年,省武术协会授予“浙江省水浒名拳之乡”称号。

5. 梅山中学的文化传统

莲都区梅山中学一直紧紧围绕“人文+底气”的学校文化主题,着重推进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其中物质文化倡导主题化,即以孔子文化为核心。至于选择孔子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核心,背景有二:一是孔子是万世师表,他的“温良谦俭恭”和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是永恒的道德典范,他“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育人理念至今仍被借鉴沿用。《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言论,言简意赅,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可以作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座右铭。二是丽水孔庙与我们梅山中学有着渊源的关系。丽水孔庙,是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李繁谪任浙江处州刺史,坐落在柽山(今丽水市莲都区梅山背休闲绿地高端)。目前,孔庙由于历史原因被改造,但大成殿原址还在,这一建在梅山背上的历史人文景观遗迹,让我们梅山人深感祭祀孔子、弘扬传统文化的任重道远。

梅山中学的文化传统

6. 关于梅山文化的诗句

 1.    关于梅山的诗词文赋        题梅山云悦楼 全宋诗-钟訧我匪悦云云悦我,云兮与我一无心。
  知君只爱云中隐,不肯出山无处寻。杜煦 杜煦,字棣君,号尺庄,浙江山阴人。
  嘉庆丁卯举人,道光元年举孝廉方正。有《苏甘廊诗集》。
   梅山谒仙尉祠 高风已隔三千载,想像逃名吴市间。新室仓皇文母玺,孤臣涕泪汉家山。
  只今青史留封事,如此红尘肯抱关。云外九江何处是,故乡应有鹤飞还。
   芙蓉万柄古祠前,遗像须眉尚凛然。乱世余生无姓氏,奇才未著有神仙。
  春朝箫鼓三间屋,月夜清幽一勺泉。小折馨香亲手荐,片时停桨夕阳天。
   与宏 与宏,号■香,浙江山阴人。小云楼僧。
  有《懒云楼诗钞》。 梅山 汉吏逃名姓,而今地尚传。
  泉疑流夜雨,山欲锁春烟。脱屐离尘网,裁云补水田。
  老僧消受得,梅子熟多年。
    2.    梅山文化包括哪些地方        湖南中部,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土地,山水隽永,民风淳朴。
  从远古时候开始,这里便孕育了一种神秘古朴的巫文化。在这种古朴巫文化的影响下,这里原始遗风千姿百态,民俗事象多姿多彩,极富学术价值和可利用价值。
  这种独特的巫文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梅山文化。 上篇:文化起源 梅山文化,是湘中地区自远古到今一直保存较为完备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梅山地区人们世代创造、传承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文化。
  它属于中国文化两大主流之一的荆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支流,与其他区域的文化共同构架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要了解梅山文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梅山”? 所谓“梅山”,是一个历史的地域名称。
  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今湖南长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则鼎(鼎州,今湖南常德)。 ”即今天的洞庭湖以南、南岭山脉以北、湘、沅二水之间成西南—东北走向的资水流域—雪峰山区。
  土地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 那么,这片地区历史上为什么被称为“梅山”呢?目前,为大多数人肯定的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湘中地区是楚王部众居住地,楚为芈(音Mi)姓,楚人居住地为芈山。
   而到秦汉时,梅因助汉高祖灭秦有功,故封侯,所封之地即为湘中山地(今新化、安化一带)。人们把他所据之地称为梅山,这又恰好与当地Mi之音吻合。
  之后,积习成俗,这片土地就被称为梅山。 宋代之前,梅山地区因山高林密,民风强悍,“语言侏离”,交通不便以及当时的统治阶级实行封锁政策,故“不与中国通”。
   这里的人民过着原始农耕、渔猎生活,形成了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封闭的土著文化。当时这里的居民以瑶族人和其他土著居民为主。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蔡煜、章敦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两县之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有意往这里移民,梅山地区逐渐成为汉、苗、瑶、土家等多民族杂居之地。 由于生存空间的相对封闭和族群的相对独立,900多年来,深厚悠远的土著文化和历代移民带进来的外地文化不断整和、交融、同化,形成了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
  梅山文化以远古渔猎文化为基石,在古老巫术外衣的包裹下,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与民俗特色,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性烙印。 它对于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梅山文化虽发源、形成于古梅山地区,但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它的流传地却远远不止古梅山的范围。在我省,它的覆盖面积达四分之三的地域,同时还几乎涉及到中国南方的许多省份和诸多民族。
