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四版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笔记

2024-05-17 07:55

1. 管理学第四版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笔记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它有三层含义: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学第四版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笔记

2. 求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快考试了 很急很急的 minwei2335@hotmail.com 谢谢了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题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四题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 领导人角色、 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五题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一: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个别——一般1: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2: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b:选择好典型
c: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d: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二:试验法。
三演绎法    一般——个别

第二章:
第一题答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守信——信誉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
第二题答案:查理。巴贝奇(英国)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它认为工人的收入主要包括a: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b:按照生产效率以及贡献所分得的利润。C: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
第三题答案:19世纪末期,由于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规模和资本日益扩大,企业管理职能逐渐和职能资本分离,管理职能则委托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机构承担,出现了专门的管理层。管理工作也成了有专门人员研究的一门学问,“科学管理理论”由此产生了。;他认为单凭经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这些变革形成了“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它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第四题答案: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 经营职能、 财务职能、 安全职能、 会计职能、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领导  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
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第五题答案:书本p64页。
第六题答案:“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
霍桑试验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
过程: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观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第七题答案: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1: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消  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主导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图)。程序化决策: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往往可制定一个例行程序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问题极为重要、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循的决策。
第八题答案: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一:管理思想的创新传统:以资源短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新经济时代: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收益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二:管理原则的创新。前四代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1:劳动的分工和再分工、自身利益(亚当。斯密)2:依据精细划分的工作付酬(巴贝奇)3:管理的分工和再分工、体力与脑力分离(泰罗)4: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泰罗、韦伯)5:每个人应该只有一个上司(法约尔)6:自动化运动。三:经营目标创新。1: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2: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四:经营战略创新。传统的竞争战略:“零和博弈”。信息时代: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原则”。五:生产系统创新。1990年代后由MPR和MPR2发展出EPR(企业资源计划)。EPR的核心思想: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六:企业组织创新1: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由极端化向扁平化方向发展2:建立学习型组织3:规模经济的传统正在改变4:虚拟公司正在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
第九题答案: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第一题答案: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二: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管理者从系统理论中得到的启示: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管理1:整体性原理2:动态性原理3:开放性原理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
第二题答案: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1:职责的界限要清楚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3:职责要落实到人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一个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1:权限;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三题答案: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0世纪末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观点: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企业要想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做到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四题答案: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直接、明显,可有效度量;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只能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察
人类活动为什么要追寻效益原理?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第五题答案: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公正、客观。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时要做到: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第六题答案:伦理的特性1: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2: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3:普适性——所有人都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4:扬善性。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和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伦理与效益的关系: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付出一定的成本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3:历史证明效益和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

第四章:第一题答案:一: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内容: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实质:体现全体人们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二:法律的特点与作用。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三: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1:利用法人的权力自觉抵制不正之风。2:应严格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题答案:一:行政方法的内容: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实质:通过行政组织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二:行政方法的特点和作用。1:权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2:强制性——行政权力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等对管理对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强制性,行政方法就是通过这种强制性来达到指挥与控制的目的3:垂直性——行政方法是通过行政层次来实施的,基本上属于“条条“的纵向垂直管理4:具体性 5:无偿性。行政方法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同意意志。2: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3: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4:行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三: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1: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3:信息在运用行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3:信息在运用行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4:行政方法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所以对下属有较强的约束力。这种特点使得上级在使用行政方法时忽视了下属的正确意见和合理的要求,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题答案:一: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经济方法: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与罚款。二: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三: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1:注重经济方法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2:注重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第四题答案: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1:人生观及道德教育 2: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3:民主、法治、纪律教育4:科学文化教育5:组织文化建(组织文化:组织员工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在组织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突出管理的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应选择正确的教育的方式应少采用被动的讲授教育,而多采用主动的小组讨论、现场实习、和体验实习等方法。

第五章:第一题答案:一:功利主义伦理观。功利主义的目标: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1: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2: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二:权利至上的伦理观。认为:决策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1:积极的一面: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2:消极的一面:接收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个人自由的保护看的比工作的完成更重要。三:公平原则的伦理观。认为:管理者应该公平的实施规则。四: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即要求决策者在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这种伦理观综合了两种“契约”1:经济参与人当中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2:一个社区中特定数量的人当中的较特定的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第二题答案: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以下7个特征1:把遵守伦理规范最为获取组织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为组织的一项责任2:不仅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出发,更从社会整体角度出发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企业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第三题答案:1:道德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人们发现2个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3:结构变量。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4:组织文化。最有可能产生高伦理标准的组织文化是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与弱组织文化相比,强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更大5:问题强度
第四题答案:改善伦理行为的途经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3: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者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高层管理者可通过奖惩制度影响员工的伦理行为)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题答案:一:企业环境的伦理行为1:保护环境2: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3:污染治理。二: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1:不歧视员工 2: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员工3: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善待员工的其他举措。 三: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1:提供安全的产品2: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3:提供售后服务4:提供必要的指导5: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不压制竞争,不搞恶心竞争,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搞垮对手
五: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为投资者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报酬;应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准确的报告给投资者
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企业不仅要为所在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还要尽可能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

