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的发展趋势

2024-05-09 17:03

1. 香港港的发展趋势

 与珠三角港口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近些年深圳大力发展深圳湾、前海湾这些港湾,有新闻表明为了不让上海等长江三角洲的发展GDP超过珠江三角洲,必然后会合作共进! 香港的集装箱运输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据海外市场分析人士反映,其竞争优势正逐渐丧失;预期再过十年,香港的集装箱码头不仅会落后于新加坡,更可能受到深圳等内地集装箱港口的挑战。1、码头成本过高2005年是香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的位置给了新加坡的第一年,是香港港的历史转折点。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放慢,首要因素是香港集装箱码头成本过高。与深圳相比,香港的葵涌港距深圳西的赤湾、马湾仅20公里,但每标准箱收费却比赤湾、马湾高三分之一。2、码头优势正在削弱过去深圳港口设施和管理较差,货物装运时间需时较长,但如今效率已大幅改善,香港装运广东省的货品的优势已大为削弱。3、码头市场地位不稳定深圳港等内地港口发展前,香港港在华南地区处于主导地位,即香港港处理不了的集装箱由深圳港等港口处理。但这一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当前,大陆出口正进入高速增长新阶段,每年出口增长超过20%,深圳处理不掉的集装箱多改道至葵涌。今日的香港港口仍受惠于大陆强劲的贸易增长和广东省港口运能的相对滞后的现状。深圳码头的运能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大陆正在实施外贸正常方式转变,出口速度不可能一直维持有20%的增长,也就是说,随着大陆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香港港口真正“贸易货运”越来越小,“集散处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香港集装箱港口的内地市场将逐渐萎缩。4、港口垄断制约发展香港港口竞争优势成本过高背后是港口营运商的垄断,这里的价格垄断与19世纪欧洲出现的寡头垄断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实质区别,由此产生的利润率很高。在香港港口、物流业背后,是强大的本土财团利益集团。

香港港的发展趋势

2. 香港经济是靠什么发展的?

香港经济主要是依靠转口贸易、旅游观光、购物三种发展方式:
——1、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或地区)易手进行的买卖。
——这种贸易对中转地来说就是转口贸易。贸易的货品能够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或地区),在第三国不通过加工(转换包装、分类、选择、收拾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能够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贸易联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贸易。由于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所以这种贸易形式,也几乎变成躲避贸易制裁的专用方式之一。
——由于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的港口。这种港口划在一国关税国境(即关境)以外,外国商品除进出港口时免缴关税外,且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只有将货物转移到自由港所在国内消费者手中时才需缴纳关税,因而香港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做转口贸易一方面可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另一方面又可帮助中国商品开辟新的外贸途径,规避他国的贸易制裁;
——2、旅游观光是香港一张亮丽的名片。香港地华南珠三角地区,气候温暖宜人,又具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因此中外人士在此既能找到自身文化的符号,又能欣赏异域景观。中外游客乐此不疲;
——3、购物也是香港经济景观的另一大特色,因为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没有关税,所以各种奢侈品都比较便宜,因而被称为购物天堂。

3. 香港经济特点?

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自由市场经济,是香港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促使其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香港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在自由港基础上形成的,政府除了对关系社会、民生的土地、公屋、食水、大米和一些公用事业进行直接控制、配置或立例管理外,对贸易、商业、工业、航运等重要部门概不干预。
扩展资料:
香港这种高度自由和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在香港可以相对较好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
在香港,贸易商进出口货物的品种、数量完全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支配;厂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都由国际市场及本地市场情况决定。60年代香港塑胶花业的兴衰,极好地反映了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在香港的威力。

香港经济特点?

4. 香港经济是靠什么发展的?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香港是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的重点是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一、香港发展的主要特点。
回归前的政治制度实行行政主导的体制 完善的咨询体制 
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便利的营商环境、法治体制、自由贸易及自由的资讯流通、公平开放的竞争、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一流的交通及通讯基建、先进的支援服务,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与高效率和精力充沛的企业家互相配合。此外,香港还有庞大的财政储备和外汇储备、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明税制。 
自由经济体系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是亚洲区内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表现最佳的经济体系。 
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 过去20年来,香港经济增长差不多三倍。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有5.1%的实质增长,表现超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越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速度。经济政策 香港一向以市场主导的经济政策着称。“尽量扶助、减少干预”政策 审慎理财之道 政府理财审慎,又维持低税率的简明税制,以鼓励工人生产和吸引企业家投资。法团业务利得税的税率为16%,薪俸税税率为15%,与其他国家的税率相比,两者均属偏低。 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由紧密联系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组成

