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项目计划书

2024-05-17 03:35

1. 残疾人创业项目计划书

 残疾人创业项目计划书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不过,你知道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格式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残疾人创业项目计划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残疾人创业项目计划书1     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残疾人走进了网络,开阔了眼界,对外面世界的变化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内心更加迫切的希望走出网络,走近现实融入社会,但是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无障碍设施不齐全、家庭成员和自身身体状况较差等原因,所以愿望很难实现。 目的意义:这个项目能使一些重度残疾人走出家门,能亲眼看到祖国的大好山河以及自己家乡繁荣兴旺的景象,同时感受到这份来自社会、来自他人的真诚关爱。也希望能吸引新闻媒体的视线,带动更多的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好心人加入到这一爱心项目中,满足更多的残疾人的需要。净化社会风气,增强人们扶残助残意识,真正为创建美好的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项目名称:百名残疾人出行活动
     受益人数: 
    五十人
     项目时间: 
    20XX年10月1日-2012年8月1日
     项目地点: 
    只要某地有符合条件且愿意出行的残疾人及一定的志愿者基础,就可实施 所需资金:两万元,每名残疾人出行资助四百元左右,五十名总共两万元。
    资金使用:受助残疾人的交通费、食宿费、旅游景点费用;志愿者每次帮助出行的补助费用(一天十元);一定的装备费用(统一的徽标、帽子、旗帜等),总在两百元左右。
    申请资格:残疾人证件、身份证、残联、居委会、村委会等的残疾人残疾程度以及困难程度的证明文件。本人要保证不得有残疾以外的其他疾病等。以上信息在有限范围内公开。 项目流程:
    一、出行
    1、发布计划书
    2、受助人登记资料
    3、登记资料受理
    4、审核组负责审核,最晚一个月内要给予答复
    5、通过的人员组建当地的志愿者小组
    6、确定出行流程
    7、实施
    8、出行记录,凭票据报销
    9、公布网络
    二、总体流程
    1、20XX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2、期间按照人数和批次组织出行
    3、20XX年7月15日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是否结束本项目
    4、项目结余进入自强运行和维护项目
     注意事项: 
    1、 资金两万块钱,不得募集超过两万元以上,所有资金使用情况在自强人公益论坛公布,必须要有专门发票上传网络公开,如果确实没有发票的需要两个人以上的手写证明并上传网络公开。
    2、 每位捐款人捐赠资金都要对应给某位残疾人,先到位资金先实施,每次活动结束都要以最快时间写相关报道发布在自强人公益论坛,要及时反馈给捐款人活动完成情况。
    3、 百人出行项目不是说一次百人出行,而是分批次的,甚至可以专门为一名残疾人实施出行计划。
    4、 每名残疾人出行原则上是四百元,多退少补。
    5、 捐款人有权决定资金用于哪位残疾人出行(可以不通过审批组审核),但是必须捐赠前就明示(已经通过审批组的除外),有其他附加条件也需在捐赠前提出,一旦捐赠不得
    收回或者更改或者提出其他附加条件,捐款人有权对通过审批的受助人资格提出异议。
    残疾人创业项目计划书2     一、项目概要 
    (一)社区简介
    康体嘉苑社区位于淮安市生态新城西片区,通甫路东侧,体育中心北侧,总占地面积约为203亩,建筑面积为18.69万平方米,共1524户。康体嘉苑社区由原来的严卓村、金牛村、运南村以及富城村四个村规划合成的一个社区,作为村民拆迁的安置房来使用,曾被评为省安置房中的“金品工程”,于2010年9月开工,2012年8月竣工。2012年9月2日,生态新城富城路办事处成立,统一对社区进行管理和服务。
    康体嘉苑社区辖区内的行政事业单位为公安新城分局,并在每个村设立一个党支部。该社区的公共娱乐场所有4家,并配有幼儿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百姓大舞台、社区卫生服务站,另外社区还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为居民的文化娱乐、衣食住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近两年来,康体嘉苑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服务单位的原则,紧紧围绕社区和谐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居民的公益活动,服务广大群众,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项目背景
    据统计,我国现在共有8500多万残障人士,身体的残疾导致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生活、学习和就业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从而会产生轻视自己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接触和交流,对未来也表现出焦虑或悲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残疾人士不仅不能健康成长,连基本的人际交往也会出现问题。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可知,虽然残疾居民不同于正常人,但也应有享受正常人幸福生活的权利。所以,扶残助残,帮助残疾人士改善消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淮安市生态新城康体嘉苑小区共有住户1500多户,其中残疾家庭有210户,并且有部分家庭存在两个以上残疾人。2015年1月4日起,生态新城富城路办事处配合上级,积极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为