第六章:第一题答案: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其任务是努力创造这些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
第二题答案: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组织文化在本质上属于“软文化”范畴,是组织自我意识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组织文化相比教社会文化和民主文化有它们的共同属性和自己的不同之处。1: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2: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3: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4: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集体凝聚力。
第三题答案: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有:一:组织精神。经过经心培养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的特征、地位、形象等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七精神”。二:组织的价值观。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它具有调节性、评判性、驱动性。组织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优秀的组织总会追求崇高的目标、高尚的社会责任和卓越创新的信念。例:美国百事可乐公司认为“顺利是最重要的”三: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5个1:服务、产品形象2:环境形象3:成员形象4:组织领导者形象5:社会形象。
第四题答案: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5个1:服务、产品形象2:环境形象3:成员形象4:组织领导者形象5:社会形象。
第五题答案:一:自我凝聚功能。二:自我改造功能。三:自我调控功能。四:自我完善功能。五:自我延续功能。
第六题答案:所有的组织都会把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组织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或最高宗旨,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成为统一组织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观,就会构成组织内层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为统领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因此组织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组织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要追求目的——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第七题答案:一:选择价值标准。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选择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观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问题。两个前提:1: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2: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标准要抓住4点:1: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2: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3:要使得组织文化标准和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和谐
4: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二:强化员工认同1: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2:树立榜样人物 3:培训教育三:提炼定格1:精心分析。2:全面归纳。3:精炼定格四:巩固落实1:建立必要的制度2:领导率先垂范五:丰富发展。

第七章:第一题答案: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和数据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加工处理——信息
第二题答案:管理人员信息的评估的方法: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信息的收益较高,而其获得成本也更高2: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由于回答要求字数限制,内容不全但是还有***

3.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要快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周三多)3
 
