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调节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何关系?

2024-05-11 03:58

1. 市场经济的调节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何关系?

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是进行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的配置应当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而当市场调节无能为力或调节得不完善时,就需要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这两者的主要在于它们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市场调节主要是依靠价格供求等杠杆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宏观调控则主要依靠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命令等方式来进行,它的方式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常规手段.另外,两者的地位也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调节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 

这两者又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同时具有的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调节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何关系?

2. 政府为什么要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调控的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
(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协作基础之上的,客观上要求加强和完善对国民经济的组织、协调与计划指导,实行宏观调控,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为了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需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
(3)宏观调控具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协调宏观同微观经济运行的要求。国家要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调整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需要政府转变职能,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相互统一和衔接起来。
加强宏观调控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特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国由于生产力增长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要保持稳定经济增长,避免大起大落。(2)扩大(或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要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扩大就业,使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3)稳定物价。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发生的一切交易的总和,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国际经济交往中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3.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有什么作用?

在经济当中,我们常常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来形容宏观调控和市场。看不见的手是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看得见的手就是政府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很多种,比如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最常用的两个手段就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首先就是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手段是政府在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比如现在某些地方的政府给买房子的人补贴,这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因为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政府就通过对农民进行补贴,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因此,让农产品的价值趋于平稳。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的安定生活。财政手段就是,通过提高或者降低银行利率,从而影响信贷,由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就是法律手段了,他也是由两方面构成,一个是经济司法,一个是经济立法。经济立法的,它主要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各种各样的经济法规,然后保护市场主体的一些利益,让市场主体人利益不受到损害。而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查或者审理的活动,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对一些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
总而言之,无论是经济手段还是法律手段,他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如果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靠市场资源配置,将会有产生很大的危害。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有什么作用?

4. 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

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②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③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5. 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是什么?

1、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引导经济活动。
(2)法律手段
①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②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3、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是什么?

6. 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关系?

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考虑国外市场的话还有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汇率和外贸政策等)
而财政主要是指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如购买商品和劳务、进行转移支付、征税等等。你可以顾名思义,就是和经济有关的政府行为,政府的收入主要是税收,支出是购买商品劳务和转移支付。
而在现在,财政更多的是直接与政府的收入支出相联系,比如,管这些钱的就是财政部等等。
在经济学史上的传统观点认为,财政收支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因此政府应该尽量保持平衡,比如,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是一个预算周期内平衡(一般是一年),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平衡。
凯恩斯提出了功能财政的思想,他认为财政是宏观调控的手段,应该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服务,而不必拘泥与对于收支平衡的追求,如果经济衰退,就应该大力扩大支出,即使赤字也在所不惜,而在繁荣时期,就应该有所盈余。总而言之,凯恩斯认为,财政要服务于宏观调控的目标,需要它赤字就赤字,需要它盈余就盈余。

7.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含义?

讲通俗一点,政府手段主要有以下,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政策方面) 

法律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涉及法律方面的) 

行政手段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有命令性)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依*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含义?

8. 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调控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宏观间接调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①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 
②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为主。 
③由管项目审批、管钱、管物转向搞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2)计划指导原则。以经济为基础,抓好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大战略,及时为微观经济决策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计划发布等方法,为微观经济决策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集中和重点性原则。宏观调控要着重控制国民经济中的重点部门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产业,如农业,交通、能源和重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