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的猪肉市场?

2024-05-17 17:49

1. 非洲猪瘟病毒,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的猪肉市场?

吃了感染非洲猪瘟的猪肉,会对人有非常严重的健康影响。非洲猪瘟虽然现在依然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供选择,但是对这个病毒的其它方面还是研究很透彻的。


目前已知可以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动物有两种,一种就是猪科动物,包括家猪和野猪,另一种是蜱虫,所以说非洲猪瘟病毒不感染人。可以这样理解,就是非洲猪瘟病毒要感染的动物身体里必须有受体,这个受体就跟螺丝和螺母的关系一样,只有相匹配的才能到到一起,也就是说只有这两种动物体内有受体,而人体内没有,所以人是不会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

再者非洲猪瘟病毒的耐热性很差,在50摄氏度的条件下30分钟就可以杀死,而我们平时做饭做菜锅里的温度是油温,甚至都超过了100摄氏度,这种温度条件下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很轻松被杀死。


可是又有朋友会问,非洲猪瘟病毒被杀死了那为什么泔水会传染呢?这个并不矛盾啊,因为泔水里面除了剩饭剩菜,还会有洗肉的水刷砧板的水,甚至一些小肉渣,这些都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所以现阶段大家不要讨论国家禁止泔水养猪对不对,从长远来考虑肯定是对的,也是为了保护咱全国的养猪朋友,希望大家重视起来,不要等到猪感染了之后再后悔那就来不及了。

非洲猪瘟病毒,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的猪肉市场?

2. 为什么非洲猪瘟会影响我国得猪肉供应?


3. 为何非洲猪瘟会影响我国得猪肉供应?


为何非洲猪瘟会影响我国得猪肉供应?

4. 有人认为国内的非洲猪瘟疫情是进口猪肉导致的,那为什么有的公司还要继续买卖冷鲜肉?

冷鲜肉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的肉类消费市场主要是鲜肉和冷鲜肉。然而,进口肉类大多是细分的冷鲜肉。未来冷鲜肉将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制品逐渐成为人们饮食中的必需品。据了解,中国去年的肉类总产量接近9000万吨,多年来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肉类生产国。以前,肉类消费市场主要是热肉、鲜肉和冻肉。然而,随着近年来大型企业的推广,加上冷藏保鲜设备和冷链物流设备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健康和营养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冷鲜肉的认识越来越深,冷鲜肉市场日益扩大。

我们知道冷鲜肉,也称为酸排肉、冷却肉和冰鲜肉,需要冷藏设备在-20℃下快速冷却,并在24小时内将肉的深层温度降低到0 -4℃。此后,肉类加工、运输和储存必须在冷链物流设备的控制之下。这样,冷却肉的保质期可以达到5天以上。对于普通的热鲜肉,保质期可达2天。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冷鲜肉是一种更科学的肉类消费方式,这种肉制品在质量、口感和营养安全方面都很好。

事实上,在欧美发达国家,冷鲜肉已有近100年的消费历史,市场份额为90%,而在中国则约为30%-40%,这也反映了国内冷却肉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此外,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健康和安全。中国肉类产业呈现出以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替代传统热鲜肉的巨大消费升级趋势。

此外,中国在冷鲜肉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创新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解决了冷却消耗大、异肉发生率高、保质期短等重大技术问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像发达国家一样,冷鲜肉将取代冷冻肉和热鲜肉,成为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主流。希望食品机械企业能看到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为促进中国肉类加工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5. 现在非洲猪瘟严重,那么猪肉真的不能食用了吗?

自从有了非洲猪瘟的事件,猪肉的价格飙升,从原来的10几块钱涨到了20多块钱。而且有的人就不吃猪肉了,改吃鸡肉、牛羊肉等其他肉类。现在疫情严重,从生产猪肉到销售猪肉都会严格监控。正规厂家生产,并且检疫合格的猪肉是可以放心购买的。
一、鉴别健康猪肉检疫合格的猪肉上都会印上蓝色或红色的印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通常情况下印章都是圆形的,代表着可以食用的“放心肉”。此外,三角形章的猪肉需要高温处理后出售;长方形章的猪肉必须炼成油后出售;椭圆形章的猪肉只炼成工业用油。如果猪肉上有“X”,就是需要销毁,禁止出售、食用。

我们买猪肉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猪肉的颜色,再摸一摸质感。新鲜健康的猪肉是很有光泽的,弹性也很好,用手指按一下很快就能恢复。买带肥肉的猪肉时也要看一下肥肉的部分,新鲜健康的肥肉一定是洁白的,肉皮淡粉色还很有弹性。

二、猪肉好吃又营养猪肉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肉类之一,能为我们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猪肉的纤维十分细腻,结缔组织少、肌间脂肪多,加工后味道非常鲜美。猪肉能为我们提供大量能量,成年人每天吃100g猪肉就可以,吃猪肉还能缓解缺铁性贫血。

肉类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供我们日常生活消耗。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店铺,买的时候也要检查一下猪肉是否新鲜。合格的猪肉大家可以放心食用。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现在非洲猪瘟严重,那么猪肉真的不能食用了吗?

