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2024-05-19 00:45

1. 名人简介

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李宁,男,壮族,1963年3月10日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人,祖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国著名男子体操运动员。他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退役后,李宁以其姓名命名创立了“李宁”运动品牌。

铁凝,女,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9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1975年7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作家,当代著名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

金庸,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及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并着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武侠小说,作品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

名人简介

2. 关于名人的简介

什么名人啊?给你个鲁迅的,你可以在百度  百科查你想要的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原名树人,又名樟寿,后改名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3. 名人介绍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中文名: 老子
  别名: 老聃,李耳,伯阳
  出生地: 苦县(今河南鹿邑,一说安徽涡阳)
  出生日期: 约前571年(待考)
  逝世日期: 前471年
  职业: 周朝史官
  主要成就: 道家学派创始人
  辩证法思想

  人物简介
  老聃(dān)(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一说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人。被称为是“天下第一”。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  老子
  ,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莱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
  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一九七三年,马王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给几千年来的老学研究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光明。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这使得自魏晋以来被误名为《道德经》,及颠倒《德篇》与《道篇》编排次序的事实真相大白。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老子*德道经》,多以《德篇》为上篇,《道经》为下篇,不分章,与今天流传的《道德经》上下二卷(《道经》在前,《德经》在後,并分为八十一章)次序不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德道经》为汉文帝二十年(公元168年)以前的版本,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可见《老子、德道经》以“德”、“道”分上下是战国以来的旧传,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敦煌写本、银雀山竹简本和马王汉堆帛书保持了这个真面貌,是研究老子的最好材料。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可见魏晋以前的《老子》实为《德道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而且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编辑本段老子著作
  《老子道德经一则》窦中亮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此外,《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  老子道德经
  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从古至今有很多种翻译,就光原本也有很多的版本,所以研究起来比较艰难。   关于《老子》的各种注解的评介,可参考《老子〈道德经〉资料整理方案之一——我希言子为某类特定初学者撰写集释性、资料性的摸门读本》[1]。特别推荐冯海涛先生之《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一书,经文可靠,注解精当,译文严谨,解读灵动,日用原创。
  编辑本段老子传说
  老子出生
  老子出生的传说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与玉皇大帝
  据明刻本《搜神记》(东晋史学家干宝著)载:“按圣纪所载云: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若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一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驾五色龙舆,拥大景旌施荫,明彩霞盖。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遍身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曰:君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曰:愿特赐汝。皇后礼谢。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中归觉而怀孕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穆,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不赞赏。   太子长成,才智敏慧而性慈善,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皆散施穷极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馑残废一切众生。仁爱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从归仁太子。父王大加庆赏。   尔后,王忽告驾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举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亟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已尽,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   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已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征金仙,号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 如是修行,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钟馗与老子
  由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与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度假村钟馗王,组织专家在秦岭终南山下收  老子画像
  集整理的,钟馗故里陕西户县流传千年《老子与钟馗的传说》。   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   后老子与伊喜结草阿福泉,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终南捷径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是谓道教之祖庭,钟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编辑本段老子哲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古今中外,解释《道德经》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书籍的作者都认为别人解释的《道德经》有失偏颇。可是至今,仍有学者出版书籍,重新解释。这些事实一再说明《道德经》“非常道”。   我现在引用林语堂的话,警醒读者慎重理解《道德经》。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   当阅读此百科者,看到以下的解释,应当只作为某一个方面的参考,不要认为《道德经》的内容和涵义仅此。如果这样,那就是误解了老子。   .............................................................................................................................................................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老子授经图卷(局部)
  [2]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见于下文 老子故事 孔子问礼 第4段)可见:   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应当注意到:。   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   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人的生与死(可参见下文 老子故事 圣人辞世 “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   ................................................................................................................................................................   辩证法属于方法论,方法论包含道论,老子道论中那些与辩证法非常相似的内容,素为人们所称道。与上述认为老子思想企图包罗一切的观点相比,另有观点认为老子道论属于纯粹的方法论的范畴。依广西师大《老子感悟》的介绍,其论点大致如下:   一、就其希腊语的本源涵义而言,“方法论”(methodology)也就是“道论”,词根meta在希腊语中即循、沿、随,hodos即路,“方法”也就是“人们所循沿的道路”。方法论或道论,就是关于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一般论述,是关于一个人或一个团队为达目的该如何选择道路的探究。   二、“道”的本义是指人们循着它行走以便到达某一目的地的“道路”,是“运行之所遵循”,引申为人们行为处事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系统的组织范式、运行的程序规则,以及各种存在物的运动规律等。谈道就是谈论在走向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怎么走”。   三、“德”的本义即“心、行之所陟”(德之字形由心、行、直构成,直通值、陟),是关于行动者的心境、行为在某一评价空间中到达哪里或站在哪里的判断。论德是评价、对比人们“走路的水平”怎么样。   四、道论就是关于道与德的论述,是围绕着理想范式而进行的对行为的评说。在其中,对道的选择指的是行动者对自身的行为方式的选择,而不是对身外的线路的划定;是对“走路方式”或“在途规范”的取舍,而不是对环境路况或身外之世界规律的把握。它的着眼点在于考察行为方式—行为情态—行为结果之间的关联,继而确立一个理想范式以便一般行动体仿效、遵循,并不是讨论世界或客观存在以何方式运行的实证问题。   五、一个人可以从幼稚“走”向成熟,一个国家可以从专制“走”向共和。“行走”有非常抽象而广泛的比喻意义。老子道论的本质是:把平常的三维空间中的行走类推为“描述空间”或广义的“价值空间”中的“行走”。在平常三维空间中的到某地,在“描述空间”中就表现为成某名,在“价值空间”中则表现为达某德。所以,方法论问题也就是 “走路”的问题;走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的存在、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是老子道论的基本问题。
  编辑本段思想渊源
  老子既是周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又当别论。金德建《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认为:"老聃学说的来历,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大戴礼记》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并将16 条有关材料与《老子》相对照。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可见,《老子》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
  编辑本段老子轶事
  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名人介绍

