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有多强呢?

2024-05-13 07:03

1.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有多强呢?

刘景升即刘表,汉末群雄之一,被推举为荆州牧期间,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荆州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尤其是在战乱之中,却能将荆州治理成了一方安定乐土。在他病逝之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推举刘表的二儿子刘琮继任荆州牧,而就是这个蠢东西,在曹操南征之时,举州投降,把老子辛辛苦苦营造的江山拱手相送。对于投降自己的刘琮,曹操大骂其猪狗不如,却对自己的敌人孙权大家赞赏,于万军之前说了上面的那句话。那么,孙权到底有多强呢?

((孙权故居,富阳龙门))
——老子强,兄长强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孙权的老子孙坚,年轻时就是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硬汉子,每次两军交锋,他都是身先士卒,冲在前边。他尤其善射,有百步穿杨的本领。在与董卓的凉州兵一战,孙坚用弓箭射杀敌军猛将华雄,并乘胜直取洛阳城。只可惜骁勇善战的孙坚,却因骄傲轻敌,死在了败兵刘表的手下,年仅三十七岁。
孙坚死后,十七岁的长子孙策交出了孙坚私藏的传国玉玺,带着母亲吴太夫人和孙坚的旧将,投靠了舅舅丹阳太守吴景。
孙权的这位兄长孙策更是了不得。他喜欢结交豪杰,性格、作风和他父亲一样,勇敢、机警,在战场上是个冲锋不顾命的小将军。他设计离开袁术,回江东一带招兵买马,并与周瑜成为最要好的朋友。两个人又都娶了皖城乔公的女儿为妻,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两个兄弟般的朋友又变成了亲戚。有了周瑜的帮助,孙氏集团的创业突飞猛进。他大战太史慈,威震江东,人们给他起了个“小霸王”的外号,拿他比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短短的时间内,孙策在江东完全站稳了脚跟,成为独霸一方的大军阀。就连曹操也绞尽脑汁来巴结,把侄女嫁给孙策的弟弟孙匡,以献帝的名义封孙策为讨逆大将军,并晋封为吴侯。除此而外,曹操还要给孙权、孙翊封官。只可怜这个小霸王,操劳成疾,再加上脾气暴躁,成天盛怒不止,二十六岁便含恨而死。
在如此优秀的两个人的影响下成长,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孙权自然差不了。

(孙权故居,富阳龙门)
——招贤士,爱贤能
孙权,字仲谋,十八岁时便聆听了兄长的遗训,拜收了印绶,保卫江东,开创大业。他自从继任了父兄的基业,在张昭、周瑜分辅佐下,稳定了人心,势力发展很快。孙权非常注重招纳贤才,聘求各方名士。
他最先与周瑜所举荐的财大气粗的鲁肃结交,说出自己的心思,求得鲁肃的见解,听取了鲁肃“剿灭黄祖,讨伐刘表,占据整个长江一带,然后称帝,兼并天下”的建议。更有孙权在合淝县城外五十里屯兵,闻报“鲁子敬(鲁肃)先至,权乃下马立待之。肃慌忙滚鞍下马施礼”一说,可见孙权对人才的重视。
之后,他又招请了琅琊人诸葛瑾(诸葛亮的大哥)担任中司马。还有博览群书、精通天文、数学的陆绩,擅长军事的吕蒙,素孚众望的凌统两位将军,以及蒋钦、董袭、陈武、周泰诸将。此外,程普、韩当、黄盖、太史慈等旧将都忠心辅佐孙权,江东的基业渐渐巩固。
尤其是对投奔他的敌将甘宁,他亦是十分喜爱,不计前嫌而委以重任。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自小就侠气冲天,因杀人而逃亡江湖。后来学习兵法,投奔刘表,无奈刘表瞧不上他,他又转投黄祖,曾一箭射死孙权西征大将凌操。他立功无数,却得不到重赏,反而遭到斥骂。后来,黄祖部下大将苏飞暗暗指使他投靠孙权,通过吕蒙的引荐,为孙权麾下大将,坦诚布公谈起江夏形势,请求孙权“先讨黄祖,趁势西上,荆州可得,巴蜀亦可夺”,并忠心耿耿为孙权上阵杀敌。孙权夸他:“孟德有张辽,我有兴霸(甘宁),足可以抵敌了!”

