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美国最大的宗教是什么?

2024-05-16 12:22

1. 英国和美国最大的宗教是什么?

英国主要信奉基督教。
美国主要信奉基督教。
基督教: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一神和天国的宗教,发源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在人类发展史上,基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中世纪的欧洲地区)。近代以来,虽然经历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基督教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基督徒相信人类具有原罪,而耶稣作为神(天主或称上帝)的圣子,通过牺牲自己成为人类的救主(弥赛亚,即基督)。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列为当今三大世界性宗教。

基督教的三大派系:
1.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称公教,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已成为正式的中文代名词。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会)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
2.东正教
    东正教又称正教会或正统教会,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它是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教派,信徒主要分布在希腊、土耳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正教”的希腊语意思是正统。与天主教不同,正教由一些被称为“自主教会”或“自治教会”的地方教会组成。这些教会彼此独立,但却有着共同的信仰。
3. 新教
    新教即基督教新教,汉语意为“基督教的新教会或新教派”;或根据德 、英、法等欧洲宗教改革中心地区主要语言中对应单词的原意译为抗议宗、抗罗宗  基督新教、反罗宗、反对教、誓反教、更正教、改新教等,也经常被直接称作“基督教”),是与“教”、“正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

英国和美国最大的宗教是什么?

2. 美国为什么有佛教?

美国是一个盛行基.督教的国.家,原没有佛教。19世纪末期,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张,开始向夏威夷群岛移民。日本佛教也随之展开活动。日本佛教.徒首先在夏威夷等地建立了净土宗别院(分寺)。日本西本愿寺也派人去火奴鲁鲁(檀香山)等地传教,建立了寺.院。夏威夷并入美国后,佛教活动尤为活跃。随着日本移民涌.入美国本土,西本愿寺和其他教.派(日莲宗、真言宗、禅宗的临济宗和曹洞宗等)派出大批传教人员并建立众多的寺.院。1⑧99年西本愿寺田宗惠开始夏日金山活动,逐步建立了今天最有势力的佛教团体——美国佛教.会。接着在洛杉矶、芝加哥、纽约等地建立佛.寺,发展教.徒。1900年只有佛教.徒几千.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展到18000人。佛教由美国北向加拿大,南向巴西、阿根廷等地传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日美处于战争状态,日本的传教活动被勒令停止,一度受到挫折,但在战后即恢复并有较大规模的发展。50~60年代,美国佛教信.仰的主流是大乘禅宗和日莲正宗。千崎如纪最先在纽约建立了第一禅院,佐佐木周承在纽约又建立了临济宗禅堂。创价学会是附属于日莲正宗的在家居士社团,由于它的教.义具有现代化的内容,仪式简单,组.织比较严密,适应美国的社.会生活,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崛起后,声速成为美国佛教中最大的教.派。70年代以后,藏传佛教的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主要教.派都在美国传教、建寺,吸引了大批群众参加。南传佛教的上座部也在华盛顿、洛杉矶等地建寺,开展活动。中.国的大乘佛教在上世纪末就由华侨传入夏威夷,以后又传入美国本土,在夏威夷设有中.华华侨佛教总会,修建富丽堂皇的檀华寺和启华学校在纽约、旧金山都设有佛教.会和寺.院,参加中.国佛教.会活动的极大部分是华裔和侨.民。夏威夷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Toro Nagashi”纪.念仪式佛教.徒们将通.过散放水上浮灯的方式,为因战争、饥饿等灾.难而丧生的人们祈祷。
目前美国佛教.徒约有20~30万.人(不包括信.仰藏传佛教的信.徒),有40个较大的佛教团体、教.派组.织。其中重要的有美国佛教.会(西本愿寺)、北美日莲佛教.会(创价学会)、美国佛教联合会(白人组.织)、泰西佛教团、美国第一禅堂、东渐禅窟、华盛顿上座部佛教中心、普世佛教.徒联谊会、夏威夷华侨佛教总会、旧金山纽约华侨佛教.会、曹洞宗北美教.友会、高野山美国别院、净土宗美国别院、罗彻斯特禅宗中心、藏传佛教宁玛派禅定中心、噶举派禅定中心、萨迦派研究中心、中美佛教总会等。佛教.徒分布在美国十几个州,藏传佛教.徒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华盛顿州、马.萨.诸.塞州、科罗拉多州、佛蒙特州;大乘佛教.徒集中在夏威夷、旧金山和纽约三地;南传上座部佛教.徒集中在华盛顿、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凯米尔。佛教为了适应美国的社.会生活,已有了很多的变化。宗.派、寺.院常被称为教.会,教.徒称为会员。有些教.派还仿效基.督教划分教.区,附设青年会、妇女会、童子军等。宗.教生活一般这排在星期日上午在佛.寺中举行,在钢琴伴奏下,读诵英译的佛.经,代替了东方的晨钟暮鼓,顶礼焚香。在军.队中还配有随军僧侣。

