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朝有哪些明君?

2024-05-09 19:35

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朝有哪些明君?

唐朝前期的七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他们不仅是明君,而且是唐朝七圣。

或者是:李适,李诵,李忱,李儇,李宪,李泰,李治,李纯,武则天,李世民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朝有哪些明君?

2. 唐朝有哪些皇帝称得上是明君呢?

唐太宗当仁不让
首先唐太宗虽无开过皇帝之名,却有太祖之实,事实上在中国正统的纲制观念中,开国之君的地位往往是远远凌驾于同一朝代任何君主之上的。 其次,武德七年颁布均田令,重拾均田制。这一制度本身对农民不会造成太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均田制实际上是对耕种者的政策倾斜,耕种者死后,公田交还给国家,剩下的私田可以自由分配。

在传统的小农经济观点中,田地即是财产,对一个农户来说,能够获得田地的情况下,冒险坐盗,明显划不来的。 再次,唐太宗立国后大力推行儒学,强调对民众的文治教化作用。应当注意的是,儒学是治世之学,但凡国家统一,政权稳固,经济欣欣向荣时期往往是其发展最好的时期。同时也应该肯定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吏法难及边远地区,建立儒学为价值观核心的宗法制度,所谓的乡绅与地方行政长官共同管理的制度,应该是比较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再来看看对外举措。太宗主要的对外功绩在于消灭突厥并为高宗消灭高句丽奠定基础。应该说唐时边境最重要的边疆行政区域安西都护府和安东都护府的基础都是由太宗所奠定。贞观四年,太宗被誉为天可汗,说明天朝上国在整个中亚及东亚的霸主地位确立。 不过话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以上只是史实方面的表层分析,事实上这样的观点谁都能得出。但更为重要的是太宗开辟了一个时代,从渭水之盟便可一窥究竟。整个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同一时期的其他任何国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也写到,安史之乱最终阻碍了唐朝令人难以置信的向西扩张。疆域的扩大,经济的繁荣,带来的文化影响力,应该是远超过中国历朝的。

而强大的国力所铸就的强大的民族自豪感,才是唐朝最重要的资本,路不拾遗也好,成功的扩张也好,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的并行也好,无一不是建立在此之上的。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们,在屈人之下的文化自卑中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国人,是无法体会玄奘西行时,说出吾乃东土大唐人的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豪感的。 当然,从另一个方向来说,太宗所作所为,仍然受历史客观条件的限制。相比于隋朝的统一,李唐统一的过程中基本扫清了和拉拢了全国比较大门阀世族,政治障碍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创新并没有太大的压力,而传统史书往往认为变法都伴随政治斗争,因此也不会将开国的政治革新视为变法。

其次,依托了隋朝有效的政治经济的基础,隋朝所建的义仓的储粮至隋末仍可继续用五十至六十年。最后,长期混乱导致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稳定,加上由五胡乱华所带来的士人阶层自信心在唐前期的逐渐修复,国家的凝聚力空前强大。 总之,贞观一朝便完成了汉代文景至武帝三朝的功绩,即便是在重视正统的古代,弑兄为君却仍受到历史的吹捧,实属不易。

3.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皇帝是明君?

举出六位笔者心目中的“明君”,简要介绍,阙略之处,欢迎大家补充。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朝的第三个皇帝,他在位24年,励精图治,倡行节俭,废除肉刑,以德政治理天下,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百姓富裕,天下小康。二、汉景帝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第五子,由于他的兄长都早夭,他得以被立为太子,最后即位皇帝。汉景帝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三、汉宣帝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出生数月就遭遇巫蛊之祸,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皇帝是明君?