(孙权故居,富阳龙门)
——报父仇,孝当先
孙权是个孝顺的儿子,当年父亲孙坚死于岘山乱石之下,死不瞑目。孙策未能杀黄祖报父仇便英年早逝,因而,这个为父报仇的重任落在了孙权的肩上。当孙权上台之后,在江东站稳了脚跟,招纳了贤士,就果敢地采纳了鲁肃的战略建议,连续三次出兵讨伐黄祖,替父报仇。
第一次是建安八年(203年),孙权的大将英勇,士兵无畏,打得黄祖落荒而逃,一直退到夏口。
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二次西征,行军途中因得到母亲吴太夫人病重的消息,不得不退兵。孙权孝顺,于病榻之前伺候母亲直到去世,并重孝守灵多半年。
建安十三年(208年),在甘宁的建议下,孙权第三次亲率大军进行西征。这一次,士兵齐心,屡战屡胜,一直打到江夏,活捉苏飞,杀死黄祖,大获全胜。只因江夏距离东吴根据地太远,孙权决定放弃江夏,带着一万多男女俘虏,班师而归。

(孙权故居,富阳龙门)
——能屈尊,有胸怀
俗话说: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孙权就有这样的胸怀,为了大局,为了事业,放得下身段,低的下头颅。
要说孙权的胸怀,还需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第38回首次登场亮相。在第85回中,奉命抵抗曹仁大军,书中称其“极有胆略”。他英勇无敌,战功卓著,但为人心高气傲,不甘居于人下。他就是吴国名将、官至前将军、青州牧的朱桓。
有一次,朱桓要举剑杀监军胡综,孙权劝解,并在建业亲自为他饯行。酒酣,朱桓忽然端起酒杯对孙权说:“臣就要离开陛下远去了,如果能摸一下陛下的胡须,臣就此生无憾了。”孙权闻言,当即就笑着探过身子,倚着案几把头伸了过去。朱桓轻轻抚摸着孙权的胡须,感叹道:“臣今天可以说是捋到虎须了!”孙权大笑。这个“捋虎须”的典故后来用作比喻冒犯厉害的人。

(孙权故居,富阳龙门)
——善骑射,有雄略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孙坚善射,孙权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苏轼的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为证:“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词中的“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词作者苏轼以此自喻,表明心迹,决心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
他深谋远虑,智勇双全。他披坚执锐,亲率兵士,驰骋沙场。前半生没有打过什么大败仗,反而取得了赤壁之战、夺取荆州之战和猇亭之战“三大战役”的胜利。他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还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免除租税、崇尚节俭,以至富国强兵。
孙权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蜀汉延熙十五年也。后人有诗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蟠虎踞在江东。”就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称其为:“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看来,孙权,还真是强!
只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神勇之人,也有他的不足之处。陈寿批评孙权:“性多嫌忌,过于杀戮,愈到晚年越凶。”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有多强呢?

2.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后人如此评价?

     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平定乌桓凯旋还邺。北方各割据势力基本肃清,他可以全心全意地对南方用兵了。早有南下荆州之志的曹操抓紧了政治、军事各方部署:作玄武池大练水军,同时调整了最高统治机构,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自任”丞相。

     刘表得知曹操大兴水军,准备南征的消息后,不无后悔地对刘备道:“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事已至此,刘备也只得口是心非的安慰刘表:“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话虽如此,但二人都心中明白现在说什么都显多余。刘备无法体会到刘表心底的苦楚,现在的刘表正是内忧外患、焦头烂额的非常时期。

     并不是只有曹操、刘备、诸葛亮等几人看出:荆州地方千里、带甲十余万,“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的现状,一直以来觊觎荆州这块肥肉的还有江东孙权割据势力。
     早在曹操南征荆州之前,江东鲁肃就劝孙权乘曹操北征的良机攻夺荆州。建安五年(200)四月,二十六岁的孙策英年早逝。

     临终,孙策惟恐父子二人辛苦打拼下的基业付诸东流,急忙把张昭等人唤至身边托付后事。对张昭等人道:“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江东孙吴政权,是依靠孙坚、孙策父子两代军事征讨建立的,江东之地本来人才就不如中原地区多,再加上孙策执政时期采取了强硬态度,更使得当时割据政权中人才匮乏。孙策依重的大臣只有张昭、周瑜、太史慈等数人而已,孙权即位之后,如何使政权本土化,实现政权建设软着陆是关键问题。他有针对性的着眼于推行文治,重在修复同地方土著的裂痕。

3. “生子当如孙仲谋”,少年孙权究竟哪里比别人强?

