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课题研究的题目有哪些?

2024-05-05 21:55

1.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的题目有哪些?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2、小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3、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辐射的实践与研究 
4、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艺体特长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 
6、小学语文、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7、小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8、在小学数学、科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9、特殊学生过错行为矫正研究 
10、提高后进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11、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12、教辅资料有效利用研究 
13、提高小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的研究 
14、班级精神文化构建策略研究 
15、课堂教学效应的研究 
16、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对话
17、通过学生自写评语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 
18、如何管理班级活跃分子
19、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20、不同类群学生的心理分析
2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错别字的研究 
22、运用试卷分析策略提高学困生学习实效的探索研究 
23、小学低段数学如何有效运用学具的研究 
24、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 
25、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 
2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板书的功效性研究 
27、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2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研究  
29、多给表现机会培养后进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  
30、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方法
31、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32、提高学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 
33、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研究 
34、新课导入方法的研究 
35、学生“数学日记”操作策略研究 
36、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37、小练笔在课堂上生成的效果研究 
38、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39、学生错题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的研究 
40、流动书吧对学生发展作用的研究 
41、提高小学生预习效率的途径的研究 
42、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43、课堂悬念设置的研究 
44、提高教师课堂评价有效性之研究 
45、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研究 
46、“课本剧”的编演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47、教师在课堂中即时评价的行为研究 
48、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与实践
49、身边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最好找几个适合自己的作参考。参考前同事或朋友要些资料,如学生的生活条件、教学体制、思想认识等,对学生的情绪、性格与情感要多接触,多感受。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的题目有哪些?

2. 研究一个小课题

研究腐乳制作
我们采用的原料::黄豆、米酒、糙米、食盐、砂糖
我们的制作方法: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加盐腌制 → 加卤汤装瓶 → 密封腌制
我们根据以下资料进行了实验:
【资料一】毛霉的生长
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腐乳约48小时后,毛霉开始生长,3天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资料二】加盐腌制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资料三】配置卤汤
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自制腐乳折叠
原料
新鲜豆腐一块,根据你的豆腐多少准备一个可以密封的容器(保鲜盒、密封罐、置物箱等都行),没有稻草就用报纸代替,十三香、盐、自制花椒面、鸡精、想吃辣的可加一些辣椒面。做法
1. 在密封的容器里面放好报纸,铺好保鲜膜或者干净的塑料袋,把打好的豆腐放在上面。
2. 放好豆腐后在它的上面再放一层保鲜膜或者干净的塑料袋,在放上报纸。
3. 把盖子盖好,放置四五天左右。腐乳好不好吃就看这一步。
4. 混合好调料,让霉好的豆腐块在调料粉里打一滚。
5. 把沾好调料的豆腐块码放在容器中,加入凉白开和白酒,瓶口密封。一般放上一礼拜就可以了。不过越久越好吃,打开后要记得放入冰箱。
加工技巧折叠
1、必须全部选用优质黄豆,不允许掺入其它任何代替品。2、采用传统工艺配方、自然发酵、发酵期和发酵效果符合工艺要求。3、采用5升左右的坛子密封,以确保可以达到发酵温度。4、加入总量 40% 的55度优质桂林三花酒和总量 60% 的52度优质原浆桂林莹坛米香窖。5、封存时间不少于365天。
腐乳又称豆腐乳,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汉族传统民间美食,因其口感好、营养高,闻起来有股臭,吃起来特别的香味深受中国老百姓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喜爱,是一道经久不衰的美味佳肴。
腐乳通常分为青方、红方、白方三大类。其中,臭豆腐属"青方"。"大块"、"红辣"、"玫瑰"等属"红方"。 "甜辣"、"桂花"、"五香"等属"白方"。
白腐乳以桂林腐乳为代表。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远在宋代就很出名。是传统特产"桂林三宝"之一。 桂林腐乳从磨浆、过滤到定型、压干、霉化都有一套流程,选材也很讲究。制出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人们常用的食品,同时又是享饪的佐料。1937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手工艺产品展览会上,桂林腐乳因其形、色、香、味超群出众而受到特别推崇,并从而畅销国内外。1983年,被评为全国优质食品。白腐乳蜚声海外,受到港澳、东南亚及日本人的欢迎。

红腐乳红腐乳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三十道工艺,十分考究。腐乳装坛后还要加入优质白酒继续沁润,数月后才能开坛享用,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腐乳。红腐乳的表面呈自然红色,切面为黄白色,口感醇厚,风味独特,除佐餐外常用于烹饪调味品。制造红腐乳的原料除黄豆外还有芋类。其成分亦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以色正、形状整齐、质地细腻、无异味者为佳品。
青腐乳就是臭豆腐乳,也叫青方,是真正的"闻着臭、吃着香",的食品,有的人就好这一口。以北京百年老店王致和所产的为代表,发明人是安徽人王致和,这里还有个故事:王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名落孙山的他在京租了几间房子,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准备再考,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秋天,王致和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红腐乳品尝,都称赞不已。 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臭豆腐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
我们花了17天做一罐腐乳,味道很香,吃起来爽口有味。

