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分析现代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及设计手法

2024-05-07 01:27

1. 举例分析现代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及设计手法

举例分析现代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及设计手法您好亲,建筑师(德国):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建筑师(德国):密斯·凡·德·罗 ,(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也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建筑师(原籍德国):w.格罗皮乌斯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哦!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还请给个赞(在左下角进行评价哦),期待您的赞,您的举手之劳对我很重要,您的支持也是我进步的动力,最后再次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摘要】
举例分析现代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及设计手法【提问】
举例分析现代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及设计手法您好亲,建筑师(德国):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建筑师(德国):密斯·凡·德·罗 ,(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也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建筑师(原籍德国):w.格罗皮乌斯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哦!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还请给个赞(在左下角进行评价哦),期待您的赞,您的举手之劳对我很重要,您的支持也是我进步的动力,最后再次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回答】
现代建筑特征,现代建筑风格与后现代建筑的差异【提问】
现代建筑特征,现代建筑风格与后现代建筑的差异您好亲,一,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0世纪前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曾对建筑的实用功能技术经济艺术以及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创新的见解。相比之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倡导者主要关心的只是形式和艺术的方面。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一次全面,剧烈的革命性变化的产物,而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建筑在形式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一次演变。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消亡”。现在看来,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对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部分修正和扩充,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又一种表现。其中心是反对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是仅仅以单调的功能主义为中心。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中处理,以打破国际主义风格多年来的垄断。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y)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最早宣言。在书中他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他又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过时的现代主义将成为设计的思想桎梏。一切都变成平庸无奇,千篇一律的空白设计。而风格混乱、含义模糊的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将引导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方向。二,什么是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三,现代主义建筑图示:|四,什么是后现代注意建筑: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哦!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还请给个赞(在左下角进行评价哦),期待您的赞,您的举手之劳对我很重要,您的支持也是我进步的动力,最后再次祝您身体健康心情【回答】

举例分析现代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及设计手法

2. 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作品选的基本介绍

书 名: 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作品选丛 书 名: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著 译 者: 刘尔明 羿风版 次: 第一版出版时间: 19990601开 本: 16开页 数: 173装 帧: 精装出版单位: 中国计划出版社标准书号: ISBN7-80058-776-2定 价: 170.00

3. 世界十大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 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为中国培养、培训建筑设计师,为推进中国建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三 疯子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迪最早接受的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1883-目前仍在建设中),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的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又称巴特罗之家),吉埃尔礼拜堂和古埃尔公园。
四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 哈蒂德
哈迪德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有人说她是疯子,有人说她是异端人物,当然还有人说她是特立独行的建筑大师。无论如何,哈迪德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解构主义大师”。哈迪德曾带领她的团队获得了世界多个最顶尖的建筑设计竞赛殊荣:意大利米兰一幢外形扭曲的写字楼,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大学和会议大楼建筑,中国广州的歌剧院,德国斯特拉斯堡电车站,丹麦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伦敦2012年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土耳其港市伊斯坦布尔和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主持权……2004年,哈迪德获得了“建筑界的奥斯卡奖”普立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世界最高荣誉建筑奖项的女性。
五 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世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生活工作在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在53岁时获得了第18届普雷兹克建筑桂冠提名:赫雅基金主席杰·A·普雷兹克在宣布这一事实时,引用评奖团的描述说:“安藤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工艺的组合……即适用又富有灵感,……纵观其建筑生涯根本不能预测其未来。”
六 现代建筑的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0.6-1965.8.27):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MariaLudwig Michae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七 艺术建筑大师:约翰•伍重( Jorn Utzon)
伍重出生于1918年出生于丹麦,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水手。直到18岁,他还考虑去当一名海军的军官。1942年毕业于一个高等艺术专科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逃往瑞典,在那里的建筑工作室当小职员。后来去了芬兰,与阿尔瓦"阿尔托一起工作。在紧接着的十年时间里,他游历了很多地方,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他去的最后这个地方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主要因素。) 
悉尼歌剧院的传奇开始于1957年,38岁的伍重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师,只在丹麦有过一次实践。他加入了一场匿名的竞赛:一块小土地上的歌剧院。他的方案在来自30多个国家的230位参赛者中被大赛评委选中,当时的媒体称之为“用白瓷片覆盖的三组贝壳形的混凝土拱顶”。这座建筑规模庞大,包括了音乐会大厅、歌剧大厅、剧场、排演厅和众多的展览场地设施。建筑面积8000平米。这座建筑直到1973年才建成,历经14年之久,耗资1.2亿美元。它的结构设计有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其间经过无数设计师的设计,最后用混凝土先做成球形,再进行修改削减而成,杰作才得以诞生。
八 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 阿尔瓦·阿尔托
阿尔托于1898年2月3日生在芬兰的库奥尔塔内小镇(Kuortane),1921年毕业于赫尔辛基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学专业。1923年起,先后在芬兰的于韦斯屈莱市和土尔库市开设建筑事务所。 大约在1924年,他为学校设计了几家咖啡馆和学生中心,并为学生设计成套的寝室家具,主要运用“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同年,他与设计师阿诺.玛赛奥(Aino Marsio)结婚,共同进行长达5年的木材弯曲实验,而这项研究导致了阿尔瓦.阿尔托20世纪30年代革命性设计的产生。
九 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于1937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Genoa)一个建筑商世家,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得建筑学学位,开始了他永久性的建筑师职业生涯。他先是受雇于费城的路易斯·康工作室、伦敦的马考斯基工作室,其后在热那亚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那里,他开始了一系列试验性的设计:炼油厂、展览馆的陈列厅、多功能医院等等。尽管皮亚诺深受多位建筑大师作品的影响,但自出道之日起,他就特立独行,决不墨守成规、拾人牙慧,并且始终偏爱开放式设计与自然光的效果
1971年,一个工程商建议皮亚诺与罗杰斯合作参加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国际竞赛,他们最终赢得了这个竞赛。活泼靓丽、五彩缤纷的通道,加上晶莹透明、蜿蜒曲折的电梯,使得蓬皮杜中心成了巴黎公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蓬皮杜项目之后,皮亚诺以他层层叠叠的建筑图纸营造了世界性的声誉,日本、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都有他大胆的商业性和公共建设项目,他设计的博物馆更是让人望尘莫及
十 "高技派"的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
诺曼·福斯特,当今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届普利策建筑大奖得主。诺曼.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 他认为建筑应该给人一种强调的感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给人带来宁静。
他于1935年在曼彻斯特出生,1961年自曼彻斯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后,获得耶鲁大学亨利奖学金而就读于Jonathan Edwards学院,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1967年福斯特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至今其工程遍及全球,并获得190余项评奖,赢得50个国内及国际设计竞赛。诺曼·福斯特因其建筑方面的杰出成就,于1983年获得皇家金质奖章,1990年被册封为骑士,1997年被女皇列入杰出人士名册,1999年获终身贵族荣誉,并成为泰晤士河岸的领主。

