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厄尔尼诺效应

2024-05-05 22:13

1. 为什么会有厄尔尼诺效应

原来秘鲁寒流北部海区有一股自西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厄尔尼诺暖流,它一般势力较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它的活力增强,在受南美大陆的阻挡之后,就会掉头流向南方秘鲁寒流所在的地区,使这里的海水温度骤然上升3℃~6℃。原来生活在这一海区的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由于不适应这种温暖的环境而大量地死亡,以鱼类作食物的海鸟、海兽因找不到食物而相继饿死或另迁它处。
也就是说赤道逆流增强导致的沃克环流减弱会使得太平洋东西两岸地区气候异常,比如该热的地方不热,该下雨的地方异常干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为什么会有厄尔尼诺效应

2.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3.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地球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成因: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4.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5.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的阴性名词为拉尼娜(La Niñ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成因 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吹东北信风,南半球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影响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厄尔尼诺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 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令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意思是「上帝之子」(Christ Child),是秘鲁、厄瓜多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因为这种气候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厄尔尼诺的阴性名词为拉尼娜(La Niñ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 印度洋、印尼与澳洲气压上升; 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气压下降; 南太平洋的贸易风减弱或往东面吹; 秘鲁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沙漠下雨; 暖空气由太平洋西岸扩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东面。同时它令东面较干燥和有干旱的地方降雨。 大型厄尔尼诺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790-93
   1828
   1876-78
   1891
   1925-26
   1982-83
   1997-98 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曾经在以下年份出现:1986-1987
   1991-1992
   1993
   1994
   1997-1998
   2002-2003
   2006-2007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洲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厄尔尼诺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公尺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公分。 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令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这次厄尔尼诺现象紧接1990-1994年发生,频密程度罕见,但规模较小。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6.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Niño),又称圣婴现象,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
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扩展资料:

成因

1、东南信风减弱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2、地球自转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
地球自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球自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球自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厄尔尼诺现象

7.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为什么叫厄尔尼诺?形成原因是什么?
 
   解析: 
  
 中文名称:厄尔尼诺现象 
 
 外文名称:elninophenomenon 
 
 内 容: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
 
 、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
 
 “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
 
 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
 
 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
 
 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
 
 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
 
 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1982—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
 
 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
 
 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
 
 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
 
 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
 
 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
 
 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
 
 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
 
 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
 
 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8.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