   目前在北美、西欧、南澳、印支半岛等地,也相继发现了梅山文化传播的踪迹。 中篇:文化内涵 梅山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宗教信仰;二是生活习俗;三是反映梅山峒民的劳动、生活,表达思想的文化方式,或称为文化载体。
   宗教信仰梅山人信奉原始宗教“梅山教”,它具有系统的神、符、演、会和教义。 他们信奉的男神是梅山张五郎。
  张五郎,又叫开山五郎,是梅山祖师。相传他是狩猎能手,开山修路的巧匠,抗击外侵的英雄。
  他长着一双反脚,倒立行走,飞禽走兽都是他的传令兵。人们将其雕像敬奉于神龛上,逢年过节,进山巡猎,抗击外敌之前,必先祭祀一番,此习历千年不变。
   梅山人信奉的女神则有众多,流传较为广泛的是白氏仙娘、梅婆蒂主和梅山猎神梅嫦。这三位梅山女神不曾受封建伦理约束,原始性极强,展示了人的本性。
   民风习俗独特的民族风情,是梅山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梅山地区分为上峒、中峒、下峒三个部分,不同的地区其生产习俗也略有不同,“上峒梅山上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放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就体现了他们的各自特色。
   除了生产习俗,峒民们有着自己的婚嫁习俗和丧葬习俗,峒民在治病、驱魔、婚丧时以鼓锣相击。逢年过节或喜庆丰收,全峒男女一起吹吹打打载歌载舞,一连数天。
  此外,梅山人还有喂饭怪俗、诅咒骂俗、炒虫俗、喂烟习俗等独特的习俗。可以说,梅山习俗千奇百怪,五彩缤纷,是其他区域所不曾有的,尤其是黄河流域不曾有的。
   文化载体梅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巫文化,该地域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尤其是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和民间艺术等,可谓是中华文化遗产大观园里的朵朵鲜花。
   梅山峒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反映生活,记事传书,甚至宗教教义都用歌谣表现。 梅山歌谣,组合起来,就是梅山人历史的再现和写照。
  在记事传经方面,他们有峒事歌、族歌、节气歌、樵歌、秧歌等,这些歌或直传史事,或细唱传文,或详述经历,或明教事理。如史诗《酒歌》有3000多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部族迁徙、人伦教育、民情风俗等,是一部综合学科价值极高的史诗。
   梅山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立足生活,想象丰富,意境奇特。同时,音节匀称,顿数整齐,具有音乐之美。
  小孩从懂事起就由父母或兄弟姐妹教唱,以代代相传。这些诗歌和《炎帝传说》、《神农传说》、《孟姜女传说》等诸多传说一道都是中华民间文化宝。
    3.    求安化云天阁的历史(就是东坪那个)        云 天 阁 序
  浩浩梅山,泱泱大县。山水钟灵毓秀,文化源远流长。地理风貌标榜古今,黑茶文化独步中外。为激扬古县精粹,传承梅山文化,建云天阁以昭天下。
  云天阁阁挽流云,柱立中天。瞰资江激流而听洞庭波声,聆柳溪清唱而览辰山翠微。阁之东西十二宫设雅座为休闲之所。或题诗、或作画、或对奕、或操琴,怡然自乐;亭之中央,置一大厅乃品茶之处。或煮茗,或问道,或论古,或谈今,超脱升华。由东北角旋梯上楼,为艺术陈列馆堂,嵌挂名人书画、摄影、诗词之精作,陈列奇石、根雕、古玩之佳品,布置古朴典雅,令人赏心悦目。
  登云天阁,可避闹市而得一片宁静,远尘埃而沐几缕清风。放飞心怀,享受艺术。唯君子达人之所行为也。壮哉云天桥,妙哉云天阁!
  刘新生作于已丑季秋上弦日
    4.    关于文物的诗词有哪些        1、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出处:唐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释义: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2、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出处:先秦 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
  释义:(所有这些,)都要形成典章制度,把它记录下来,并公开地发布出去,以此来管理监察百官,百官才有所警惕和畏惧,而不敢违规犯纪。
  3、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
  出处:宋 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释义: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制度文物被毁灭的干净彻底,一切都没有了。
  4、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阑。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出处:宋代 张舜民《江神子·癸亥陈和叔会于赏心亭》
  释义:登上赏心亭,看到江山依旧,而文物已非,想起七个朝代都在这里兴国、繁荣和灭亡,忧心忡忡。尽管江水浩瀚、水天一色,却不忍凭阑远眺了。身在江南,心恋长安,坐罪遭贬,想要过问国事却又不能。秦淮月亮格外明朗,照人无眠,听到水上传来音乐声,更是感慨万千。
  5、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出处:唐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释义:城内的南北大街交错纵横,好像画里画的那样;繁华的街市像弓弦那样笔直。
    5.    法国散文        因为自从早年读过的凯塞尔《那天夜里,我看见了巴黎》那篇文章后,我就梦想着有朝一日的一个夜晚,能去到那典雅浪漫的欧洲大都市。
   前年冬天,国际瑶族学术研讨会在法国南部城市、瑶族居住的图鲁兹市举行,圆了我的“巴黎行”之梦。 那天我们从香港出境,经法兰克福转机往巴黎。
