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中国货币政策对明年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024-05-18 16:24

1. 2010年末中国货币政策对明年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政策取向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也意味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即让“适度宽松”(其实这里不是“适度宽松”而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那么“稳健”的货币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常态又是什么呢?这里两层意思。一是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为非常态的货币政策(即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24个月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只是外贸出口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更可能是上一年人民币过度升值错误政策的结果),采取比美国更强有力的财政救市政策(即四万亿的财政投入),以及货币政策由“从紧”突然转变为“适度宽松”,即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的货币政策。银行存贷利率全面下调、信贷规模放松无管制、按揭贷款利率过度优惠等。在这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个月里,仅是银行信贷增长近11万亿;在2010年的前10个月银行信贷新增达69015亿元,两年银行贷款新增近18万亿元。接近1998年-2007年10年的信贷增长的总和(为207936亿元)。从而使得2009年及2010年前10个月M2和M1增长分别达到27.7%、32.4%和19.3%、22.1%。1998年以来的前所未有的增长高度。
  二是1998年-2007年(如果更细分些是1999-2006年)的10年中基本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这个时期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转变。在这个时期新增银行信贷为207936亿元(其中1998年-2002年为67069亿;2003年-2007年为140867亿),年均增长2万亿左右,仅及非常时期的2009-2010年的九分之二。2009年以来,M2增长一直保持在17%以上,最高时达到29.7%,并持续一年(2009年3月-2010年2月)保持在25%以上。2010年10月M2和M1分别为19.3%和22.1%,分别高于稳健货币政策同期平均水平3.34%和6.32%。如果从货币发行与实体经济的情况来看,近两年的M2增长高于GDP与CPI之和的增长13个百分,比前十年的平均水平扩大10个百分点。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到,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特点是货币发行过多,流动性泛滥,尽管这种政策在危机时期对保持经济增长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这种货币政策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比如,2009年以来,泛滥的流动性不仅推高了国内资产的价格,也推高了整个经济的物价水平,最后这个过高的物价水平传导到农产品时,国内CPI上涨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民生,也在积累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证银行体系向市场流动性释放适度(如M2增长维持在15%水平),而且要保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及服务交易量之比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核心就是让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实际上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它也是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挤出房地产泡沫)有效的工具。
  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中国经济不仅走出经济复苏的困境也开始步入快速增长上行轨道,而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资产价格泡沫过大(主要是房地产泡沫)及通货膨胀过高。当前过大的房地产泡沫不仅扭曲了整个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及收入分配关系、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而且正在积累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造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影响绝大多数人的民生等,而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则是挤出房地产泡沫最为有效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让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回归常态及理性。
  对于泛滥的流动性对资产价格影响,中央政府在年初就看到问题所在,并希望信贷政策调整来遏制房地产泡沫。但是,在货币政策没有转向的情况下,不仅这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惯性影响无法改变,而且也给各商业银行过度使用(或过度放款)这个体系提供政策上的依据,从而使得各商业银行都在竞争性突破对其信贷规模扩张的限制。比如,今年的信贷增长表面上会在规划有75000亿左右,但是国内商业银行为了扩大信贷规模把信贷扩张移到表外。今年银行信贷扩张不会小于2009年。2010年我到过不少地方并与一些银行管理层交谈过,他们纷纷地抱怨,如果不是信贷规模管制,其贷款扩张规模与速度要比现在大得多。这也就是当前国内房地产泡沫无法挤出,物价水平全面上升的根源所在。因此,货币政策转向就是要改变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无限信贷扩张的正当性。
  总之,“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就是要让非常时期的非常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并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泛滥流动性,也要以信贷促经济增长,及以信贷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包括了有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要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包括汇率制度)及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及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这样才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及风险管理、弱化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挤出房地产的泡沫,并让物价水平回归到正常水平。

2010年末中国货币政策对明年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 2008-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整的原因

1、08-09是金融危机,降息降准投放货币救经济
2、10-11,前期货币投放过多,导致房价高企,通胀速度较高,故开始加息提准紧缩通道,一直房价,压低通胀
3、12年,经济增速下滑过快,再度降息降准投放货币.