3. 英国宗教信仰对英国人的影响

基督教信仰在英格兰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不列颠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入侵,基督教信仰也传入了不列颠。但随着罗马人的离去,基督教信仰也湮没无闻。当英格兰进入“七国时期”,基督教传教士再一次来到英格兰,这一次盎格鲁-撒克逊人没有简单粗暴地排斥或拒绝,而是审慎地予以观察和考验。公元596年,基督教传教士拜访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时,国王埃塞尔伯特对他们说:“你们所讲的话和所作的许诺十分美好。可是,因为它是陌生的和尚为确知的,我不能鲁莽地表示接受而抛弃长期以来我和所有英吉利人一直遵循的规矩和习惯。但是,因为你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而且还因为我似乎觉察得出你们渴望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真实和美好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所以我们不惹你们的麻烦。相反,我们将很有礼貌地接待你们,并仔细地给你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同时,我们也不阻挠你们通过传道为你们的宗教信仰赢得尽可能多的信徒。”[1]经过长期地观察和考验,传教士们的虔诚信仰和严谨作风赢得了英格兰人民的信任,而且当地人们发现,基督教信仰确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祝福,对人类属灵生命的提升确能带来好消息。于是,“在各个地区,教堂一座接一座地建立起来,人们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成群结队来到了教堂,听讲福音,国王也慷慨地捐出财产,划出土地,用以建造修道院。”[2]这次基督教传教士们成功了,他们使盎格鲁-撒克逊人将自己的原始民主观与基督教的“神爱世人”观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后英格兰民族崇尚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十八世纪时,孟德斯鸠在长期考察英格兰社会后发现,“这个民族出奇地热爱自由”[3],“在宗教方面,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意志。”[4]英格兰人的基督教信仰显然支持了他们这种自由主义倾向,并将他们这种对自由的强烈取向与对上帝的信仰结为一体,使之独异于世界其他民族。
由于受基督教“人皆有罪”观念的长期影响,英格兰国王从来都未被神化,国王虽“被尊崇为其子民的最高宗教领袖——一部盎格鲁-撒克逊的法律文献将其名为‘基督的代表’;不过基督教把国王也看作是人,像其他每一个人一样,他所犯的罪也要受上帝惩罚,唯有蒙上帝之恩方能得救。” 正是因为在世人眼里国王也是一个罪人,所以无形中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根据《圣经》中的契约概念,国王的权力乃是来自民众的信托。国王必须按照契约神圣原则,遵守他在享受契约赋予的权力时所承诺的契约给予的义务。历任英王对这种权利义务观念的确认可以在他们的加冕宣誓中得以体现。艾塞尔雷德国王的宣誓内容如下:“我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向王国境内的基督教臣民宣誓,保证做到以下三件事:第一,保证我国境内教会和所有教众享有真正的太平;第二,禁止对任何人(无论什么阶层)有暴力或不公正行为;第三,保证判决公正和仁慈,公正和仁慈的上帝将以他永远的仁德宽恕我们。”征服者威廉的宣誓词为,将“以公正及王室之天意来统治全部民众,我将建立并严格执行良好的法律,完全禁止暴力和不公正的判决。”爱德华一世用过的法文宣誓文本记录如下:“他将以审慎和仁慈保证在判决中实现公平和正义,将遵守、维护和支持民众所选择和制定的王国习惯与法律,取缔一切恶法与陋习。”爱德华二世的宣誓词最能体现国王对所需承担责任的确认,它是通过与大主教的问答方式进行的:
陛下,您愿意授予、维持并向您的英格兰臣民宣誓确认历代您那些公正和神圣的英格兰先王们曾授予他们的法律和习惯吗,尤其是您的先王伟大的圣爱德华国王授予教士及民众的各项法律、习惯和特权?
是的,我愿意。
陛下,您能在掌权之后向上帝和教会及教士、民众保证和平并完全遵循上帝的意志吗?
是的,我能。
陛下,您能本着仁慈审慎之心客观地运用权力并在判决中实现公平和正义吗?
是的,我能。
陛下,您会坚持并维持王国民众所选择的法律和正当风俗,并为上帝的荣耀尽您所能守护和增进它们吗?
是的,我能。