6. 猪肉价格提升的元凶——非洲猪瘟现在完全控制住了吗?

现在还没有任何报道能证明非洲瘟疫已经被完全控制,这就说明非洲瘟疫并没有被完全控制住。虽然有一些地区现在还是在发生非洲瘟疫,但是相比以前来说,已经控制得非常好了。

非洲瘟疫病毒是非常顽强的,这也是非洲瘟疫难以被完全控制的原因。非洲瘟疫病毒不怕冷,不怕脏,不怕咸,这个病毒还特别耐低温,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都可以存活好几年。尤其是在主场这个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这个病毒的存活能力更强。它对pH值的耐受范围非常广泛,从3.9-11.5的pH环境都可以存活,可以想象它的生存能力有多强。

从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到现在,我们的国家一直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非洲猪瘟。严禁疫区生猪交易,在疫区内所有生猪都被捕杀等措施都让非洲瘟疫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扑杀后国家还对养殖户直接进行扑杀补偿,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国家为了控制非洲瘟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非洲猪瘟虽然现在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会销声匿迹的。现在很多养殖区已经重新了开始生猪的养殖,这就说明非洲猪瘟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肆虐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猪瘟肯定会被击败的,据说现在已经研制出了非洲猪瘟的疫苗,如果这是真的,控制非洲猪瘟就指日可待了。

7. 猪肉检出非洲猪瘟和卖肉的有责任吗?

猪肉检出非洲猪瘟和卖肉的有责任吗?自去年8月份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以来,有关非洲猪瘟的话题引发了网友的高度关注。

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也全面部署防控工作,果断处置突发疫情,优化防控处置措施,督促落实重点环节防控工作,强化防控联控,抓好市场供应和产业发展。据农业农村部通报,目前,100起疫情按规定解除封锁,18个省份的疫区也全部解除封锁,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然而,近期,从企业加工食品中检出了非洲猪瘟核酸阳性,一些似是而非的谣言又趁机兴风作浪。

那么,加工食品中猪肉和猪肉食品还能吃吗?非洲猪瘟不传人,为何如此重视防控?解除疫区封锁,是否就代表不会再出现非洲猪瘟疫情?3月1日,就相关话题,农业农村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凤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进行科学解读。

热点一:近期,从企业加工食品中检出非洲猪瘟核酸阳性,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产品有安全风险?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国家采取严格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为什么还有患病的猪流通到市场上?

陈焕春:非洲猪瘟污染的生肉进入餐厨剩余物后,一旦被猪采食,则可能感染发病。为此,农业农村部专门发布公告,要求自2019年2月1日起,屠宰企业要实施生猪屠宰非洲猪瘟检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猪肉,防止由此带来了生猪疫情扩散。开展这项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追溯这些风险肉品的来源养殖场,及时发现和消灭潜在的疫情;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这些风险肉品进入流通环节,进而通过餐厨剩余物引发新的疫情。

市场上部分猪肉制品中检出了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这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性有关。非洲猪瘟的潜伏期最长可达3周,潜伏期内的生猪没有临床症状,难以通过临床检疫发现。如果此类生猪进入屠宰环节, 导致生猪屠宰、加工设施或运输工具污染,食品加工企业使用了相关原料进行加工,不排除会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农村部已发公告,要求自2019年2月1日起,屠宰企业要实施生猪屠宰非洲猪瘟检测制度,着力化解这一风险。

核酸阳性是病原学检测的专业术语,只要样品中含有该病毒的特定核酸片段,就有可能检测阳性。换句话说,样品中检出核酸阳性,并不一定代表样品中有活病毒的存在。现行针对非洲猪瘟核酸的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极高,某些批次产品中只要存在微量核酸,就可能检出阳性。

热点二:非洲猪瘟是否会影响猪肉及猪肉食品安全?人吃了患病的猪肉和猪肉食品,会不会影响健康?

