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4-05-29 01:55

1.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看完之后,真是涨知识了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是说,老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首先必须是科学的,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必须体现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扎实打好知识基础,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发扬敬业精神,向学生传授好科学知识,力求课堂上少出差错。  

    2  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2.1  教学目标要求要具体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教学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具体、全面,要求是否适度。因此,要为每课时、每单元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这就好比带学生去野外活动,学生已经走得很累了,他们很想休息,如果你还要求学生加油走,快点走,学生还是走不快。而如果你说:同学们,大家走到前面那棵大树旁就休息,好不好?这时学生肯定一下就走得快了。这就是目标的激励作用,因为目标明确、具体,可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根据自己体会,上一节课,如果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如果这四个问题解决好了,你们就学懂了,就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心中就有数,学习目的就明确。反之,不交代目的任务,教师走进教室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讲完,学生听完,结果课后检查,学习效果可能很差。有目标的教学就好比百米赛跑,目标明确,参赛者可对准目标往前冲,而无目标的课堂教学就好象饭后散步,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2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还具有反馈、评价的功能。通过目标教学,进行有效的反馈、矫正,查漏补缺,一课一评价,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实验证明,目标教学能面向全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全面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偏态分布。在目标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矫正机会多,其中有三次反馈矫正,有基本训练后的、新课教学后的、综合练习后的等。同时,还伴随着及时的教学评价,可以是教学之后,为改善学习作准备的诊断性评价;可以放在教学之中,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放在某一单元结束之后,即为改善本单元学习查漏补缺,又为改善下阶段学习作准备的终结性评价。  

    通过这样的反馈、矫正、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吸收知识的效率,使所有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  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才能做到既保证教学效果,又符合美学法则呢?古人写文章讲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应以序列性为前提,实现序列性与波动性二者的最佳组合,使课堂教学既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良性运行。现代心理学家、统计学家证明: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水平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根据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凤头—驼峰—豹尾”的形式,即由精彩夺人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构成的抛物线式结构。

3.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严格遵守并落实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学校推行教学的保障,是教学之本。教学一定是一个循环,讲—学—练—考—补,从章节到单元到整本书,从小循环到大循环,这样,知识才能从老师的讲到学生的学,到最后的消化。任何老师都要遵循这一规律,我们都要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一点都马虎不得。教学一定是抓出来的——抓课堂,抓纪律,抓时间,抓落实。当老师,这是个基本道理,要想最后有好的教学结果,就必须要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如下:1、强化课堂纪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课堂纪律,有一个好的学习风气,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能够安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教师平时就要好好管理班级,多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上课时课堂纪律比较好,这样自然教学质量就比较高了。2、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步自然是要精心备课,对所讲的内容了如指掌,钻研教材,理解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怎么样让学生接受,掌握教材的知识点。3、调动学生参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学生配合教师,如果教师只顾自己讲,学生不参与,不学习,那课堂效果自然是低下的。调动学生参与的方法,可以使用多媒体,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等。

5.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严格遵守并落实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学校推行教学的保障,是教学之本。教学一定是一个循环,讲—学—练—考—补,从章节到单元到整本书,从小循环到大循环,这样,知识才能从老师的讲到学生的学,到最后的消化。任何老师都要遵循这一规律,我们都要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一点都马虎不得。教学一定是抓出来的——抓课堂,抓纪律,抓时间,抓落实。当老师,这是个基本道理,要想最后有好的教学结果,就必须要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一、 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二、通过物理教学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确保三维目标的达成。
三、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四、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五、遵循“343”模式要求上课,深化新授课“自学——展示——合作探究——达标提高”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落实“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六、充分发挥异质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作用。

7.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课堂高效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质量高层次的标准,教育思想的渗透、教学任务的完成、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达到的。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能力提高的深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理想追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老师们会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太简单,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理解都差不多,但细节上未必就都能理解的透彻了。小学数学数量关系当中就有 “效率”一词,我们老师理解的“高效”是不是就是“高效率”呢?但是“高效”不仅仅指效率,还要考虑效益。所谓效率,从工程学上简单的说就是单位时间内的完成的工作量,而效益则是指依靠某种力量、做法产生的效果。以此来看,高效课堂既要看教学效率,即为教师在4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任务量;更要看教学效益,则为课堂上的师生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所产生的效果。不仅要看40分钟所学的量,还要看所学的质。不仅要看教师的教,还要看学生的学。不仅要看知识的掌握,还要看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不仅要看知识目标的实现,还要看学习的情感和知识形成的过程。高效课堂其核心是“教学效益”,而并非是“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