曹操曾对一个晚辈说过惺惺相惜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对的,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孙权,而且是“少年”孙权。

虽说孙权的事业是从他哥哥孙策手里接过来的,可他绝对不是一个“接盘侠”!并且他与他哥哥属于两种不同的性格的人。孙策性若火,拥有火一样的激情和跃动的,正因如此,才造就了“江东小霸王”。他有火一样的孙家军、火一样地席卷着江东,了望着天下。
孙权则性若冰,他把所有的一切隐藏在厚厚的冰下,所以他冷静,他自制,他沉稳,他深沉。在关键时刻,他总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他懂得将杀机藏于无形却又毫不留情。而深冰之下,又踊跃着不次于烈火般的涌动。
孙权能成为雄略之主,正是因为他的多谋善断。
“多谋”与“善断”是来自两方面的素质,但却能在少年孙权身上得到完美体现,实属不易;可“孙权得于斯,毁于斯。”老年的孙权恰恰也是因为多谋善断而导致灭亡。

但少年孙权却因为“多谋又善断”,一步步将东吴做大做强,直至“火烧赤壁”,成就三国鼎立的局面。
当曹操举八十万大军来到赤壁,慌的鲁肃赶紧拉着诸葛亮来到东吴,而诸葛亮“羽扇纶巾”,笑着对鲁肃说:“慌啥子,乌合之众罢了。”诸葛亮见到了孙权,共同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战是江东强项,故曰“何惧之有?”
但这是大事,搞不好要亡国的啊!“什么?朕的大东吴,亡了?”孙权想想都害怕,于是召集百官,共同商讨。这群百官是什么?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的老头子,手无缚鸡之力,遇事只会高谈阔论,其实只想安稳过个晚年,躺家里听到曹操二字就被吓“尿”床的老头子,当然异口同声说:“投吧、投吧、可以二十了。”

孙权脸上笑嘻嘻,心里MMP,心想:“这是我家的江山,说给就给我不心疼啊?”于是下定决心来个破釜沉舟,来自“善断”吧,“干就完了!谁点投降我拔谁网线!”一句话掷地有声,百官只得应诺。
事实上,该说不说,孙权这个决定不仅保住了孙家江山,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并且从此青史留名了啊!我的天呐!这是个网红。红了千年呢?佩服佩服。小弟甘拜下风!
少年孙权当政期间,正是因为他的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东吴才会在他的治理下得以强盛发展。顺便一提,懂帝王心术的读者,一定知道孙权让百官“各抒己见”的时候,是用了“对演法”的手段的,这正是他多谋、谨慎、聪明的体现!

“生子当如孙仲谋”,少年孙权究竟哪里比别人强?

4. “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何孙权成了所有人的儿子?

孙权怎么就成了所有人的儿子呢?
曹操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话从此让孙权成了别人家好孩子的典范,往往被拿来和自己儿子对比,一时间孙权似乎成了所有人的儿子。曹操为什么会如此感慨呢?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而曹操大败,曹操当然不肯善罢甘休。赤壁之战后曹操向关中、陇右扩展势力,意图再次和江东孙权进行一场争夺战。而孙权则把都城从京口迁到了秣陵,就是今天的南京。赤壁之战三年后的建安十六年,孙权在秣陵修建了石头城,把秣陵的名字改为“建业”。孙权的谋士张紘说此地有王者之气,孙权准备在这儿建功立业。

第二年的建安十七年,曹操率步骑四十万,号称“临江饮马”,虎视江淮。这一次曹操盯上了濡须口,濡须口的大致位置有人认为就是巢湖的入江口。孙权令甘宁率军三千为前部,自己率军七万进驻濡须和曹操对峙。甘宁率精锐夜入曹营,斩首数十人,这一突袭给曹军造成了莫大的恐慌,心理压力巨大。甘宁吹吹打打地奏着乐得意地回营见孙权,孙权也喜不自胜,说“足以骇老子否”,就是说:这次可把这老小子吓一大跳吧?

后来曹操又派遣水军作油船,准备出濡须口夜渡洲上,孙权派遣水军围攻,结果俘获曹操水军三千多人,溺亡者达数千人之多。孙权大胜之下,曹操坚守水塞不敢再出来。急于战胜曹操的孙权又想了一个办法,亲自以身当饵诱惑曹操出战。孙权也算是豁出去了,乘轻船入曹操军中,一时不明就里的曹操不敢轻动,弓弩不发。孙权得意之下回船时鼓吹奏乐。曹操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孙权乘大船再来,曹操就命万箭齐发,于是孙权索性令船受箭,等船盛满了箭这才返回。这是孙权草船借箭的版本。

曹操吃了孙权的亏,所以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边赞了孙权,一边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无故躺枪。后来这句感叹被辛弃疾写进了著名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里面,感慨三国时的历史风云变幻,天下英雄谁能和曹操堪称对手呢?唯有曹操和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生个儿子就应该像孙仲谋一样才不负此生。

于是曹操的感叹加上辛弃疾的词流传之广,于是孙权就成了所有人的儿子,成了别人家好孩子的典范。
后来孙权还给曹操写过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意思是说春天雨水多,长江要涨水了,你还是先离开的好。曹操回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你不死我怎么能走?说明曹操确实是把孙权当成了心腹大患。

