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

2024-05-11 05:39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

 为中国和世界培养高质量、多层次的人才是国关学院一切工作的核心。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不同层次教学的管理、评估和监督;——引进和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充实师资力量;——实行弹性学制。硕士、博士生的学制分别改为二年、四年,并可视不同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本科按学院招生,适当降低学分,增加全校通选课和选修课,给学生更大选择空间,自主学习和研究;——延聘外籍教师授课,加大外语教学的力度;——开设“大师系列”和“大使系列”选修课,开阔知识视野,关注学术前沿;——推进与外国院校联合办学、研修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国际学习和交流活动。 男,汉族,1928年1月生,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1945年至1949年任上海《大公报》社职员并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男中学委委员,徐龙区学生区委副书记。1949年至1953年任上海市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共青团徐汇、长宁、杨浦区委书记。1953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至1955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至1963年任驻苏联使馆二秘、留学生处副主任、研究室主任。1963年至1966年任高教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2年任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82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00年1月-2005年2月,担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此后至今任名誉院长。 王缉思,男,1948年11月生于广州。2005年3月起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2007年5月起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5月起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其他兼职有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解放军国防大学兼职教授、《国际政治研究》主编等。1968年高中毕业于北大附中。1968年至1975年为内蒙古东乌旗下乡知识青年,1975年为河南陕县下乡知识青年。1976至1978年在河南三门峡水电厂当工人。1978年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1983年获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副系主任。1991年9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所长,1993年12月至2005年3月任所长、研究员。王缉思曾分别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1982-8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1984-85)、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系(1990-91)任访问学者。2001年8-12月任美国加州克莱蒙?麦金纳学院亚洲事务访问教授。2002年1-2月任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拉贾拉南客座教授。现在美国亚洲协会、布鲁金斯学东北亚安全项目等单位担任顾问,在《美国利益》(The American Interest)、《全球亚洲》(Global Asia)等刊物任国际编委。王缉思的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理论。发表的著述有:《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世界地位》(主编)、《文明与国际政治》(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丛书总主编)、《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研究》(论文)、《美国霸权的逻辑》(论文)、《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和中国的崛起道路》(论文)、《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视角转换》(论文)等 。2005年3月-2014年1月,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贾庆国,男,1979年5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8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政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美国佛尔蒙特州立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任教。历任助教、助教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委员,和国家监察部特邀检察员。美国丹佛大学《当代中国》、新西兰威灵顿大学《政治科学》、日本国际关系学会《亚太国际关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评论》、韩国高丽大学《东亚研究》、清华大学《国际政治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当代亚太》编委,全国政协外委会《公共外交季刊》编委,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

2.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主要领导

院、系、所负责人名誉院长: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钱其琛。院长:贾庆国教授。副院长:王逸舟教授、唐士其教授、范士明副教授、吴强。党委书记:李寒梅教授,副书记:范士明副教授、祝诣博。国际政治系主任:李义虎教授, 副主任:张海滨教授、连玉如教授。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叶自成教授,副主任:牛军教授。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王正毅教授,副主任:朱文莉副教授;比较政治学系主任:许振洲。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袁明教授(兼)。亚非研究所所长:李安山教授,副所长吴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张光明教授。

3.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发展概况

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963年改名为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即由此发展而来。1996—1998年,原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亚非研究所经合并调整。学院现有3个本科、7个硕士和6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即本科的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经济学。其中国际政治、科社与国际共运是全国重点学科。学院还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院还与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全院形成了四系(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三所(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的格局,以及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等20多个科研中心。学院师资力量较强,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整齐,现有教师54名,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讲师3人。至2013年春季学期,本科生共有629人,硕士研究生171人,博士研究生137人,其中外国留学生总计369人。招生规模特别是研究生、留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发展概况

4.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怎么样?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外交以及涉外工作的教学、研究与应用的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963年改名为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即由此发展而来。1996—1998年,原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亚非研究所经合并调整,正式成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由3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设有20多个研究中心。教学辅助机构和行政机构则包括院刊编辑部、资料室、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以及发展与交流中心等。 

