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2024-05-18 01:18

1. 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主要集中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适当政策。1.弹性论 又称为弹性分析法,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该理论研究收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调整的影响,不考虑国际资本的流动,将商品和劳务收支作为国际收支。 其基本原理: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商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该理论假定: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数量随出口的增加而增加-出口本币价格不变,出口收入升;而本国进口数量随进口需求减少而减少,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的本币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该理论认为,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条件才能改善,这是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该理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是不符和实际的,实际经济生活中,汇率变化后进出口的实际变化还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映程度。2.吸收论 其代表人物为亚德历·亚历山大,该理论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帐户可表示为 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出口(x)-进口(m)), 可变换为: X-M=Y-(C+I) 设 X-M=B 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 A=C+I A表示国内总支出 B=Y-A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反之,国际收支为逆差。吸收论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基于改变总收入和总吸收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出现逆差时,表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总收入少于总吸收,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对贸易商品的需求;但同时也会降低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总收入,必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消除紧缩性政策的不利影响。3.货币论 其创始者为英国的哈里·约翰逊及他的学生。该理论建立在货币学说的基础上,从货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货币论的假定有: (1)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当函数。 (2)从长期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 (3)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看,一国的价格水平是和利率水平接近于世界市场物价水平。 货币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货币需求供给方程式: Md=Pf(y,i)` Md表示货币需求,P国内价格水平,f表示函数关系,i是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 Ms=D+R Ms表示货币供给,D指国内通过银行体系的贷款,R是通过国际收支获得赢余储备。该式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受两个机制的影响,一个是国内信贷,一个是国际收支顺差。若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则有 Ms=Md Md=D+R 这个方程式包含的基本原理: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是由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之间的均衡状况决定的;国内收支顺差表明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过度的货币需求由国际储备来满足;国内收支逆差,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国际收支问题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所反映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想一致时,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4.结构论 其代表人物为保尔·史蒂芬等。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可以是长期的过度需求引起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的。引起长期逆差的结构性因素有: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落后。 结构论认为调节政策应主要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面,以增加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数量和品种供给。其主要手段有增加投资,改善资源的流动性,使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胜利地从传统部门流向新兴行业。

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2. 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有:(1)贸易政策调节,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手段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减少贸易逆差。(2)汇率调节政策,国际收支逆差过大时调低本币汇率,顺差过大时调高本币汇率。(3)利率调整政策,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带动利率提高,吸引资本流入,反之则降低贴现率,限制资本流入。(4)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5)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理,对外汇支出加以限制。

3.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有哪些?

论述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答:1.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或临时性向外借款来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政府进行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改变税率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准备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影响总需求。3.汇率政策:它指政府通过影响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可以对本国货币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即通过改变本币的金平价来调整汇率。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也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通过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使汇率达到自己的期望值。4.直接管制:直接管制指政府直接干预国际经济交易的政策措施,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外汇管制指政府对外汇买卖、国际结算、资本国际流动所规定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贸易管制指政府直接干预进出口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关税政策和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一系列技术、卫生、包装标准等构成的非关税壁垒,出口补贴、出口信贷政策、出口退税和外汇留成制等鼓励出口的政策。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有哪些?

4.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1、在现实生活中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影响其国际收支调节作用的发挥。2、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见效较慢。3、市场调节机制无力解决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国际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4、在市场调节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国民收入、价格、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等变量的变化可能给一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5、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积极调节国际收支,这有时使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受到限制。

5.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的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方式