3. 2012年货币财政政策对股市/房市/车市的影响

2012年货币财政政策对股市/房市/车市的影响,这篇文章太大,这里只讲讲对股市的影响。
  作为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显然,国家预算能够全面反映国家财力规模和平衡状态,并且反映各种财政政策手段综合运用结果的。扩大财政支出,其结果往往促使股价上扬,近两年,我国实行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类上市公司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受益。
      (2)税收
      通过税收政策,能够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收入。减税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了股市的潜在资金供应量,减轻上市公司的费用负担,增加企业的利润,股价趋于上升。如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享受所得税的减免优惠,其股价理应看高一线。对股市影响最直接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和证券交易所得税。我国开征股票交易印花税以来,根据股市的实际情况对印花税加以调整,对股市进行调控,以刺激或抑制股市。
      (3)国债
      国债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在不带来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缓解了建设资金的需求,有利于总体经济向好,有利于股价上扬。同时,国家采用上网发行方式还有从股市中分流资金的作用。1998年8月,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曾对股市构成过较大的利好。

2012年货币财政政策对股市/房市/车市的影响

4. 分析2011年来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

央行货币政策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二是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经结构、纠正经济发展方向。

纵观近两年来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我们会发现其政策存在很多不足,并且注重短期行为,常常是先犯错误,再用不恰当的货币政策来纠正错误。比如:2009年央行采取的是极度宽忪的货币政策,一年的银行贷款投放达9.6万亿,是常规年份的2倍,大量的信贷投放给未来几年的通胀带来了隐患和必然,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成了推高物价的直接原因。从去年开始,通货膨胀开始显现,央行又不断采取发行央票、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通货膨胀,从目前的调整效果来看,央行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效果并非大家想象的来得快。

原因有两点:一是每阶段采用何种货币政策的预见性不够;二是使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时机不对。也就是说,在用利率手段或存款准备金手段时,缺乏对国际货政策的环境和走势的准确判断,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降低利率以增加本国就业为目的的背景下,我们却不断提高人民币利率,导致大量热钱进入我国,加重我们调整货币供给的压力;在美国推行量化宽忪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时,我们却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而非利率。

央行采用货币政策为何屡屡不见成效?一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缺乏市场分析的基础;二是缺乏创新方式。存款准备金可以抑制货币乘数,降低银行的信贷投放,但是这种抑制是建立在银行存款真实的基础上,而现实的银行,尤其是新成立的商业银行分行,由于高强度的存款考核指标压力,为完成任务,各家分行不得不大量做不真实的存款。主要方法,就是大量做表外业务,如开银行承兑汇票,并反复进行票据贴现,银行存款在反复开票和贴现中迅速虚位增长,地方分行行长的指标达到了,全国银行存款的总量也在这种不真实业务中每年大幅度增长。这就形成央行一方面通过存款准备金来降低货币乘数,但另一方面,银行存款的虚假放大又增加了货币乘数,一增一减,存款准备金率虽已达到历史最高位但调节的效果却依然不好,压下葫芦冒起瓢。

因此,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时候,在对存款准备金进行调节的同时,要加大对银行承兑汇票和票据贴现的调节,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并且迅速降低货币乘数,起到有效调节通货膨胀的目的。

5. 分析2010年至今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证劵市场产生的影响

中国股市可以说就是政策市,每次涨涨跌跌都是政策导向引起的。 回顾2010年的股市行情,股指整体上表现出探底反弹的走势。年初的点位成为全年的最高点,震荡探底之后出现了两拨反弹行情。但是在年末再次受到货币政策而出现回落,未能收复失地。深入分析,行情的每次拐点对于政策的出台有关。虽然相关的政策都不是针对股市,但是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过度敏感而使得“政策市”的意味更浓重了。 1月13日突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4月14日股指期货上市的前一天,在国务院公布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定,使得投资者感到了政策调控的压力。股市展开了为期3个多月的中级调整。使得股市下跌了近30%,直至7月初农业银行上市,还展开了2010年的最后一跌。 7月初,随着汇金公司明确表态参与三大行的配股再融资,总理表态确保全年完成经济发展目标,央行下半年继续适度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的预期使得投资者信心恢复,重拾信心的中国股市出现了一波估值修复的反弹行情。 9月30日,房地产调控再出五道金牌,但是房地产板块低开之后反而出现大幅度上涨。 十一长假之后,在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以及热钱的涌入,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煤炭板块、有色金属板块等强周期的板块出现了快速上涨的逼空行情,但是快速上涨的周期股股票的估值修复行情仅仅维持了一个多月,11月11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隔日10月CPI公布达4.4创25个月新高,市场对于货币的收紧的预期高涨,恐慌性抛盘随之出现,在短短的四个交易日内股指大跌10%,使得市场再度陷入弱势震荡的走势。 纵观全年的股指走势,政策的变化的的确确成为了股指转折的导火索,超预期的紧缩利空或者宏观调控对于股市的打击多次显现,但也有有时利空出尽变利好。例如农业银行的上市发行价确定之后成为了市场的最后一跌,十一之前的房地产政策五道金牌点燃了周期股的修复行情。 但深入分析,利空变利好、股指转强的辅助条件是潜在利好显现。例如:7月初的反弹是由保增长的政策定调决定的。而10月份的美元走弱,大宗商品的飙升和热钱的涌入预期是10月份周期股快速逼空行情的动力。 因此,深入分析国内政策的变化,寻找市场预期与实际利空的差距,就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中国股市的股指运行规律·,而做到心中有数。