第十六章:第一题答案:一:领导的含义。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二:领导的作用1:指挥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具体作用:引导不同职工努力的朝同一目标,协调这些职工在不同时空的贡献,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
第二题答案:领导的全了来源是管理的职权,和自身的影响力。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
第三题答案:领导者说应具备的素质有:一: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二:业务素质知识:1: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3: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知行业发展方向。4: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和人才学5:应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业务技能: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念能力。2:决策能力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6:知善任的能力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三:身体素质
第四题答案:“好的领导班子”的结构是:(一):年龄结构。领导班子的年轻化,是现代企业的客观要求,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二)知识结构——领导班子中不同成员的知识水平构成。(三)能力结构。领导的效能不仅与领导者的知识有关,而且与他运用的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四):专业结构——领导班子中各位成员的配备应由各种专门的人才组成,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从总体上强化这个班子的专业力量。
第五题答案:我们把领导定义为影响力,就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领导者的行动即在于帮助一个群体尽其所能地实现目标。领导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地进行领导的本领是作为一名有效管理者的必要条件之一。领导的实质就是追随关系。换言之,正是人们愿意追随某人,从而使他成为一名领导者。人们往往追随那些他们认为可提供实现愿望、要求和需求手段的人。作为一名有效的领导人,要具备四种情况:1:有效地并以负责的态度运用权力的能力。2:能够了解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况下由不同的激励因素的能力。3:鼓励人们的能力。4:是以某种活动方式来形成一种有利的气氛,以次引起激励并使人们响应激励的能力。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尽力使用上述四种能力,以保证领导的有效性。
第六题答案: 领导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内涵极为丰富。一:做领导的本职工作二: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1:即使你不相信对方的说话内容时,也要悉心倾听,善于分析2:让对方把话说话,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打断对方的思路3:鼓励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4:仔细观察对方的神态,捉摸对方的意思5:要态度诚恳的对问题作出回答6:领导者要控制直接的情绪,不能感情用事。三: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1:平易近人2:信任对方 3:关心他人 4:一视同仁 四:做自己时间的主人1: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2:学会合理地使用时间3:提高开会地效率
第十七章:第一题答案:一: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构成可对人的激励”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又某种动机引起的。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效价: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 期望值: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 二:内因与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根据此观点:可以把人的行为(B)看成是其自身特点(P)及其所处环境(E)的函数B=f(P、E)因此,为了引导人们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既要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要采取措施改变个人行动的环境
第二题答案: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2个基本观点。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影响行为。2:人的需要都是有轻重的某一层次得到满足后,另一层次需要才出现。需要层次划分为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最基本的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等。;安全需要——1:现在的安全需要。如:就业保障2:未来的安全需要。如:失业后的生活保障;感情需要——人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接纳,关心,友爱,在感情上有所归属;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希望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理想。根据上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人类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等特征。
第三题答案: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比较全面的说明了各种理论的内容。图书本p525页。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概率的影响。2:个人实际达到的绩效不仅取决于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大小,以及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的程度的影响。3:个人所应得到的报酬应当以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值标准。4:个人对于受到的奖励是否满足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受激励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5:个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波特的理论告诉我们,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产生效果就必须考虑上述的很多方面。
第四题答案:公平理论——亚当斯认为:人们会通过两个方面来判断获得报酬的公平性。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来判断自己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纵向比较:自己的目前和过去的比较。图书本P522页四: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行为对他有利,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至消失(一)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1:连续的,固定的强化2:间断的,时间和数量不固定的强化。(二)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第五题答案:常用的主要有四种: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以及培训教育激励。工作激励: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成果激励:在正确评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职工以合理奖惩,保证职工行为的良性循环;批评激励:通过批评来激发职工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培训教育激励: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知识培训,来增强其进取精神一:委任恰当工作,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1:工作的分配要考虑到职工的特长和爱好2:工作的分配要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二:正确评价工作,合理给予报酬,形成良性循环三:掌握批评武器化消极为积极1:明确批评目的2:了解错误的事实3:注意批评的方法  4:注意批评的效果。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进去精神
第十八章:第一题答案: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沟通的重要性1: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经。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建立联系的桥梁。沟通步骤1:发送者必须向接受者传达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翻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一系列符号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翻译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 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接受。
