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机制有哪些

2024-05-12 09:07

1. 股权激励机制有哪些

(一)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允许激励对象在未来条件成熟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
(二)限制性股票。公司预先设定了公司要达到的业绩目标,当业绩目标达到后则公司将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无偿赠与或低价售与激励对象。
(三)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就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享有在设定期限内股价上涨收益的权利,承担股价下降风险的义务。
(四)分红权/虚拟股票。虚拟股票和分红权类似,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是一种股票的收益权,而非真实的股票。
一、公司债券回售是什么意思
1、定义
债券回售,通常发行人承诺在正股股价持续若干天低于转股价格或非上市公司股票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发行上市,发行人以一定的溢价(高于面值)收回持有人持有的转债。现在附回售权的债券品种已经扩大到可转债、分离交易可转债、企业债和公司债,交易场所也扩大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
可转债的溢价一般会参照同期企业债券的利率来设定的。如南化转债设定的回售条款为:本公司股票未能在距转债到期之日12个月以前上市,转债持有人有权将持有的可转债全部或部分回售给本公司,回售价为可转债面值加上按年利率5.6%(单利)计算的四年期利息,扣除本公司已支付的利息。
2、类型
债券回售分为无条件回售和有条件回售。
(1)无条件回售
无条件回售是无特别原因而进行的回售,通常是固定回售时间,一般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偿还期的后1/3或一半之后进行。无条件回售条款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发行人对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的提前兑付本息,从而增加了期权价值。
(2)有条件回售
有条件回售是当公司股票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连续低于转股价格并达到一定幅度时,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将所持债券卖给发行人。回售价格一般比市场利率确定的价格稍低,但比债券票面利率高,在股票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回售条款尤其具有意义。
由于回售条款的触发比例通常较转股价格修正条款的触发比例低,如果发行人不希望回售出现,可以在标的股价下跌至满足条件回售的规定前,向下修正转股价格以避免回售(除非股价跌至每股净资产以下)。所以,条件回售条款对不愿意回售可转债的发行人而言,形同虚设。
二、企业可以建立离职人员股份回购机制吗
企业可以建立离职人员股份回购机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回购离职人员的股份。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只有退出股份才更有价值。股票的经济利益除了分红外,还有股票增值,员工手中的股票只能退出,才能体现股票增值的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2、与持有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3、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4、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和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股份;
5、将股份转换为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份的公司债券;
6、上市公司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是必要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公司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
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股权激励机制有哪些

2. 股权激励机制有哪些

一般是激励和约束。
 
 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客观要求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要遵循其客观规律,实施必要的专业化过程。在安排股权激励制度时,不仅要建立激励机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 
 
 股权激励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诸多法律与管理问题,并且实施效果具有滞后性。成功的达成股权激励的预期效果,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管理基础。
 
 战略规划基础:股权激励需要指明被激励者中长期努力的方向,战略规划的核心就是确定企业中长期努力的方向。战略方向明确了,被激励者才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企业文化基础:股权激励将拉大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实施股权激励前,企业内部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几倍或几十倍,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内部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差距可能达到几百倍。中国人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前,需要树立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能者多得的分配文化。
 
 目标管理基础:企业目标按级别可以分为公司级目标、部门目标、岗位目标。确定合理的战略目标,是衡量企业阶段性经营业绩表现的依据,也是企业发展的指引。战略目标确定以后,还需要进行目标分解,分解到各个部门,形成部门目标。部门目标是衡量部门及部门负责人阶段性绩效的依据,也是部门工作的指引。部门目标还需要分解到各个岗位,形成岗位目标,作为衡量岗位及岗位任职人阶段性绩效的依据和岗位任职人工作的指引。目标管理和股权激励的有机结合,将促进被激励者始终朝着公司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努力。
 
 绩效考核基础:股权激励必须与绩效考核关联起来,建立绩效导向的股权激励制度。绩效考核是客观监测与评估被激励者绩效表现、工作态度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确定合适的被激励对象,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制定与推进股权激励方案,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及时评估股权激励的效果,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及时掌握被激励者在不同阶段的工作状态。企业绩效考核不健全,不适宜进行股权激励。

3. 股权激励的机制有哪些?