世界十大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

4.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著名建筑大师有哪些?

  C.P.S.百货公司大厦,美国芝加哥(1899~1904年)
  建筑师: L.H.沙利文  
  C.P.S.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建于1899~1904年间,由著名建筑师、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L.H.沙利文设计,并作为沙氏的代表作载人史册。在社会经济和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刻,他主张适应新的条件,创造新建筑。C.P.S.百货公司大厦分两期建造,1904年落成。它的立面处理直率地反映出框架结构的特征,大部分采用横向长窗。但是L.H.沙利文并不完全抛弃已往的建筑手法,大楼细部有不少装饰,底部还用了许多铁的花饰,楼顶原来有小挑檐。L.H.沙利文没有把建筑看作单独的实用工程。自C.P.S.百货公司大厦问世以后,因采用框架结构而诞生的横向扁平窗成为风靡一时的新形式,被人们赠以“芝加哥窗”的美名。该建筑是一座跨世纪的建筑,它既包涵着过去,又启示了未来。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 *** 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5. 我国历史上著名建筑大师以及其作品有哪些?

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 
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
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
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
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
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冲 ——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
7.綦母怀文、郭安兴——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
8.刘伶、陶渊明——魏晋文人对建筑的影响
9.宇文恺——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
10.阎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劲”风格的兴起及其衰落
11.王维、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间匠师的建筑功绩
1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北宋汴京
13.王禹偁、苏轼、苏舜钦——北宋文人建筑师和民间匠师
14.喻皓、李诫——宋代两位杰出的建筑理论家
15.辽代无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筑
16.朱熹、张浩、贺承珍——新“三国”(南宋、金、西夏)建筑师的创造
17.刘秉忠、郭守敬、也墨迭儿——生态城市元大都的规划师和建筑师
18.阿尼哥、张留孙、阿老丁——元代“跨文化”建筑的缔造者
19.朱棣、蒯祥、吴中、阮安——明都城和宫殿的建造师
20.三罗喇嘛、班丹藏布、郭瑾——明代“御敕”宗教建筑
21.卢溶、计成、张涟——明代民宅和私家园林的设计师
22.梁九、雷发达(样式雷)——为清廷服务的职业建筑师
23.李渔、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清代的民间建筑师与园林师

我国历史上著名建筑大师以及其作品有哪些?

6.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著名建筑大师有哪些?

C.P.S.百货公司大厦,美国芝加哥(1899~1904年)
             建筑师: L.H.沙利文  
    C.P.S.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建于1899~1904年间,由著名建筑师、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L.H.沙利文设计,并作为沙氏的代表作载人史册。在社会经济和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刻,他主张适应新的条件,创造新建筑。C.P.S.百货公司大厦分两期建造,1904年落成。它的立面处理直率地反映出框架结构的特征,大部分采用横向长窗。但是L.H.沙利文并不完全抛弃已往的建筑手法,大楼细部有不少装饰,底部还用了许多铁的花饰,楼顶原来有小挑檐。L.H.沙利文没有把建筑看作单独的实用工程。自C.P.S.百货公司大厦问世以后,因采用框架结构而诞生的横向扁平窗成为风靡一时的新形式,被人们赠以“芝加哥窗”的美名。该建筑是一座跨世纪的建筑,它既包涵着过去,又启示了未来。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 *** 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7. 中国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

王澍,著名建筑师,首位获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

8. 著名的建筑师和他的典型代表作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让人惊艳的经典作品
2011-11-29
 AngelHouse
 
阅
60713
 转
545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让人惊艳的经典作品
一、Santiago
Calatrava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标签:天才大师、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