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2024-05-16 12:23

1.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2小时前  长线是金的博客   学习巴菲特,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自从阅读了劳伦斯.A.坎宁安所著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后,自己又从网络上搜集到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9-2011)中文翻译件,于去年底开始阅读这些致股东的信原文,并逐渐将信件中的主要内容整理成读书笔记,三个多月时间,将32年的致股东的信整理成读书笔记38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首先应当感谢在网络上发表这些信件的网友,他们翻译整理发表后才使得我们有机会阅读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全部内容。这些信件来源于多个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网站或博客,在学习整理过程中,也发现这些信件大部分最初应当是港台人士整理的,对其中的与大陆不同的许多词语进行了规范。这些信件每一封都有二三十页,加起来有上千页。   系统学习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原文,使我们感觉到是直接聆听大师的教诲,从中学到了大师对于股权投资、公司内部管理、股份拆分、收购兼并、财务、税收、保险及浮存金、金融衍生品、期权等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巴菲特独特的评价公司的方法;学到了巴菲特对每个时代流行投资理论的批评;学到了巴菲特坦率面对投资失误的深刻反思;学到了巴菲特对股市狂热和美元贬值的担忧;学到了巴菲特激励公司高管的方法;学到了巴菲特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时的处事办法;学到了巴菲特严格遵守法律、诚实面对股东的良好品行。自己从巴菲特这么多年的信中整理读书笔记,力求能够领会大师的精神,挑选出非常精彩的语言,这也需要自己深入阅读和反复领会其思想,实在是受益匪浅,读后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阅读这些信件,可以总结出三条基本原则:时刻牢记一个企业的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是有区别的;投资的基础是内在价值;作为一个所有者去进行投资。巴菲特经常在信件中警示股东:不要被股票的交易记录所迷惑,应该注意股票背后企业的真正经营情况。   巴菲特的成功得力于准确核定他所购买的股票和企业的价值的方法。他再三向股东解释他的投资对象的标准:1)投资者能够了解的业务;2)有发展前景;3)由诚实能干的人经营管理;4)价格是非常适合的。他除了始终坚持投资公司的标准外,他惊人的定力、冷静自律、持之以恒、用自己的眼光看变化、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述意见、不理会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远离华尔街的喧嚣,都是他投资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作为我们业余投资者,不仅要学习巴菲特正在做什么,在哪些方面投资,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巴菲特的思想和教诲,做出自己稳妥理性的投资。也就是学习巴菲特的精髓,而不是去简单学习、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投资组合。   巴菲特每年致股东的信一般都是次年二月底或三月初向股东寄出,四月底或五月初召开股东会议。因此,有些翻译件写成落款年(即次年)致股东的信,也有的写成头一年致股东的信,本人认为还是落款年的比较合适,因为信是落款年写作并发出的,巴菲特在信中一直说去年如何如何,其中许多内容还谈到落款年的经济活动。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2. 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

[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
			投资如同选车
速度:ROE
油耗:盈再率
价格:便宜
构造:简单(业务简单容易理解)
路况:好路漫长而且车少(封闭式高速公路,有护城河的大品牌)

以车子来比喻,ROE是车速,盈再率就是耗油率,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一部好车,不仅要跑得快,也要省油。通常盈再率大于80%就算偏高,投资人应避免买进。
关于盈余再投资率:
(1)指企业资本支出占盈余的比率。资本支出是企业用于购买机器厂房土地的费用,通常会显示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两项数字。

(2)台湾的洪瑞泰提供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采前后四年计算)即:盈余再投资率等于( 期末固定资产 十 期末长期投资 一期初固定资产
一期初长期投资) / 合计四年的总盈余。
(3)洪瑞泰认为,盈余再投资率低于40%即算低,大于80%算偏高。

如果ROE=10,那么PB应该是1,我目前也可以找到10%的信托理财计划
如果ROE>10,
那么PB实际是等于(净资产+经济商誉),并且ROE越大,经济商誉部分越大,甚至远远超过净资产,假设ROE=40,那么PB也许要为10才合理,读后感《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ROE与PB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能力圈:1,ROE 对应 PB(安全边际)2,护城河 对应 赢再率


公司的薪酬设计可以参考以上内容,棒子短点,胡萝卜长点,参考布朗鞋业的制度,(投入的越少,产出的越多,则得到的越多,负责要受罚)


							
		  〔巴菲特致股东信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86)

1986年,伯克希尔公司账面净值增加了26.1%,大约是4.9亿美元,在过去的22年里,年复合成长率达到23.3%。
  
  我个人非常喜欢巴菲特每年对伯克希尔公司所投资的公司予以描述的文字,绝大部分都是夸耀和自豪的,有点凡尔赛的感觉,但考虑受众的角色,一切都是那么合理,这其中水牛城报社、内布拉斯加家具店93高龄但依然神采奕奕的B太太(不知道今年是否在世)、喜诗糖果等等,每一次听他娓娓道来,感觉如数家珍,这些优秀的公司支撑着每年漂亮的投资数据,果然,实业还是靠谱! 
  
