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24-05-01 15:22

1. 莫言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凭借作品《蛙》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瑞典文学院解释:从局内人的角度描绘了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接触的世界。他原是农家子弟,出生在农民家庭,干农活一直到18岁。他用讽刺、诙谐的笔触表现了20世纪某些阶段中国社会的阴暗面。
3、80年代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红高粱》,获得西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这是中国作家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
4、莫言是八五八六年寻根文学的主将,他的革命性在后来的两年被余华格非孙甘露等先锋文学所暂时掩盖.
但江南的这几个才子革命性到1992年之后就妥协了,唯独莫言把这种革命性坚持下来,坚持的非常彻底。西方认为20世纪的小说在描述技术的革命性莫言成为一面旗帜。
5、三部长篇《天堂蒜薹之歌》《酒国》《生死疲劳》是具有超越意义的。

扩展资料作品特色: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
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
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
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
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言

莫言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 莫言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国内:
1、国内他的文学成就是最优秀的。
2、莫言的艺术才华在同时代的作家当中是卓尔不群的,别的跟他相提并论的人不多。
3、莫言对中篇、长篇、短篇三个体裁都驾轻就熟。短篇当中的《枯河》《白沟秋千架》,中篇《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长篇《檀香刑》《丰乳肥臀》都是上乘佳作。
国际:
1、80年代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红高粱》,获得西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这是中国作家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
2、莫言是八五八六年寻根文学的主将,他的革命性在后来的两年被余华格非孙甘露等先锋文学所暂时掩盖,但江南的这几个才子革命性到1992年之后就妥协了,唯独莫言把这种革命性坚持下来,坚持的非常彻底。西方认为20世纪的小说在描述技术的革命性莫言成为一面旗帜。
3、三部长篇《天堂蒜薹之歌》《酒国》《生死疲劳》是具有超越意义的。
这是柳建伟总结的莫言为何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六个原因。但还有一条他没有说,或者说他说了但被记者或者报社总编删除了,这就是莫言作品符合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对中国文学面貌和社会形态的想象。
这样说过于专业,不容易看明白,那就看看瑞典文学院自己的解释:“今年获奖者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从局内人的角度描绘了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接触的世界。他原是农家子弟,出生在农民家庭,干农活一直到18岁。他用讽刺、诙谐的笔触表现了20世纪某些阶段中国社会的阴暗面。”



扩展资料:人物生平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言

3. 莫言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答案越详细越好,谢谢!

一、原因: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致辞说:“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创作世界之中使人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作品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二、简介: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答案越详细越好,谢谢!

4. 莫言为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大家都知道,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著有《红高粱》等优秀作品。但是就这样一个大文豪,却只有小学文凭。很多接受过高等文学教育的博士、教授都没有获过奖,学历平平的莫言为什么能获奖呢?

5. 作家莫言因为什么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
莫言作品具有强悍的暴力主义,发表于1986年的《红高粱》是一个初级文本,仿佛是一种原始的语典,收录了通奸(野合)、纵酒、砍头、剥皮等等基本暴力语汇。它们是一种证词,以验证“民族的原始生命力”的存在。
之后莫言成为了坚定的酷语书写者,如《酒国》里的红烧婴儿,《筑路》中的剥狗皮,《食草家族》里的剥猫皮,《灵药》中的对死人开膛取胆,《白棉花》里的清花机搅碎人等等,莫言以独特的感官描写展示暴力带给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

扩展资料:

《红高粱》小说的主题被诠释为弘扬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个性解放精神,重建创造精神等,其意图是借助高密东北乡民间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来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唤强有力的生命形态,呼吁中华民族要自尊自强,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质。
《红高粱》小说的主题思想既张扬活得豪爽、个性解放、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又歌颂英勇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谓“个性解放”,指“人”的个性的解放。“人”是“灵”与“肉”,“神性”与“兽性”,“精神”与“物质”,“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的统一。
人具有“自然人性”——“人”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鲁迅提出人所必需的“生存、温饱、发展”又予以限定——呼唤感性形态的“生”的自由与欢乐。
又注重“限制纵欲”,明确提出要用“理性”对自然本能进行适当的抑制与调节:“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言

作家莫言因为什么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6. 莫言凭借什么作品冲击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人物年表

1955年2月 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 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3年 《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5年 再次失手于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年12月15日,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莫言以3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 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
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11月,受聘请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11月24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副主席,莫言当选副主席。

主要作品

《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增补版》、《藏宝图》、《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酒国》、《 食草家族》、《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刀》、《会唱歌的墙》、《司令的女人》、《良心作证》、《锁孔里的房间》、《什么气味最美好》、《传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篇小说选》、《莫言王尧对话录》、《战友重逢》、《蛙》、其中《罗汉大爷》(节选于《红高粱》)收入到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十八课