基督教信仰能在英格兰而非欧洲大陆发挥增进民主和限制王权的作用,还取决于一个必要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由于远处海外,罗马教廷的势力始终鞭长莫及,英格兰教会较之欧洲大陆的教会形成一种更加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一方面,英格兰教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与英格兰的贵族和自由民团结起来,为英格兰的民主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因为宗教氛围比较宽松,人们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可以公开地、自由独立地思考,孟德斯鸠说“这个国家的人喜欢思考”,而自由地思考必须具备一个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而这正是欧洲大陆所欠缺的。
正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英格兰民众受到的宗教迫害远较欧洲大陆民众为轻。1376年,牛津大学的神学教授约翰·威克里夫认为《圣经》才是教会的法律,全体信众才是教会的中心,只有基督才是教会的真正元首。如果教皇不能为教会造福,而是专意擭取世俗的财产和权势,这样的教皇就是“敌基督”。“基督是真理,”他写道:“教宗是谎言。基督生于贫困,教宗为世俗的荣华富贵奔忙。基督拒绝世俗的主宰权,教宗追求它。”[5]由于远居海外的英格兰,约翰·威克里夫只受到软禁的处罚(虽然死后四十年被掘骨扬灰,但那只能显明罗马教会的愚蠢和鲁莽)。但是继承约翰·威克里夫思想的布拉格大学校长约翰·胡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尊敬的”教皇大人住的离他较近,所以他被送上了火刑架。虽然此后英格兰民众追求真理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但相较宽松的环境使真理之火在英格兰从来就没有熄灭过。从十四世纪约翰•威克里夫提出宗教改革开始,到十五世纪罗拉德派继续约翰•威克里夫的宗教改革,再到十六世纪约翰•诺克斯将宗教改革之火从欧洲大陆重新引回英伦三岛,最后在十七世纪迎来了“清教运动”的高潮。当基督教信仰将理性的火焰在英格兰重新挑亮,英格兰民众追求真理的脚步就没有停下过。“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后书3:17)体验到生命自由的英格兰人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偏信,不盲从,依据上帝赐予的理性之光,不但照亮了自己,还透过重重迷雾照亮了远方。
当基督教信仰回归真道后,英格兰民众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独立自由精神一下子迸发出来,不再满足于已有的宗教改革,主张再进一步清净教会,掀起了“清教运动”。清教徒是态度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在属灵方面,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教条主义。他们勤俭节约,过着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在属世方面,他们将神学思想与现实政治制度相结合,将“神爱世人”、“契约神圣”、“律法至上”等神学思想引入到宪政理念、代议制度和法律原则中。如出身于清教徒家庭的约翰•洛克在其《政治论》一书中讲道,“人们生来就享有完全自由的权利,并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相等,不受控制地享受自然法所赋予的一切权力和利益。” “人民应该成为判断者,是人民对君主实行的委托……委托人给予了君主委托,当君主辜负委托时,人民有权利把它撤回。” 英格兰民众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经过“清教徒革命”和“光荣革命”,终于在英格兰建立起近代意义上的议会制。
近代议会制度既解决了普通民众全体执政可能带来的多数人的暴政,又解决了少数“精英阶层”可能带来的少数人的暴政;既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意志,又杜绝了个人意志凌驾于众人意志之上。这种民众监督体制下的精英政治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理想、最完美且最得神祝福的政治模式。此后,这种受神祝福的政治模式又由英格兰的清教徒带往新大陆,并在那里发扬光大。 