    进一步了解本社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推进扶残助残项目的开展,我们实习小组以调查员的身份,将“扶残助残,有你有我”作为项目主题,基于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的指导,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对本社区残疾人进行走访和调查,为帮助残疾居民增强自信心,帮助残疾人士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正常的融入社区,建立扶残助残的阳光社区为目标,我们制定了此项目计划书,并在实习期间对项目部分内容进行了实践。
     二、理论框架 
    我们此次项目的工作对象是社区中的残疾居民。这些人员普遍表现为生理上存在残疾,缺乏自我照顾、正常生活的能力。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分析制定工作方案时,社区照顾模式成了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工作的方法之一。
    社区照顾是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规网络,联结正规服务所提供的服务支援和设施,让有需要的人士在家里或社区中的家庭环境下得到照顾,过着正常的生活,加强在社区内生活的能力,达到与社区的融合,并建立一个具有关怀性的社区。社区照顾按照服务提供者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两类。
    社区照顾的技巧与服务方式分为社区层面和个人家庭层面。在社区层面的技巧与服务方式包括资源调动、社区联络、社区教育和社区照顾训练。此次项目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为导向,社会工作者从微观的个案工作方法、中观的小组工作到宏观的社区工作方法,每个层面的工作都有人、财、物的调调、管理与服务的整合。
    社区照顾模式的策略主要指我们使用什么方式使服务的使用者和服务者相互理解沟通,进而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我们使用什么方法建立社区照顾的服务网络,已完成社区照顾的任务,实现社区照顾服务的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
    1、确定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群及居住所在,与之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并探索他们自身的潜能与资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建立社区照顾网络和自主组织。分为:直接服务的自助组织服务系统,同类型服务对象的互助组织的服务系统,社区危机处理的自助组织服务系统。
    在方案设计实施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跟进,监督以及评估工作。在随时根据社区可变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服务方案,从而使服务方案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促进社区整体的发展。
     三、项目目标 
    (一)项目总目标
    帮助残疾人进行正常社会活动,培养居民对残疾人的关心照顾意识,残疾人之间加强沟通,协助社区建立一个帮扶残疾人士的阳光康体社区。
    (二)过程目标
    1、加强社区全体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他们主动关心、照顾社区残疾居民的社会意识,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观念。
    2、帮助残疾居民增强自信心,正常的融入社区,协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
    3、充分挖掘和动员社区内外资源,在社区中形成支持网络,建立照顾和关怀的阳光社区。
    4、普及政府对残疾人保障和福利方面的相关政策,让残疾人享受到社会相应的社会保障权、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减少其待遇上的不平等。
    5、加强社区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增设残疾人志愿服务小组,搭建一个平台,让残疾人得到更好更专业的服务。
     四、受益群体分析 
    (一)资格
    康体嘉苑社区内的残疾人士,包括各个年龄层的男女残疾人士,及不同类型和不同致残原因的残疾人士。具体服务对象是由于身体残疾导致生活行为方式出现偏差,面对人群和社会采取逃避方式或悲观态度,有自卑情绪的残疾人
    (二)特点
    1、康体社区内残疾人士数量较多,占社区总人口的14%,男女人数相差不大,且分布于不同年龄层。
    2、康体社区内残疾人涉及的残疾类型范围较广,包括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视力残疾及精神残疾。残疾等级也不一。同时致残原因较为繁多,总的来看,可分为四类:先天残疾、因病致残、因工致残、意外事故。
    3、社区内残疾人士较为敏感,很少在社区内走动,参与社区事务与各项活动,对外界有一定的抵触性。其日常生活多依靠自身或家庭,较少接受到社区的照顾和帮助。
    4、康体社区居民均为原拆迁地村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对医疗保障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很多人身体遭受伤害之后,因为各种因素,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服务,致使原本可以改善甚至治愈的疾病得不到解决,成为长久之痛楚。
     五、拥有的资源及可调动资源 
    (一)拥有的资源
    1、人力资源
    居委会工作者若干,实习小组成员,社区登记志愿者若干。全国残疾人服务于需求专项调查人员。
    2、物资
    社区原有的相关的活动设备、宣传栏和展板等;社区具有一定的社区活动经费。
    (二)可动用的资源
    1、社区原有的相关的活动设备:康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信访接待室、志愿服务工作站、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电脑、活动器材等设备,以及社区拥有的资金与新进物资。
    2、康体嘉苑每周一、三、五开放的文体活动中心“百姓大舞台”。
    3、社区辖区内的各单位及政府支持、相关的赞助商以及社区居民。
    4、康体社区残疾人基本资料、残疾等级和他们对于教育、社会保障、康复和文化体育等方面需求的详细信息。
  ;