第二题答案:沟通的类别(一)按照功能划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工具式沟通:是发送者将信息、知识、想法、要求传达给接受者,目的是影响改变接受者的行为。感情式沟通:沟通双方表达感情,获得对方精神上的同情和谅解,最终改善相互间的关系(二)按照方法: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沟通、电子媒介沟通等。比较图:书本P544(三)按照组织系统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以企业正式组织系统为渠道的信息传递非正式沟通:以企业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四)按照方向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五)按是否进行反馈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六)企业中的沟通网络。所谓沟通网络——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类型。其中最基本的是:轮型和风车型。一般来说,选择哪一种网络取决于外部环境和沟通的目的。集权化的网络:(y型和轮型)在较简单的工作中比分权化的网络有效。分权化的网络:适应于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便于信息交换和充分利用资源。
第三题答案:一:有效沟通的障碍(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两类:1:接受的有选择性2:沟通技巧的差异(二)人际因素:人际因素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的可靠程度和表达者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取决于4个因素:诚实、能力、热情、客观。(三)结构因素——主要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  四个方面:1: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2:信息通过的等级越多,它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越长,信息失真的概率越大。3:当团体的规模较大时,人于人之间的沟通也相应地变得较为困难4:空间约束不仅不利于他们工作间的交流,而且还限制了他们的沟通(四)技术因素——主要包括: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二: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要学会:听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畅通无阻和完整性。5:职工代表大会——可以为厂长汇报工作提供良机6:非管理工作组7: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8: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第十九章:第一题答案: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一)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的一切环境都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二)理权力的分散——企业的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三)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仍是必要的(四)控制的基本原理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耦合”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第二题答案:控制的三个基本的环节的工作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一:确立标准。标准:人们检查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控制的基础。1:确定控制对象2:选择控制的重点3:制定标准的方法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1: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2:根据评估建立标准3:工程标准。二:衡量工作成效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三:纠正偏差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找出原因之前,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需要纠正的可能是1:企业的活动。也可能是2:组织的计划计划的标准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a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b: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c: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第三题答案:控制和计划的关系:控制的任务就是保证计划的实施。在实施计划时,控制必须反映计划,而计划工作必须先与计划; 在实际的控制中,“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关键。因为,如果错误的选择了标准,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我们衡量什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中的员工追求什么。
第四题答案:“调整性纠偏”是指在控制过程中,将出现问题的工作矫正到正确的轨道上。“彻底性纠偏”是指首先要弄清工作中的偏差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然后再从产生偏差的地方开始进行工纠正行动。许多管理者常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不采取彻底纠正活动,并因此才满足与不断的救火式的调整纠偏行动。然而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对偏差进行认真的分析,并花时间永久性纠正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是非常有效的。
第五题答案:按照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分为4类。1:程序控制:特点是:控制标准Z是时间t的函数Z=f(t)。2:跟踪控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假设“先行量”为W,则Z=f(W)。3自适应控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的函数。Z=f(Kt)。4最佳控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Z=maxf(X、S、K、C)Z=minf(X、S、K、C)。目标控制:1:预先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预测其利用效果等。2:现场控制——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作用: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3:成果控制——事后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和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第六题答案: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备的条件是1:能够提供正确的数据2:必须能够提供正确的信息3:从经济的角度看,一个控制系统必须是合理的4: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不利的变化5:必须是容易理解而且有价值的系统6:系统的标准必须是合理而且能够达到的7:控制应该包括组织中关键的活动、作业和事件8:控制系统应该涉及到例外的事件发生9:应该具有多重标准10:一个有效的系统不仅应该可以指出一个显著的偏差发生,而且还可以建议如何纠正这种偏差。
第二十章:第一题答案:预算的内容: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今预算、资金支出预算、资产负责预算
(一) 收入预算:主要内容是销售预算——通过分析企业过去的销售情况,目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比较竞争对手和本企业的经营实力,确定企业在未来时期内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必须达到的销售水平
(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和支持预算都是从财务角度计划和预测了未来活动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费用。
主要包括:1:直接材料预算   2:直接人工预算    3:附加费用预算
(三)现金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现今的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通常由财务部门编制。
现金预算只能包括现今流程中的项  。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都是属于短期预算
(四)资金支出预算——长期预算主要包括:1:用于新改造或扩充生产设施的支出   2:用于增加品种、完善产品性能或改进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支出3:用于广告宣传、寻找顾客的市场支出等。
(五)资产负责预算——是对企业会计年度末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1:通过分析流动资产与流动负责的比率,可以发现企业的财务安全性和偿债能力的大小2:通过将本期预算与上期实际发生的资产负责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企业财务状况发生的变化,从而进行事前控制