现实的情况是,多数老师不可谓不辛勤,不可谓不认真,但从教学效益上看,结果却不很理想,特别是我们的老教师,由于世袭传统,参与教学研究和学习的机会又少,老一套的拼命干,就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听过村小一位老教师的一堂课,可以看得出,这位教师是用了功的,课前应该也做了大量的准备,课上也是“手舞足蹈”,但学生就是“云山雾绕”。这往往就是这些教师只注重了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却很少去考虑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再一个现实就是我们有些教师对“高效课堂”有所认识,但却未必能做到“高效”,至少是没有做到人人高效、堂堂高效。原因很多,既有教师的问题,又有教育管理的问题。从我县的现实来看,教师任课科目多,学生数量大,既要忙于作业的批改,又要忙于各种簿本表册,还要处理各类琐碎的事情,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堂堂高效。但这些都是客观次要问题,主要还是教师的问题,要想追求高效课堂,首先要积极追求做一名高效教师。高效教师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二、什么是高效教师

好人不一定就是好老师,高效教师才能高效教学,才算是好老师。什么是高效教师?要让我来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查阅很多资料,虽有相同相通之处,但也仁者见仁。所以我不想从事业追求,道德情操,个人人格,专业发展这些大方向来说明,我想借用四川省南江县吴臣国和唐中耀这两位普通一线教师的一段文字来阐述普通教师怎样做才算是高效教师,至于什么是高效教师,还得个人领悟:

首先,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我们不能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适应几十岁的教师,而只能我们教师主动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从而熟悉学生。于丹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哲学家正在搞研究,他的孙子常来打扰,哲学家很苦恼,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一张世界地图撕烂,让孩子再把它拼正确,心想可以清净几个小时了,哪知十几分钟后孩子就拼好了图,哲学家很吃惊,一个大人也许几个小时还拼不好呢,他怎么就拼出来了?孩子的回答更令哲学家吃惊,他说原来他是看见地图背面有一个人像头,把人像头拼好了就拿来了。你看,孩子的思维,不是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吗?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生为本,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只有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实施零距离的施教,教书育人的有效性才有基础。今天很多老师师生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主要责任应该在教师。也许有的老师会问: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与学生完全平等了,老师的威信从何而来?没有威信如何施教?这些老师认为,威信来自于教师的地位,我国传统教育不也提倡“师道尊严”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师的威信不仅仅来自于身份地位,更多来自于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不单指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和乐于奉献,更多的是指教师具有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宽容,以及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胜不偏爱、对差生不歧视不放弃,尤其是在学习指导中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面对教育天天出现的新问题、新学生,寻找解决之法,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这个人的观念,所以我们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行为,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比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德育观、管理观、评价观等等,最重要的是学生观。改变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对过去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弄清传统教育的精华究竟是什么,哪些是该保留的,哪些是该断然抛弃的;改变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抄教案、照搬教参书或教辅资料的搬运工行为,做一个创新知识的传授者;改变心中只有本本(教本教材)、目中无人,只关注怎样教、不关注怎样学的本本主义、个人主义,以“学”定“教”,教法围着学法转;改变独霸讲台、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生本教育”理论与实验提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课堂是人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主张多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我们认为这个理论比较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精神。

总之,教师应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一个有效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才有保障。

三、如何打造小学高效课堂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如何打造小学高效课堂自然也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一)、教师的教

1、精心的课前准备

高效课堂,说的是课堂,但教师应关注教学的全过程是否有效,目光不能只盯在40分钟内。打造高效课堂,主要功夫还要下在课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备课。

备课也讲求高效,高效的备课应该渗入了教师的思考和关注。目前我们现实的现状是备课无效、低效的情况较为严重,照抄教案,下载教案,使用现成老教案。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客观原因恐怕大于主观原因:一节高效的备课,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即要把握好教材,梳理好知识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还要掌握学情,选择教法学法,组织所需材料等等。需要备课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现在的教师已经处于高负荷、强压力状态,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细磨备课,至多能详备一节两节。从主观上来看,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备课认识不够,应付心理严重,没有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细心分析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重难点有处理的更少,能设计学法的少之又少;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一人备课,全年级组享用,分工协作变成课务分摊的较多。”从教十几年,还没有发现一位教师的备课是追求高效的,可能我们县会有这样的教师,但至少在我的周围至今还没有发现。

在我们学校中,很多教师出于各种原因设计过许多优秀案例,这是很好的备课资源,我们是不是可以建立学校优秀案例资源库,让其他用得到的教师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借鉴应用呢?这个问题我看是很值得考虑的。

什么样的备课才是有效备课呢?关注学情,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研读教材,能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切以学生为起点分析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包括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目标;认真思考,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尤其是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根据学法确定教法;设计课型和教学结构,根据课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编拟教学程序等等。

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要深入了解这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知识结构是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实际的课教学过程预设,只有了然于胸,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还有教具的准备和精神状态准备。

2、和谐的教学过程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作秀走场。这样的表演课,恐怕老师们也不是仅仅见过一堂两堂,我也就不需要举例说明了。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刻意追求“奇”、“特”、“巧”等; 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高效课堂应当是丰实。课堂有生成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而应当是全员参与,虽不能说齐头并进但至少要各有收获。