4. 名人简介

1.张海迪,汉族,山东省文登人,1955年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2.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3.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5. 名人的介绍

《名人:达尔文》为牛津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达尔文作为“学识渊博的博物学家”,其兴趣和著作涉及很多学科。这些学科在今天都已成为完整的专业研究领域。

名人的介绍

6. 名人简介

山东名人录  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颜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极悲恸。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孙武 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左丘明 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曾子(前505~约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宗圣”。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鲁班 公输氏,名般,亦作班、盘,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  孙膑(约前380~前320)生于齐国阿鄄之间。孙武的后代。战国时军事家。著作有《孙膑兵法》。  扁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医学家。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作有《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一书传世。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  仓公(约前205~?)姓淳于,名意,齐临淄人。汉初医学家,首创医案(病历)。  汜胜之 汜水(今曹县)人。西汉农学家。撰有农学著作《汜胜之书》。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遍注群经,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王弼(226~249)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三国魏玄学家,好谈儒道,辞才逸辩,开魏晋玄学清谈之风。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对中国古典哲学影响甚远。  王叔和 名熙,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魏晋间医学家。编有《脉经》10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作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刘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理财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唐大臣、著名书法家。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  王祯 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有《农书》传世,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抗倭名将、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死后避雍正讳,改称士正、士祯。清诗人,论诗创神韵说,生前门生众多,影响很大。著作有《带经堂集》等,又自选其诗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笔记。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等。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戏曲作家,著有《桃花扇》等。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八国联军侵华时,为京师团练大臣,以身殉国。清末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是甲骨文的发现者。

7. 名人介绍

“米开朗基罗传”:传系列分上下的一系列“战役”,代码“放弃”,并最终在“了。”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提诺地方卡普雷比赛,他的父亲是一名法官。母亲去世时,他六岁那年,米开朗基罗是一个寄养家庭中的一个石匠的妻子。十三岁时,他进入约多梅尼科嵇兰达工作室。有人说,因为他的杰出成就,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雕塑成一所学校。由于宗教冲突不久,他离开了那里,去了威尼斯,罗马等城市,雕塑水平不断提高。 
 1505三月尤利乌斯二世,米开朗基罗士兵帮他建立的陵墓。不久,让他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几年后,他一直担任教皇派出痛苦,背着痛苦的创作,他是不满意的工作。米开朗基罗参与了1527转,漩涡,几乎去。革命之后,教皇克莱门特秘密把他从一个地方找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抗拒男人为他的劳动。 1537年9月教皇克莱门特亡,米开朗基罗认为他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但他抵达罗马,并通过他的新主人 - 保罗III追了上来。他似乎注定只能在无尽的干扰工作的其他人。不仅如此,他的爱是不理想的。 
 1564年2月12日,站在米开朗琪罗整天打造“圣母怜子图”。他开始对14日发烧,在17:00 18日,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和画家终于离开了人间永远。

名人介绍

8. 名人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