 回到这一年最初的文字,巴菲特做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只要找到好球员,任何球队经理人都可以做的不错,就像是奥美广告创办人大卫奥美曾说:“若我们雇用比我们矮小的人,那么我们会变成一群侏儒,相反地若我们能找到一群比我们更高大的人,我们就是一群巨人。这也解释为何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能如此成功的原因。又一次的,在致股东的信中,继续讲述了收购企业的六个标准,如果符合,那正是伯克希尔公司所垂涎的,今年的案例是费区海默公司。
  
  又聊到保险事业部门,这是每年我最发憷阅读的部分,比如这一年的表现不错,但他会表述:“保险商品的订价行为与一般商品的订价模式几乎一模一样,唯有在供给短缺时价格才会上来,但偏偏这种光景维持不了多久,当获利旭日东升时,马上就有人会进来泼冷水,增加 投入资金抢食大饼,结果当然会埋下不少后遗症,供给增加,代表价格下跌,跟着获利剧减”。听起来并不是一个容易赚钱的行当,但是他后面陈述永久投资组合的三部分里面,竟然还是有盖可保险。虽然我明白后面他提到然后他同时又表述盖可保险是全世界保险公司中最好的,甚至比伯克希尔本身都还要好,也表达了为何盖可保险能如此成功,在于从头到脚彻底的精简营运成本。很想摊手,真的,这个行业太难懂了。
  
  有意思的是,其他事项中巴菲特提到新添购了一架飞机,显然费用昂贵,不近费用 不菲还要花大钱保养,折旧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言语中对于这一决定,他不置可否,坚持者应该是“主席”。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86)

4.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2)

1972年的信并不长,但开篇提振人心:“197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营业利润令人兴奋的达到了年初股东权益的19.8%”。其中最大的利润贡献来自保险承保利润。老生常谈是巴菲特对下一年的收益预言希望大家控制预期,稍后很快就会读到。
  
 巴老复盘近年来从金融和人力方面他们做得好的三个收购表现,总结:①创始人是主要卖方②创始人拿到了现金③创始人仍在经营且热情与想象力不减。这令资本被更有效地运用。
  
 五大主要业绩的表现:
  
 1. 纺织业务:建立了出色的销售团队,产品适度调整,并受惠于行业复苏,产品结构大大提高,预言73年前景可期。
  
 2. 保险承销:1972年,国民保险公司在传统保险领域的保费利润增长巨大,从而导致大量的竞争对手的出现,他们早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再保险业务。长远来看,会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这一年的业绩还得益于没有大的灾难发生。
  
 3. 保险投资:保费收入高从而受惠了,大部分基金投资在了免税债券。
  
 4. 银行业务:在盈利水平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由于存款工具中定期存款占到50%,保持了强劲的资产流动性并避免了货币市场借款,最后贷款产生的坏账率水平只有商业银行平均值的5%。
  
 5. 金融:银行与保险信托公司对客户非常负责。在这些业务中,基金保持资本实力远远高于行业标准,而且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

5. 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

[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
			
早就读过了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的信,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

他对未来的预测我没兴趣,他要怎么“扣动扳机”也不关我事;他的接班人是谁,我也没兴趣,因为我知道肯定不是我;至于巴菲特最近的持股,我也不感兴趣。

我只是毕恭毕敬地抄下如下一段:

“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你们也就是我们的合伙人往往将毕生积蓄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本公司,信赖我们的谨慎管理,读后感《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如果为了追求额外的一点利润而使这么多人面临风险,那将是不负责任的。”

这也是我以后要铭记在心的,我也是将我至今的全部积蓄拿来投资了,我必须谨慎,不然我的家人将与我一起面临重新过苦日子的风险。
							
		  〔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巴菲特2011年致股东信的读后感

6.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书笔记1999

伯克希尔哈撒韦1999年的净值增加了3.58亿美元.每股a股或b股的账面净值均成长了0.5%累计过去35年以来即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美元成长到现在的37987美元年复合收益率约为24%
  
 我们几件大型的投资标的由于本身1999年的经营情况不佳导致公司股价表现远落后于大盘不过我们仍然对他们所处的产业情有独钟
  
 伯克希尔未来十年内在价值的成长率应该可以略微超越标普500指数同期的表现
  
 1999年内在价值
  
 1999年我们每股投资金额变化不大但是每股营业利益却因为几个重大的负面因素而大幅滑落其中许多事业包含水牛城晚报与喜诗糖果的内在价值大概是挣账面价值的15到20倍之间不过我们目标是继续让子公司扩大这样的差距
  
 投资
  
 1999年我们只做了些许的变动去年几家我们拥有的重大投资部分的投资公司经营状况令人不甚满意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这些公司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对科技股的理解
  