残疾人创业项目计划书

2. 残疾人社区活动策划书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不知所措,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工作目标和挑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策划书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策划书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残疾人社区活动策划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残疾人社区活动策划书1   我社区举办残健同乐运动会旨在让大家积极参加户外活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会是残疾人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此同时此项活动的举办还可以增进残疾人与残疾人之间的友谊,残疾人与健康人之间的友谊,为大家搭建一个相互了解共同进步的平台。
    一、时间: 
   20XX年6月22日(星期二)
    二、地点: 
   垡头街道北里社区小公园
    三、主办单位: 
   垡头街道北里社区
    四、活动主题: 
   运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五、活动口号: 
   健康,就在你身边
    六、活动目的: 
   通过运动会的举办增进残疾人的运动兴趣。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提高自身康复意识。
    七、活动内容及方式: 
   通过适合残疾人的运动项目,让大家积极参加活动。
    八、组织工作: 
   北里社区王书记、孟主任带头,社区残疾工作者和北里社区残疾人参与运动会。
    九、工作计划: 
   1、研究、组织和协调运动会的筹备工作,确定好运动会的活动内容,准备好相关奖品。6月15日前完成筹备工作。
   2、组织落实运动会的筹备工作,确定好活动时间、地点,做好准备工作。6月18日前落实好准备工作。
   3、6月22日:于北里小公园举办残健同乐运动会。
   残疾人社区活动策划书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爱残疾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会议精神,切实推动“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长期坚持并不断深入,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结合本社区残疾人的`特点,组织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行动。
    二、活动主题 
   志愿助残阳光行动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月至12月,春节、聋儿节、盲人节、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集中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四、活动内容 
   1、了解社区残疾人家庭情况,为其排忧解难。勉励他们要自强自立,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开展上门服务。开展上门走访残疾人活动,了解需求,关爱残疾人,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
   3、结合本社区部实际,开展主题活动。以“倡导助残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我身边的残疾人故事”等为主题,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使学生自发、自愿地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4、社会公益服务。为各类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为残联组织的各种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开展慰问、义务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五、具体实施 
   3月1日至12月31日为活动实施阶段,关爱残疾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领导小组,依托各级残联组织要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适时召开活动启动仪式,结合“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统一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其他时间自行安排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残疾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成员每月一次入户或电话走访残疾人。随时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多方面和个性化的志愿服务,提供有特色的志愿服务。
    六、活动组织单位及分工 
   活动组织单位为爽秋路社区居委会,其他单位看活动内容及社会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分工如下:
   组长:xx(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xx(负责联系社会单位参与,残疾人及志愿者通知)
   组员:xx(负责具体事项实施)。
    七、注意事项 
   1、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积极收集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为下一步的志愿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2、领导小组组长需对小组工作效果进行监督,并定期进行评审。
   3、做好服务对象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三及时”,即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及时总结。
   残疾人社区活动策划书3   根据xx卫妇基(20xx)6号文《关于印发“xx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点(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和市残康办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群体得到就近就便的康复需求,早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建立完善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力争20xx年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00得到康复服务,20xx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基本原则 
   社区康复工作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出发点,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依托,残疾人家庭为基础,广泛开展各种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服务。
    三、服务形式 
   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主要有六个方面内容:一是康复医疗服务、二是训练指导服务、三是心理疏导服务、四是知识普及服务、五是用品用具服务、六是咨询转介服务。
    四、服务对象 
   具有本区户籍的各类残障人。
    五、组织管理 
   按照《xx市区域卫生规范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20xx年)》的要求,本区应在三年内完成全部镇、街道、园区卫生院达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标准建设。各镇、街道、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残联应结合此项工作的开展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之中。
   在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中,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不仅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而且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抓出实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相应的康复医生进行康复服务和技术指导,残联应做好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并依托社区残疾人协会做好康复需求调查工作,同时根据需求在康复器材、业务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和配置。
    六、康复站(点)建设标准 
   1、残疾人康复站(点)建设时,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处设置醒目铭牌,名称为“某某镇(街道)残疾人康复站”或“某某村(居委会)残疾人康复点”残疾人康复站站长由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干部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参与康复站工作。
   2、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点)的康复服务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公约,并在康复站(点)内公布。
   3、开展康复医生培训,提高康复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2名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兼职康复医生;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2名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兼职康复医生。
   4、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的康复用房原则上不少于30-50平方米,购置康复器材不少于10件(套)。残疾人康复点康复用房原则上不少于20-30平方米,购置康复器材不少于5件(套)。
   5、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及康复站(点)要做好本辖区残疾人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工作,分三个年龄段0-7岁、8-14岁、15岁以上,摸清底数,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对在残疾人康复站(点)中得到康复训练的重点康复对象(三瘫一截),必须建立并填写康复训练档案;对在残疾人康复站(点)得到康复服务的残障人,必须填写《康复服务记录表》。同时,做好新发生残障人的康复需求登记工作。
    七、考核评估 
   残疾人康复服务考核标准
   1、康复需求数应达到持证残疾人数的60,但康复需求人员可以是有康复需求的残障人。
   2、康复服务率应达到康复需求数的100。
   3、康复站、康复点各类资料必须齐全,服务内容真实。
   区残联、区卫生局将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每年年终对残疾人康复站(点)进行目标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八、经费投入标准 
   为保证工作的开展,市残康办按建成一个残疾人康复站投入1万元,建立一个残疾人康复点投入2千元的标准下拨经费。区残联将按照1:1标准匹配经费,此项经费原则上用于残疾人康复站(点)的康复器材配备。
    九、申报方法 
   按“建成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各镇、街道、园区根据残疾人康复站(点)建设标准的要求,建成一个中心康复站、2-3个康复点后向区残联和区卫生局申报。由市、区残康办考核后,下拨给基层残联建站(点)经费。
   各镇、街道、园区残联要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要求,不断开拓创新,贴近残疾人需求,让残疾人能得到就近就便的康复训练服务,为残疾人康复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