第二题答案 :一:比率分析(一)财务比率1:流动比率——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责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负责的能力2:负责比率——企业负责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3:盈利比率——企业利润与销售额或全部资金等相关因素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  、资金利润率(二)经营比率——活力比率。是与资源利用有关的几种比例关系。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和各种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1:库存周转率——销售总额与库存平均价值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与销售收入相比库存数量是否合理。2: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总额与固定资产之比。反映了单位固定资产能够提供的销售收入,表明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3: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表明单位销售费用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反映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比率分析只能定性分析不能定量分析。
第三题答案:审计控制。审计——反映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
(一) 外部审计——由外部机构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而系统的检查优点: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因而可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证性缺点:外来审计人员不了解企业的流程,可能产生困难;被审计的内部成员可能产生抵触心情
(二) 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机构或由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来独立地进行地,内部审计兼有许多外部审计地目的。
作用:1: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否有效地保证既定目标地手段。2: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有关改进公司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意见。3:内部审计有助于推行分权化管理。缺点:1:可能需要很多费用2:内部审计不仅要搜集事实,而且需要解释事实,并指出事实与计划的偏差3:员工可能认为审计是一种“密探”或“查整性”的工作
(三) 管理审计——一种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地方法。通常聘用外部地专家来进行。
第四题答案:损益控制——根据企业或企业中地独立核算部门地损益表,对其管理活动及其成效进行综合控制地方法。
缺点:1:是一种事后控制。  2:由于许多事项不一定能反映在当期的损益表上,损益表上不能准确地判断利润发生偏差的原因。投资报酬率控制:投资报酬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销售利润率×投资周转率。投资报酬率主要适用于事业部或其他分权制的部门。亲自观察控制;报告分析法——用二手资料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衡量实际绩效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报告分析法额关键是: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报告形式的扼要性。
第五题答案: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对象与成本分配。成本对象——指需要对其进行成本计量和分配的项目,如:产品、顾客、部门等。(一)直接成本分配方法(二)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二:成本控制的步骤(一)建立成本控制的标准(二)核算成本控制绩效及分析成本发生偏差的调查(三)采取纠偏措施。三:成本控制的作用——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地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第二十一章:第一题答案:组织、领导、控制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所不可能缺少的,从某种角度所,它们是管理的“维持职能”。其任务是保证系统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进行。但是管理是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仅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创新职能。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所以所管理的本质是创新。
第二题答案:“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1: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2:任何社会系统都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与外部不断发生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动态,开放的额非平衡系统。系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这种为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管理的——创新职能3:系统的社会存在是以社会的接受为前提的,而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系统存在,又是因为该系统提供了社会需要的某种贡献,系统要向社会提供这种贡献,则必须首先以一定的方式从社会中取得某些资源并加以利用。“维持”和“创新”作为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系统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
第三题答案: 组织在运行中的创新包括了很多方面,如: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等。组织内部的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1:从创新的规模以及从创新对系统的影响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局部创新是在系统性质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和部分要素或组合方式进行创新;整体创新是指改变系统的目标和使命,影响系统的社会贡献的性质。2:从创新和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和积极攻击型创新。防御型创新是指为了避免环境变化对系统造成的威胁,而在系统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的调整。攻击型创新是指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个机会。3:从创新发生地时期来看分为:初见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系统的组建活动本身就是社会的一种创新活动;在企业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必须以攻为守,要求不断地创新。4:从创新的组织程度来看,可分为自发创新和有组织的创新。
第四题答案:一:创新的过程(一)寻找机会1:企业系统外部,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因素有:a:技术的变化 b:人口的变化c: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d: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2:企业系统内部,引发创新的不协调现象a:生产经营中的瓶颈,可能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劳动积极性的发挥。B:企业意外的成功与失败(二)提出构想。(三)迅速行动。(四)坚持不懈
第五题答案: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一:目标创新企业每一个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地特点,及变化地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二:技术创新:主要内容:1:要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包括材料创新和设备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地时空组织方面。2:产品创新:品种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三: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企业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五:环境创新——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
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第二十二章:第一题答案:技术创新不等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是技术创新,但是技术创新不一定是技术发明。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要快