 我不懂高科技一点都不会让我感到沮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 本来就有很多产业是查理跟我自认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举例来说专利权评估工厂制程与地区发展前景等我们都一窍不通所以我们从来不会想要在这些领域妄下评论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聚竞争优势的范围内把事情尽量做好以及明了可能的极限在哪里而要预测在变化快速产业中经营的公司去长期的经营前景如何很明显已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如果有人宣称有能力做类似的预测切以公司的股价表现作为正则我们一点也不羡慕
  
 如果要在股价令人满意但有问题的公司与股价有问题但令人满意的公司做选择我们宁愿选择后者当然真正会引起我们兴趣的是那种公司令人满意同时股价也令人满意的标的
  
 回购股票
  
 在一定条件下公司买回自己的股份才有意义首先公司在扣除短期周转所需之外还拥有多余的资金其次股价必须远低于其内在价值关于这点我还有一点补充股东必须还有足够信息来对公司进行评价否则的话公司内部人极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占普通股东的便宜以偏低的价格买到公司的股份
  
 现在买回自家股份的公司比比皆是但我认为大部分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令人鄙夷的动机那就是为了要拉台或支撑公司股价
  
 时至今日查理跟我承认我们对于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有点自信但这也只限于一个价值区间而绝非一个准确的数字

7.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9)

1979年,按照原有的衡量标准,经营利益达到期初精致的18.6%,巴菲特再次严明判断一家公司经营好坏的依据主要取决于其股东权益报酬率,而非股盈余数字。这与美国1978年调整的会计原则新要求有些冲突,但反而做到了他们内部衡量收益的一致性。使得股东对投资有一个以一贯之的标尺。
  
     长效来看,巴菲特经营伯克希尔的15年间,股净值由19.46涨至335.85,年复合成长率达20.5%,去年9月进去股市以来,我也曾一度有过这样的数字,可惜持续了不足3个月,可叹巴菲特在投资运营中的步步为营。但他却在信中要求更严格的自我检视,因为过往15年美国的通胀因素使得投资变成侵蚀而非增加投资人购买力的工具。巴菲特提出了一个名词叫“投资人痛苦指数”,指通货膨胀率及股东在将每年公司获利放入口袋之前必须支付的所得税率的双重通感(颇有当下我们所处的经济时代的感觉)。
  
 纺织业及零售业业绩中,虽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过一家纺织厂,但是经过多次惨痛的教训,巴菲特得出结论是: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不如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资质好的企业。保险核保业务中,国民保险公司交出漂亮的成绩单,再保险部门也成绩一如既往优秀,劳保退休金表现远优于预期。
  
 保险业投资,巴菲特认为1980年的股票市场将会是近几年来投资组合头一次表现不如市场大盘,巴菲特非常认可目前主要持股的公司,但同时也会再未来的几年内计划调整目前的投资组合。今年的信中,他还提到债券投资,基本逻辑是在通货膨胀高涨时代,长期的债券是目前唯一还存在的长期固定价格合约。然后最近这几年,他们的保险公司几乎为增加一般长期债券方面的部位,更惨的是,未能适时忍痛卖掉,而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价值日益缩水。他总结了一句话“不要做一个短期的借钱者,也不要当长期的借款人”。这一段的内容对我们的启发一是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应择机适当选择一些不是非常长期的理财产品,其次是明确了不要偿还目前房屋商业贷款,毕竟当前还是要珍惜长线的借款资格。
  
 银行业业务,鉴于银行控股公司法的要求,巴菲特他们需要再1980年前处理掉伊利诺斯国民银行的的股份,可喜的是这家银行今年的获利打破了历年来的记录,资产报酬率高达2.3%。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9)

8.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6)

1976年,继连续2年的惨淡业绩之后,这一年的股权回报率为17.3%,虽然不及1972年的19.8%的数据亮眼,但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巴菲特对这一经营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对来年的经营收益,巴菲特给出积极的预判,但从数字即回报率上看,可能会有一点下降。
  
 1976年的纺织业务经营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营销和产能没能很好得配合。保险承保业务从1975年的灾难中慢慢走出,赔付率下降,竞争者也意识到以往费率过低,因此国民保险公司的承保量大增,但这也为来年的市场埋下了不定时炸弹。保险投资情况良好,这一年随着可投资资产在更高报废收入和更好的盈利之下显著增长,保险投资的税前投资收入上升。同时,债券市场大幅上扬。
  
 这一年的信中,巴菲特归纳了收购公司所要考虑的因素:
  
 1. 对公司有利的长期经济因素
  
 2. 有能力且忠诚的管理层
  
 3. 以整个收购企业的标准来度量,价格有吸引力
  
 4. 是我们所熟悉的行业,我们能判断其长期的经济特征
  
 这四点的意义,对于选股或者投资而言,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银行业务描述中,巴菲特总结成本控制是银行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措施如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避免高利率的低劣贷款,都是应该遵循或者规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