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图书目录

1 绪论1.1 残疾与残疾人1.2 残疾人权利1.3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2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2.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2.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3.1 残疾现象的发生理论3.2 残疾人的辅导理论3.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3.4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4 残疾人教育工作4.1 残疾人的普通教育4.2 残疾人的特殊教育4.3 残疾人的职业教育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5 残疾人康复工作5.1 残疾人社会康复5.2 残疾人社区康复5.3 残疾人的职业康复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6 残疾人文体工作6.1 残疾人文化工作概述6.2 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开展6.3 残疾人体育工作概述6.4 残疾人体育组织6.5 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开展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7 残疾预防工作7.1 残疾预防工作概述7.2 致残原因及其控制7.3 残疾预防的具体措施7.4 残疾预防工作实务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8 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8.1 残疾人劳动就业概述8.2 残疾人劳动就业保护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附:残疾人就业条例9 残疾人社会福利工作9.1 残疾人的扶贫工作9.2 残疾人社会保障9.3 残疾人维权工作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参考文献……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图书目录

4. 2014年市肢残协会工作计划怎样写

一是继续开展努力搞好残疾人读书会活动、全面了解肢残人的文化需求,增强对肢残人的思想教育,维护社区肢残人的稳定。
    二是继续开展肢残人的政策宣传、维护肢残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与肢残人的沟通、提升协会的凝聚力。
    三是继续夯实协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协会作用,积极履行市“中国梦”的精神,更好的为肢残人服务。
    四是积极协助残联做好节假日的帮困救助和上门走访慰问工作,帮助肢残人和肢残人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五是积极参与市、区残联、和区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大与其兄弟街道肢协的学习和交流,促进协会工作的有利发展。
    六是积极组织一些适宜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不同残疾人的对文体需求,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示残疾人的风采。
    七是认做好残疾人联合会的各项工作,为今后五年镇各大残疾人协会工作的发展打好基础。
    八是认真做好肢残人协会每年一度的年终工作总结和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工作的活动。