   一路上想象着美丽的巴黎种种,调动着自己对巴黎的所有了解和积累:里昂起义、巴黎公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伦、雨果、巴尔扎克……等等历史故事和人物。难道这一切都将面临了吗?坐在飞机上,我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因为此前我曾有过两次未成行的巴黎之约。 1990年由法国人类学家雅克。
  勒穆瓦纳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瑶族学术研讨会在巴黎召开,我办好了护照,却因事到广州折返了。1998年11月雅克先生又在法国举行一个小型的“梅山文化”专题研讨会,得到邀请,由于诸因所羁,仍未成行。
  会前的一天夜里,雅克从巴黎市的达么色姆街他的寓所打来电话,问“你们出发了吗?我已在巴黎等你们了呀!”我说“谢谢您的邀请,可是我去不了啦”。 “啊?来不了啦。
  ……那欢迎下次来吧。”由于这个来自巴黎的电话,而且是来自雨果笔下《悲惨世界》中街垒战的达么色姆街的电话,这天夜里我梦见了巴黎。
  那些在影像中见过的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卢浮宫、凡尔赛宫、协和广场、凯旋门、香榭里舍大道,等等,都一一进入我梦中的视野。 次日清晨,我无奈地小记一篇《昨天夜里,我梦见了巴黎》。
   此间,真的成行! 我们谈论着一些从书刊上得来的巴黎故事,特别是二战时期,当希特勒下达“要在盟军进入巴黎之前,让巴黎在火海中毁灭”的命令时,一个德国小士兵出于对巴黎的热爱,延迟下达命令,使盟军进入巴黎时,巴黎仍完好无损。 一个小人物就这样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保卫了巴黎!这是人类的良知啊!故,巴黎人对这个德国士兵始终充满着感恩戴德之情。
  是啊,何止巴黎人,一切热爱和平、热爱人类文明的人都要感谢那些保护人类文明、保护珍贵文化遗产的人们。今天,我们千里万里地来这里瞻望这座伟大的城市,莫不充满着同样的感情。
   在从法兰克福飞往巴黎的时空中,同伴们不时地说“要到巴黎了,梦巴黎要实现啦。” 在这时段里,我不停地相象着巴黎的辉煌情景,对比着 二战时期的随军记者凯塞尔的《那天夜里,我看见了巴黎》一文中所记述的情形。
  他写的是在德国军队占领时期,他和他的机组在一个夜里飞越巴黎上空时的心境,写得那么深情,那么动人,让人读了心颤。 他写道“我们的飞机,在澄澈的天空上,穿越透明的夜色,在高高地飞翔……我远远地望见城市:在一片如同黑丝绒的地方,中间有一条河流闪动着微弱的光辉,这就是塞纳河畔的巴黎的阴影。
  ……我了解河水的每一个起伏,了解巴黎的每一道曲线,它们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中,珍藏在我的心上。 我知道,在沉沉的夜色中,在那道闪光周围,是码头、街道、广场、历史遗迹和沉睡的人民。
  我不禁颤抖了,但此时已经不是因为寒冷了。”“巴黎”“巴黎”“和我同一机组的战友都是英国人,然而他们的声音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敬意。
  我可以肯定,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城市会使他们如此怦然心跳。 我回忆起,即使远在中国,人们每逢提起巴黎,也不无崇拜之情。”
   此刻,我和我的同伴就是来自中国,来自遥远的中国瑶山,来探访我们的瑶族同胞。想起他们,眼前就出现一幅他们迁徙的图景。
  他们是明清时期作为一个游耕民族从中国南方翻山越岭到达东南亚,上世纪70年代又作为战争难民,漂洋过海来到法国,经历诸多苦难。 我们已知,由于时代的进步,苦难已远离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好,已享受法国的现代化生活,但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为了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下去,他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寻求与祖国的联系,与中国瑶胞建立联谊活动,开展文化学术交流。此间,我们就要去探望他们了,这是几个世纪的重逢啊,能不激动吗? 当空姐告知“巴黎到了”时,正是夜里10时。
   我扑向飞机的窗口,面对眼底下那片灯光闪烁的城市,轻声地呼着“巴黎,你好!”“我的瑶胞,你们好!” 飞机盘旋着下降,我们见到了高高的艾菲尔铁塔和在塔顶转动着的璀璨射灯。在它的下面是一片灿烂的灯海,这就是伟大的巴黎!这与五十多年前凯塞尔笔下那“如同黑丝绒的地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美丽的塞纳河在灯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穿流闪耀在典雅的巴黎城内城外,河两岸那些雄伟的建筑物放射出绚丽的光亮,在河里倒映出同样雄伟的身影,早不是战时那“闪动着微弱光辉”的河流,而是一条色彩斑斓的明媚之河了。 飞机落地,走下舷梯,机场是一片灯的海洋。
   我仰视天空,望见巴黎的夜空里,闪闪星光中,有20多个大大小小的红点在闪烁,那是一架架或起或落的飞机。我们感叹:哦,我们刚刚还飞行在高高的天堂里呀,瞬间就落到了巴黎的地面上。
  巴黎接纳了我们这远方的客人。 接我们的朋友在戴高乐机场迎候。
   当得知我们是第一次到巴黎时,即说“那我先带你们夜游巴黎吧。”于是驾着车,经过许多地方,不时地向我们介绍着巴黎的名胜古迹。
    6.    传扬的诗句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咏司马彪续汉志》李世民二仪初创象,三才乃分位。
  非惟树司牧,固亦垂文字。绵代更膺期,芳图无辍记。
  炎汉承君道,英谟纂神器。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
  前史殚妙词,后昆沉雅思。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
  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梅山未觉朽,谷水谁云异。
  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凤戟翼康衢,銮舆总柔辔。
  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
  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