首先,学生有兴趣才会主动,才是最好学的,这里所说的兴趣不是表面的兴趣,这样的兴趣在现实课堂中真不少见,没完没了的游戏,没完没了的“摆一摆”,虽然确实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但还得考虑有没有必要用,要用多少。真正的兴趣是指深层次的参与学习的欲望,如数学课的探究活动,如果学生能自觉的、积极的参与探究过程并有愉悦感,这才是有兴趣,是那种一学完很想再多学会儿的那种感觉。抓住了学生的这种感觉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所以,教师要具有上课的激情,教师没有激情,学生何来兴趣。最好教师有点幽默感,变化使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手段,尤其需要熟练应用多媒体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板书时间,以直观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优点,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课件过多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形成。不必要的课件,实际上是一种学生“感兴趣”的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创新、思维的拓展有限制作用。

其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很重要。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不会感觉来自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压力,才会听得进去说得出来。而大多数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爱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也活跃。如果学生从心里厌烦你,你讲的再好,他也听不进去,课堂效率无从谈起。

再者,教师要站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位置。教学过程中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新课导入要简洁,开门见山,不要绕得太远,上课不说题外话,紧紧围绕课堂主题讲。例如,我校王爱星老师在讲折线统计图时,以手中的一块奖牌入手,引入到历届的奥运会中,让学生从中发现我国的运动健儿所得的奖牌数量,为折现统计图的教学做了铺垫。这一情境的创设既简洁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缺少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就会偏离方向。以数学科为例,动手操作,活动体验,合作交流是现在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但一些数学课堂出现了活动过多、过频和盲目活动的现象,课堂上学生或动手操作,或合作交流,忙忙碌碌看起来很热闹,却唯独缺少独立思考和静心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而独立思考是活动和交流的前提。做好课堂总结,再次强调重点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

3、深刻的课后反思

课前的预设与课堂的动态形成总会有出入,所以教后要做好深入的反思。成功之处要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要改进,以便于以后的教学。

(二)、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是需要教师来进行指导的。

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课前顶习

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准备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对新知识的预习应主要抓住的难点,明确听课重点,学习某种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联系哪些旧知识,哪些要做到重点准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课中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崭新的知识结构。

做好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准备

学习过程是伴随着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参与的运动过程,其参与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学生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确,心情非常愉快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学习效果才能提高。

2、 全神贯注地听课,积极认真地思考

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听课干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听课,不一心二用。

学习离不开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句空话,听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四、高效课堂的延伸

人经历的事情很多,但遗忘的东西也很多。学生所学的很多知识也是会慢慢忘掉一部分。所以,要是课堂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更高效的巩固,还需要在课堂之外进行延伸。必要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练习的设计和处理上,原我校李善玉老师做得比较好,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既涉及到基础知识又有拓展的考虑。在练习的处理上,李老师也是基本做到了有布置就有批改,且错题做到了再该再批。这种方法对学困生的转化很有作用,且学生通过练习后,对所学知识也不容易忘,但只是牵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提议借鉴发展。

总之,追求高效课堂需要我们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课堂高效

8.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去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优质课比赛总结会发言。

一、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参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四个步骤来进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许多时间,但做这样一题的价值要比做五题强,同时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将学生规定在某种思路里,即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参与权和自主权,也会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不宽阔。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酷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把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 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③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用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问:“若带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I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Ⅲ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用“角边角公理”奠定了基础。   
3.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上《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课后笔者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逐渐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四、平时教学中应善于与中考和竞赛内容接轨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学习内容与中考或竞赛内容接轨。讲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觉中接受中考试题或竞赛试题的熏陶。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做题,特别是各种中考题或竞赛题,做完后善于总结,并把各种题型分解在每一节内容中,让类似题型贯穿于学生的训练中。
参加中考或竞赛,要想获得好成绩,不是靠一个月两个月的辅导就能见效的。首先教师要多做题,头脑里要有东西,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次是在课堂上要多渗透。平时为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每堂课都会留下一道或两道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数学题写在黑板上,或竞赛题或中考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于是题海战术成了很多教师的法宝。殊不知,这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谈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了。
我们都有这么一种体会,许多学习数学的人,在20年甚至30年不接触数学题后,却仍能解出一些很复杂的数学题。为什么?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掌握了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中学数学中处处渗透着基本数学思想,如果能落实到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上,就能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发挥出一种方法论的功能。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会游刃有余、水到渠成。 其实,对中考或竞赛试题,只要少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那种考试过程中靠碰熟悉题提高成绩的做法说到底就是碰运气,是不可取的。教师的精力应该用在平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上。
六、讲课的同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授是传统的教学观点,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做作业的习惯,都加以引导,使之更趋科学合理。要求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要讲究艺术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还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更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八、善于与学生交流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只有实现心灵的零距离,学生才会打开心灵的窗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一切。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有宽松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二是要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相互信任,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才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敬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有的教师虽然有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教材的分析、讲授能力强,但是由于不善于和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关系,师生之间存在感情隔阂,教与学不能协调配合,结果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总的来说,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