5. 残协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说到写工作计划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残协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协工作计划1     一月:全面加强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搞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
     二月:紧紧围绕工作重点做好残疾人政策落实和法制宣传,稳定残疾人队伍,更好的为广大残疾人服务。
     三月:继续加大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大力安排残疾人就业。
     四月:做好残疾人致富技术培训,为广大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竞争提供服务,加快残疾人脱贫步伐。
     五月:计划举办盲人按摩、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培训,并准备免费举办残疾人致富技术培训班一期,培训30人。
     六月:做好半年工作总结,举行一次残疾人座谈会。
     七月: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进社区工作的试点,安排康复地点,添置康复设备,依靠社区优势将残疾人康复在社区开展起来,为基层残疾人康复提供便利,并逐步推广。
     八月: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争取区康复工作支持。
     九月:对社区居委会的精神病残疾人随访登记,并做记录。
     十月:做好残疾人的调查分类。
     十一月:做好十五规划中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准备工作。
     十二月:做好年终总结和下一年工作计划。
   残协工作计划2     按照省市残联提出的“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要求,以残疾人康复、就业为重点,开拓创新,务实工作,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社区残疾人协会的具体工作目标是:
     一、加强协会成员的思想建设。做到每季度组织成员学习,工作交流汇报一次,向社区居委会反馈情况一次。加强协会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做到勤检查,确保管理制度正常化、规范化。
     二、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市残联和街道的有关指示精神和部署,努力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
     三、密切联系残疾人,不定期到残疾人家中走访服务,及时掌握社区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及动态,倾听其呼声,反映其要求,切实为残疾人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四、做好元旦、春节、爱耳日、助残日、聋人节、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的走访慰问活动。组织社区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热情和潜能,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认真组织指导辖区内广大残疾人开展肢体康复训练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紧紧围绕残疾人的'体系建设这一重心,将康复工作整体推进,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六、搞好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积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
     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做到本社区宣传栏有反映残疾人工作的内容;了解掌握社区内残疾人权益保障情况,听取残疾人意见,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定期走访重度残疾人和留在家中的残疾人,对重度精神病患者,做好监护工作。
     七、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登记工作。为残疾人的衣、食、住、行、康复、文化、教育、就业、娱乐等提供服务;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的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八、关心残疾人童和残疾子女的教育,保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九、积极开展 “志愿者助残”和“邻里助残”等帮扶活动,并结合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等残疾人节日,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并做好造册登记相关工作,从而使扶残助残能制度化、长期化。
     十、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团结教育和鼓励残疾人发扬“四自”精神,遵纪守法,讲道德,讲文明,带领残疾人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残疾人的工作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工作,也是一份需要安心和付出的工作。社区残协将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不断加强自身为残疾人服务能力的建设,认真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把社区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残协工作计划3     残疾人是社区内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社区,需要社区的关心和爱护,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助残意识,更好地为社区残疾人服务,使他们在社区的帮助下有一个幸福稳定的生活,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特制定20xx年度阜康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市残联和街道的有关指示精神和部署,努力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
     二、密切联系残疾人,不定期到残疾人家中走访服务,及时掌握社区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及动态,倾听其呼声,反映其要求,切实为残疾人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三、做好对本社区残疾人的扶贫、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工作。
     四、认真组织指导辖区内广大残疾人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
     五、贯彻落实社区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等相关政策。
     六、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团结教育和鼓励残疾人发扬“四自”精神,遵纪守法,讲道德,讲文明,带领残疾人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新一届的社联工作也在全面展开,我们宣传部带着无限的激情,崭新的面貌,揣着一份详细的计划,来迎接新的挑战。
   残协工作计划4     一、做好各种节日的慰问工作,对那些生活确实困难的人员做好关怀。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多组织残疾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助残日、精神残疾日”等 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欢乐与喜庆传递到每一个残疾人的心中。
     二、切实做好20xx年就业援助月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确保每一个援助对象都能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尽可能的为社区有能力的人员创造就业的便利。
     三、加强对社区残疾人的情况摸排工作,努力做到及时的掌握他们的最新情况。及时的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将各种信息及时上报。
     四、结合街道各种活动以及社区自身的条件,尽可能的为社区人员创造活动项目及活动空间,为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创造便利条件。
     五、加强对残疾人的各种政策的学习,为社区残疾人更好的服务。当社区人员遇到困难时,及时的为他们提供各个方面合理的支持。
     六、继续做好换发第二代残疾证工作。进一步摸清残疾人基本情况,认真采集信息,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准确掌握残疾人基本情况,为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七、为把残疾工作做到实处,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的活动,并注意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努力改善工作质量。
     八、做好社区残疾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康复训练的保健知识等一系列义务咨询活动。并且不定期的到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宣传了正式实施的《残疾人保障法》,也为建立平等,互助的社区氛围,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今后我们会多办事实,让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惠及更多残疾人,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残疾人事业更好的发展,让残疾人更好地得到康复,接受教育实现就业尽早融入社会。
   残协工作计划5     残疾人文体宣传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将20xx年社区残协文体宣传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开展对辖区0-15岁适龄儿童、0-18岁适龄青少年的入学状况调查摸底工作。
     二、利用社区内各种专栏、板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向残疾人宣传时事政治、养身保健和社区新闻等。
     三、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及时向新闻单位发出残疾人的新事新风、崭新的精神面貌等信息。
     四、加强对辖区残疾人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五、对残疾人进行技术培训,及时为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向残联组织申请学费补助,提高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共享成果的进取意识。
     社区残协
     20xx年2月5日
   残协工作计划6     去年社区残联工作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年的工作我们坚持创建社会和谐为目标,开拓性的工作,使残联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保证新一年工作的开展,我们要加倍的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努力学习、掌握政策,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并要认真学好上级各部门的相关文件,理解实践并要认真落实到位,把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每个残疾人,使他们及时了解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最新的政策。
     二、残联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工作,要超前要作,按照街道和各级残联的工作重点,切实安排社区残联工作,特别是康复工作做为工作重点,认真抓好落实,严禁走过场,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残联工作人员要以满腔的热情,坚持以人为本,把残疾人视为兄弟姐妹,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他们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搭建平台,提供绿色通道,通过我们真心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四、残联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为社区残疾人开展多种形式康复、护理等培训班,为有困难的残疾人寻求法律援助,为残疾人康复器具、疾病医治提供了绿色的通道。为卫生保健、志愿者机构设置搭建平台。
     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社区残疾人走进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宜,和开展适合身体力行的文体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要举办几场歌诵会,以表达残疾人对党、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感恩之情。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展现了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风采。
     残联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到残疾人的切实利益,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用我们的积极态度和工作热情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

