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2024-05-01 17:57

1.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成因:\x0d\x0a  1)需求拉上(需求拉上型通胀):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经济潜在生产能力而形\x0d\x0a  成的通胀。\x0d\x0a  2)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胀):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供给\x0d\x0a  冲击。\x0d\x0a  3)经济结构的特点引起(结构性通胀):这里会存在一个“看齐”问题,往往那些\x0d\x0a  效率低,逐渐衰弱的部门在工资水平,产品价格上要求像那些效率高,迅速发展\x0d\x0a  的部门看齐,进行攀比,这种缺乏相应生产成果基础的价格与工资的上涨如果在\x0d\x0a  越来越多的部门行业中蔓延开来,将导致结构型通胀。\x0d\x0a  4)国际经济传导(输入型通胀):会导致所谓的输入型通胀,也就是我们说的北欧\x0d\x0a  模型。主要是指国外的通胀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总体价格水平上涨。\x0d\x0a \x0d\x0a治理方法:\x0d\x0a  1)财政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常表现为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政\x0d\x0a  府购买、转移支付;增加税收,提高所得税率等)\x0d\x0a  2)货币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常表现为①央行的正回购(融资)②提高法定准\x0d\x0a  备金率③提高利率④提高再贴现率等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2.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成因:\x0d\x0a  1)需求拉上(需求拉上型通胀):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经济潜在生产能力而形\x0d\x0a  成的通胀。\x0d\x0a  2)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胀):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供给\x0d\x0a  冲击。\x0d\x0a  3)经济结构的特点引起(结构性通胀):这里会存在一个“看齐”问题,往往那些\x0d\x0a  效率低,逐渐衰弱的部门在工资水平,产品价格上要求像那些效率高,迅速发展\x0d\x0a  的部门看齐,进行攀比,这种缺乏相应生产成果基础的价格与工资的上涨如果在\x0d\x0a  越来越多的部门行业中蔓延开来,将导致结构型通胀。\x0d\x0a  4)国际经济传导(输入型通胀):会导致所谓的输入型通胀,也就是我们说的北欧\x0d\x0a  模型。主要是指国外的通胀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总体价格水平上涨。\x0d\x0a \x0d\x0a治理方法:\x0d\x0a  1)财政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常表现为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政\x0d\x0a  府购买、转移支付;增加税收,提高所得税率等)\x0d\x0a  2)货币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常表现为①央行的正回购(融资)②提高法定准\x0d\x0a  备金率③提高利率④提高再贴现率等

3.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成因:\x0d\x0a  1)需求拉上(需求拉上型通胀):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经济潜在生产能力而形\x0d\x0a  成的通胀。\x0d\x0a  2)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胀):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供给\x0d\x0a  冲击。\x0d\x0a  3)经济结构的特点引起(结构性通胀):这里会存在一个“看齐”问题,往往那些\x0d\x0a  效率低,逐渐衰弱的部门在工资水平,产品价格上要求像那些效率高,迅速发展\x0d\x0a  的部门看齐,进行攀比,这种缺乏相应生产成果基础的价格与工资的上涨如果在\x0d\x0a  越来越多的部门行业中蔓延开来,将导致结构型通胀。\x0d\x0a  4)国际经济传导(输入型通胀):会导致所谓的输入型通胀,也就是我们说的北欧\x0d\x0a  模型。主要是指国外的通胀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总体价格水平上涨。\x0d\x0a \x0d\x0a治理方法:\x0d\x0a  1)财政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常表现为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政\x0d\x0a  府购买、转移支付;增加税收,提高所得税率等)\x0d\x0a  2)货币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常表现为①央行的正回购(融资)②提高法定准\x0d\x0a  备金率③提高利率④提高再贴现率等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4.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成因:\x0d\x0a  1)需求拉上(需求拉上型通胀):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经济潜在生产能力而形\x0d\x0a  成的通胀。\x0d\x0a  2)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胀):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供给\x0d\x0a  冲击。\x0d\x0a  3)经济结构的特点引起(结构性通胀):这里会存在一个“看齐”问题,往往那些\x0d\x0a  效率低,逐渐衰弱的部门在工资水平,产品价格上要求像那些效率高,迅速发展\x0d\x0a  的部门看齐,进行攀比,这种缺乏相应生产成果基础的价格与工资的上涨如果在\x0d\x0a  越来越多的部门行业中蔓延开来,将导致结构型通胀。\x0d\x0a  4)国际经济传导(输入型通胀):会导致所谓的输入型通胀,也就是我们说的北欧\x0d\x0a  模型。主要是指国外的通胀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总体价格水平上涨。\x0d\x0a \x0d\x0a治理方法:\x0d\x0a  1)财政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常表现为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政\x0d\x0a  府购买、转移支付;增加税收,提高所得税率等)\x0d\x0a  2)货币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常表现为①央行的正回购(融资)②提高法定准\x0d\x0a  备金率③提高利率④提高再贴现率等

5. 如何理解当前的通货膨胀?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管理通货膨胀?

