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20 07:07

1. 说明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企业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原因通常包括:
1、统一业务流程,减少对人的依赖,大家在ERP中,按统一的流程做事;
2、规范化管理,减少人为的随意性;
3、提高效率,比如接到客户订单,需要查库存,以前只能打电话让仓库帮忙查,现在直接进ERP就可以看到;
4、改善组织架构,从金字塔型变为扁平型,以信息系统为中心,沟通更方便。

说明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2. 企业信息系统需要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1、统一业务流程,减少对人的依赖,大家在ERP中,按统一的流程做事;
2、规范化管理,减少人为的随意性;
3、提高效率,比如接到客户订单,需要查库存,以前只能打电话让仓库帮忙查,现在直接进ERP就可以看到;
4、改善组织架构,从金字塔型变为扁平型,以信息系统为中心,沟通更方便。

3. (2)请总结归纳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请论述在实施信息系统项目

1.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1)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因素
文体社会因素

科学技术因素

领域知识因素

环境多变因素

组织管理因素

(2)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在规律
1.偌兰模型
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经过六个阶段
 2.米歇模型
3)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
1.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过程
2.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4)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
信息系统规划
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系统维护
信息系统管理
 

2.信息系统生产周期
(1)概念
生命周期:指事务衍生存在的时间段
信息系统生存周期:是指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开始历经规划、开发、演化等过程,一直到被其他系统所代替的全过程。
过程:是指事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按照某种特征,一系列相关活动按照确定的次序演绎变化的进程。
(2)信息系统生存周期中的过程
1.规划过程
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

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

可行性分析

2.开发过程【摘要】
(2)请总结归纳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请论述在实施信息系统项目【提问】
1.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1)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因素
文体社会因素

科学技术因素

领域知识因素

环境多变因素

组织管理因素

(2)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在规律
1.偌兰模型
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经过六个阶段
 2.米歇模型
3)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
1.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过程
2.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4)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
信息系统规划
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系统维护
信息系统管理
 

2.信息系统生产周期
(1)概念
生命周期:指事务衍生存在的时间段
信息系统生存周期:是指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开始历经规划、开发、演化等过程,一直到被其他系统所代替的全过程。
过程:是指事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按照某种特征,一系列相关活动按照确定的次序演绎变化的进程。
(2)信息系统生存周期中的过程
1.规划过程
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

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

可行性分析

2.开发过程【回答】
在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研制信息系统的全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要经过初始、细化、构建、移交等阶段

信息系统开发需要从事领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并经过多次反复迭代

最后形成可以交付用户试用的信息系统

3.演化过程
演化过程从信息系统提交使用开始,到信息系统不能继续适应企业目标、管理、技术的变化被终止为止

运行过程:信息系统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维护过程:不断适应环境与需求的变化,进而完善和版本更新的过程

4.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对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

由管理内容分: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维护管理、运行管理等

根据管理对象分:人员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网络管理等【回答】

(2)请总结归纳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请论述在实施信息系统项目

4.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并举实际企业例说明

亲爱的[微笑],很高兴为您解答呢。系统应用网络化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网络经济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进展,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经营治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企业对互联网络的依靠将像今天企业对电力和电话的依靠一样重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灵敏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治理、供应商关系治理、电子商务只有采纳基于互联网络的系统才能方便地实现集团治理、异地治理、移动办公,实现环球供应链治理。【摘要】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并举实际企业例说明【提问】
亲爱的[微笑],很高兴为您解答呢。系统应用网络化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网络经济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进展,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经营治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企业对互联网络的依靠将像今天企业对电力和电话的依靠一样重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灵敏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治理、供应商关系治理、电子商务只有采纳基于互联网络的系统才能方便地实现集团治理、异地治理、移动办公,实现环球供应链治理。【回答】
传统ERP是一个面向功能的事务处理系统。它为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处理功能,然而每个业务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其他事务有关,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传统ERP对那个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操纵和治理。一些业务流程被写死在程序里,非此既彼,必须按其执行,否则就要修改程序。许多流程是由人工离线完成的。工作流治理技术是解决业务过程集成的重要手段,它与ERP或其他治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将实现业务流程的治理、操纵和过程的自动化,使企业领导与业务系统真正集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构。因此工作流治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的进展。【回答】

5. 谁来对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

能力评估工作由经电子联合会评审合格的符合条件且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实施。
电子联合会对评估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其中甲级评估机构可开展所有级别的能力评估活动,乙级评估机构只可开展CS1级和CS2级的能力评估活动。
卓航咨询是企业资质认证一站式服务平台,卓航咨询体系下的公司有:深圳市卓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卓航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卓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卓航总部在深圳,在深圳、广州、佛山等地均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常年有咨询师驻点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两化融合贯标、安防资质、知识产权贯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涉密资质、CMMI认证、ITSS认证、CCRC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ISO27001、ISO20000、其他ISO体系、各项专利申报的服务。120家机构认可,2000多家企业合作案例,8支实力雄厚的服务团队,可为企业提供1对1培训辅导,助您快速拿证(或拿补贴)。已服务客户涉及广东省各市、北京市、四川成都、湖南长沙、江苏省、江西九江等地。企业资质认证咨询代理就选卓航咨询!