4. 求管理学考试有关重点。高教出版社第三版的。

第一章 管理系统
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的概念
 组织: 指人们一起工作创造盈余的群体。
 组织都具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每一个组织都是人的组合。
 每一个组织都有一种系统性的结构。
管理职能的涵义与内容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
五大职能:
管理者的素质:是指管理者的与管理相关的内在基本属性与质量。管理者的素质主要表现为品德、知识、能力与身心条件。
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组织的形态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内部的单位或部门
 
 管理对象——资源或要素
 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时间、信息
管理机制的涵义与特征
 管理机制的涵义: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管理机制的特征:
   (1)客观性  (2)自动性 (3)可调性
 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管理机制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
 管理机制以客观规律为依据。
动力机制主要构成
动力机制的构成 内     容 作用原理
利益驱动 人们会在物质利益的吸引下,采取有助于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从而有效推动整个系统的运行 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
政令推动 管理者凭借行政权威,强制性地要求被管理者采取有助于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以此推动整个系统的运行 社会规律决定的
社会心理推动 管理者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或措施,对被管理者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和激励,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地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是由社会与心理规律决定的
第二章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发展史
 纵观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管理思想阶段,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
 古典管理思想阶段,19世纪末至1930年,以泰勒和法约尔为主要代表;
 行为科学思想阶段,1930年至1945年,以巴纳德和梅奥为主要代表;
  现代管理思想阶段,1945年以后至今,管理思想活跃,出现了管理理论丛林现象。
关于人的本性的假设:经济人-理性人-强互惠人(另一种说法: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
 1. 用系统的管理知识来替代经验
 2. 群体活动必须协调,而不是各行其是
 3. 人与人之间应该合作,而不是惟我独尊
 4. 工作的目的是产出最大化,而不是限制性产出
 5. 要促使工人为自己、也为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评价
 (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把人当经济人
 局限于基层管理
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
 基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
 出发点:经济利益驱动
 管理手段:“胡萝卜+大棒”
 研究方法:静态研究管理一般过程
战略管理思想及代表人物
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战略
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的基本含义。
  按照哈默与昌佩所下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企业再造流程的过程
⑴诊断原有流程
⑵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
⑶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
⑷重新设计企业流程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思想
 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这种组织由一些学习团队组成,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心和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不断创新,持续蜕变,从而,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 管理与社会
学会:从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企业进行定位。
企业的伦理道德的定义及其对企业的作用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精神资本,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其价值:一方面,企业伦理可以从宏观上起到协调社会和企业关系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内在效率。
提高伦理道德标准的途径
 加强事务透明度和对伦理准则的宣传
 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伦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对员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伦理行为制度化
 鼓励内部揭发
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两种相反的社会责任观:
 古典社会责任观认为,职业经理对股东负责;
 社会经济观认为,建立和维持更大的社会责任。
 赞成公司社会责任的主要论据:公众的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好的环境;减少政府调节;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占有等。
理解“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与“社会价值最大化”,“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区别,以及目前世界上各地区企业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地区分布特征。
第四章 计  划
计划的含义
 计划(Plan):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全局性战略,开发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简言之,选择任务和目标,同时决定其实现方法。
 计划既涉及目标(做什么),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法(怎么做)
 计划的目的是给出努力方向,减小变化的冲击,使浪费和冗余减至最少,以及设立标准以利于控制
战  略
 战略是着重为实现组织长远目标所选择的途径,主要指出组织活动方向、工作重点和资源布置优先次序,但不确切说明怎样完成目标。
 战略(strategy)是指确定企业的使命或意图和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并采取行动配置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
 企业按既定的方向做出调配资源的决策