  云飞星共流,风扬月兼至。类禋遵令典,坛壝资良地。
  五胜竟无违,百司诚有庇。粤予承暇景,谈丛引泉秘。
  讨论穷义府,看核披经笥。大辨良难仰,小学终先匮。
  闻道谅知荣,含毫孰忘愧。《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云台凯歌入。《赐崔日知往潞州》李隆基潞国开新府,壶关宠旧林。
  妙旌循吏德,持悦庶氓心。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
  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藩镇讴谣满,行宫雨露深。
  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平胡》李隆基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
  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
  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饯王晙巡边》李隆基振武威荒服,扬文肃远墟。
  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余。
  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分阃仍推毂,援桴且训车。
  风扬旌旆远,雨洗甲兵初。坐见台阶谧,行闻袄祲除。
  檄来虽插羽,箭去亦飞书。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不应陈七德,欲使化先敷。《赋戚夫人楚舞歌》李昂定陶城中是妾家,妾年二八颜如花。
  闺中歌舞未终曲,天下死人如乱麻。汉王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栊人已荐。
  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裴回入行殿。日夕悠悠非旧乡,飘飘处处逐君王。
  闺门向里通归梦,银烛迎来在战场。相从顾恩不雇己,何异浮萍寄深水。
  逐战曾迷只轮下,随君几陷重围里。此时平楚复平齐,咸阳宫阙到关西。
  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君王纵恣翻成误,吕后由来有深妒。
  不奈君王容鬓衰,相存相顾能几时。黄泉白骨不可报,雀钗翠羽从此辞。
  君楚歌兮妾楚舞,脉脉相看两心苦。曲未终兮袂更扬,君流涕兮妾断肠。
  已见储君归惠帝,徒留爱子付周昌。《唐大飨拜洛乐章•齐和》武则天沉潜演贶分三极,广大凝祯总万方。
  既荐羽旌文化启,还呈干戚武威扬。《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包佶德盛昭临,迎拜巽方。
  爰候发生,式荐馨香。酌醴具举,工歌载扬。
  神歆六律,恩降百祥。《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送神》包佶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
  送迎灵驾神心享,跪拜灵坛礼容盛。气和草木发萌芽,德畅禽鱼遂翔泳。
  永望翠盖逐流云,自兹率土调春令。《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包佶德盛昭临,迎拜巽方。
  爰候发生,式荐馨香。酌醴具举,工歌再扬。
  神歆入律,恩降百祥。《祀风师乐章•送神》包佶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
  送迎灵驾神心飨,跪拜灵坛礼容盛。气和草木发萌芽,德畅禽鱼遂翔泳。
  永望翠盖逐流云,自兹率土调春令。《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卢从愿上将发文昌,中军静朔方。
  占星引旌节,择日拜坛场。礼乐临轩送,威声出塞扬。
  安边俟帷幄,制胜在岩廊。作鼓将军气,投醪壮士觞。
  戒途遵六月,离赠动三光。槐路清梅暑,蘅皋起麦凉。
  时文仰雄伯,耀武震遐荒。衽席知无战,兵戈示不忘。
  伫闻歌杕杜,凯入系名王。《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得齐字》苏颋虹旗映绿荑,春仗汉丰西。
  侍跸浮清渭,扬舲降紫泥。近临钧石地,遥指钓璜溪。
  岸转帆飞疾,川平棹举齐。傅舟来是用,轩驭往应迷。
  兴阕菱歌动,沙洲乱夕鹥。《饯赵尚书摄御史大夫赴朔方军》苏颋劲虏欲南窥,扬兵护朔陲。
  赵尧宁易印,邓禹即分麾。野饯回三杰,军谋用六奇。
  云边愁出塞,日下怆临岐。拔剑行人舞,挥戈战马驰。
  明年麟阁上,充国画于斯。《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苏颋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
  情言正的的,春物宛迟迟。忽背雕戎役,旋瞻获宝祠。
  蜀城余出守,吴岳尔归思。欢惬更伤此,眷殷殊念兹。
  扬麾北林径,跂石南涧湄。中作壶觞饯,回添道路悲。
  数花临磴日,百草覆田时。有美同人意,无为行子辞。
  酣歌拔剑起,毋是答恩私。《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苏颋奕奕轻车至,清晨朝未央。
  未央在霄极,中路视咸阳。委曲汉京近,周回秦塞长。
  日华动泾渭,天翠合岐梁。五丈旌旗色,百层枌橑光。
  东连归马地,南指斗鸡场。晴壑照金戺,秋云含璧。
    7.    梅山七怪中的梅山指哪里梅山七怪中的梅山是现在的哪里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梅山教,是起源于古代湘中梅山地区的传统宗教。
  由于道教在长江中游地区的传播,使得梅山蛮(瑶族先民)较早地受到了道教的影响,因此,梅山教具有融摄道教法术和原始巫教的特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瑶、壮、苗、白、水、土家、仫佬、仡佬、毛南、侗等民族。
   都不同程度地信奉梅山教。梅山教之所以能在南方广大地域内传播,与道教的长期影响以及历史上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梅山教对不同族群所产生的影响,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宗教文化上的反映。
  