[1] 《英吉利教会史》,第65页。
[2] 《英吉利教会史》,第155页。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75页。
[4] 《论法的精神》,第378页。
[5] 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第255页。

英国宗教信仰对英国人的影响

4. 美国的宗教和英国以及欧洲的宗教有什么区别?

托克维尔还惊讶地发现,美国是最追求自由、最崇尚个人主义、最喜爱物质生活,但同时也是最有宗教情节的国家。在欧洲,宗教通常是与政府在一起的,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官方的宗教和国家教会,当改革和革命发生的时候,宗教与政府一起遭到攻击,而在政府也借宗教对人民进行统治,英国国王不仅要管理世俗的国家,而且还试图管理英国人的灵魂,也就造成了清教徒的逃离。但是,在美国宗教与政治关系却是与欧洲有完全的不同,其实可以说美国建立起的宗教与政府的关系是西方文明过程中的一种巨大的创新。 

    在美国的国父当中,有基督教的信仰者,也有自然神论者等其他信仰,他们所构思的美国,既需要尊重个人的宗教信仰,但国家不要在宗教上进行管理。美国初期最主要的两个的两个文件中,一个是有宗教意义的独立宣言,人的权力(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来自创造者;另一个是完全世俗的文件,那就是美国的宪法,不仅在宪法中找不到任何的宗教字眼,而且后来还加上了“国会不能建立国家的宗教,也不能限制宗教的自由”的修正案。在托克维尔看来,美国这样的政教分开反而让两者相辅相成,托克维尔得出的结论是,人在社会上有越大的自由,人就需要更大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在美国就来自个人的宗教信仰以及与宗教有关的道德价值观念。 

    制度的创新并非是对传统彻底和完全的抛弃,也不是毫无边界的从无到有,而是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创新,并且有传统作为创新的边界。相对于欧洲,美国对贵族的等级制度的抛弃,在个人平等上的创新,其实是在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争取的个人权力上的发展,但又通过独立宣言中“创造者授人权力”给个人权力的来源上增加了宗教传统的限制,同时也要杜绝创造者之下的相互的权力剥夺,更是要限制政府对个人的权力。美国宪法定义美国政府是一个世俗的政府,美国法律也无宗教意义上解释,但个人与社会仍然保持了西方宗教的传统,其道德和价值观也有传统宗教有明确的关系,这也无疑是在传统的边界里的一种创新。 

    马克斯·韦伯建立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美国人突破物质禁欲主义,对最大利益的追求,一方面经济构成的社会是一个利益驱动的冰冷的社会,可美国还有一个比较温暖的慈善的社会。因此,美国既是充满竞争又讲究慈善的社会,美国也就有在商业上最大限度积财的富人,同一个富人又会是慈善上最大限度散财的人,过去有钢铁大王卡内基,当今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更重要的是,美国慈善事业并非是盖茨这样富人的专利,普通的美国人也都阶级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制度创新的活力带来了美国在科技和商业上的创新,从而构成的国家创新的三个重要方面:制度、科技和商业。在制度创新与科技、商业创新之间,应该是制度先行。鼓励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为科技和商业上的创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商业为例,没有自由经济体制下的风险投资体系,今天也就没有微软、没有Yahoo、没有Google。 

    因此,美国是一个即宗教又世俗的国家,美国是一即充满竞争又有公益慈善的社会,这就是美国在西方文明之上的最重要的创新。(光明网)

5. 美国和英国有信仰佛教的吗???

佛教在线海外讯 据《雅虎新闻网》2009年12月9日报道,皮尤论坛于12月9日发布的一份就宗教与公共生活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许多美国人都喜欢将宗教融合搭配,建立一种自己的信仰,参加多种宗教的宗教活动。报告同时表明,美国人喜欢将基督教与东方宗教和宝瓶座时代信仰融合起来。 

尽管美国是个基督教国家,但在寺院以及宝瓶座时代书店中,只有少部分人宣称他们信奉佛教或宝瓶座时代信仰。调查显示,24%的美国人以及22%的基督徒相信佛教和印度教宣扬的轮回。有大部分人去多种宗教场所,并且对其他宗教场所也不是因为假期、婚礼和葬礼等事件发生才进行的偶然行为。 

皮尤论坛进行该调查的副执行官Alan Cooperman表示:“美国人把多种宗教理论和修习方式融合起来已经非常普遍了。” 

以下为该报告的部分发现: 

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相信东方和宝瓶座时代的思想,包括佛教和印度教宣扬的轮回;瑜伽成为了美国人的一种精神修习方式;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和占星术。 

16%的美国人相信“阴阳眼”,即某些人可以对别人下诅咒。并且有十分之三的天主教黑人相信伊斯兰、犹太教和传统非洲信仰的一些理论。 

十分之三的新教徒表示他们参与多种宗教的活动,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新教徒表示他们参加非新教的宗教活动,五分之一的天主教徒表示他们也参加非天主教的宗教活动。 

赖斯大学宗教社会学家D. Michael Lindsay表示,该报告证实了他所说的当代美国人宗教修习的“列表效应”,每个人都拥有多种宗教倾向,自主选择搭配。 

来自宾夕法尼亚Duncansville的一名厨师,27岁的Count Chandler Pierce接受调查时说,他是一名浸信会教徒,但对摩门教也有接触。身处整个基督教文化氛围中,非常认同佛教,同时也相信占星术以及所有的超自然现象。“我的宗教信仰现在很复杂。” 