3. 小课题研究如何确定问题麻烦告诉我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 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曾经说过:“提 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为这需要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质疑反思的能 力,还有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条件。 如果选择研究问题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疑难中寻找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 教师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从目前来看,这些疑难或困境至少有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例如,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 突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其存在的价值,并 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教师以此为基点,通过一系列新的教学设计,试图达到引发学生兴趣, 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确,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等目标之间或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与对 立。例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常常布置一些具有挑战 性的作业,但这种做法却造成了一些学生跟不上功课,经常伴随着一种失败感,甚至导致了 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是教育教学中的“两难”情境。“两难”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贯 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以妨碍了学生集体; 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一致性的要求就有可能被削弱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 与班级生活中确立起来了,教师的引导角色就有可能无法实现了。 四是不同的人或群体对待同一教育教学行为的不同看法。例如,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以改进过去课堂上灌输、传递的情形,但 周围同事或家长却对此并不认同,觉得教师是在出风头,担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些疑难或困境,是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并且没有解决问题的现成模式可以借 鉴, 只能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找到削弱其阻碍、 转化其限制力量的对策。 第二,从具体场景中捕捉问题。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一 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 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 生发教育理念, 提升教育智慧的。 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 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 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 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待研究的问题。重要的是,教师要认识 到,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教育实践场景。 可以说,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 第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对一个教师来说,了解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 关的理论专著,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时时注意结合 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 要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 解读与说明, 要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 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 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 第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教师个人的发展是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个人的专业提升与学校的整体变革也常常结为一体。 教师在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或学科 的发展规划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时, 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自己去解决, 就 不会坐等问题的现成答案。学校或学科发展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而 这些问题又有许多是现有的经验或理论难以有效解释的,现在的工作模式难以恰当解决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人或群体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那么, 怎样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呢? 谓问题转化为课题, 就是在找准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建立课题。 小课 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 在确定课题前, 每位教师都要回顾反思, 注重思考, 把找准问题作为确定好为课题的前提条件, 把立好课题作为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过程的思考过程。例如: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 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捕捉 有利的教学时机?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如 何对待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这些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 也是 需要教师研究的课题,把解决问题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既能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也能提 高教师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怎样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呢?通过情况下, 教师针对自己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可以 凭借丰富的经验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完成教学任务。 但有些问题只凭借经验是不能解决的 中,比如讲解某个“教学问题” ,当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这些教学问题时,如果发现原 来的教学问题并没有解决,这就暗示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新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 题” ,教师需要追根溯源、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这样一般的教学问题就有了研究会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研究性教学。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 遇到的教学问题,就转化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可以称之为“问题课题化” 。一旦教师追踪某 个教学问题,一旦教师关注“他人的经验”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时,这个 教学问题就转化这“课题”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教、、 师解决问题)”的校本研究过程、小课题研究过程。在这里,“为了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验 证教学理论,而在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在教学中”主要是研 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研究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别人 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假设。“通过教学(教师解决问题)”是教 师本人在教学中亲自解决问题, 而不是让教师放弃解决问题的责任, 由别人来帮助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确定课题的一般方法是:第一步, 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就是拟题; 第二步, 查找资料,分析问题,也就是拟提纲;第三步,根据实际,敲定题目,也就是定题。 在选题上一般存在这样的误区:一是认为越新越好;二是认为越热越好;三是认为 越大越好,四是认为嫁接的比自拟的更好。其实,新的、热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旧的、 自拟的也不一定是错的、坏的。在选题上要注意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

