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与当期收到债券利息无关?摊销额不是实收利息减应收利息?

2024-05-10 23:24

1.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与当期收到债券利息无关?摊销额不是实收利息减应收利息?

在会计核算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收利息是按照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投资收益是按照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摊销额是应收利息与投资收益之差。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债券时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那么
本末摊余成本=起初摊余成本+摊销额+应计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 应计利息
                                - 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  

所以说,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并且持有至到期,实际收到的利息就与摊余成本无关了。就是账面乘以票面了。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与当期收到债券利息无关?摊销额不是实收利息减应收利息?

2.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与利息费用的确定

我认为摊余成本就是在每个时点时,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比如债券账面价值1000,折价发行,取得900,为期5年,票面利率10%。
借:银行存款9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0
贷:应付债券1000
 
那么也就是说在0时点你得到900,但之后每年末要付利息(票面价值*票面利率=100),最后一年付本金。那么实际利率一定是把每年末的利息和最终本金折现之后的现值等于900所对应的折现率。
 
在零时点,现值900=各年利息与年终本金折现现值:100/(1+i)  +100/(1+i)^2+...+100/(1+i)^5+1000/(1+i)^5
 
那么在0时点摊余成本就是900.
 
到第一年年末,付了100的利息,那么在此时点上,现值的等量关系就是(要把所有的现金流都折到第一年年末):
900*(1+i)-100=100/(1+i)  +100/(1+i)^2+...+100/(1+i)^4+1000/(1+i)^4
 
这个900*(1+i)-100就是所有现金流折到第一年年末的现值,也就是第一年年末的摊余成本。
 
由于会计上计提利息要做:
借:财务费用    票面价值*票面利率
贷:应付利息
 
摊余成本其实就是应付债券的净值,由于是折价发行,所以应付债券小于面值,在此后过程中,摊余成本会越来越大,直到等于面值。并且你实际还款利息100,但按实际利率来讲,你的还款额是小于100的(因为是折价),那么差额部分就是摊余成本增加的金额
借:财务费用       利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利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我把我明白的都写上去了

3.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确认中,为什么应收利息是面值乘票面利率 而不是摊余成本乘票面利率啊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分录:
取得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宣告发放利息(分期付息):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注: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现金流入(实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宣告发放利息(一次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出售是:
借: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如果是一次付息的话)
投资收益(差额,有可能在贷方)

问题答案:
取得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300000
——利息调整 16000

应收利息  24000
贷:银行存款           340000
12.31
借:应收利息    24000
贷:投资收益  18960   ((340000-24000)*6%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40
借:银行存款  24000
贷:应收利息 24000
呵呵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确认中,为什么应收利息是面值乘票面利率 而不是摊余成本乘票面利率啊

4.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影响摊余成本的因素有(  )。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不考虑票面利率。

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入应收利息,本期的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差额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方)

5. 分期付息债券投资的关于利息调整借差额摊销额关于账面价值的影响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分期付息债券投资的关于利息调整借差额摊销额关于账面价值的影响是利息调整贷差摊销时,贷差意味着折价购买,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贷差摊销额应该为投资收益减去实收利息,而投资收益等于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摊余成本由于利息调整贷差的摊销而不断增加,那么投资收益也在不断增加,实收利息不变,所以总的贷差摊销额也在增加。利息调整借差的分析和这个相似。【摘要】
分期付息债券投资的关于利息调整借差额摊销额关于账面价值的影响【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分期付息债券投资的关于利息调整借差额摊销额关于账面价值的影响是利息调整贷差摊销时,贷差意味着折价购买,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贷差摊销额应该为投资收益减去实收利息,而投资收益等于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摊余成本由于利息调整贷差的摊销而不断增加,那么投资收益也在不断增加,实收利息不变,所以总的贷差摊销额也在增加。利息调整借差的分析和这个相似。【回答】
分期付息的债券投资关于利息调整借差摊销额对帐面价值(摊余成本)的影响(从增加还是减少帐面价值考虑)【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分期付息债券投资的关于利息调整借差额摊销额关于账面价值的影响是利息调整贷差摊销时,贷差意味着折价购买,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贷差摊销额应该为投资收益减去实收利息,而投资收益等于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摊余成本由于利息调整贷差的摊销而不断增加,那么投资收益也在不断增加,实收利息不变,所以总的贷差摊销额也在增加。【回答】

分期付息债券投资的关于利息调整借差额摊销额关于账面价值的影响

6. 持有至到期投资 分期付息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各自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分期付息的债券现金流包括多次现金流入,即每年付息现金流和最后一次还本付息现金流,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其收益是分期实现的,所以要把溢价或折价的部分按实际利率分摊到各期,而一次还本付息只有一次现金流,直接按实际利率计算每期收益就可以了。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扩展资料:
如何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提前处置的情况
企业将某项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后,可能会发生到期前将该金融资产予以处置或重分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表明企业违背了将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意图。
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予以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企业在处置或者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且在本会计年度及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1.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且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2.根据合同约定的定期偿付或提前还款方式收回该所有初始本金后,将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类。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所引起。此种情况主要包括:
(1)因被投资单位信用状况严重恶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2)因相关税收法规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税前可抵扣政策,或显著减少了税前可抵扣金额,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3)因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重大处置,为保持现行利率风险头寸或维持现行信用风险政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4)因法律、行政法规对允许投资的范围或特定投资品种的投资限额做出重大调整,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5)因监管部门要求大幅度提高资产流动性,或大幅度提高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的风险权重,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资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有至到期投资

7. 一次性还本付息每年末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为什么要加上应计利息?

这是根据摊余成本的定义得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该利息并未形成现金流量,其构成了摊余成本的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时应该加上这部分金额。

一次性还本付息每年末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为什么要加上应计利息?

8. 持有至到期投资中一次还本付息,计算摊余成本时为什么加入应计利息的值?

因为到期一次还本,每期计算利息时的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
应计利息计入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因此摊余成本应计入应计利息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