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是不是暖洋流

2024-05-06 00:17

1. 厄尔尼诺是不是暖洋流

尼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在正常年份,南美洲的西海岸有一条冷洋流——秘鲁洋流——环绕着。洋流里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因而鱼量很大(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东太平洋上空存在着一个反气旋(即高气压区域),热带信风于是在太平洋从东向西吹,风中包含大量水汽,使澳洲和印度尼西亚普降大雨。 

但是,有时候反气旋向西太平洋移动,从而导致信风由西向东吹,并推动海水上层的暖洋流覆盖秘鲁冷洋流,使后者的温度猛升3℃—6℃。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反常现象可持续几个月,它严重扰乱正常气候,并危害沿岸有关国家的生活条件。譬如,在1982—1983年的冬季,生活在秘鲁沿海太平洋中的鳀鱼纷纷逃向大海深处,使原本丰富的渔业资源一落千丈,该国的捕鱼业顿时破产。同样,在1983年,澳洲和印度尼西亚备遭干旱和沙暴的折磨。飓风恣意袭击玻利尼西亚,而在平常年份该群岛并无这种灾祸。那一年全球范围气候异常.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
这都是气候反常的结果判断厄尔尼诺是暖洋流

厄尔尼诺是不是暖洋流

2. 厄尔尼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吗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变化?仅仅是热带降雨吗

3. 厄尔尼诺暖流是怎样产生的呢?

尽管各国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仍没有完全搞清它产生的机理,未能破译它的“密码”。
有人认为,它是由于东南信风异常弱化,热带辐聚向南移动,越过赤道而形成的。还有人认为,它是由于循环流减弱的结果。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平行于海岸的风量减弱,从而上升流也减弱、甚至停止。于是,厄尔尼诺暖流便乘虚而入。
也有人认为,控制厄尔尼诺暖流的气象因子,使太平洋信风的轻微波动。由于东太平洋热带暖水团的大量堆积,南风消失,温暖的热带水覆盖于秘鲁海流的冷水上面,因而产生了厄尔尼诺暖流。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丹尼尔·沃克却提出,厄尔尼诺的主要驱动力是从太平洋海底的结构板块间喷发出来的炽热的熔岩。它们加热了熔岩上部的海水,使其温度升高足以影响海洋表层温度,并由此引发了厄尔尼诺现象。
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王永吉研究员和吕厚远副研究员,近年来对海洋调查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之间的位置与厄尔尼诺息息相关。他们认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和东太平洋海温增高同步发生。在地球自转减慢的1968~1969年、1972~1973年和1975~1976年,赤道表层东向海流出现峰值。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海洋、大气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低纬度地区。当地球自转速率大幅度持续减慢的时候,使赤道附近的海水(大气)获得较多的东向角运动量,引起赤道洋流减弱以致出现大量的东向赤道洋流,致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涌升的冷水难以向赤道扩散,从而使东太平洋暖水积聚,海水温度增高,于是厄尔尼诺发生。
两位研究员在研究中还发现,赤道上空,月亮离地球距离变化存在4.425年周期。也就是每年的1月3日或1月4日(圣诞节后几天),是月亮离地球的最近点。而太阳、月亮、地球相对运动,每隔4.425年,这个最近点又出现一次。每逢此时,天文引潮力显著增加,进而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附近的海水获得较多的东向角运动量,同时引起赤道洋流减弱而出现大量的向东方向流动的赤道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暖水积聚,厄尔尼诺形成。
总之,目前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厄尔尼诺进行研究。相信有一天,厄尔尼诺生成的“密码”终会被破译,人们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厄尔尼诺暖流是怎样产生的呢?

4. 厄尔尼诺暖流的造成影响

ENSO规模显著的年份:1790-93、1828、1876-78、1891、1925-26、1982-83、1997-1998规模较小的年份:1986-1987、1991-1994、2002-2007、2009-2010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ENSO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1986年至1987年的ENSO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1990年初又发生ENSO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换日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1997年至1998年的ENSO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美洲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则持续干旱并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这次厄尔尼诺现象紧接1990-1994年发生,频密程度罕见,但规模较小。同时,ENSO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特别的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容易在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形成威力强大的台风和飓风,例如:1997年太平洋台风季当年就曾出现十个威力达到等级最高的五级台风,在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也出现两个等级最高的五级飓风分别是:飓风琳达和飓风盖勒摩。

5. 厄尔尼诺暖流是怎样产生的呢?

尽管各国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仍没有完全搞清它产生的机理,未能破译它的“密码”。
有人认为,它是由于东南信风异常弱化,热带辐聚向南移动,越过赤道而形成的。还有人认为,它是由于循环流减弱的结果。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平行于海岸的风量减弱,从而上升流也减弱、甚至停止。于是,厄尔尼诺暖流便乘虚而入。
也有人认为,控制厄尔尼诺暖流的气象因子,使太平洋信风的轻微波动。由于东太平洋热带暖水团的大量堆积,南风消失,温暖的热带水覆盖于秘鲁海流的冷水上面,因而产生了厄尔尼诺暖流。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丹尼尔·沃克却提出,厄尔尼诺的主要驱动力是从太平洋海底的结构板块间喷发出来的炽热的熔岩。它们加热了熔岩上部的海水,使其温度升高足以影响海洋表层温度,并由此引发了厄尔尼诺现象。
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王永吉研究员和吕厚远副研究员,近年来对海洋调查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之间的位置与厄尔尼诺息息相关。他们认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和东太平洋海温增高同步发生。在地球自转减慢的1968~1969年、1972~1973年和1975~1976年,赤道表层东向海流出现峰值。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海洋、大气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低纬度地区。当地球自转速率大幅度持续减慢的时候,使赤道附近的海水(大气)获得较多的东向角运动量,引起赤道洋流减弱以致出现大量的东向赤道洋流,致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涌升的冷水难以向赤道扩散,从而使东太平洋暖水积聚,海水温度增高,于是厄尔尼诺发生。
两位研究员在研究中还发现,赤道上空,月亮离地球距离变化存在4.425年周期。也就是每年的1月3日或1月4日(圣诞节后几天),是月亮离地球的最近点。而太阳、月亮、地球相对运动,每隔4.425年,这个最近点又出现一次。每逢此时,天文引潮力显著增加,进而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附近的海水获得较多的东向角运动量,同时引起赤道洋流减弱而出现大量的向东方向流动的赤道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暖水积聚,厄尔尼诺形成。
总之,目前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厄尔尼诺进行研究。相信有一天,厄尔尼诺生成的“密码”终会被破译,人们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厄尔尼诺暖流是怎样产生的呢?

6.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7.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海水异常升温影响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海水异常升温影响全球气候

8. 厄尔尼诺是怎么形成的,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