小课题研究如何确定问题麻烦告诉我

4. 小课题研究究竟如何做麻烦告诉我

最近,包括网络上有想做小课题实验的校长,读我的博文,知道我主抓县级小课题研究工作,也想在我这里得到真传。我个人认为:小课题研究虽不像大课题那样做开题报告,也无需去写结题报告,但阶段性小结还是应该做的,只能说在结题的时候,要能有一篇完整的教育叙事,就可以了。日常工作中,只要你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去收集资料,你就是在做课题研究。
可是,有教师问我:“问题是我做的课题什么时间才算能结题,做的工作,谁又能承认?不能仅仅是自己说我过去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只是没有往这个方面考虑,也不知道自己常态的工作就是课题研究,就说自己在搞教科研了?”我告诉你,你做的教科研工作拿出来,谁也不能否定,但是,你必须要进行课题申报,有了课题立项申报书,也就是你的课题得到官方认可。其实,你说,我踏踏实实做工作,难道还非要得到别人承认?可有一点,你别忘了,你做的教科研工作的成果是拿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的,好让他人在你的经验上再去研究,推动教科研向前发展。有教师问我,我们结题时需要拿出什么材料?那就请你通过叙事,让人知道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给别人有什么启示就行了,如果有辅助性材料更能说明问题。
如做课题的教师在他本地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参赛的老师在《背影》一课的说课中,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对学生学习《背影》一课所做的学情分析如出一辙,惊人地相似。如学生处在叛逆期,自我意识强,不容易体察父母的爱;另一方面,都从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总体倾向角度来分析,如具备初步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赏析能力,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观察力强,反应快等。他想:这样同类的学情分析,明显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不清,这样笼统、雷同的教学,就不可能有个性的解读。这就是一位做课题教师首先发现的“发生了什么”,通过自己表述的语言,让别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并能对你观察到的什么问题和环境也有了一个客观的描述。
第二是追究为什么发生和怎样发生的,从哪里来,在什么情景中发生的,与哪些因素相关联,是否存在着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对现象和问题进行解释。如上面这个课题,“如出一辙,惊人相似”的学情分析,这位做课题的教师通过调查,说课老师们的备课都是抄教参的缘故,优质课实际上是做秀课。可是,教师做的课题是如何实现个性化的解读?至于教师在做课中作假备课,假教学,不是教师研究的内容。于是,他就到基层学校去了解,了解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普遍不喜欢。分析学情后,他确定自己教学的设计思路,首先应转变学生对文本态度的开始,决定抓住“父子亲情”这一人类的共同情感纽带,通过表演艺术家的朗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疏通半文半白的语体障碍,一方面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音,降低了情感传递的难度,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这位课题教师,在自己叙事的过程中,告诉我们,他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听最后两次录音时,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
第三是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教育干预,开展多元干预方式的比较试验。这是一个逐层深入的研究过程,而无论哪一个层次的研究,都不是仅仅坐在椅子上就能获得答案的。对于众多的社会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特定的教育问题,只有在改革试验中才能探究到有效的解决良策。
如上面那位教师,为做这个课题,进班内进行学情分析,在学情分析中,寻找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情感纽带。课前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自读《背影》,询问学生读后的感受。
甲生说不喜欢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过于沉闷,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表达了太多的思念与懊悔,读起来很沉重。
乙生说也不喜欢。因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半文半白,有的地方读不明白。
调查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读这篇文章。经过分析,这位教师认为大概是因为《背影》所承载的内容和情感与学生太遥远了吧。当代的学生与朱自清在文章中所表述的情感之间的沟通途径是什么呢?他想《背影》所承载的最基本的情感是父子亲情,这种情感使我们学生能够感受到的。于是,他就决定从这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包括前面所说的表演艺术家所做的朗读,让学生逐步体会,第一遍,读通文本;第二遍,读清半文半白的语言;第三遍让学生理解父子情感,第四遍让学生理解自己与家人,亲情的情感,并把它写出来。

5. 小学课题研究怎么做

小学课题研究怎么做:

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板块细分为七个评分项目,包括立项申请书和六大类课题研究活动。立项申请书是课题立项时的重要文本材料,是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分值为5分,根据文本质量进行评分。六大类活动包括学校需要组织的开题论证活动、中期检查活动与成果展示活动,分值各为5分,根据活动过程记录表评分。课题组需要组织的前期调研活动、至少5次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和至少10节研究课活动,分值分别为5分、10分和10分,根据活动过程记录表或评课表进行评分。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板块细分为四个评分项目,包括阅读专业文献的文献综述5分、阅读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5分、撰写研究论文10分、撰写研究报告15分,其中研究论文和报告均不要求发表,由评审专家鉴定打分。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板块即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优质课例的评分,评审专家通过观看该课例的教学视频,来评判课题研究是否解决了当初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程度与效果如何,给予1~10分的评分。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加分项板块是根据课题组在规定的课题研究任务之外,额外完成的课题研究任务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加分,最多可加10分,通常需要额外加分小课题才能达到90分的评优标准。通过对小课题研究的过程、结果进行分解细化,明确每一项的量化评分,建立了清晰的小课题评价标准,保障了小课题研究的效果。

小学课题研究怎么做

6. 小学课题研究怎么做

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
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
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特制定如下实施
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
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
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
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
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教师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也可以多人共同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
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
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
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
四、实施流程
    1.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
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
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一个问题、一种现
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提交
《第四小学小课题研究申报表》,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
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公布立
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
程资料,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
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4.结题。每个季度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教育教学科研领导
小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
案例分析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
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3)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
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教育教学科研领导小组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
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推荐到县上,滚动升级为县级课题。

7. 小学语文小型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

小学语文小型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1、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调查及对策的研究

2、小学高段有效作文课题研究

3、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

4、注重观察 引导积累 提高小学生写人记事文能力的研究

5、小学高段如何写作文评语的小课题

小学语文小型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

8. 麻烦老师解答: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

    (1)①干旱、半干旱(缺水);②沙漠(荒漠、黄土)广布;Ks5u ③植被稀疏。  (2)冷锋锋面附近气温、气压差大,风力强劲;吹扬沙尘并随锋面移动。 (3)春季。①多大风天气;②气温回升快;③降水稀少。  (4)①提供图像数据资料;②跟踪监测、预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