4. 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哪些明君

比较被人认同的明君有:
夏朝:禹、启、少康、杼、槐。
商朝:汤、仲壬、太甲、沃丁、太戊、河亶甲、祖乙、盘庚、武丁、祖庚。
西周: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
西汉: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
东汉: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
蜀汉:汉昭烈帝。魏朝:魏文帝、魏明帝。东吴:吴大帝。
东晋:晋明帝。
前凉:凉文王。前秦:秦宣昭帝。后秦:秦文桓帝。西凉:凉武昭王。北燕:燕文成帝。
刘宋:宋武帝、宋文帝。南齐:齐武帝。南陈:陈武帝、陈文帝、陈宣帝。西梁:梁明帝。
北魏:魏道武帝、魏明元帝、魏太武帝、魏献文帝、魏孝文帝。北周:周明帝、周武帝。北齐:齐废帝、齐昭帝。
隋朝:隋文帝。
唐朝:唐高祖、唐太宗、周圣神帝、唐玄宗、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
后唐:唐明宗。后周:周太祖、周世宗。
前蜀:蜀高祖。南唐:唐烈祖。
辽朝:辽太祖、辽太宗、辽景宗、辽圣宗。西夏:夏景宗、夏毅宗、夏崇宗、夏仁宗。金朝:金太祖、金太宗、金世宗、金章宗。西辽:辽德宗。大理:大理宪宗、大理神宗。
北宋:宋太祖、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南宋:宋孝宗。
元朝:元太祖、元睿宗、元太宗、元宪宗、元世祖、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明宗。
明朝: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代宗、明孝宗、明穆宗。
清朝: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
以上明君如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明成祖,清康雍乾三帝分别以汉武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永乐盛世、康乾盛世而闻名于世。
明君,指英明的君主。出处《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可以分四种。1.奠基创业、开国换代的开国雄主(如隋文帝、明太祖)。2.或继业守成、开创治世或盛世的盛世明君(如汉文帝、汉景帝、唐玄宗)。3.承天命于宇厦将倾、社稷飘零的衰世,励精图治、中兴家国的中兴之主(如汉昭帝、唐宪宗、明孝宗)。4.虽没有开创国家和缔造盛世也没有中兴国家,但是却巩固了身后的帝国的待兴之主(如晋明帝)。
众说纷纭的“三皇五帝”当为圣君,夏商周开国之王亦为明君。自夏朝以来,可以说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明君,如云的明君,闪耀着历史长河,他们绘画出了中华民族一幅幅绚丽的时空色彩,造就了华夏文明一次次永恒的辉煌。