残协工作计划

6. 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

 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简介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工作的理念:平等、参与、共享。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1780年,瑞士人奥比(orbe)创立了第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
    1820年第一个残疾人之家在德国慕尼黑成立。之后,欧美各地建立招收残疾儿童的学校。
    1922年,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国际康复会”成立,在此前后,一些国家颁布了有关残疾人保障的政策,如1887年德国的残疾保险法令,1935年,美国颁布的紧急救济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残疾人社会工作得到较快发展。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残疾人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此后各国纷纷立法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联合国及有关国际会议其后通过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1970年公布了《弱智人权利宣言》,1975年公布了《残疾人权利宣言》,规定残疾人有基本生活权利、政治权利、康复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以及人格尊严、平等待遇的权利。这被认为是继种族解放、妇女解放、民族解放之后人类的又一次解放运动。
    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81年残疾人的世界性组织——残疾人国际(DIP)成立并得 到联合国的承认与支持,其宗旨是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并动员、帮助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社会生活。
    "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人工作的新的理念。
    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福利或残疾人社会工作就大致经历了如下一些发展阶段:
    (1)文艺复兴之前的不被特别关注的“自然”状态;
    (2)文艺复兴时期把残疾人应该得到特殊关怀视为尊重人权的表现;
    (3)工业革命初期及以后关心残疾人的保障,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初创时期;
    (4)20世纪初期以来,“保障残疾人生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理念被社会接受,成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时期;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立法保护残疾人利益,可称为残疾人工作的立法时期;
    (6)80年代以后“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人工作的新的理念,残疾人社会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可称为平等发展时期。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残疾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即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康复的有效活动。
    (2)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3)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寻求更适宜的劳动岗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5)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残疾人的康复、生存、生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
     二.理论方法 
     1.关于如何看待残疾现象的理论 
    如何看待残疾现象或者把残疾人看成是哪种类型的人,这是如何对待残疾人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要有力地对付社会上某些人的偏见,并坚持正确观念去从事社会工作。
    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是解释某些偏差行为何以产生的理论,也是反对那些不正确地制造偏差行为的理论。这一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理论认为,在美国社会,某些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偏差行为,是社会上有权势的人给弱势者另标签的结果。本来,这些弱势群体的行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在那些有权势的人来说这些行为则不合规范,从而给这些行为加上“偏差”、“不正常”的标签。又由于这些人具有权势,经过宣传或某些社会程序,这些加在弱势群体头上的“偏差”、“不正常”的标签逐渐被广大社会所接受。然而对于提出标签理论的社会学家来说,有些弱势者的“偏差”或“不正常”,与其说是真正的偏差,倒不如说是有权势者给弱势群体妄加标签的结果。有权势者的妄加标签使那些可能并不属于偏差的行为成为“偏差行为”,而且这种妄加标签可能真的会产生促成弱势才偏差行为的后果。
     三.工作方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1)个人模式
    个人模式是相应于个体型残疾的工作模式。个体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个人责任论,即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其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也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而个人因有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来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难以适应。有人提出个人型残疾的哀痛理论,认为个人型残疾发生之后,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震惊——怀疑或否认——愤怒或焦躁——忧伤和沮丧。
    当残疾现象发生之后,当事人、其家人、医疗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对残疾的评估可能是不同的和有差异的。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把残疾程度评价好些,即期望不会太坏。在这方面当事人的期望成分更大些。但对医疗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来说他们则要面对现实,即客观地评估残疾事实。这样,当事人——家人——医疗工作者和社会者就形成了一个由期望向客观过渡的序列。社会工作者首先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认知差异的状况,并要设法弥合这种差异以帮助当事人及其家人理智地对待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常常采取渐进沟通模式。即不但在关于残疾程度的沟通渠道方面是由当事者家人再进到当事人,而且在残疾真实状况的告知过程中也是渐进的,以利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有思想准备,更易于接受现实。
    而对个人型残疾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主要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要同残疾人及其家庭一起工作。而当当事人及其家人认同了残疾现实之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成残疾人之间(或残疾人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就是必要的。
    (2)社会模式
    社会模式是相应于社会型残疾的工作模式。社会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社会责任论,即认为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与个人型残疾不同的是,对社会型残疾来说,个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应该由社会来补偿。
    由于伤残发生在个体身上。因此,即使社会型残疾也会造成个人的哀痛。个人哀痛理论在解释社会型残疾时也是用得上的。但是在度过承认残疾这一阶段之后,在涉及残疾康复、残疾人日后生活等问题时,社会模式就表现出它的独特之处:社会工作者要站在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上,代表残疾人去同导致残疾的社会部门——单位、机构乃至政府打交道,促成社会部门对致残责任的承担。实际上,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残疾者及其家人的创伤,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强烈要求,社会部门的复杂状况及程度,有关规则、法律及制度。社会工作者要面对这些复杂因素找出解决残疾人问题的现实的合理的方法,实在是相当困难的。
     2.社区康复 
