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如何得出

2024-05-18 09:32

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如何得出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计算公式如下:利息调整=用实际支付价款-已到付息期但未支付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关键问题是实际利率的计算,现在支付的钱=未来收到钱的折现率,每年在根据面值*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外,还要计算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与应收利息的比较冲销这个利息调整。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予以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企业在处置或者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如何得出

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是什么意思?怎么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有到的账户。解析:

因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数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与实际支付金额减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后的差额。要计算真实的收益,就得有你实际取得成本和实际采用的利率去计算,实际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钱取得的,这个好确定。实际利率较难计算(考试中一般题目中会告诉的),在实际操作中,将票面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为年金按一“实际利率”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年金折现后成你的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这个“实际利率”就是真正的计算你真实的投资收益的利率。这个“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现的“插入法”计算确定(比较麻烦,要一个一个的试)。实际“投资收益”=摊余成本(第一期为实际取得时成本)×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实际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利息调整的数值。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其后每期的摊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减去上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再按上述方法确定下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依此类推。注意: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应是最初确定的利息调整减去各期已调整的数。因为计算中会有四舍五入,所以最后一期进行倒挤法计算,剩余的利息调整余额调整完。

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该怎么理解?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该怎么理解?

4.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

呵呵,可能你没接触过财务管理吧?财务管理的基础性概念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简单来说就是1年以后的100块钱没有现在的100块钱值钱,那么1年以后的100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我们引入了贴现率的概念,用来确定未来100块钱在现在值多少钱。
在实际利率法中的本质就是内含报酬率,也是财务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他的含义是我们未来收取的现金流以什么样的一个利率贴现以后等于现在我们付出的成本。于是,体现在这一道题目中,未来我们收到的现金流是连续5年的利息5.9万以及最后一年债券的本金125万,我们现在付出的成本是100万。假设贴现率为r%。
那么第一年年末我们获得的5.9万利息贴现到现在值5.9*(1+r)-1万
第二年年末我们获得的5.9万利息贴现到现在值5.9*(1+r)-2万
第三年年末我们获得的5.9万利息贴现到现在值5.9*(1+r)-3万
以此类推,这些贴现后的现金流等于现在我们付出的成本100万,利用插值法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一利率。实际利率法则相当于这个运算的逆运算。
如果有空的话去学习一下资金的时间价值吧。

5.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 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有到的账户。解析:

因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数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与实际支付金额减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后的差额。要计算真实的收益,就得有你实际取得成本和实际采用的利率去计算,实际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钱取得的,这个好确定。实际利率较难计算(考试中一般题目中会告诉的),在实际操作中,将票面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为年金按一“实际利率”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年金折现后成你的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这个“实际利率”就是真正的计算你真实的投资收益的利率。这个“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现的“插入法”计算确定(比较麻烦,要一个一个的试)。实际“投资收益”=摊余成本(第一期为实际取得时成本)×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实际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利息调整的数值。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其后每期的摊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减去上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再按上述方法确定下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依此类推。注意: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应是最初确定的利息调整减去各期已调整的数。因为计算中会有四舍五入,所以最后一期进行倒挤法计算,剩余的利息调整余额调整完。
满意请采纳。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 利息调整

6.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分录问题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分两种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
1、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3、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计入”应收利息“账户;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其利息是长期资产,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下属明细账户“利息调整”。
二、说明
:
1、企业在持有持有至期投资的会计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收入,应当作为投资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2、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在分期还本的情况下);
(2)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该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4、个人理解: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下设置了“成本”、“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到期
一次还本付息用)三个明细账户。面值就是“成本”账户余额。摊余成本就是“成本”账户余额与“利息调整”账户余额之和。
三、具体规定请参看《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应用指南及有关教材的讲解。

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怎么算

  (1)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
  借: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
  (2)后续计量:
  1)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债券利息: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③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账面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经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价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账面余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面余额)(或借记)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账面余额)
  贷:投资收益(差额,或借记)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转换: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债券面值)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与债券面值的差额,或贷记)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面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利息调整(该明细而科目余额,或借记)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计利息(或借记)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借记)
  注:上述贷方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应当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怎么算

8.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利息调整

你首先要了解权责发生制。
债券发行时分为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比如债券面值是100元,为期5年,但是你却花了125元才买到这个面值是100元的债券,这个就是溢价发行,而五年后你收到的本金就是面值100元,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多花25元购买呢?呵呵,这就是因为实际利率跟票面利率的问题了,实际利率也就是当前市场中的实际利率或者说银行中的利率,假如实际利率为5%的话,那么票面利率肯定是比它高的(假定是10%),这样你每年的应收利息就是100*10%=10元,而如果你将125元存在银行,利率是5%,这样你的应收利息是125*5%=6.25元,呵呵,如此,你才会花125买100的债券了啊!
虽然你每年的应收利息是100*10%=10元,但是你的实际投资收益并不是10元,因为你当初多花了25元的成本啊,所以得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多花的25元的成本摊余到这5年中。
呵呵,折价发行恰好与这个相反了,你自己再思考思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