5. 唐朝有几个明君?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唐宪宗李纯,唐宣宗李忱,唐武宗李炎;这是唐朝的明君,并且功绩也是十分卓著,手段也非常高明;先一个个看,1.唐高祖李渊观其一生,李渊平定势力,创开元宝通,制律法,多为军事上的功绩但是他开创“武德之治”百姓较为安定;2.太宗皇帝李世民,不用多说千古一帝加上凌烟阁24功臣,唐朝的top1,他也是影响世界100位帝王的其中一位,开创了“贞观之治”;高宗皇帝李治,他的懦弱是因为自己病重期间怕掌握大权的老婆,但李治的功绩绝对不亚于其父,他从不怠政,勤政爱民,而且他开创了“永徽之治”并且“永徽之治”比肩“开元盛世”,大于“贞观之治”,并且唐朝在此期间面积最大,国力最盛,唐高宗文武兼备,也是位明君;3.唐中宗李显,“六位帝皇丸”有这么深的背景,可是没能继承他爹唐高宗的勤政,也没继承他母亲武则天的手段,所以平平一生,但是他把养女金城公主嫁往吐蕃和亲这点还是较为明智的;4.唐殇帝李重茂,傀儡一个,尽在位几十天就让位了;5.唐睿宗李旦,他才思敏捷,善于书画、工笔,但是武则天处处压迫,使他无法发挥自己,所以既无功也无过;6.唐玄宗李隆基,前明后昏,前期“开元盛世”后期“安史之乱”,要早死20年他就是圣君了;7.唐肃宗李亨,典型怕老婆,怕太监的皇帝,自己也是在忧虑和不安中死去,但是他收复失地,安置百姓还是算是个小明君,只能算是半个明君;8.唐代宗李豫,绝对的明君,文武都有建树,其实他的谥号本来是“世宗”的后来避讳祖宗所以改了“代宗”可见他的功绩,而且他在位期间提倡百姓为先的思想治国,给安史之乱彻底收了个尾,致力于发展,是位明君;9.唐德宗李适,只能算半个明君,前明后昏,刚刚即位的时候手段高明,心怀大志,勤恳治国,躬行节俭,平定势力,抑制宦官,选贤任能,打击南诏,联合吐蕃,在位后期就不行了,压榨百姓,所谓的《卖炭翁》说的就是唐德宗时期的弊政;10.唐顺宗李诵,在位几个月,身体不好,但是他节俭从事,才思敏捷,善于书法射猎,但是身体不行,搞出来个“永贞革新”打算光复李唐结果被太监和守旧派镇压,最终撒手人寰;11.唐宪宗李纯,绝对的明君,而且是大作为的明君,要知道“元和中兴”是让衰败的唐朝上升一个大阶段的振兴,他也是效仿太宗皇帝治国,勤奋读书,手不释卷,但是他尊崇佛道有点抹黑了,但绝对是唐朝后期罕见的明君;12.唐穆宗李恒,缺乏远见,而且任人不能,断送了元和年间的中兴,昏君;13.唐敬宗李湛,比唐穆宗更加昏聩,而且醉心于游乐,昏君;14.唐武宗李炎,他开创“会昌中兴”,使得唐朝暂时回归正轨,兴起毁佛运动以充国库,明君;15.唐文宗李昂,你说明君吧他又没做什么大事,你说昏君吧他也不昏聩,但他崇尚节俭,属于唐朝的“道光皇帝”,十分的节约,他约束大臣不得游乐不得大肆开销,勤俭治国,最后打算通过“甘露之变”消除宦官,但是消息走漏到仇士良的耳中,最终失败,他的能力不够,有心无力,如果放到盛世局面会是位明君;16.唐宣宗李忱,“大中之治”是唐朝最后一个治世,是唐朝最后的余光,他被百姓称为“小太宗”并且勤奋治国,勤政爱民,仿佛看到了当年唐太宗治国的身影,但是他沉迷丹药,最终没到50岁就去世了,明君;17.唐懿宗李漼,又是一个前明而后昏的皇帝,在位前期发展出了“咸通之政”致力发展,在位后期昏聩不明,最终各地藩镇揭竿而起;18.唐僖宗李儇,一直在逃,而且喜欢马球,直到临死前才知道要振兴唐朝,但是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体弱多病况且唐朝当时无力回天他也做不到什么了;19.唐昭宗李晔,可惜了,一代明君,他终于把宦官消灭了,但是朱温等人的势力太大,他手里只有不到10万部队,周围那么多起义他管不了,但是他要是活在唐朝盛世那绝对是一位明君;20.唐哀帝李柷,末帝没有办法,更何况年龄小,无功无过,傀儡一个。

唐朝有几个明君?

6. 唐朝都有哪些皇帝呢,其中最有作为的是那几个?

唐朝皇帝谱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 
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中宗李显(656-710) 
(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 
(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 
(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德宗李适(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顺宗李诵(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宣宗李忱(810-859) 
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懿宗李温(833-873)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僖宗李儇(862-888) 
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 
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 
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则天皇帝(624-705) 
690年即位,在位15年 

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要说最有作为的皇帝嘛,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李世民、李隆基、李渊和武则天吧!
祝你快乐!

7. 中国历史上哪几个朝代的明君最多?