北师的吧
目前经济形式可以说是局部过热整体仍不稳定,所以当前央行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处境,一方面经济面临过热风险,通胀预期已经出现,迫切要求加息控制通胀,另一方面经济回暖尚不稳定,假如贸然加息极有可能导致经济二次探底。
   针对目前出现的通胀预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引起的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对于农副产品等炒作导致的通胀预期。
  针对前一项原因,我国应该借此时机实施经济转型,从当前粗放的资源密集和劳动力密集型发展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发展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抵抗力
   针对后一项原因,我国央行可以考虑采取数量型紧缩政策,回收由于去年四万亿刺激遗留下的过剩的流动性,同时政府应该采取严厉措施打击对于农产品的炒作行为,控制通胀预期。 


最近关于通货膨胀的话题一直在讨论,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目前治理通胀单靠行政手段似乎不太可靠,而尽管准备金率的提高冻结了银行的可贷资金,有助于控制银行贷款,实际上,此举纯属多余。这两年实行的贷款额度制已卡死了放贷规模,银行可贷资金的多少不再是制约因素。仅仅管住银行信贷治不了通胀,例如蔬菜价格就和贷款没啥关系,谁见过老百姓拿银行贷款买萝卜的?深圳居民到香港扫货,手里拎的也都是成捆的现金。储蓄资金大搬家,从银行涌向市场,物价焉有不涨之理?这中间的道理不难理解,即使按照官方的CPI数字计算,存款的真实利率眼下仍是负的,2.5%- 4.4% = - 1.9%。看着放在银行的储蓄一天天贬值,人人心急如焚,不把钱换成实物,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本来央行就应该灵活调整利率和汇率,以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这两年政府却更重视利率和汇率的稳定,而听任经济和价格水平上下波动,把手段和目标整个给搞反了。加息当然有副作用,比如吸引热钱流入。但宏观政策从来就是两难选择,不光今天如此。印钞票创造不了财富,只能制造通货膨胀,而通胀将导致民怨和社会的不安定。掂量一下热钱的压力和通胀的压力,应否加息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理解当前的通货膨胀?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管理通货膨胀?

6.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一、成因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则是外汇流入过多。近年来,外汇流入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途径。
外汇流入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回收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结果,物价上涨就不可避免。
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从供给来说的,从需求来看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二者是一个意思。
2、成本推动
生产成本上升是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首先,工资成本上升。中国各地政府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也导致工资成本上升。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这导致资源价格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三,随着节能减排在全世界逐步得到认可,以及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压力,我国政府对节能减排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就得增加人力、物力,这就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四,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而对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活的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满足这些要求也需要增加投入,这就客观上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二、对策
1、需求紧缩
需求紧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财政性需求紧缩,一是货币性需求紧缩。在需求紧缩的大框架下,需求管理内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松紧搭配,这跟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没有区别。
2、供给扩张
扩张性供给管理政策是应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滞涨”的最佳对策。
首先,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企业增值税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企业实际得到的利润率,有助于刺激供给。
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率一直高于GDP的增长率,意味着资源急剧向政府积聚,政府税收占GDP的比例持续攀升。给企业减税有助于抑制这种趋势,同时也抵消了成本上升给企业增加的负担,增加了总供给。
其次,加速人民币升值。我国目前对外部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因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我国经济来说,这相当于一个有利的供给冲击。

扩展资料

通货膨胀效应:

1、强制储蓄效应
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是物价上涨。
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
2、收入分配效应
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却反而会提高。
这种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这种收入再分配表现为:有利于利润收入者而不利于工资收入者;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国家而不利于公众。
3、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也称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值有升有降的现象。实物资产的货币价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的变动而相应升降。
金融资产中的股票,它的行市是可变的,但绝非通货膨胀中稳妥的保值资产形式;至于货币债权债务的各种资产,物价上涨,实际的货币额减少;反之,实际的货币额增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货膨胀

7. 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哪些?调整需求和供给

      通货膨胀是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么当社会发生通货膨胀的现象时,应对措施是什么?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看一看,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哪些吧。
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哪些?      由于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是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所以控制通货膨胀的根本方法来自两个方面:控制需求和增加供给。一、控制需求      实行紧缩型政策,紧缩型政策是当前各国对付通货膨胀的传统手段,是迄今为止运用得最广、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一般紧缩性政策分为紧缩型货币政策和紧缩型财政政策。      1、紧缩型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央行可通过减少流通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实现。      公开市场业务和提高市场利率,前者减少经济体系中的存量,后者促使客户用于储蓄,减少消费需求。      2、紧缩型财政政策      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缩减总需求。措施主要有:减少社会投资支出和增加税收。二、增加供给      1、减少税收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投资信心,从而带动总供给的增加;      2、减少政府对企业的限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三、调整经济结构      通货膨胀的起因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失衡,调整经济结构和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可以有效避免某些产业的供求因结构失调而推动物价上涨。      以上是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哪些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哪些?调整需求和供给

8. 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哪些?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有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社会总需求、增加有效商品供给、采取限价或减税政策等。
       (一)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调节和控制货币总需求。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四)其他政策。如政府可以采取限价政策,直接平抑物价;也可以采取减税政策,降低商品制造成本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