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2024-05-07 02:26

1.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为了取代过时的“1:8公式”,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
程式MV=PY
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指数,Y表示实际GDP,M表示货币总量
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现金比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率。


扩展资料:
层次划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2. 什么是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其中现金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是金融机构供给的,体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性负债。
 
 Ø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

3.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为了取代过时的“1:8公式”,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
程式MV=PY
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指数,Y表示实际GDP,M表示货币总量
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现金比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率。


扩展资料:
层次划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4.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为了取代过时的“1:8公式”,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
程式MV=PY
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指数,Y表示实际GDP,M表示货币总量
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现金比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率。


扩展资料:
层次划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5. 货币供给量是什么

   
     问:什么叫货币供给量? 
     校答案解析: 货币供给量是指 *** 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量是什么

6. 是什么决定货币供给量的?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还是相信书吧:)

7. 货币供给量是什么概念?

什么是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 *** 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其中现金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是金融机构供给的,体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性负债。
 
 偿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
  货币供应量1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M1货币供应量1货币供应的一种,包括所有实质金钱,例如纸币与硬币,也包括活期存款,即支票户口及即期户口。
 
  
 
 期货从业报考条件: 1 、年满 18 周岁; 2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4 、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考生一定要注意一下看自己是否能报考。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货币供给是什么意思?  
 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 *** 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请教大家“货币供给量”的含义。  
 货币供给量其实就是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由于许多金融工具具有货币的职能,因此,对于货币存量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而且各个国家定义的层次多寡也不一样。按照定义所包含的范围由小到大一般可以分为:
 
 M0:指流通中的现金;
 
 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
 
 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M3:是M2加上其他金融资产。
 
 另外还有的国家分到M4的。
 
 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它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当货币供应不足时,市场商品价格下跌,生产减少,投资乏力,经济紧缩;当货币供应过量时,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扩大,投资强劲,经济繁荣。当然,上述所言不足或过量,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那么货币供应量极易成为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供应量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有密切关联的经济指数,它的多与少、量与度,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决定百姓手中货币的币值。
  货币发行量和货币供应量的区别是什么?  
 你的政治老师说的不是完全正确,在正常的时候,货币的发行量是固定的,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货币的发行量是要进行调整的,当然这个工作是交给中国人民银行和我国有关的部门去做的。
 
 减少由两个途径,第一是减少货币的印刷数量,同时对市场的货币进行回收,当然,回收这个工作,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在进行的,只是加大的回收的分量。
 
 第二是想办法减少货币的流通次数,比如提高银行的利息等等,人们把钱存到银行了,市场的货币数量就自然减少了。
 
 不要完全相信你们老师讲的东西,毕竟你们对很多的事情不是很清楚,老师也不能都给你们讲清楚。想知道的更多,就多读一些有关货币和经济有关的书籍,那里面讲的更清楚。思考是很重要的,但学会如何思考就更重要了。
  当周货币供给m2是什么意思  
 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有些影响 但不是很
  货币乘数是什么意思  
 货币乘数也称之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货币供给量是什么概念?

8.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拓展资料: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购买力的暂栖处;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