清朝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在整个中国皇朝史的皇帝中,是最为贤明的。尽管清朝有平庸的皇帝,如嘉庆,如道光,但有清一代,没有昏君和暴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难得的。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与历史上其他民族政权不同的是,清朝开始发迹,并没有借助汉族政权的混乱,而是从关外一个据点发展而来。并且清朝皇帝重视教育,皇太极曾称赞金太宗保持女真人尚武传统的做法,并且令满洲人也要保持戎马精神。但清朝的皇帝,人人身上都有悲剧。 太祖努尔哈齐(与通常史书不同,《清史稿·太祖本纪》载“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而非努尔哈赤)。 悲剧一:幼年丧父丧祖,《清史稿·太祖本纪》记“有尼堪外兰者,诱阿太开城,明兵入歼之,二祖(努尔哈齐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皆及于难。”这一年,“太祖年二十五”。 悲剧二:迫杀长子。 努尔哈齐最先以长子褚英为太子。但褚英与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这开国五大臣相处不欢,“众心不附”,储位遂止。但褚英没有自我反省,而是“焚表告天”,终致“为人所告”,努尔哈齐经过调查,认为属实,赐褚英死。 悲剧三:挚友早亡。 《清史稿·太祖本纪》“(天命元年三月)丙戌,左翼都统总兵官,一等大臣费英东卒,上临哭之。” “九月甲申,皇弟穆尔哈齐卒,车驾临奠。” “(天命六年)六月,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额亦都卒,上临奠,哭之恸。” “(天命七年)秋七月乙未朔,一等大臣安费扬古卒。” “(天命八年)冬十月丁丑,一等大臣扈尔汉卒,上临哭之。” “(天命)九年八月壬辰,总兵官、一等大臣何和礼卒,上闻之恸,曰:‘天何不遗一人送朕老耶!’” 作为努尔哈齐的助手和挚友的五大臣到天命九年即全部病逝。 悲剧四:宁远战败。 《清史稿·太祖本纪》载“(天命)十一年丙寅春正月戊午,上起兵伐明宁远……天寒土冻,凿城不隳,城上放西洋炮,颇伤士卒,乃罢攻。” 宁远兵败,是努尔哈齐一生用兵的唯一一次战败。努尔哈齐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忽略了明朝各方力量的重新整合,仍旧以旧有的方案应对新的局面。 太宗皇太极。 悲剧一:兄弟争位,兄长早亡。 皇太极是努尔哈齐的第八子,兄长褚英被努尔哈齐赐死。 这一时期,后金皇帝的产生,是由满洲贵族会议推荐的选贤制。褚英死后,努尔哈齐没有再立储君,夺嫡的人选在于四大贝勒和大妃的儿子多尔衮和多铎。经过一番争斗,最终皇太极得以取得帝位。 悲剧二:生母早逝。 悲剧三:壮志未酬身先死。 《清史稿·太宗本纪》载“(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纵观皇太极的一生,战功卓越,与其父相比毫不逊色,明朝在清的打击下土崩瓦解,朝鲜也俯首称臣。皇太极为人宽厚仁和又奸诈狠毒,清在他的统治期间有了巨大进步,不再只是威胁明朝边境的撮尔小邦。皇太极御宇期间,为清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皇太极的去世,又引发了他的第四个悲剧。 悲剧四:幼子承政,内乱将起。 皇太极去世前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继承人的信息。同年八月十四日,即皇太极去世后第六天,皇位争夺战开始。当日凌晨,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盟誓,宣布拥护豪格(皇太极长子,“容貌不凡,有功马才。”)贵族会议争吵不休,豪格认为自己有两黄旗、两红旗和正蓝旗的支持,在代善提议由自己继承皇位时假装不受,但两白旗顺势反对豪格登极。郑亲王济尔哈朗提议由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在这场争夺战中,皇太极尸骨未寒而八旗火并将起,但福临的继位只是权力各方暂时妥协的结果,加之其年幼,也就无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旁落的局面。 世祖福临。 悲剧一:幼年丧父。 《清史稿·世祖本纪》“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皇考宾天,朕止六岁,不能服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憾。” 悲剧二:冲龄继位,寄人篱下。 福临登极之时年方六岁,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谕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启睿亲王,而自居其次。”郑亲王的自动放弃,使得多尔衮更加肆无忌惮,由叔父摄政王渐渐成为皇父摄政王。 悲剧三:母子不合。 《清史稿·后妃传》“世祖继位,尊为皇太后。” “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 “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 记述母子关系的,仅仅这四句话而已,并且内容都是例行公事。 悲剧四:婚姻不幸。 福临的前两位皇后都是母亲指定,同为博尔济吉特氏。福临并不喜欢,且深爱着董鄂氏。但董鄂氏健康欠佳,为福临生的儿子百日而殇,自己不久也命丧黄泉。福临大为悲痛,举办盛大葬礼并追封其为皇后。 悲剧五:死因不明。 针对福临的后半生,有出家说,病死说,战死说等等。史料有记载顺治并未出家。近来有专家称福临在厦门亲政台湾时被台湾水师击毙。《清史稿·世祖本纪》仅仅记载“(顺治)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赦死罪以下。丁巳,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 康雍乾三代是清朝臻于郅治的时期,可以说,康熙开拓,雍正守成,乾隆败落。

中国历史上哪几个朝代的明君最多?