哈特福德宗教研究所社会学家Scott Thumma表示,“‘建立自己的宗教’发现表明,文化、流行文化以及因特网要比礼拜学校的教师更有影响力。” 

参加该调查活动的59岁的Maryann Bogus每周都要去福音基督教堂,但她却相信轮回,“我的爸爸很久以前就告诉我有关轮回的事,我之所以相信正是受了他的影响,因为他也相信。”同时,她表示她相信占星术和万物有灵并且通过电视和广播练瑜伽。她表示她并不觉得这和她所信奉的基督教有任何的冲突。 

据悉,该报告为皮尤论坛于今年8月份利用电话形式对4000余名成年人所做调查的结果,总体误差在2%左右。(编译:子规)

美国和英国有信仰佛教的吗???

6. 美国和英国有信仰佛教的吗???

欧美传统的宗教是基督教及天主教,欧美人接触佛教,是在近一、两百年的事情。先由于欧洲人向亚洲殖民政策,因而引起对佛教的注意和研究;目前亚洲人也不断移民来到欧美,更促使佛教逐渐在西方一些国家发展开来。
据不完全的统计,1980年英国约有12万佛教徒,早期以信仰南传上座部为主,近年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数迅速增加。1989年德国约有佛教团体200多个,约有佛教徒2万余人,大多集中汉堡、柏林、慕尼黑等七八个大都市,比较重视南传上座部的研究和实践。上世纪80年代,东南亚难民涌入法国,佛教徒急剧增长,法人皈依佛教也渐增多。据1989年统计,约有50万佛教徒,其中法国人占7万多。据近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在美国各个宗教中,佛教信众是增长最迅速的,全国佛教徒或接触佛教的人数已达400万,占人口的1.5%,大小各式佛教社团组织约近2000所。
佛教产生于印度,随后在亚洲各国开花结果,不论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引起欧美有识之士的注意,吸引很多人生起信仰或皈依在佛陀座下。不过从实际情况来说,佛教要在欧美各地生根发芽茁壮,要特别强调让佛教“本土化”。
欧美人接触东方佛教,最初以研究佛教文献开始。1903年,德国第一位比丘三界智在缅甸仰光出家。后来前往斯里兰卡修学南传佛法,注重真知实修。他曾翻译了佛教的许多著作,在语言和文学上得到极高评价。
1826年法国学者布诺夫与德国拉森合著《论巴利语文法》,从而开启西方人研究巴利文风潮。巴黎组织的“法亚协会”,首开以梵、巴、汉、藏文版本对照翻译法。在梵文翻译上,以列维校译有安慧的《唯识三十颂释》、无著的《庄严经论》,为佛教哲学和历史开辟基础。另一学者蒲仙翻译世亲的《俱舍论》为法文,为研究说一切有部的先驱。
1893年,“世界宗教大会”在芝加哥召开,有英国佛教学者戴维斯,斯里兰卡达摩波罗,日本释宗演法师出席,他们介绍了禅宗及上座部佛教。
此后受到斯里兰卡和泰国佛教徒的资助,一座寺院“华盛顿佛教中心”成立,正式弘法,指导禅修,教授巴利文和梵文,出版书刊,设立图书馆。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侨民大量移民中南美洲,随之也带进佛教信仰。同一时期藏传佛教和日本新派佛教“日莲正宗创价学会”,因其有背景和组织得力,在美国发展急速。而日本禅学泰斗铃木大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学及英文禅学著作,亦居很大功劳。
上世纪70年代,大批华人移民美国,也有不少华僧到那里弘法,如宣化法师在旧金山创办的金山寺和法界佛大学,星云大师在加州洛杉矶创办的西来寺、纽约美国佛教会,圣严法师在纽约成立的东初寺和禅修中心,仁俊长老在新泽西成立的印顺导师基金会,净海、宏意二师在美国南部休斯顿成立的德州佛教会玉佛寺,继如法师在圣路易斯成立的美中佛教会,以及全美各处的慈济功德会等,在弘法和慈善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贡献。
注:本文作者系美国德州佛教会会长,这是他提交“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佛教的转型及其演变》的节录,刊登在此,仅作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刊观点。

7. 美国和英国有信仰佛教的吗???