谁来对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

6.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消除了中小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缩短了企业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有效弥补了中小企业的天生不足,强化了中小企业专业化营销的特长,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然而,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却是千差万别,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要求,更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为了解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对信息化的需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组织每周电脑报、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社、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联合开展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活动。 

  一、中小企业认可信息化的作用 

  1、认识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60.8%的中小企业设置有专职信息化建设和运行部门,说明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在企业中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而且其中有31%的企业由首席信息官或副总经理主管信息化工作,39%的中小企业专门设置了信息化部门的部门经理专职管理企业中的信息化工作。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有32.5%的中小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成果表示满意,而12%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成果不满意,5.5%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成果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但基本认可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有益。仅有2。8%的企业认为信息化没有明显的应用效果。 

  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2、人才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IT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IT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技术力量缺乏可能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企业中信息化程度越高则越需要较多的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 

  二、中小企业伯患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1、硬件设备情况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拥有10台以上电脑的中小企业占47.9%,有6.2%的中小企业甚至已经拥有100台以上的规模。有18.7%的中小企业还拥有5台以上的笔记本,71.9%的中小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而且有21.5%的中小企业拥有3台以上的服务器。可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2、网络设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调查企业都拥有至少一台网络设备。26.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网络设备。所有受调查企业都拥有至少一台专业存储设备。21.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存储设备。 

  由于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打印机产品在受访企业中的配备率很高,91.6%的中小企业配有打印机,甚至有57%的企业配有3台以上的打印机。 

  3、网络平台建设情况 

  企业内部网的建设为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网络。各企业虽然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一样,但多数企业都利用已有的IT资源,建成了完善程度不同的内部网络。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仅有17.3%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局域网的价值,并且建设了本单位的局域网。在被调查企业中,82.7%的企业拥有局域网,而且有50.6%的企业局域网已覆盖了全单位的所有部门。 

  4、主干网带宽 

  企业上网需求正在迅速上升,大多数企业通过宽带主干网接人互联网。12.7%的受访企业通过10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48.3%的企业通过100M以下、1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通过10M以下带宽接人互联网的企业仅占39%。对于具有较多上网需求的企业来说,互联网接入带宽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速率,也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因此,加强接入服务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5、联网率 

  全面实施信息化需要将企业中的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全面实现互联。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越高说明企业信息化实施覆盖范围越广,员工参与程度越高。从调查结果看,34.8%的中小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超过90%,42.5%的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低于70%。中小企业中计算计联网率总体水平较高,但还需要继续加强,以便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信息化。 

  在被调查企业中,只有23.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网站,51.4%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有独立的顶级域名。此外,还有24.7%的企业表示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独立的网站,全面地实现企业上网。 

  6、电子商务 

  四成中小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近一半中小企业尚未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相对竞争力的变化影响,要从B2C和B2B两个层面来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不能以中大企业的系统架构来建设其电子商务系统,应有自己的一套建设原则,否则容易遭遇人才不足、系统不相容、导入经费过高、组织不适应等问题。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阻力 

  技术人才缺乏、资金匮乏、内部业务流程不规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阻力。值得欣喜的是,中国中小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基本达成一致,只有不到15%的被访者认为企业领导是信息化建设的阻力。 

  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广泛,薪资水平稍欠竞争力,对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人才吸引和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信息化促使企业营销、采购等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降低他们用信息化手段梳理业务流程的积极性。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 

  1、信息化持续投入状况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到网络的构建和大型管理软件的上马,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更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否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统计结果表明,35.9%企业的信息化没有稳定、持续的信息化投入。 

  2、近两年信息化投入与销售收入比重 

  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逐年升高。从2003年、2004年这两年信息化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该比重均值呈上升趋势,2003年该比重均值为1.16%,2004年则为1.35%,比2003年增长16.4%。与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通常在2%--3%之间相比,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3、信息化投入结构 

  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来看,本次调查结果并不支持“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现象”的结论,中小企业硬件、软件、服务三部分投入的比重均值依次为49.7%、30.2%、25.5%。这个投入结构比例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趋于合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度过硬件投入的大规模初期阶段,今后的硬件投入会朝着升级、换代方向发展。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1、软件系统需求 