5. 香港经济是靠什么发展的

1、香港经济主要是依靠转口贸易、旅游观光、购物三种发展方式。
2、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或地区)易手进行的买卖。这种贸易对中转地来说就是转口贸易。贸易的货品能够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或地区),在第三国不通过加工转换包装、分类、选择、收拾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能够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贸易联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贸易。由于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所以这种贸易形式,也几乎变成躲避贸易制裁的专用方式之一。由于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的港口。这种港口划在一国关税国境即关境)以外,外国商品除进出港口时免缴关税外,且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只有将货物转移到自由港所在国内消费者手中时才需缴纳关税,因而香港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做转口贸易一方面可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另一方面又可帮助中国商品开辟新的外贸途径,规避他国的贸易制裁。
3、旅游观光是香港一张亮丽的名片。香港地华南珠三角地区,气候温暖宜人,又具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因此中外人士在此既能找到自身文化的符号,又能欣赏异域景观。中外游客乐此不疲;
4、购物也是香港经济景观的另一大特色,因为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没有关税,所以各种奢侈品都比较便宜,因而被称为购物天堂。

香港经济是靠什么发展的

6. 香港的经济情况如何?

目前香港所有家庭每户平均人数2.7人,每个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数为27500港元,相比较2019年增加了500元。





中位数反应了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水平,全港共有18个区,每个地区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其中整体收入水平最高的为中西区,月入息中位数为42000港元,相比较去年的40,900元多1,100元,稳居第一。

湾仔区排则凭借40400元居于第二位,深水埗区排在了18区中最后的位置,该地区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仅为22000港元。
想知道自己是否符合香港身份申请条件?香港身份规划办理【微:Yinhehk】

7. 香港的经济发展为什么不好?

1、制造产业外移。
自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就把60年代以来发展成功的轻型制造业向中国内地,主要是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转移,韩国、台湾和新加坡自80年代以来虽然也有产业外移趋势,但显然不如香港转移的如此彻底,所以自1997年以来,香港本地的制造业仍在继续萎缩,但其他“三小”的制造业却还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根据新世纪初期对香港经济的有关研究,说明香港本地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率是40%,转口的附加值率是20%,离岸贸易只有不足8%。
2、自90年代中期以来,内地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香港的优势相分离。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增长轨迹,前十年具有显著的“轻型化”倾向,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开始从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转向了低积累、重消费的增长轨道,同时由于在80年代还是国有企业为主体,而国企在获得经营自主权后,有明显的收入分配倾向于消费的倾向,因此在整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增长始终是个人收入与轻工业的增长显著超过了储蓄与重工业的增长,而这种增长模式与香港向内地大规模转移轻型制造业的过程是高度配合的。
3、新全球化改变了东亚地区原有的产业与贸易格局,香港经济则由于朝向服务业而难以适应这个变化。
冷战结束于90年代初,接着开始出现了新全球化过程,到新世纪初新全球化出现了“奔腾”化的发展。巨大的外部需求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又一巨大动力,也由于美欧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使中国的贸易结构得到提升。

4、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带来了区域结构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对香港的服务产业也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改革前30年,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特征一直都是“东轻西重、南轻北重”,即工业结构越往南往东就越“轻”,相反北部和西部的重工业比重更高。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前半期,由于经济结构的“轻型化”倾向,就使得国内需求集中指向了珠三角这个轻工业比重高的地区,加之香港对珠三角地区的轻型产业转移,使珠三角的轻工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因此使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得以在长期内领先全国。
但是进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朝向重化工业,需求重心就开始向珠三角以北地区转移,这种“经济增长极北移”的现象,使工业、贸易与投资活动都不断向珠三角以北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尤其是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由于香港在地域上远离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香港的服务产业优势就更加难以发挥。
5、香港服务业难于和内地的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也直接受到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日趋发达,服务业发展日趋成熟,服务业逐渐本地化的巨大影响。
珠三角地区正在兴建高铁网络,建成后在半径300公里范围内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将整合进珠三角范围内的所有主要城市,由于基础设施更发达,产业联系也更紧密,估计服务业脱离香港而更加本地化的倾向也会更加明显。

香港的经济发展为什么不好?