直到东晋干宝的《搜神记》里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濡须口有条大船翻在水里,水少的时候船就会露出来。年长的人说“是曹公船。”有渔人夜宿在大船旁边,还把自己的船系在大船上。半夜就听到竽笛琴瑟伴奏唱歌的声音,而且芳香异常。渔人在梦中被人驱赶,让他不要靠近官妓。传说这是曹操载运官妓的船在这里覆没,至今还在那里。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根据濡须之战时甘宁夜袭,曹军落水溺亡者多而演化出来的。

5. 孙权是否真的配得上“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是曹操对于孙权的评价,因为孙权面对曹操的40万军队,仍然不卑不亢,丝毫不畏惧,让军队反抗曹军。曹操见此就脱口而出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被曹操这样称赞想必孙权必定有出色的才华和胆识,可以让曹操将他视为对手。

孙权字仲谋,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从小有胆有识,比小霸王孙策小了6岁,可丝毫不比孙策差。他和孙策之间兄弟情深,有一样的雄图霸志。孙策26岁那年途中遇到了袭击,临死之前将江东基业托付给了孙权,并让周瑜辅佐他。这一年孙权才20岁,曹操已经47岁,刘备是41岁,光看这个年龄差就知道曹操和刘备吃的盐比孙权吃的米还多。

论经验他比不上曹操和刘备,可孙权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曹操带兵攻打江东,可孙权并没有退缩,而是和周瑜等人一同起兵抗曹,将曹军逼得败逃,最后还丢了荆州,这块富庶的土地就被孙权和刘备两人瓜分,此时的刘备还要仰靠孙权这棵大树,可见年龄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孙权就做到了。

之后曹操一时间也不敢再惹孙权,可当曹操的势力增强之后再次对江东这等繁华的地方起了心思,又带兵攻打过来,他还号称带了40万军队,没想到孙权并没有退步,反而利用训练有素的水兵抵挡曹操。看到如此厉害的对手,曹操大声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如此强大的敌人最后成为天下霸主之一当之无愧。

孙权是否真的配得上“生子当如孙仲谋”?

6. 孙权当不当得起“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魏与孙吴在合肥鏖战多年,曹操一直未能如愿扫平东吴,由此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这是对孙权(字仲谋)称赞。
    东吴的根基由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建立和稳固。孙权继承东吴后,虽然多次面临倾覆,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东吴的势力也不断壮大,最终成为三足鼎立的一足。有此看来,孙权虽然没有父兄一样出众的武功,但确有出众的治国方略。“生子当如孙仲谋”正是称赞孙权善于守业。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7. 孙权是否真的配得上“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所谓的孙仲谋,也就是三国中吴国的君王孙权。虽然说吴国并不是三国中最突出的一个,但它好歹是一个国家,而孙权作为这个国家的君王自然还是被人们熟知。并且很多人对与孙权并不仅仅是熟悉,有一些历史学家对于孙权的评价还非常高。其中,陈寿高度评价他“生子当如孙仲谋”,对于这句话很多人有不同的见解,但就我来说,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虚言。下面我从三个方向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孙权有很强的政治能力。这里所谓的政治能力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业务能力,孙权作为一个君王,管理国家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并且在这一点上孙权做得相当出色,当时的吴国,每一个百姓都对孙权赞赏有加,每一个大臣对孙权都是衷心耿耿。由此可见,孙权在做帝王这件事上是相当出色的。如果你有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孩子无疑会省心很多,因此,在这一点上很多人想生一个像孙权这样的孩子。

2、孙权这个人很重情谊。孙权和周瑜很小的时候就是玩伴,当这两个人长大了之后,孙权成为了吴国的王,而周瑜成为了吴国的权利最大的人。这个时候孙权不但没有防备周瑜,相反对周瑜相当信任。由此可见,孙权这个人是相当重情谊的,而一个重情谊的人相当孝顺,因此生一个孙权这样的孩子是相当幸福的。

3、孙权重大局。在三国末期,孙权的吴国打败了蜀国,但是他没有就此趁胜追击,反而向蜀国求和,他这么做并不是害怕蜀国,反而是他知道如果和蜀国为敌吴国肯定是没有办法和魏国抗衡的。就这一点,孙权知道放弃自己的面子以国家利益为重,是很值得人敬佩的。

孙权是否真的配得上“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8.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是如何变成孙十万的

在合肥战役中,面对孙权的十万大军,张辽不慌不忙。张辽先是以八百人偷袭孙权的十万大军成功,继而孙权军心大乱,围攻不破,撤军。撤至逍遥津,再次被张辽偷袭成功。东吴损兵折将,孙权差点被杀。

此战,张辽威震逍遥津,使江东小儿夜不敢啼。孙权以十万人之众,反被张辽八百人打败,因此,孙权也被戏称为“孙十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