8.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明君?

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一共诞生了494位皇帝,其中有73人并未真正在位或是死后被追封为皇帝。这样算起来的话,古代真正当过皇帝的人大概也只有400多位。在这400多位皇帝中,有哪些是明君又有哪些是昏君呢?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明君和四大昏君,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对于明君的定义,其实说起来并不复杂。通常来说,能被称为明君的皇帝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首先,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勤政爱民、关心百姓。其次,还要对历史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最后,身为皇帝还要做到选人有术,用人有方,并且听得进劝谏之言。
根据上面这几个条件来看的话,在古代的数百位皇帝中,能够被称为四大明君的,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清世宗胤禛、明太祖朱元璋、隋文帝杨坚。他们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一代明君。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单会感到奇怪,为什么里面没有汉武帝刘彻、清圣祖玄烨?这两位皇帝不但在历史上大名鼎鼎,而且也是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他们在位期间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说汉武帝,平定匈奴,开疆扩土,使得汉朝对周边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清圣祖平定三藩,开启“康乾盛世”,创造了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个辉煌盛世。可是,为何他们却称不上明君呢?
如果单纯从个人功绩上来说,无论是汉武帝还是清圣祖都是古代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可是,虽然他们在位期间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晚年时期却变得比较昏庸,对朝政的治理也出现了很大的弊端。比如说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生活奢侈,并且还迷恋方士,酿成了巫蛊之祸。康熙晚年时,吏治混乱,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以至于被人讥笑成“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

如果按照明君的标准来看的话,汉武帝和清圣祖多少还是有些不符合要求的。相对来说,唐太宗李世民、清世宗胤禛、明太祖朱元璋和隋文帝杨坚这几人,更符合明君的标准。他们在位期间都注重休养生息,善待百姓,并且都知人善用听得进劝谏之言。而且他们对历史进程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比如杨坚,他结束了南北朝,并且为后来的大唐盛世打下基础,虽然隋朝二世而亡,但是在历史上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说完了历史上的明君,那么我们再来盘点一下历史上的四大昏君。提到昏君这两个字,恐怕大多数人对昏君的印象就是沉溺酒色、荒废朝政、任用奸臣等。其实,历史上一些被后人视作昏君的人,他们本质上并不能算作昏君。比如说晋惠帝司马衷,他因为那句“何不食肉糜”,成为千古笑谈,被很多人认为是昏君,实际上并非如此。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经这样评价过司马衷,他说:“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衷是一个痴呆之人,他的智力无法和正常人相提并论,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也是情有可原。因此,在评价古代昏君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几个标准。
首先,智力不正常的不算。对于一个有着智力缺陷的人来说,他做出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做出不合理之事,那才是头脑发昏。

其次,暴君不算。历史上的许多暴君虽然性格残暴,但是却不能算作昏庸之辈。例如隋炀帝杨广,他只能算作暴君,不能算昏君。
最后,前期英明后期昏庸的不算。前期英明后期昏庸的现象在历史上很常见,例如前面说到的汉武帝、清圣祖都称得上是前期英明后期昏庸。如果将这个也算在内的话,那么古代的昏君恐怕就太多了一些。
按照上面的这个标准来算的话,那么古代的四大昏君分别就是:汉灵帝刘宏、宋徽宗赵佶、明神宗朱翊钧、汉成帝刘骜。这几位皇帝在位期间昏招迭出,将好好一个江山败得干干净净,实在令人感到难以置信。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刘宏、赵佶和刘骜被算进去也就罢了,为什么明神宗朱翊钧打赢了万历三大征,居然也被算成昏君。说起来,明神宗朱翊钧可能是古代最大的昏君之一了。他拿了一手好牌但是却打的稀烂,一个国本之争就赌气三十年不上朝,打赢了万历三大征却输掉了明朝的未来。荒废朝政到如此地步,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