欧美传统的宗教是基督教及天主教,欧美人接触佛教,是在近一、两百年的事情。先由于欧洲人向亚洲殖民政策,因而引起对佛教的注意和研究;目前亚洲人也不断移民来到欧美,更促使佛教逐渐在西方一些国家发展开来。
据不完全的统计,1980年英国约有12万佛教徒,早期以信仰南传上座部为主,近年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数迅速增加。1989年德国约有佛教团体200多个,约有佛教徒2万余人,大多集中汉堡、柏林、慕尼黑等七八个大都市,比较重视南传上座部的研究和实践。上世纪80年代,东南亚难民涌入法国,佛教徒急剧增长,法人皈依佛教也渐增多。据1989年统计,约有50万佛教徒,其中法国人占7万多。据近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在美国各个宗教中,佛教信众是增长最迅速的,全国佛教徒或接触佛教的人数已达400万,占人口的1.5%,大小各式佛教社团组织约近2000所。
佛教产生于印度,随后在亚洲各国开花结果,不论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引起欧美有识之士的注意,吸引很多人生起信仰或皈依在佛陀座下。不过从实际情况来说,佛教要在欧美各地生根发芽茁壮,要特别强调让佛教“本土化”。
欧美人接触东方佛教,最初以研究佛教文献开始。1903年,德国第一位比丘三界智在缅甸仰光出家。后来前往斯里兰卡修学南传佛法,注重真知实修。他曾翻译了佛教的许多著作,在语言和文学上得到极高评价。
1826年法国学者布诺夫与德国拉森合著《论巴利语文法》,从而开启西方人研究巴利文风潮。巴黎组织的“法亚协会”,首开以梵、巴、汉、藏文版本对照翻译法。在梵文翻译上,以列维校译有安慧的《唯识三十颂释》、无著的《庄严经论》,为佛教哲学和历史开辟基础。另一学者蒲仙翻译世亲的《俱舍论》为法文,为研究说一切有部的先驱。
1893年,“世界宗教大会”在芝加哥召开,有英国佛教学者戴维斯,斯里兰卡达摩波罗,日本释宗演法师出席,他们介绍了禅宗及上座部佛教。
此后受到斯里兰卡和泰国佛教徒的资助,一座寺院“华盛顿佛教中心”成立,正式弘法,指导禅修,教授巴利文和梵文,出版书刊,设立图书馆。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侨民大量移民中南美洲,随之也带进佛教信仰。同一时期藏传佛教和日本新派佛教“日莲正宗创价学会”,因其有背景和组织得力,在美国发展急速。而日本禅学泰斗铃木大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学及英文禅学著作,亦居很大功劳。
上世纪70年代,大批华人移民美国,也有不少华僧到那里弘法,如宣化法师在旧金山创办的金山寺和法界佛大学,星云大师在加州洛杉矶创办的西来寺、纽约美国佛教会,圣严法师在纽约成立的东初寺和禅修中心,仁俊长老在新泽西成立的印顺导师基金会,净海、宏意二师在美国南部休斯顿成立的德州佛教会玉佛寺,继如法师在圣路易斯成立的美中佛教会,以及全美各处的慈济功德会等,在弘法和慈善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贡献。
注:本文作者系美国德州佛教会会长,这是他提交“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佛教的转型及其演变》的节录,刊登在此,仅作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刊观点。

美国和英国有信仰佛教的吗???

8. 英国人信哪种宗教

16世纪以后,英国是好几个重要的新教教派的发源地:圣公会(此为大公教教派)、公理会、浸信会、公谊会、循道公会-卫理公会、弟兄会等。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曾经是基督教多次属灵复兴运动的中心和海外传教的重要基地,诞生过约翰·卫斯理、怀特腓、卜维廉、克理威廉、马礼逊、达秘、戴德生、李文斯敦、宾路易师母、史百克等众多著名基督教徒。
2001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71.6%。伊斯兰教占2.7%。印度教占1%。其他占1.6%。 “不明/没有宗教人士”占23.1%。[37]其他宗教还包括佛教、犹太教等[38]。
2007年调查显示: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64%。伊斯兰教占4%。在不同岁数的群体在信仰方面有不同的趋势。当受访者年龄越大,承认有宗教信仰的比率便越高[39]。
英格兰和威尔士2011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 基督宗教占总人口的59.3%。伊斯兰教占4.8%。印度教占1.5%。无宗教25%。
2012年3月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在兰柏宫演说表示“圣公会的理念偶尔被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