 不能让战略成为装饰品,而是一个能够实实在在指导具体行为的思路
业务层战略的种类
成本领先战略
 通过设计一整套行动,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并提供为顾客所接受的产品或服务
 企业怎么获得成本领先优势
 高效率的运作
 规模经济
 技术创新
 人工成本
 优惠地取得原材料
差异化战略
 通过设计一整套行动,生产并提供一种顾客认为很重要的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战略强调
 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的性能或价值
 杰出的产品质量
 迅速创新的能力
 技术性专长
 消费者独享或高档的感觉
 采用差异领先战略企业的风险
集中战略 Focus strategy
 集中在狭窄的细分市场中寻求成本领先优势或差异化优势
 集中成本领先:既讲究款式又要求低价的青年消费者构成了宜家的细分市场
 集中差异领先:法拉利生产特小型的超级车
 目标是独占这个细分市场
 集中战略是否可行取决于细分市场的规模,以及该细分市场能否支撑集中战略的附加成本
 研究表明,集中战略也许是对小企业最有效的战略
 采用差异领先战略企业的风险
整合战略 Integration
 当公司经营状况稳定时,通过自行生产其所需原材料或自行销售其产品的方式来增加收益.
 后向整合 Backward vertical integration:
 生产或加工其所需原材料.
 前向整合 Forward vertical integration:
 销售其产品或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多元化战略 Diversification
 在保持原有业务基础上,生产或服务进入某一新的领域.
 相关多元化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进入与原经营领域有一定技术相关性的新行业经营.
 不相关多元化 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为减少原单一行业的经营风险,进入与原经营领域完全不相关的行业经营.
制定战略的工具
波士顿矩阵
生命周期法
行业结构分析
TOWS分析
选择竞争优势
 按照波特的观点,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成功地为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
 认为管理者能够从三种一般战略中进行选择,成功取决于选择与组织和产业的形势相适应的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集中战略
 选择哪一种战略,取决于组织的长处和竞争对手的短处
保持竞争优势
 要获得长期的成功必须阻挡来自竞争对手的侵蚀,或是跟上产业演变的趋势
 保持竞争优势的方法
 利用专利和版权减少仿制
 当存在规模经济时,降低价格以扩大销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与供应商签定专供合同限制其向竞争对手的供应能力
 鼓励政府对进口商品征税以限制来自国外的竞争
TOWS矩阵——情境分析的工具
          内部
外部 S    优势(建立) W  弱点(弥补)
O  机会(利用) SO战略:最大-最大
通过思考利用公司的优势抓住机会的途径产生  WO战略:最小-最大
力图通过克服弱点利用机会
T   威胁(避免) ST战略:最大-最小
考虑利用公司优势躲避威胁的途径 WT战略:最小-最小
基本上是防守性的,主要是为了是劣势最小化以躲避威胁
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及计算公式)
第五章 组  织
纵向关系:权利与责任
 股东的权利与责任
 股东的权利:投票权和分红权(一股一票制度)。
 股东的责任:有限责任
 董事会的权利与责任
 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是信托关系。
 责任:对股东履行受托责任、对公司履行真诚责任、对职位履行合格责任
 权利:制定战略、确定政策、监督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的权利与责任
 董事会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
 权利:接受董事会的委托(代理权),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
 责任:对董事会负责、对股东负责。
 生产者的权利与责任
 工人受雇于公司,签订雇佣合约
 权利:领取合约工资及相应的奖金
 责任:遵守公司章程、负责产品的生产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为设计一个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组织提供可遵循的一套原则
 既能指导着组织设计工作,也提供一种修正性的分析
 纵向原则
 统一指挥 Unity of command
 职权与职责 Authority & Responsibility
 管理跨度 Span of Management/control
 集权与分权  Centralization & Decentralization
 横向原则
 劳动分工 Division of  Labor
 部门化   Departmentalization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一)直线制
(二)职能制
(三)直线——职能制
(四)战略业务单位制
(五)矩阵制
(六)虚拟组织
战略业务单位制(事业部制)
划分事业部的标志:主要按产品、项目,或地域划分事业部。
优点: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适应市场;公司高层集中思考战略问题;有利于培养综合管理人员。
缺点:存在分权带来的不足,指挥不灵,机构重叠;对管理者要求高
适用:面对多个不同市场大规模组织。
战略——结构理论
战略 结构方案
创新战略 有机结构:结构松散,工作专门化程度低,正规化程度低,分权化
成本领先战略 机械结构:控制严密,工作专门化程度高,正规化程度高,高度集权
模仿战略 有机—机械结构:松紧搭配,对于目前的活动控制较严,对创新活动控制较松
组织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指组织成员共有的总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组织文化的7方面的特征:
 创新与冒险:组织在多大程度上鼓励员工创新和冒险
 注意细节:组织在多大程度上期望员工做事缜密、善于分析、注意小节
 结果定向:集中于结果而不是强调实现这些结果的手段
 人际导向:管理决策是否考虑到决策结果对组织成员的影响
 团队定向:以团队还是以个人来组织工作
 进取心:员工进取心和竞争性如何
 稳定性:重视维持现状不是重视成长
组织文化的构成
 组织文化的构成分为三个层面
 组织精神文化层的构成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道德等
 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包括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等
 物质文化的构成包括:厂容,企业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
我国组织文化面临的问题
组织文化的设计
第六章 人  员
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定义
    绩效评估是指对工作行为的测量过程,即用一套既定的标准来测量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将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
绩效考核作用
 绩效考核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控制系统,起着监督、控制、反馈以最终提高组织绩效的作用;
 协助管理者,依照下属的表现和绩效决定工资;
 决定员工将来的任用,如留任、调职、晋升、降职或解聘;
 帮助管理者进行是否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决策;
 通过反馈,激励员工。
绩效考核功能
 使你不必陷入各种事务中(过细管理);
 帮助员工掌握合理的自我决策,节省你的时间;
 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
 减少出现当你需要信息时没有信息的局面;
 帮助员工找到错误和低效率的原因(重复错误)
基于公司战略分解的绩效指标体系
 