满意请采纳

分析2010年至今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证劵市场产生的影响

6. 2012年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的积极意义

通俗点讲吧:
  所谓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膨胀了,就是说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太多了以致于造成货币多而全社会生产的物品少,就是俗话说的“钱多货少”,大家都争着用手中大把的钱去购买有限的物品,从而造成了全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持续居高不下,这就是通货膨胀现象。
  政策层面,我国政府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在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合理保持货币的市场供应量,不会造成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继续膨胀,这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的积极意义:
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的持续恶化,在通货膨胀的形成前期就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民币的市场供给量以及上调银行的基准利率和存准率,能有效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使全社会经济不至于过热,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当然抑制通货膨胀的积极意义还有很多,例如保持经济正常运行、抑制经济泡沫的发生和经济危机的形成、促进就业、维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等等。
  谢谢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7. 2009年到2010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影响。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等方面分析并试举具体实例表述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股市的影响,除开舆论导向和政府直接干预外,其主要、有效地途径是从紧缩银根入手的,也就是利用后壁政策来调控股市的,就此问题论述如下:
一、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
(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控;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

(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07年度下半年国内面临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的危机,其原因是: 
1、供需失衡,比如食品行业 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
2、成本拉动,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 
3、国内投资过热,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4、国际贸易失衡,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外汇占款严重,RMB投放过多; 
5、RMB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08年度国家采用的货币政策,在治理物价上涨主要表现在: 
1、通过信贷结构调整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农业 尤其是集约型农业 提高农产品产量 加强信贷支持三农的力度; 
坚决执行节能减排 限制“两高”行业的发展 鼓励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 以减少对国外能源资源的依赖 发展绿色信贷;减少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抑制楼市的涨幅过快,使其健康稳定发展,防止经济泡沫; 
2、控制信贷规模 加强额度管理 控制流动性。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正在执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利息、发行央票等等,回收流动性优化信贷结构,多向中小企业、新兴行业企业倾斜,以消化掉相对过剩的流动性; 
3、通过税收等财政手段以及汇率手段来改善国际贸易失衡局面,如降低出口退税率,升值人民币等,改变巨额顺差的局面,减少外汇占款,改善流动性过剩局面;
08年度通过这些财政政策的调控,物价的膨胀得到较好的抑制,楼盘的价格也有大幅度回落,虽然调控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股市大跌、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但对应通货膨胀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以上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2009年到2010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影响。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等方面分析并试举具体实例表述

8. 对2011股票市场总体行情的判断,着重于宏观经济情况及货币、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

货币政策:今年过年以来,央行进行了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一次上调了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率仅仅在最近有过一次。这就是2011年整个一年的货币政策是从紧的,即使这个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过度从紧的货币市场来说是几乎没有什么效果的。整个市场上的的流动性减少必定会引起股市上的流动性,这个原因也是今年大盘一路走低的重要原因。
财政政策方面:从货币政策上来看,你也知道这个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对整个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国务院以及各部门今年主要是对产业进行了一些调整。比较值得大家关注的是,下半年提出的对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另外国家财政支出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比如高铁的建设。由于财政政策是对点不对面的,所以对整个股市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个股的影响较大,像高铁板块,传媒板块等今年表现过的版块无不透出财政支持的身影。
宏观经济情况:你也知道今年的10月份之前的通货膨胀的厉害,所以国家一再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西方经济学中,只有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相对应的适当的宽松的财政政策才能维持国家经济的一个稳定的增速。但是今年的财政政策配合的不是很好,所有今年的GDP的增速会有所下降。这对股市的影响是全面的,可以从上证指数上看得出来,今年的指数一直是弱势。
不知道该答案是否令你满意,可以追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