7. 莫言为什么能获诺贝尔文学奖

初闻莫言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消息,我不太以为然。首先,我觉得莫言不是当下中国最具实力的作家,如作家赵瑜在微博上所说:“莫言老师,论思想和智慧不如韩少功;论激情和某种情结不如张承志;论对抗体制和现实关照不如阎连科;论人性通透和大师范不如刘震云;论小说长度和诗意不如张炜;论打磨语言和叙述技巧不如格非;论内敛和反思不如史铁生;论语言的中国属性和勤奋不如贾平凹;论……”其次,我认为莫言的言行缺乏对现实的关怀和批判,这样一个莫言的莫言如何配得上“最光荣”的诺贝尔文学奖呢。
也许有人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为了寻找更有力的批评靶子,我决定也赶赶时髦,“拜读”下莫言的代表作。虽然莫言是俺山东老乡,可以前俺没给他面子,只读过他的《檀香刑》,如今看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面子上,俺一口气读了他的三部代表作——《丰乳丰臀》、《生死疲劳》、《蛙》。“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我渐渐认识到自己观点的肤浅和莫言作品的高深,单纯就作品而言,莫言获奖很大程度上的确实至名归。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这是莫言获诺奖的理由。魔幻只是表面,笔者认为,莫言作品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它的现实主义。莫言坦言自己在生活中是个懦弱、胆怯的人,打出租车都要给司机递烟,因此他在现实中莫言慎言,而将对现实的关怀和批判倾注到了作品里。《檀香刑》对暴力的赤裸揭露,《丰乳丰臀》对母亲的高声歌颂,《生死疲劳》对苦难的反复泣诉,《蛙》对计划生育的沉痛反思,都鞭辟入里丰富多彩,既感人肺腑又引人深思。在笔者的“阅历”里,莫言作品对现实的关怀之情和批判之勇在当今中国作家中如果称不上是“最”,但至少也是“最之一”。而且,不仅主题明确深刻,莫言的这些作品内容也气象恢弘,面向宽广,时间悠长(如《生死疲劳》从1950年写到了1998年、从阴曹写到了阳间、从五畜写到了众人),都可称得上是“史诗巨制”。
语言风格上,莫言的这几部作品一直在求新求变。《檀香刑》的绚烂、《丰乳丰臀》的丰饶、《生死疲劳》的奇异、《蛙》的平实,正应了苏轼所言的:“凡文字,少小时须会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莫言作品语言风格的变化,也反映了莫言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丰富深刻,他和他的作品一起越来越成熟。
除了作品内容和语言上的实力外,不能否认,莫言之所以获得诺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张艺谋执导的他的作品《红高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对莫言作品的推崇、莫言作品的民族特色及在瑞典的流行等。无论如何,莫言获诺奖,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在当今中国,像莫言一样具有实力的作家不止他一位,但像莫言一样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家却很少,也因此近些年来中国再拿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几无可能。

莫言为什么能获诺贝尔文学奖

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在国内争议这么大?

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9年7月30日,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2020年,莫言新作《晚熟的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发布。
说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在当时国内引起的反响非常的巨大,因为像诺贝尔奖来说,我国几乎没怎么获得过,几乎都是外国其他国家包揽的,而莫言的获奖为什么在国内会有这么大的争议,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种莫名其妙的愤怒与轻蔑。 别的国家民族,一旦有作家获诺奖,是要举国狂欢的。不仅是那些蕞尔小国或者“第三世界”国家。据我所知,中国人对于莫言获奖并没有怎样狂热,民间甚至漠不关心,远远不如当年女排五连冠。可是就有怕热之人跑出来大叫“冷静!”“冷静!”并且告诉大家,诺奖作品“有百分之四十是评错了的”,“如果莫言的作品真是那百分之四十,那我们怎么办?”在表扬“莫言本人很冷静”的同时批评众人“范进中举”,告诫大家“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不是‘诺奖’,不是文学上的‘魔幻’,而是哲学上的理性,在一个事情上的群体理性。”

确实,看到这样的争议,其实也是国人的一种冷漠,因为诺贝尔长期被其他国家垄断,所以对于诺贝尔获奖的情况和自信就如同国足赢了世界杯一样觉得滑稽可笑,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了国人一种崇洋媚外的心态,莫言的获奖确实是很迫切的,因为这需要改观我们国人的一些观念,也就是我们属于中国人的热血和民族自豪感,任何时候,就像鲁迅先生以前写的一些著作一般,国人并不是没有血性,更多时候只是麻木而已。

所以,个人认为这样的争议其实大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因为我们需要有人出来证明,而莫言做到了,也确实应该让一些质疑的声音转变一下,重新看待我国的领域成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