李凤琴:从管理方面来说,目前国际上的组织,比如世界卫生组织还有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都没有把非洲猪瘟列为人畜共患病。还有就是欧盟食品安全局在官方网站上也强调,非洲猪瘟不会影响人类和其它的物种。

从科学的方面来说,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试图猪瘟病毒感染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比如牛、马、羊等十多种动物,但是都没有获得成功,说明非洲猪瘟病毒在自然界当中的唯一宿主就是猪。猪瘟发现100多年了,而且世界有62个国家曾经报道过非洲猪瘟疫情,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说吃因为猪肉而感染非洲猪瘟病毒而患病的报道。这也进一步佐证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欧盟食品安全局作出科学的结论。

这些国际组织和欧盟食品安全局在作出这些结论之前,都要组织相关的专家,而且这些专家都来自各个领域,比如检验检疫的,搞微生物、流行病、食品安全的等等来进行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评估,他们评估的原则和结果适用于全世界的。所以,我们也应该遵守和认同这些国际组织的原则和结果。

热点三:既然非洲猪瘟不感染人,国家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为何如此重视?

陈焕春:虽然非洲猪瘟不感染人,但对猪的致病性强,严重威胁生猪产业发展,可以说是养猪业的第一号杀手,而且影响居民肉品供给。

首先,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危害严重。非洲猪瘟病毒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容易扩散蔓延,再加上全球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进行防治,生猪一旦感染,死亡率可达100%。根据调查,我国已经发生的111起非洲猪瘟中,在采取扑杀措施时,发病猪的病死率超过68%,部分猪场死亡率几乎100%。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其列为重点防范的跨境传播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其次,保护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猪肉第一消费大国,生猪存栏量、猪肉消费量均约占全球一半。我国居民肉品消费中,猪肉至少占半数以上,故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如果非洲猪瘟在我国持续流行蔓延,不但影响我国居民肉品供给,还会影响全球肉品供给安全;不仅影响2600万个生猪养殖场户的切身利益,还可能影响到扶贫攻坚乃至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热点四:非洲猪瘟发生后,是否对生猪养殖业有影响?是否会出现肉品供给不足、价格上涨的问题?非洲猪瘟又该如何防控?

杨汉春:2018年下半年以来,生猪生产连续在走“下坡路”,基础产能不断下滑,最近下降的幅度就更加明显。

今年1月份,我国生猪的存栏量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12.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14.8%。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同比下降都超过了12%以上,生猪存栏同比降幅是近十年最大,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也快接近历史的峰值。生猪的产能降幅快,预示着今年下半年开始,生猪出栏减少,猪肉供应可能会出现偏紧的情况,四季度猪价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生猪产能下降有多重因素影响。第一,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很多养猪场户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有担心,害怕疫情发生反复,不敢去补栏。第二,受生产资金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养猪场户确实出现了资金困难,被迫调减部分产能。第三,受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一些小散户在这个过程中快速退出。另外,消费结构调整过程中猪肉份额下降、养猪门槛提高和成本上升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生猪产能在下降。

对于广大的养殖场户来说,有担心、有顾虑是正常的。风险和机遇并存。一方面,下半年生猪行情会明显转好,养猪将进入盈利期。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出台生产扶持政策,帮助养猪场户解决困难。建议广大养殖场户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改善防疫条件,完善防控措施,把疫病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要把握机会,适时增加补栏,争取好的收益。

热点五: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28个省份先后发生111起非洲猪瘟疫情,这样快速大面积的传播,是不是我国的防控政策还存在漏洞?下一步疫情防控态势如何?

陈焕春:我国前期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得力的,效果是明显的。从几组数据说明,一是通过加强疫情监测排查,及时发现了68起疫情,超过了疫情总数的六成,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置,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二是所有已经发生的111起疫情都及时得到有效处置,没有发生二次扩散,而且,目前已有超过九成的疫情按规定解除了疫区封锁。三是通过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全国因生猪及其产品异地调运引发疫情的比例已经由35%下降到15%。四是通过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全国因餐厨剩余物喂猪引发疫情的比例已经由50%下降到44%。

除了上述这些措施外,还采取了生猪运输车辆备案、运输环节检查、屠宰环节检测等措施,出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系统严密的防控,疫情总体控制在点状发生态势,近期疫情发生势头有所趋缓;市场上猪肉供应比较充足,价格没有大的波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没有出现“买肉贵、买肉难”的问题。实践证明,我国已经采取的措施是有力有效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也多次高度评价我国防控工作。

但同时,必须要看到,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污染面,在我国生猪养殖结构中,中小规模养殖占绝大多数,养猪场户防疫水平不高;同时,老百姓喜欢购买食用鲜肉,这样一来,大量出栏生猪需要长距离调运到主销区屠宰上市,以上这些因素短期内都不可能根本改变,这些都是防控工作的难点。

我国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较大,疫情可能将持续点状发生,已经解除疫区封锁的省份也不排除再次发生疫情的可能,防控压力很大,任务很艰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各项准备。

热点六: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态势如何?有哪些通行防控措施?

