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加快安徽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2024-05-18 11:23

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加快安徽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在人才吸引上无疑更加的具有优势。安徽真正的成为了承东继西的重要枢纽。
同时产业的转移带来的是更多的资本转移,安徽可以借助契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大量产业转入安徽境内,带来的是经济的高速推动。沿江示范区的建立可以极大地带动整个安徽的发展。
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规划区是一个国家性的议题,安徽借此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加快安徽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省应如何抓住机遇促发展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发展:
1、加快思想与观念更新。加快与毗邻江浙沪地区发展座谈会的召开,以及省委、省政府东向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省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抓住机遇加速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开放促开发、促发展”的新观念,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抓住机遇、争先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对一切有利于加快安徽发展的政策、措施予以积极的、大力的推行,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改革者给予坚决支持和保护。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克服地区封锁、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克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怕担风险的小农意识,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新观念。要强化竞争意识、互惠互利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尊重知识,科学、合理的利用人才,使安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壮大。 
    2、加速产业与区域对接。目前,江浙沪产业结构高度化已居全国领先水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比重不断提高,新兴产业群体迅速崛起,一批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外移。安徽地处江浙沪经济区边缘,与其具有交通便捷、资源互补等优势,所以,安徽要发挥好产业“转移站”、“二传手”作用,借助江浙沪的资金、技术、信息优势,主动承接区外产业梯度转移,选择那些有市场潜力、有经济效益的产业联手发展,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促使与江浙沪接壤的工业园区和江浙沪等地联办开发区,使其作为承接其产业转移的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加大资金与人才引进。安徽在省外有充裕的民间资本和优秀人才,要加快安徽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挖掘他们的投资潜能。首先要突出投资软环境建设,实行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结时限等制度透明化,规范办事程序,减少随意性;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社会中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真诚地为民营经济服务,增强对民间资本“回归”的吸引力。其次要注重人才体系建设,不仅要学习发达地区吸引人才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在遏制人才外流和吸引人才回归方面的经验。要注重科学教育,培养未来人才,创造优惠环境,稳定现有人才,重点引进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制定特殊人才引进办法,开辟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为安徽服务的“绿色通道”,为其提供一定的科研设施等软硬件环境;开展“热爱安徽、建设安徽”的主题教育,引导安徽的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制定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训政策,使人才培训制度化,防止人才外流。 
    4、加强教育与文化交流。安徽和江浙沪等地高校众多,师资和科研力量集中、充沛,同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加强安徽和江浙沪的教育与文化交流,不仅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能推动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加强教育与文化交流,首先要搭建平台,建立高校与高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平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探索推进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要创建品牌,可以在江浙沪等地举办介绍安徽的戏剧戏曲展、文物书画展、旅游资源展、民居民俗展等主题文化交流,吸引资金发展文化产业。同时,各级政府要立足长远,指导财政部门投入必要的财力,支持开展教育与文化交流,但要以坚持节俭为原则,求实效、不讲排场,真正为安徽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服务。

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背景

 设立示范区,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确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的调控目标得以实现。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通过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稳 定扩大就业,激发内需潜能,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 展动力和后劲,夯实全国平稳、可持续发展基础。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背景

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域结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区内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提出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即指合肥、芜湖)的产业空间格局的构想: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  是承接产业 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同时从空间上对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作出了整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