    中国社区康复(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简称CBR)是近些年来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残疾人工作模式和方法。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社区康复,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专业技术上加强了对社区康复的管理,并发行了《在社区中训练残疾人》一书以指导各国专业人员。80年代中期,随着“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活动的展开,社区康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由于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康复模式。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批准,于是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的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联合发表了《关于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总结了过去十几年的经验,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康复的组织、方法与目标,使社区康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社区康复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更远。前文所述英国的社区照顾实际上是社区康复的实践。在发达国家,由于院舍照顾的康复模式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弊端,所以它们转向更富人道主义、更能使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社区康复。社区康复显然与关于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和发展的观念有关。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社区康复却是与这些国家用于残疾人福利经费的短缺有直接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但社区资源丰富,而且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尚未受到西文工业国家那么严重的冲击。因此,这些国家的社区康复有较强的社会支持条件。社区康复的基本点是社区支持、社区参与,其结果也是社区受益。进行社区康复,关键是要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在社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网络提供的资源、社会机构提供的资源和正式组织(政府)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即要通过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等工作形式支持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3.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方法 
    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家庭和社会用于解决残疾问题的资源不同,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从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场所(也是一种理念)的角度来看。残疾人工作方法可分为院舍取向的和社区取向的。从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角度看,残疾人工作的方法包括治疗(康复)、发展(教育、培训和支持就业等)。
    (1)机构内康复——社会康复
    对于残疾人来说,在医院或康复机构中对其进行治疗康复十分重要。虽然就其技术而言治疗康复主要是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但是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为有效地治疗、康复做出贡献。在治疗、康复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与医务工作者相互配合。医院或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康复工作称为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从社会因素着眼,通过建立有利于残疾人康复的社会条件来对残疾人进行帮助的活动。它与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共同形成全面康复的基本内容。社区康复的措施有些是针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以个案工作为主,以小组工作辅;有些则涉及法律和制度,涉及残疾人离开医院、康复机构后的存在环境,因而同社区康复相连结。
    康复机构中的社会康复临床个案工作包括如下内容:
    A,对住院患者的个人生活史、家庭情况和患者所在单位的状况及其生活的社区环境进行了解,掌握患者存在的社会、家庭问题及其背景,从而帮助其解决住院期间的困难。
    B,对患者的致残原因或病因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从而对涉及的政治、经济、法律、劳动条件和家庭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专题或综合研究,以适当干预。
    C,和有关医生、护士密切配合,协助他们解决残疾人的非医学问题,如对残疾人做心理辅导,通过谈话减缓残疾人的心理负担。
    D,组织患者参与共同活动,减少他们的'孤独感,促成患者间的互相支持;组织患者走出医院和机构,增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组织适当的文化、体育及其他活动,展示他们的机能,减少自卑感,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E,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帮助建立有利于残疾人生活的社会环境。
    F,依据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为残疾人争取合法权利,保护其利益。
    由上述可以发现,社会康复的工作领域是广泛的。它可以促进残疾人的康复和在出院后顺利地进行社会生活。
     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关于残疾人工作方法的理论探讨
    (1)供养理论
    在各种社会中,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最初的、甚至认为是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养起来。他们的家人或社会通过对残疾人的的供养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这种供养几乎只限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但在发达社会,对残疾人供养的范围在扩大。尽管不同社会对残疾人供养的内容和水平有不同,但是一般说来,这种供养大多限于经济方面,或者物质方面,而对他们的精神需求、对他们的能力估计不足。尽管对于残疾人,特别是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来说经济上的供养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对残疾人进行关照的全部。仅从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人的需要的多样化的、人是有潜能的——来看,简单的供养理论就有不少缺点。在供养理论(观念)的指导下产生了以经济、物质提供为主的残疾人工作的实践。
    (2)回归社会论
    回归社会理论是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研究关护精神病患者的庇护所后指出,由于庇护所中精神病患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之中,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有的反而加重了。这里所指的不良同伴关系是精神病患者之间的长期的共同生活、他们之间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互动。“关护”关系是指庇护所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消极的、冷漠的态度和严格管制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这种关系之所以被认为是不良关系,是因为它们常常不能使精神病患者的情况好转,相反,由于这些互动的刺激,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加重,而这种加重是将精神病患者封闭起来的结果。在戈夫曼看来对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应该检讨上述庇护护所式的做法,而应使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这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
    在英国,当政府将老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收养于各种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照顾,以显示其对国民的福利责任承担发展到较高程度之后,一些学者的调查同样发现这种院舍式照顾对残疾人、老人生活的消极影响。于是改变院舍照顾这种既昂贵、效果又不好的福利模式的呼声占居上风,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并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响应。
    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老人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3)增能理论(empowerment)