李凤琴:非洲猪瘟1921年在肯尼亚被首次报道,目前共有62个国家报告发生过非洲猪瘟。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全球尤其活跃,共有25个国家报告发生6500多起疫情,疫情数量同比增长25%,部分国家呈现暴发、流行态势,匈牙利、保加利亚、比利时等欧洲3国时隔30多年再次发生非洲猪瘟,我国、蒙古国、越南等亚洲3国首次报告发生非洲猪瘟。

从各国的防控历程看,疫情一旦传入,很难在短时间内根除。虽然大多数疫情发生国家付出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目前只有13个国家曾经实现根除(古巴、法国、比利时等3个国家还出现复发)。其中国际公认防控有效、具有代表性的葡萄牙、西班牙和巴西,分别用时36年、35年、6年才根除该病。

从各国的防控措施看,发生疫情国家普遍采取了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限制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等措施,防控思路、策略和措施大同小异。当然,不同国家因重视程度、措施落实、社会动员组织力度、饲养方式、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防控结果也不尽相同。非洲猪瘟疫情后,我国也是采取了以上与国际上相同的防控措施,这些措施和防控效果也取得了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认可。去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首席兽医官来华考察时表示,如果不是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依中国的巨大养殖量和高养殖密度,那就不是70起,而可能是700起、7000起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总干事今年1月来华考察时认为中国在动物防疫方面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疫情公开透明,防控措施有力有效,表示对中国防控前景充满信心。

热点七:一些动物疫病会影响食用安全。目前,有哪些措施防止染疫猪肉流向餐桌?老百姓在市场上如何购买放心猪肉?

陈焕春: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建立了动物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机制。首先在养殖环节,生猪离开产地前,将由官方兽医实施产地检疫;在运输环节,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对过路生猪运输车辆进行查证验物;到了屠宰环节,官方兽医实施监督查验、宰前检查、同步检疫,屠宰企业还要实施品质检验;在市场流通和产品加工环节,市场监管部门还要再进行检查。

我国建立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所有的病死动物及其产品不得进入流通环节,全部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了打击私屠滥宰,防控非洲猪瘟,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质量行动,严防病死生猪流入市场。

对于如何挑选猪肉,建议大家通过具备生产经营资质的正规生产厂家和超市、商场等渠道,选购经过肉品品质检验和动物检疫合格的鲜猪肉、冻猪肉;购买猪肉制品时应注意选择在保质期内、标签标示清楚、包装完好的猪肉制品。

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科学看待非洲猪瘟。一是切莫听信谣言,更不要传播谣言,以免引起恐慌,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经过肉品品质检验和动物检疫合格的猪肉及其制品可以放心消费。二是要践行“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剩余物产生量,这既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需要,也是减轻环保压力的需要。

猪肉检出非洲猪瘟和卖肉的有责任吗?

8. 为什么国外猪肉没涨价?还是涨价了?为什么非洲猪瘟对国外没有影响到价格?

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是供给关系,这个是在市场经济中是准则。当国内和国外的同商品的价格出现大幅的溢价时,这个时候需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就以猪肉价位为例:
饮食习惯的问题
国内的肉食主要是猪肉,其他肉类相对的来说,相比要基数小很多。所以就导致市场需求很大。当非洲猪瘟在国内局部爆发时,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采用捕杀填埋的方式,断绝源头。这就导致了,局部市场供给突然出现断层,此时在有货源补充的情况下,价格只会是短期的上涨,而后回归正常。但此次猪瘟的扩算程度远远超出了预计,所以导致整个供给出现短缺(从幼崽到成品猪出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价格开始出现大幅的上涨。紧接着国家投放储备肉和加大进口,增加部分市场供给后,猪肉价格开始稳中有降。另外随着利润的增加,企业和养殖户亦会加大产出量,所以说当市场供给开始出现平衡时,价格也会稳定在某一个公允区间的。
养殖产业规模化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主要养殖方式还是以中小散户养殖为主,没有做到大规模化的养殖,这就要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如,防疫措施不到位,容易引发传染性病源的扩散,从而导致养殖户大幅亏损的情况;生产成品难以下降,会导致利润降低,进而影响到养殖热情,最后传导到市场的就是价格出现波动等。在市场一定的情况下,规模化的生产,可以做到降低生产成品,提高产品利润。

大致可以归为这两大点去分析,国外猪肉价格比较稳定的。而且猪肉消耗大国,除咋中国以外,目前就只有一个德国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