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讲武堂,保定军官学校今何处所?

2024-05-18 01:53

1. 陆军讲武堂,保定军官学校今何处所?

创办于近一个世纪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直到今天遗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位于昆明城中心、著名风景区翠湖西岸承华圃这块土地上,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今天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不仅平添几分古色古香,也显现了讲武堂当年的雄宏气魄。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学府。位于保定旧城区东北
2.5
公里。东西长两公里多,南北宽一公里有余,占地
1500
余亩。该校址原是一座拥有殿宇百间、寺田千亩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
(
冯玉祥在此入伍
)
。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
)
闰八月,八国联军
(
侵保的为英法德意四国联军
)
侵占保定后,被夷为废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利用原寺产并新征购土地建起来的。由校本部
(
占地
180
亩
)
、分校
(
包括小教场为
92
亩
)
、大操场
(
占地
880
亩
)
、靶场
(
占地
330
亩
)
四部分组成。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学校的形式而建的,古柳环绕校部,构成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建筑群。高大的三间校门楼,坐北向南,与直隶总督府、南门内行宫和灵雨寺
(
今八中院
)
行宫相仿,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对面为高大的照壁,跨过木板平桥,是笔直的甬路,甬路两旁蹲着两个石狮,朱漆的大门上饰着铜钉铜环,门楣上悬着“陆军军官学校”的横匾。高大的围墙外护城河两岸,长满了合抱粗的古柳,令人有安静肃穆之感。校本部分南、北院
,
北院是生活区
,
南院为军校的枢纽和教学区。南院又分东、中、西三院,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每院有
10
排带走廊的青砖瓦房,工整对称,各排之间互有走廊相通,每两排为一独院,建有月亮门,里院约住一连学员,称一连道子。高大的尚武堂坐北向南,堂前的长廊直达校门,它的四周皆以石栏杆环绕,雕梁画栋,气势昂轩。厅门两侧有幅对联,上联书:“尚父阴符,简练揣摩传一派”,下联是:“武侯韬略,鞠躬尽瘁法千秋。”尚武堂北面是集合训话的大院,院内并列着两株古柏,二树间悬挂铜钟,这里是发号施令的地方,成为全校生活的中心。
保定军校停办后,该校址先后成了直、皖、奉、晋等系军阀的兵营。每换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坏。1937
年“七七”事变后,成了日本侵略军在保定东郊的重要据点和兵营,一度为日本士官学校后补生队占据。
1945
年日本投降后,校舍被拆毁。保定解放后,改为农场,后又改为畜牧场。在各界人士的呼吁和支持下,保定市政府于
1993
年6月成立了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处,同年,军校遗址被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讲武堂,保定军官学校今何处所?

2. 影响中国现代史的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三所军校办学初衷相似。清朝末年,清军在与列强的对抗中屡战屡败。清政府意识到训练新军的重要性,计划在全国设立相当于师一级编制的36个镇,其中第19个镇位于云南。新军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军官作为骨干。清政府规定:“各省应在省墙内设武馆,供当朝习武。”1899年,云南吴江会馆的前身云南陆军装备学校开始招生。1909年,云南吴江会馆正式成立。保定军校的正式名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其设立与袁世凯关系密切。
1901年11月,山东巡抚袁世凯接替因病去世的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在保定待了几年,训练了北洋六镇。针对新军激增与军官短缺的矛盾,光绪皇帝认为:“练兵一定要先选将军,人才是教育造就的。”1903年,袁世凯创办了“北洋陆军速成军事装备学校”,奠定了保定军校的基础。与其他两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成立的时间最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成功“是由于革命军对革命党的支持”,他想出了仿效苏联红军建立革命武装力量的主意。
1921年底,他在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时,提出了“办军官学校,打革命军队基础”等建议。1923年8月,孙中山派蒋介石、张一行赴苏联视察党务、政事、军务。经过紧张的筹备,国民党陆军军事学院于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成立,俗称“黄埔军校”。三所军事院校的建立是中国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学上,三所军校风格相近。云南吴江会馆的教官大部分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提供四门课程:步行、骑马、炮兵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