  
   梅山教对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影响,在明代文学作品中也有表现。
   明吴承恩《西游记》讲二郎真君率领梅山六兄弟收降妖猴;明陆西星《封神演义》讲杨戬、哪吒收服的梅山七怪,是猿、猪、羊、牛、狗、蜈蚣、蛇七种精灵,其实是梅山教巫法的象征。《封神演义》有关梅山的描写,确乎有民族志资料的根据。
  广西瑶族师公为非正常死亡者超度,仪式中要念祖传的四句咒语:“梅山狗怪性猖狂。 炼度伤人势莫当;谁知仙犬能伏虎,红尘血土命空忙。”
  师公认为犬是梅山七怪之一,念诵此咒语可以降伏五伤。《封神演义》中的梅山七怪,在南方少数民族中被尊为梅山七圣,云南昭通端公面具形像中就有梅山七圣。
      

7. 梅山文化包括哪些地方

所谓“梅山”,是一个历史的地域名称。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今湖南长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则鼎(鼎州,今湖南常德)。”即今天的洞庭湖以南、南岭山脉以北、湘、沅二水之间成西南—东北走向的资水流域—雪峰山区。土地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
那么,这片地区历史上为什么被称为“梅山”呢?目前,为大多数人肯定的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湘中地区是楚王部众居住地,楚为芈(音Mi)姓,楚人居住地为芈山。而到秦汉时,梅因助汉高祖灭秦有功,故封侯,所封之地即为湘中山地(今新化、安化一带)。人们把他所据之地称为梅山,这又恰好与当地Mi之音吻合。之后,积习成俗,这片土地就被称为梅山。

梅山文化包括哪些地方

8. 梅山乡的梅山由来

据说,梅山乡政府所在地的梅山村有一座主峰巅上环抱着五座小山,恰似一朵绽放的梅花,而取名为梅山。也有传说是从空中俯瞰梅山地形似梅花状而得名。梅山的由来明嘉靖十四年,大田建县时,朝廷割尤溪县边境之地三十都的白岩、黎坑、青坪、梧洋、雄峰、沈口、龙口、俊岭(岭后)、助甲(高泉)、长坑、津坑、璞头(西书)、姜坑以及四十八都的璞溪、沧州、大安坂、盖竹、德州归大田管辖,明清时为四十八都,而构成如今的梅山乡。转吴炳光老人的一诗;一朵玉梅天际间,梅山由此美名传.层恋拥抱千年秀,荫益万民意志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