  2006年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安全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大热点,财务管理系统的新建、完善、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成为44.6%企业的重点,信息安全也是近四成企业的建设重点。另外,30%左右的企业将计划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2、硬件产品需求 

  2006年中小企业对IT硬件保持较高的购买热情。台式电脑有64.2%的企业意向购买,打印机、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网络产品有40%以上的企业打算购买;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带动安全产品的需求,35.8%企业计划购买安全产品。 

  3、信息服务需求 

  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指导咨询、新技术讲座,需求比例分别高达63.3%、57.3%,对信息化建设评估、项目监理的需求比例也在20%以上。 

  4、对IT产品的选购因素 

  从台式PC机的主要品牌提及率看,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品牌在中小企业中大受欢迎。调查结果表明,联想遥遥领先,其次是方正,兼容机排名第三。国外晶牌DELL、HP、IBM的提及率明显较低。 

  在PCJ艮务器领域,品牌集中度低于台式电脑领域。IBM和联想差距不大,二者共同占据中小企业PC服务器的半边天:DELL提及率第三,HP第四,二者提及率近30%。在打印机领域,HP、联想、EPSON是中小企业打印机的三大晶牌,提及率分别为28.5%、17.7%、14.9%。不论企业规模如何,互联网均是用户获取相关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中小企业在产品购买时比较谨慎。59.2%的企业在决策前会从互联网上查询相关信息,货比三家,努力寻找最优选择,还有44.7%的企业会直接到市场上询问比较。当然,厂商或经销商的推介作用也不容忽视,它能对44.9%的企业购买IT产品产生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对价格敏感性降低,采购时“性能比”成为最关注的因素。此外,应用案例参考、技术趋势分析、厂商/经销商信息对三成企业的采购过程有影响。

7.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通常从哪几方面入手

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技术上的可行性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软硬件设备、计算机联网能力、网络及数据安全保护设施、输入输出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等。软件方面应重点考虑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配置和功能。技术力量则考虑技术人员经验和水平。在技术可行性分析时,还必须考虑该单位业务人员的文化素质,经过培训后是否能够承担使用和维护工作的可能性。(2)经济上的可行性新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是指估算新系统开发和运行所需的费用,以及新系统的效益,将投资和效益进行比较,说明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它包括设备费用、人员费用、材料费用、其他费用等。(3)管理上的可行性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开发建设一个新系统来替代现有系统的需求是否迫切。还应考虑当前系统的业务人员对新系统的适应能力等。(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企业领导意见是否一致,有无资金,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新系统开发等,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能否为新系统的开发建设提供一个长期良好的环境,这是可行性阶段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通常从哪几方面入手

8. 论述信息系统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论述题,别太长

1、信息化系统帮助企业“修复破窗”管理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指的是当一幢大楼的一扇窗户被人打破了,如果这幢大楼没有管理者去制止、处理打破窗户的人,也没有去修复破损的窗户,接下来会发现会有第二块、第三块的窗户会被打破,如果接下来还是没有管理的动作,就会发生越来越多窗户会被打破。这种现象不仅在社会中经常出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也不例外,当企业出现很多内在问题而管理者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时,长此以往一定会危害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信息化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通知企业管理者,进而将问题及时解决。2、提升管理效率和准确性:信息化系统则可以作为管理者的参谋,帮助其提升管理效率。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企业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3、能促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4、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通过信息化、自动化的集成,简化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整合资源,从而减少企业用工。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4、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能给企业提供一个的强大、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我们紧紧跟踪一些先进经验和成果,从而有助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5、帮助企业对业务全面掌控,重点把握:通过信息系统,将目前现有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让流程不可跨越、间断,让管理过程有数据可依,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管理让管理形成闭环,对重点业务实行全面质量监控。扩展资料1、信息化是为谁服务?信息化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的。信息化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分析的依据,支持和监控经营目标的实现过程,使管理者对公司业务推进进展一目了然,实现更迅捷和更准确的经营决策。没有信息化之前,管理者掌握着 20% 的信息,却要做 80% 的决策,而执行层员工尽管掌握 80% 的信息,要做的只有 20% 的决策,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2、没有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是“盲人摸象”没有信息化的企业,由于管理者缺乏必要的数据信息,在决策时只能凭经验拍脑袋、在审批时也不知是否该签字,而且由于没有数据作为基础,管理者与执行层的沟通也会变的十分吃力,很大的时间成本都消耗在了企业内部的低效沟通过程中。而信息化系统则可以作为管理者的参谋,帮助其提升管理效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