  学院现有3个本科、7个硕士和5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即本科的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外政治制度。其中国际政治、科社与国际共运是全国重点学科。学院还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51人(含博士生导师19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6人,讲师4人。2005年春季学期,学院共有各类学生1226人,计本科生554人,研究生447人,双学位生225人,其中外国留学生219人。招生规模特别是研究生、留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2004年9月,国关学院新大楼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5.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怎么样?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外交以及涉外工作的教学、研究与应用的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963年改名为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即由此发展而来。1996—1998年,原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亚非研究所经合并调整,正式成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由3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设有20多个研究中心。教学辅助机构和行政机构则包括院刊编辑部、资料室、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以及发展与交流中心等。 

  学院现有3个本科、7个硕士和5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即本科的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外政治制度。其中国际政治、科社与国际共运是全国重点学科。学院还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51人(含博士生导师19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6人,讲师4人。2005年春季学期,学院共有各类学生1226人,计本科生554人,研究生447人,双学位生225人,其中外国留学生219人。招生规模特别是研究生、留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2004年9月,国关学院新大楼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怎么样?

6.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机构简介

国际政治学系国际政治学系由世界政治、国际关系和中国政治三个教研室组成,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现有3个硕士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中共党史)和2个博士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为全国一级重点学科。主要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国际关系史,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比较政治,中国政治,台湾问题,港澳及华侨华人问题,东北亚、东南亚问题。系主任:李义虎, 副主任:张海滨、连玉如。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简称外交学系)成立于1996年。外交学专业下设中国外交与外交学两个专业方向。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主要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外交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外交制度、外交手段和外交实务;中国外交史,中国外交思想,现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外交战略;各主要国家的外交史、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系主任:叶自成,副主任:牛军。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成立于 2003 年。现有教师4人,其中教授1 人,副教授 3 人。主要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国际经济合作,区域化比较研究,比较政治经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亚洲区域化的政治经济学,中国转型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发展和转型、国家竞争力的政治经济研究。系主任:王正毅,副主任:朱文莉。比较政治学系比较政治学系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个比较政治学系。 现有教师9人。系主任:许振洲。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是在原国际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研室的基础上于1994年成立的。1997年本所国际共运博士点与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社博士点合并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点。研究所现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主要研究方向:西欧社会政治和社会主义问题,俄罗斯和东欧的社会政治和社会主义问题,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长:张光明。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创建于1985年,主要从事大国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研究与教学。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招收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美国与东亚关系、大国关系、东北亚国际关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国际关系中的人权、媒体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所长:袁明(兼),副所长:张小明。亚非研究所亚非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是国内研究亚非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机构。1998年与国际关系学院合并。亚非研究所以亚非地区的区域综合研究为目标,涵盖亚非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兼及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研究所下设亚太和西亚非洲2个研究室。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招收国际政治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所长:李安山,副所长:吴强。《国际政治研究》(季刊)《国际政治研究》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内部发行)以来,《国际政治研究》刊发了学院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国内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2002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2004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确认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际政治研究》为季刊,设有世界政治、地区政治、中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政治理论、短评、书评、学术动态等栏目。邮发代号:82—236。主编:王缉思,编辑部主任:陈志瑞。资料室1996年国关学院成立后,原国际政治系资料室逐步同亚非所(含原南亚所)、国关所、日本研究中心资料室合并成为国际关系学院资料室。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资料室业已成为以收藏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专业图书馆。资料室馆舍充裕,拥有一个10万卷册文献容量的密集书架库,配备电脑等资讯设施的电子阅览室。现馆藏中外文图书41800余册,中外文期刊资料19500余册,以较为系统、完整的专业书刊、资料(如《参考资料》专题剪报)收藏为特色。

7. 北京大学有国际关系学院吗?

北京大学有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和外交、涉外工作应用、研究和教学专门人才的最重要基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双学位专业有:外交学专业、国际政治专业和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

扩展资料:
院系专业
国际关系学院由5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管理着20多个科研中心。
教学辅助机构和行政机构包括院行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国际项目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网络办公室、《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以及北大图书馆国关分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有国际关系学院吗?

8.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专业设置

Ø 国际政治——综合培养国际政治、区域政治和中国对外战略方面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和外事部门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Ø 国际政治经济学——侧重培养政治经济学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与研究能力以及在跨国机构与公司、国际组织和对外关系部门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Ø 外交学——偏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外交学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实际部门和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