1、外汇缓冲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运用所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它是解决一次性或季节性、临时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简便而有利的政策措施。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往往会导致该国国际储备的增减,进而影响国内经济和金融。因此,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或顺差时,中央银行可利用外汇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调节外汇供求,使国际收支不平衡产生的消极影响止于国际储备,避免汇率上下剧烈动荡,而保持国内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但是动用国际储备,实施外汇缓冲政策不能用于解决持续性的长期国际收支逆差,因为一国储备毕竟有限,长期性逆差势必会耗竭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而难以达到缓冲的最终政策,特别是当一国货币币值不稳定,使人们对该国货币的信心动摇,因而引起大规模资金外逃时,外汇缓冲政策更难达到预期效果。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如果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则第一,可削减政府财政预算、压缩财政支出,由于支出乘数的作用,国民收入减少,国内社会总需求下降,物价下跌,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进口需求减少,从而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第二,提高税率,国内投资利润下降,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导致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降低,在税赋乘数作用下,国民收入倍减,迫使国内物价下降,扩大商品出口,减少进口,从而缩小逆差。可见,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主要是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的水平来起作用的,这一过程的最中心环节是社会企业和个人的“需求伸缩”,它在不同的体制背景下作用的机制和反应的快捷程度是不一致的,这取决于其产权制约关系的状况。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政策实施目标的。调整利率是指调整中央银行贴现率,进而影响市场利率,以抑制或刺激需求,影响本国的商品进出口,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当国际收支产生逆差时,政府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提高中央银行贴现率,使市场利率上升,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迫使物价下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资本也大量流入本国,从而逆差逐渐消除,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相反,国际收支产生顺差,则可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即通过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来刺激社会总需求,迫使物价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资本外流,从而顺差逐渐减少,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但是,利率政策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其一,利率的高低只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向的因素之一,国际资本流向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国际投资环境政治因素的影响,如一国政治经济局势较为稳定,地理位置受国际政治动荡事件的影响小,则在这里投资较安全,可能成为国际游资的避难所。此外,国际资本流向还与外汇市场动向有关,汇率市场,游资金融转向投机目的以获取更高利润,因此一国金融市场动荡,即使利率较高也难以吸引资本流入;其二,国内投资、消费要对利率升降有敏感反应,而且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国外供给弹性要有足够大,利率的调整才能起到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效果。反之,若国内投资、消费对利率反应迟钝,利率提高时,国内投资、消费不能因此减少,则进口需求也不会减少,出口也难以提高。国际收支逆差也难以改善;其三,提高利率短期内有可能吸引资本流入本国,起到暂时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但从国内经济角度看,由于利率上升,经济紧缩,势必削弱本国的出口竞争力,从而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国际收支。相反,为了促进出口而活跃经济必须降低利率,这又会导致资本外流,势必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因此利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容易产生内外均衡的矛盾。4、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这里所谓的“调整汇率”是指一国货币金融当局公开宣布的货币法定升值与法定贬值,而不包括金融市场上一般性的汇率变动。汇率调整政策是通过改变外汇的供需关系,并经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或成本)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实行货币贬值,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实行货币升值。汇率调整政策同上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比较而言,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无论是表现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或是储备项目上都更为直接、更为迅速。因为,汇率是各国间货币交换和经济贸易的尺度,同国际收支的贸易往来、资本往来的“敏感系数”较大;同时,汇率调整对一国经济发展也会带来多方面的副作用。比如说,贬值容易给一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从而陷入“贬值→通货膨胀→贬值”的恶性循环。它还可能导致其它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从而不利于国际关系的发展等等。因此,一般只有当财政、货币政策不能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使用汇率手段。同时,汇率调整政策有时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不一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其调节效果还取决于现实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第一,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调节受进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和时间滞后的影响,这在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不再重复;第二,汇率变动对资本收支的影响不一定有效,其影响要看外汇市场情况而定。如果一国汇率下跌引起一般人预测汇率还会继续下跌,则国内资金将会外逃,资本收支将会恶化,并且资本输出入主要还是要看一国的利率政策、融资环境等等,这些都无法随汇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三,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还受制于各国对国际经济的管制和干预程度。这些管制和干预包括贸易壁垒的设置、外汇管制政策的松严等。5、直接管制政策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实施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些政策发生的效应要通过市场机制方能实现,二是这些政策的实施不能立即收到效果,其发挥效应的过程较长。因此,在某种情况下,各国还必需采取直接的管制政策来干预国际收支。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两个方面:外汇管制方面主要是通过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市场的供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如对外汇实行统购统销,保证外汇统一使用和管理,从而影响本国商品及劳务的进出口和资本流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贸易管制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奖出限入。在奖出方面常见的措施有:①出口信贷;②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③出口补贴。而在限入方面,主要是实行提高关税、进口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制,此外,还有许多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措施。实施直接管制措施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见效快,同时选择性强,对局部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直接加以调节,不必涉及整体经济。例如,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于出口减少造成的,就可直接施以鼓励出口的各种措施加以调节。但直接管制会导致一系列行政弊端,如行政费用过大,官僚、贿赂之风盛行等,同时它往往会激起相应国家的报复,以致使其效果大大减弱,甚至起反作用,所以,在实施直接管制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一般都比较谨慎。6、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就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间贷款的方式,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逆差严重而又发生支付危机的国家,常常采取国际借贷的方式暂缓国际收支危机。但在这种情况下的借贷条件一般比较苛刻,这又势必增加将来还本付息的负担,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因此运用国际借贷方法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7、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合作)如前所述,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根据本国的利益采取的调节政策和管制政策措施,有可能引起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因此,除了实施上述调节措施以外,有关国家还试图通过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其主要形式有:(1)国际间债务清算自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支付同盟(European Payment Union,EPU)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各国放松外汇管制,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在这些组织内顺利的得到清算,从而达到国际收支平衡。(2)国际贸易自由化。为了调节国际收支,必须使商品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排除任何人为的阻碍,使国际贸易得以顺利进行,为此或订立国际间的一些协定,或推行经济一体化,如欧洲共同市场(European Common Market)、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Latin Americ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等等。(3)协调经济关系。随着20世纪80年代全球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加剧,西方主要工业国日益感到开展国际磋商对话、协调彼此经济政策以减少摩擦,共同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1985年起一年一次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就是协调各国经济政策的途径之一,通过西方七国财长会议的协调,近几年来,在纠正全球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的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方式