8. 香港发展经济的困难

●整体政策上:港府并没有就本港的专长发展,特别是金融相关的行业,而上海、深圳,以致邻近的星加坡,甚至杜拜也对中国香港的优势虎视耽耽,而本港的官员仍然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完全缺乏危机意识,在行业的发展上: 
  
   一.金融期货的发展已被其他地区抢去了。 
  
   二.旅游业则有头威无尾势。 
  
   三.展览业,未能把国内的优势带给中国香港,反而优势却开始被国内逐步吞噬。 
  
   四.运输业,基于土地、人工成本高昂,基建项目必须要融合泛珠三角概念,才能保障未来地位,然而,中国香港的官员在谈判桌上,又极其「无能为力」,所以未来前景,颇危。单看珠三角的码头生意每每双位数字上升,便应作警醒。 
  
   ●人口结构: 
  
   中国香港的人口只有七百万人,很难像其他大国一样,即使经济不振,也可以靠内需维持经济,再者,自从97年后,本地出生率下降,大量新移民涌现,新移民不仅以低学历低收入为主,且部分还要靠综援为生,除了令库房开支暴升外,对内需更毫无助益,不利本地社会消费,以及房屋销售。 
  
   即使最赚钱的地产商,都认为中国香港地产已今非昔比,纷纷转战国内(近年如恒隆系、新地,中期的有长黄系,早期则有新世界、恒基等),这也是大家要警醒的资金转向问题。 
  
   ●资源 
  
   本港的物资很大部分来自中国,以及东南亚,而本港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及东南亚货币不断升值,虽然有利本港的出口,但在生活,甚至经营成本上,却因为币值问题,而不断增加。 
  
   人才方面,中国香港的优势亦恐怕会继续消失,因为,国内由70年代中开始只生一个孩子,80年代改革开放,2003年开始,经济进入大跃进年代,人才培育的素质愈来愈好,现时很多企业都直接和外国的大企业直接沟通,中国香港的中间人角色开始淡出,日后要留住有能之士更难,没有了一班中流抵柱,中国香港则更难发挥扰势。 
  
   至于土地问题,土地成本高昂,是中国香港廿三十年存在的问题,但最终令妨碍 但问题的症结,还在于地区的发展潜力,经济问题环环相扣,大政策环境部署不当,往后的代价却是中国香港市民自己承担的。 
  
   今时全球经济好,大家又忘了,中国香港正面对优势流失的危机,可畏!,1. 人口老化 > 社会生产力下降 
   2. 中国香港经济转型, 但同时地, 本地缺乏足够的人才, (例如是资讯科技业, 物流业等等); 相反, 中国香港有一批制造业的人材, 但在经济转型的大势下面临结构性失业问题 
   3. 高地价政策 > 土地成本过高, 影响外资的投资意欲 
   4. 本港缺乏天然资源, 不但制造业原料是需要进口, 连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要靠其他地方供应 
   5. *** 政策因素,有以下困难: 
   1) *** 无知又无能为力。不知发展经济的困难。往往妨碍经济发展,好心做坏事。 
   2)科研人材不足,在知识主导的竞争下处于弱势。 
   3)土地不足而且贵,令经营成本高。土地资源不足下很多大发展也做不了。 
   4)大众醉心抄楼抄股,都想揾快钱,无心实务地发展经济。 
   5)政客水平低,小动作令经济发展受影响,例如领汇事件。 
   6)大财团拢断下,又不发展经济,继续抄楼。 
  
   2006-11-11 03:05:49 补充: 
   7)周边地区的崛起,例如深圳,上海,新加坡等,和中国香港直接竞争,分薄了中国香港可以得到的资金和机会。8)中国香港人工资高,在人工成本上,己输了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9)中国香港多了很多一心食综援的人,令经济发展百上加斤。,For me, the most important devevlopment problem facing Hong Kong is that people in HK and the Government do not know what development problem they are facing! 
  
   In other words, lack of direction and concrete pl and initiatives!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ople in this world: 
   (1) The ones who know what they know 
   (2) The ones who know what they do not know 
   (3) The ones who do not know what they do not know 
  
   Sadly enough, people in Hong Kong and the government belong to typ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