职业生涯战略设计
为什么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第七章 领  导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他假设每个人有五个需要的层次
 生理需要:衣食住行等。
 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感情的伤害。
 社会需要:友谊、爱情和归属等。
 尊重需要:自尊、荣誉、地位等。
 自我实现需要:成就感。
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构成根据三个基本假设: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
 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领导的定义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即通过对人们的有效影响而使其有强烈意愿并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一种艺术或一种过程。
 领导者: 施加影响的人
 领导职能对所有各类群体行动都有重要作用
领导的构成要素
 权力——有效并以负责的态度运用权力
 对人性的理解
 鼓舞能力
 领导风格与组织氛围的协调

5. 谁有管理科学基础吴育华第三版的课后答案详解啊!!急急急!!

第一题答案:
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
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扩展资料
研究方向:
1、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管理全面融汇了经济科学和技术及管理科学。本方向的物流工程研究,对基础理论及各类问题的研究已深入到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对配送规划、物流共同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决策科学
决策科学是应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研究决策科学理论和决策者行为的一门学科。它为个体和群体决策者对众多可择方案的评价、选择、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谁有管理科学基础吴育华第三版的课后答案详解啊!!急急急!!

6. 谁有管理科学基础吴育华第三版的课后答案详解啊!!急急急!!

第一题答案:
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
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扩展资料
研究方向:
1、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管理全面融汇了经济科学和技术及管理科学。本方向的物流工程研究,对基础理论及各类问题的研究已深入到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对配送规划、物流共同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决策科学
决策科学是应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研究决策科学理论和决策者行为的一门学科。它为个体和群体决策者对众多可择方案的评价、选择、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7.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课后案例分析题的答案

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

管理与管理学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P4-5 

1

: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

: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

: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

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二、何为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11

 

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根据定义,有

四层含义:

1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

、管理活动应当是有效的(效率和效果);

3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内

部的、外部的);

4

、协调的手段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特征

:

1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2

、管理的过程是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活动。

3

、

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4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三、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P12-15

 

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

1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

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

、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

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

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

、指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

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

、控制:控制的

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5

、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

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

 

关系:课本: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

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课件:

1

、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

、计划工作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特点和结构;

 

3

、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的成败,一个适当、合理的组织是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4

、领导必须适应组织和计划的要求,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5

、控制则对计划、组织、领导全面检查,纠正和预防偏差,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6

、管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管理的生命力在于通过管理职能的实践实现管理理论不断创新。

 

图

:

 

 

 

 

  

四、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

P15-19 

管理二重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1

)管理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

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2

)管理也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

3

)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

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上层建筑、社会文化)(

1

)在人类漫

长的历史中,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

)当今社会,

管理的社会属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发生了变化;(

3

)现实世界的经济发展变化,

企业管理者、股东、工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五、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P21.24-25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2下载券 下载



想免费下载本文?
立即加入VIP



文档免下载券下载特权

全站付费文档8折起

千本精品电子书免费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配...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 管理学习题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复习 管理统计学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作业答案(全)-配套教材《周...    

12页    
免费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答案txt    

33页    
免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迷你版    

15页    
1下载券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件04(第...    

79页    
5下载券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件10人员的配备    

26页    
5下载券    

更多与“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相关的内容>>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配套练习题(全)及答案学生    

21页    
1下载券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配套练习题(全)及答案 
(1)    

48页    
2下载券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配套练习题四    

8页    
免费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配套练习题三    

20页    
免费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配套练习题二    

7页    
免费    

更多与“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配套练习题”相关的内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2011112...    

13页    
1下载券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36页    
1下载券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五版) 周三多 课后习题答案    

97页    
5下载券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30页    
免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_课后习题答案    

97页    
1下载券    

更多与“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相关的内容>>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内部 
56 题目 1    

2页    
免费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    

11页    
5下载券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重点    

11页    
免费    

河海大学商学院考研专业课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真题参考...    

32页    
1下载券    

河海大学商学院考研专业课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押题题库    

7页    
1下载券    

更多与“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相关的内容>>    


现代管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本科)    

3页    
2下载券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 控制方法    

6页    
2下载券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 激励理论    

8页    
2下载券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领导理论与沟通技能    

12页    
2下载券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领导职能    

4页    
2下载券    

更多与“管理学习题答案”相关的内容>>    


管理学案例分析21--24    

4页    
2下载券    

自考本科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6页    
2下载券    

管理学案例分析    

8页    
2下载券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之蚕茧大战    

3页    
5下载券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8页    
免费    

更多与“管理学案例分析”相关的内容>>    


统计学原理计算复习题    

14页    
1下载券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复习(六种题型重点)    

14页    
1下载券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计算题)    

5页    
免费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复习(六种题型重点)[1]    

15页    
免费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公式)复习资料    

16页    
免费    

更多与“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复习”相关的内容>>    


南京财经大学网络教育管理平台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31页    
免费    

人力资源管理与统计学试题练习(答案)1-1    

5页    
免费    

09华南理工大学 
博士生入学考试管理统计学试题    
暂无评价     
1页    
1下载券    

大一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暂无评价     
79页    
免费    

卫生事业管理考试 
卫生统计学试题汇总(个人整理)    

38页    
5下载券    

更多与“管理统计学试题”相关的内容>>    




今日推荐








20080份文档


权威学术专区


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模式及风险研究

房地产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改革探讨

黑果枸杞苗木快速繁育及建园技术







48份文档


春季养生


春季男性必吃的12种食物

男性常搓九部位补肾又健脑

春季养生及疾病预防知识







120份文档


2014年细分行业研究报告年度盘点


2014年移动互联网O2O分析报告

2014年在线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互联网金融投资行业分析报告


您的评论 *感谢支持,给文档评个星吧!






240
发布评论
换一换




用户评价

评论加载中...

			
暂无评论









©201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用手机扫此二维码:×


*当前选择了字,最多支持70字。




以下结果由提供:×



百度翻译




百科词条:×



百度百科

关闭












搜试试 3  帮助去网页搜索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下载2 下载券做任务领下载券立即前往






/23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微信

扫二维码,快速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课后案例分析题的答案

8. 请问:谁有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请发给我,谢谢! 邮箱:1169725495@qq.com

推荐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题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