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朴的主要荣誉

2024-05-19 04:46

1. 杨朴的主要荣誉

多年来曾荣获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获吉林省政府教学优秀奖三等奖一项:获吉林省政府社科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获国家影视协会影评奖一等奖一项;获吉林省长白山文化奖一等奖一项;获东北三省文化厅东北戏剧研究论文奖—等奖一项:获吉林省文化厅戏剧“飞虎奖”一等、二等奖多项。

杨朴的主要荣誉

2. 杨朴的主要经历

风雨坎坷求学路杨朴老师1952年出生在辽源一个十分贫寒的农民家庭,父母含辛茹苦抚养着他和他的哥哥。在国家普遍困难的大背景下,他和其他很多农村孩子一样度过了那个辛酸的童年,没有美好,却留下了可以用一生去品味的感动和一段奋斗的佳话。最饥饿的1962年,全家好几天才能吃上一顿苞米面汤。这个时候父母总是把碗里仅有的一点苞米面疙瘩挑给他,自己却喝那又稀又黑的面糊汤。家境的贫寒没有让杨朴老师退缩,困难时期一家人相濡以沫构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尽管生活艰难,杨朴老师渴望求学的心情一点没有减少。为了能读书还能分到粮食,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满村满山去捡拾粪土来挣取工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只要一想到挣够工分就能读书,多苦多累都不觉得了。拾粪在我眼里那是捡拾希望啊!”杨朴老师至今回想起当年赶着毛驴车,穿着没有衬衣衬裤的空心棉袄在刺骨的寒风中捡拾粪土,手脚冻得钻心疼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好不容易在当地小学读完三年,刚上初中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初中在断断续续中读了三年后被分配回了辽源当地的银行工作。19岁的他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工作非常努力;但他却又时常感到自己书没有念够,当听到一些在四平师专(我校前身)读书的大学生讲述读大学的美好,他羡慕不已。一次偶然到四平出差的机会,他特意跑到位于城郊的四平师专,五月的校园开满了桃花,美不胜收。那股渴望知识的强烈愿望在心头重新燃烧起来,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那份当时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重新走上了当时被很多人看成是“神经病”行为的求学路。他的辞职断了家里一项最重要的收入,一年后,他的母亲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这成了他心里永远的一块伤疤,他责怪自己“不孝”。1974年,杨朴老师成为四平师专的工农兵学员。刚从混乱中恢复过来的四平师专却没有他憧憬的那般美好,校园里还遗留着一些“极左”的思想。工农兵学员更多的时候是以参加劳动为主,生活也异常艰辛,当时学员作对联自嘲:上联“顽固不化的窝窝头”,下联“死不改悔的白菜汤”,横批“顿顿如此”。尽管学习条件简陋,尽管当时多看几本书也会被别人批评为“出头子”,杨朴老师仍然抓住所有的机会弥补自身知识的空白,并于1977年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员。像“拾粪”一样捡拾希望,像种庄稼一样做学问“农民不会因为今年收成不好,涝了旱了就不种地了。他们总是默默地耕耘,他们坚信勤奋后面必会硕果累累。”杨朴老师总这么说,这也是他干工作、做学问的信念。参加工作后他深知自己农民家庭出身,没有家世,正该读书求学的时候又耽误了,于是他抓住一切机会“恶补”。他先后到东北师大、复旦大学等学校进修,数十年来,每天坚持读书学习。早些时候有人说他是“不务正业”,花大量时间去钻研跟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东西。然而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把所有钻研的课题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著名学者叶舒宪在他的著作《二人转的文化阐释》中写道:“杨朴先生这部著作在方法论上的启迪不仅限于文学、艺术和民俗研究方面,也会给史学、心理学和方兴未艾的性别学研究带来积极的影响。”著名学者余秋雨更是把他的著作直接推荐给了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杨朴老师笑言道:“这是最务正业!”

3. 杨朴的主要事迹

金天辅元年(辽天庆八年,1117年),辽多次遣耶律奴哥等使金,议及封册事。次年正月,金遣乌林答赞谟持书到辽廷迎册。三月,辽遣知右夷离毕事萧习泥烈持册来使,杨朴当面指出其册文唯册立阿骨打为东怀国至圣至明皇帝,并无册为兄之文,亦未以“大金”来称,所持仪物亦不全用天子之制,阿骨打大怒,欲斩辽使,赖诸将劝解,收来使各笞百余下。阿骨打乃使宗翰、宗雄、宗干、希尹商定册文义指,由杨朴润色,胡十答、阿撒、高庆裔译契丹字,使赞谟与习泥烈偕行出使于辽进行交涉。天辅二年,当时任职知枢密院内相的杨朴以阿骨打已称皇帝,当立后宫之制,建议册命后、妃,各正其位。阿骨打从之,下诏册立蒲察氏为皇后。次年,杨朴又以国家礼制未备,群臣不能致敬尽礼,无由显示帝王之尊,建言“定朝仪、建典章”。阿骨打从之,制订礼仪,使上下尊卑略有定序。金天辅五年(1121年),原会宁行营(或作行宫)留守骨舍出行辽中京,以杨朴权知行营留守事。同年五月,阿骨打从杨朴之议,于南北郊行祭天地之礼,于太庙行祭祖之礼。十二月,金军攻打辽燕京(今北京)。天辅七年四月,根据金、宋之间海上盟誓,派杨朴出使于宋,携带誓书,交割燕京、涿、易、檀、顺、景、蓟6州,并向宋索米20万石。金人席卷燕京金帛、子女、职官、民户而去。同年五月,阿骨打病死。太宗继位,杨朴仍供职于朝。天会十年(1132年),杨朴病卒。

杨朴的主要事迹

4. 杨朴的人物生平

世居新郑东里(郑韩故城内),好学,善诗,天性恬淡孤僻,不愿作官,终生隐居农村。常独自骑牛游赏,往来于县境东里、郭店间。见到草茂林密幽僻的地方,就卧伏草中冥思苦想,每得妙辞佳句,立即挥笔成诗。曾独自带上手杖进入嵩山险绝处,构思成文100多篇。当时的士人学子多传阅诵读他的诗文。少年时与毕士安、韩丕同学友好。后来,毕士安官居相位,举荐杨朴于太宗,太宗爱其才,想授官任用,朴坚辞不受,作《归耕赋》以明志。太宗赠给束帛使他还乡。真宗西行朝拜先帝诸陵道经郑州,特遣使赠朴茶、帛,并命其子从妙为官。朴所作诗俊逸潇洒,语言质朴精炼,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隐居生活。类唐诗人贾岛、李涉。78岁去世,葬县城北20公里处袁堡村东。宋翰林学士李淑撰墓表,立石墓前。诗人黄庭坚过其墓拜谒,曾作诗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