6.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影响

 市场失灵 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将被削弱或失效,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当干预,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的手段多种多样,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1.外汇平准基金中央银行拨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作为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发生短期不平衡时,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来调节外汇供求,影响汇率,从而推出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改善国际收支。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财政政策通常用作调节国内经济的手段,但由于总需求变动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启动国际收支的货币和收入调节机制,因此财政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如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如削减政府开支,或提高税收,迫使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相对下降,从而有利于出口,压制进口,改善贸易收支及国际收支。反之,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很大时,政府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扩大政府开支,或减少税收,以扩大总需求,增加进口及非贸易支出,从而减少贸易收支及国际收支顺差。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其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以及法定准备金率。由于货币供应量变动可以改变利率、物价和国民收入,启动国际收支的货币和收入调节机制,因此货币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时,主要采用改变再贴现率以此影响市场利率的政策。如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可提高再贴现率,市场利率也随之上升,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物价开始下降,从而有利于出口,压制进口,改善贸易收支。同时市场利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吸纳国外资本,从而改善国际收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可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由此调节内部均衡,但它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为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可能同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因此,政府选择财政货币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时,要注意时机选择。4.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本币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如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可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强本国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同时,国外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逐步恢复平衡。反之,当一国长期存在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可使本国货币升值,本币升值刺激进口、减少出口,二者共同作用于贸易收支,使贸易顺差减少,国际收支逐步恢复平衡。当然,汇率政策除了影响国际收支外,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其他方面。5.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直接干预对外经济往来,以实现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贸易管制和财政管制等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多半不赞成采用直接管制,但在国际收支发生较严重的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采用过直接管制。(1)外汇管制。主要指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进行行政手段干预。外汇管制通常由中央银行、外汇管理部门或财政部门来执行。各国常用的外汇管制手段包括:①限制私人持有外汇,如规定出口商必须将全部或部分外汇收入按官方价格出售给国家。②限制私人购买外汇,如限制进口商购买外汇的数量。③限制资本输入,如提高非居民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对非居民存款不付利息或倒收利息;限制非居民购买本国有价证券;限制企业利用外债等。④限制资本输出,如限制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性;限制居民存款项目向非居民存款帐户的资金转移;征收利息平衡税等。⑤实行复汇率制,即针对国际结算的不同项目或不同商品分别为本国货币规定不同的汇率。⑥禁止黄金输出,限制个人携带本币进出国境的数量。当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管制原则上持否定态度。(2)贸易管制。主要指一国政府直接限制商品进出口数量的政策手段。各国常用的贸易管制手段包括:①进口配额制,即政府规定一定时期某种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②进口许可证制,即政府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来限制进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③规定苛刻的进口技术标准,包括卫生检疫条件、绿色环保要求、安全性能指标、技术性能规定、包装和标签条例等。④歧视性采购政策,如要求政府部门和企业尽量采购国产商品,限制其购买进口商品。⑤歧视性税收政策,如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销售税、消费税和牌照税等。(3)财政管制。主要指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如财政部、海关和官方金融机构等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从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手段。各国常用的财政管制手段包括:①进口关税政策,如提高关税税率来限制进口数量,或降低某些进口生产资料的关税来扶植本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产业的发展。②出口补贴政策,如对出口产品发放价格补贴和出口退税等。③出口信贷政策,如官方金融机构对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以优惠利率贴现出口商的票据;政府对出口商或出口商银行提供信贷担保等。直接管制手段成为政府调节国际收支基本手段时,优点是明显的:①见效快,较少通过市场机制的中间环节。②由于它对市场机制依赖程度较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有效地采用这种手段,即它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③其效力容易测定。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面较小,政府在采用这种调节手段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⑤使政府对经济的调节深入到微观领域,可克服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宏观调节手段的某些局限性。