    许多关于残疾人、老人的供养及照顾理论在把服务对象看作是脆弱的一群时,忽视了人是有潜能的、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增能理论则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残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增能不但在于增强其原本丧失的机体的功能,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甚至可以减轻他们对社会的“拖累”。增能理论是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它关注于人的基本价值的实现。按照增能理论的理解,增能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康复可以使残疾人已丧失的功能得以恢复,教育和培训可以发掘他们的潜能,外界生活、活动条件的改善可以减少他们表现自己能力的障碍,等等。
    上述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的探讨并不是全面的,但它们反映了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变化的基本取向。
     5.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是通过帮助残疾人就业来促进他们康复和发展的方法。通过就业残疾人不但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劳动使残疾人原已失去的某些器官的能力得以某种程度的恢复。此外就业还可增强残疾人的效能感和自信心,使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因此,职业康复是一种有综合意义的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和帮助其发展的方法,在方法取向上也是治疗和发展的统一或整合。
    在一个社会中,特别是在社会劳动力相对富余的社会中,残疾人的职业康复并不那么简单。帮助他们找到(或创造)合适的劳动岗位不但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社会政策的支持。在政府社会政策的支持下,社会工作者在残疾人的职业康复中要做如下一些工作:残疾人就业前的咨询和评估,残疾人的治疗和训练,就业后的随访和持续支持。就业咨询是就残疾人的从业心理、他们对职业和岗位的兴趣、残疾人对从业后的劳动报酬及保护条件进行咨询,解答他们的问题,使其有充分的信心。评估则要对残疾人的身体状况、技能素质与可能从事的职业的要求进行比较,看残疾人是否适合这些工作。一旦确认残疾人适于某项工作,还要对他们进行适应性培训。这不但包括对残疾人的心理训练,也包括技能训练,目的是使能较为顺利地适应岗位的要求,增强残疾人的工作信心。当残疾人上岗工作之后,社会工作者还应进行跟踪式随访,及时了解残疾人就业后遇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这既包括继续对残疾人做发展性工作,也包括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包括解决某些制度上的问题。
     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发展本土视野下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 
    1、确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新理念
    将残疾人社会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多元治理机制下新型残疾人社会工作。
    2、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框架
    3、实现残疾人工作机制的创新,构建网格化的服务模式
    4、加强对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5、构建全社会“友善”的残疾人价值观
     二、政策层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1、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2、残疾人的民生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法律确认和保障
    3、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
     三、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及其主要内容
    (1)针对残疾人群体
    一是开展人与环境互动的教育;二是针对不同残疾提供差异化的“补偿性”功能训练;
    (2)针对残疾父母或监护人、家属等工作
    (3)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心人士的工作
    2、职业康复及其主要内容
    (1)残疾人身体、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
    (2)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3)适应性培训、心理功能的调整及正规职业培训;
    (4)引导从事适当职业;
    (5)提供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
    (6)就业后跟踪服务。
    3、社区康复及其主要内容
    (1)开展残疾预防工作
    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是指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三级预防是指防止残疾后出现残障。
    (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
    集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医疗康复等功能,实施“治疗—康复—服务”整合性服务。
     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内容 
    1、本土化视野下的服务
    ①确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新理念;
    ②完善残疾人社会工作法律地位和法律框架;
    ③实现残疾人工作机制创新,网格化服务模式;
    ④加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⑤构建“友善”的残疾人价值观。
    2、政策层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①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②残疾人民生权利和人身权利保障
    ③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教育康复:
    3、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
    针对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康复:人与环境互动教育、提供差异的补偿性功能训练;
    针对残疾人父母、监护人或亲属等:提供心理支持、普及康复知识、提升康复技巧、帮助社区建立社会支持系
    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组织和爱心人士:宣传、培养和教育,提升残疾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职业康复
    职业咨询:对残疾人进行分析并给出行动方案;
    职业评估:评定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适应;
    职业培训:就业前和上岗前有针对性培训;
    就业指导:提供个人实际情况,提供劳动市场信息等;
    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有效途径,是一种集合了“治疗-康复-发展”三种功能的方法;
    (3)社区康复:
    ①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建立三级预防机制:一级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发生;二级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三级防止残疾后出现障碍即康复;
    ②开展康复的评定和建档工作
    ③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整合社区的资源,通过各种康复性治疗,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所丧失的功能。社区康复是集教育、职业和医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施“治疗-康复-服务”整合性服务;
  ;

7.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简介

本书侧重于实务教学,可以在一般高校或技校作为教材使用。它全面系统介绍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特别是案例完全取材于我国内地社会工作者所开展的专业性服务过程,具有相当的借鉴和研究价值。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简介

8.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简介

《残疾人社会工作》由长期从事残疾人工作、民政工作、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的人员编写。《残疾人社会工作》在广泛吸收残疾人工作、社会工作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我围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阐述了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残疾人社会工作》既有理论的阐述,也有实务技能的讲解;既有中同特色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的微观剖析,也有西方社会工作的微观和宏现方法的把握。《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国内目前内容较为全面、阐述较为系统、有助于强化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实务技能的一部教材。《残疾人社会工作》可供高职高专类社会工作专业、社区管理专业、民政管理专业、社区康复等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我国各级残联工作者使用,也适用民政、工、青、妇等系统工作人员自学,同时也可供社会读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