当然,直接管制手段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基本手段也有弊端:①容易受到对方的报复,从而给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带来消极影响。②它本身要耗费一定的行政管理费用和信息成本。③可能扭曲市场价格信号,使市场机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发挥自身优势。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会削弱国内企业的创新动力。⑤可能产生寻租行为,助长不正之风,如配额、许可证分配中经常出现权力和金钱的交换。6.供给调节政策在运用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时,不应忽略社会总供给的作用。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制度创新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增加社会产品(包括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供给政策具有长期性,虽然在短期内难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可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外均衡创造条件。 (1)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比较优势制定正确的产业结构规划,鼓励发展和扩大一部分优势产业,对一些缺乏根本竞争力的产业部门进行调整、限制,乃至于取消。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目的,在于克服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的障碍,使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能适应世界市场的情况,从而达到减少乃至消除结构型的国际收支失衡。(2)科技政策。现代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们的共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科技政策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推动技术进步。从内部看,要重视和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重视技术教育,鼓励技术发明和创新,使原有的传统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从外部看,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原有企业或新建企业直接采用国外先进生产方法或工艺,代替传统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技术。政府应在这两项工作中都发挥指导作用,引导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第二,提高管理水平。现代管理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它又大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的重点在于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管理经验,改进管理手段,培养企业家阶层。第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运用科技进行管理的主体。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真正制约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不只是物质资本和技术,而是缺乏人力资本优势,低下的劳动力素质是无法对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使用和管理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增加投资强度,调整教育结构,改革教育体制,鼓励国际交流,从而最终提高本国劳动力的素质。 (3)制度创新政策。制度创新政策是针对经济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而提出的。如不少国家都存在着大量规模庞大、效率极其低下的国有企业,因体制不合理,这些企业对市场信号反应迟缓,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经营状况极差,往往只能依靠国家的大量隐性的或显性的财政补贴予以维持。如果经济中存在的低效率有普遍的制度性原因,进行制度创新就显得非常必要。制度创新政策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度改革,包括企业创立时的投资制度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富有活力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微观经济主体是实现国际收支均衡目标的基础。7.政策搭配实际上,一国政府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首先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其次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时国内社会和宏观经济结构,再次取决于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种国际收支调节政策都会对宏观经济带来或多或少的调节成本,所以必须进行相机抉择,搭配使用各种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均衡。正确的政策搭配是国际收支成功调节的核心。 各国政府调节国际收支时往往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采取的有关调节措施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其他国家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为了维护世界经济与金融的正常秩序与运转,各国政府之间需要加强对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 1.通过各种国际经济协定确定国际收支调节的一般原则。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了多边结算原则、消除外汇管制原则和禁止竞争性货币贬值原则等;世界贸易组织就规定了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禁止倾销和限制出口贴补原则、磋商调解原则等。这些原则都是以经济和金融自由化为核心,通过限制各国采取损人利己的调节政策来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 2.通过国际金融组织或通过国际协定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资金融通,以缓解其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其会员国发放有关贷款用于解决暂时性国际收支困难,设立特别提款权用于补充会员国的国际储备资产。通过“借款总安排”或货币互换协定要求有关国家承诺提供一定的资金,由国际收支逆差国在一定条件下动用以缓和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和稳定汇率。 3.建立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以促进区域内经济、金融的一体化和国际收支调节。目前国际经济中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主要包括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共同体和统一货币区。如在欧盟,已基本实现了商品和要素国际流动的自由化,制定了共同农业政策,在货币一体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目前已有12个国家加入了欧元区,通过有关政策协调来缓解成员国之间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7. 调节国际收支的介绍

调节国际收支是指当一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总和出现盈余(顺差)或赤字(逆差)时,必须通过增加或减少其官方储备资产和(或)其对外债权债务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表平衡。

调节国际收支的介绍

8. 国际收支调节的介绍

国际收支调节是指编表国家在国际收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经济发展需要调节国际收支各个项目的差额和总额,达到一定目标的宏观行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