1.实股模式
实股模式,是指激励对象按照约定的价格以个人出资、贷款、奖励等方式获取一定数额的企业股权,并即时享有股权,股权收益可在当年兑现,同时激励对象承担一定的限制性条件。

特点是激励对象当期已取得公司股权,以工商登记变更为主要标志。作为公司股权,享有全部权力。
2.期股模式
期股模式,是指激励对象按照约定的价格,在某一规定的时期内,在满足一定的绩效条件之后,个人以出资、贷款、奖励、红利等方式获取一定数额的企业股权,股权收益将在中长期兑现。激励对象须满足一定的限制性条件。

特点是激励对象当期没有取得公司股权,须在将来一定时期内分期兑现,其实质是一份对赌协议。

享有权利:认购权、分红权、增值权、知情权。
3.虚拟股票
虚拟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如果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则被授予者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

虚拟股票持有人在实现既定目标条件下,公司支付给持有人收益,既可以支付现金、等值的股票,也可以是等值的股票和现金相结合。虚拟股票是其持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从而将他们的长期收益与企业效益挂钩。特点是持有的不是公司的股票,只是分红的凭证,是奖金的另一种形式。

享有权利:分红权、增值权、知情权。

股权激励的机制有哪些?

4. 股权激励有什么作用?

  一、并非随时都可以进行股权激励
  金融危机来袭,引发国内大量企业在薪酬水平与薪酬结构上进行一些共性调整,如降低整体薪酬水平;降低固定薪酬比例,提升浮动薪酬比例;降低短期激励,提高长期激励等。不少企业试图推行股权激励,加大对高管和核心技术骨干的长期激励力度,确保核心人才的稳定,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危机中蓄势待发。
  应对金融危机,股权激励不失为一条良策。一方面,可以激励和稳定核心人才,不至于伤筋动骨,保存元气;另一方面,可以借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此外,还可以降低短期现金支出,缓解现金压力。
  然而,在宏观经济和企业效益下行的时候,推行股权激励,员工不一定会有积极性。比如,某民营集团旗下拥有多家控股子公司。2007年,该集团旗下子公司都是盈利的,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所有子公司都大副亏损。为了稳定和激励各子公司的高管,老板决定推行股权激励,采用股权购买+业绩股票的形式,即被激励者以每股净资产平价认购大股东持有的部分股份,同时参照认购比例,大股东授予被激励者一定额度的业绩股票,被激励者用额外业绩奖励和股票分红分期将业绩股票转换成实股。如果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时候,这样的股权激励方案应该是很受欢迎的,被激励者还会心存感激。然而,该民营集团旗下的多家子公司的高管,都不大愿意接受这样的股权激励方案。他们认为经济形势不明朗,
企业发展前途未卜,认购股份会减少个人的现金,业绩股票会因为市场的波动变得的不确定。由于大多数被激励者的拒绝,该民营集团的长期激励计划不得不进行反复的调整与协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提醒决策者,不要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进行股权激励,员工很容易产生被金手铐烤住的感觉,被烤的不情愿,不踏实。相反,在经济和企业上升阶段,既便明知股权激励是金手铐,员工会心甘情愿的被烤住。
  二、并非每个企业都必要进行股权激励
  谈到股权激励,很多老板都会想:我的企业有必要搞股权激励么?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必要进行股权激励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行业竞争的程度、人力资本的地位、竞争对手的动向是最主要的判断因素。
  行业竞争的程度:垄断型企业一般不需要进行股权激励,因为垄断型企业经营业绩主要来源于行政赋予的垄断权利,对高管的依赖度比较低。非垄断行业竞争程度不同,进行股权激励的紧迫程度也不同。行业竞争度越高,企业越需要卓越的管理能力,越需要吸引、稳定和激励优秀的管理人才,越有必要进行股权激励。
  人力资本的地位:股权激励主要用于吸引、稳定、激励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核心技术骨干。如果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资金、廉价土地、廉价原材料或者廉价工人上,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占据的地位不高,企业对高端人才的依赖度很低,这样的企业一般没有必要进行股权激励。比如,专门从事来料加工、OEM生产、低端服务的企业,他们可以从市场上随时招到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从事简单的加工生产,没有太复杂的技术,也不需要太先进的管理。反之,那些竞争优势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对人力资本尤其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高度依赖的企业,如管理咨询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就非常有必要引入股权激励机制。
  竞争对手的动向:如果竞争对手针对高管和技术骨干进行了股权激励,这样的消息很快会在行业内传开,通常会让企业相应级别的高管和技术骨干眼馋,并在内心里进行攀比。时间长了,部分高管和技术骨干经不起股权激励的诱惑就会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这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企业是被迫进行股权激励,不搞就面临着核心人才倒戈的风险。
  除此之外,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主营产品市场成熟度等也是判断企业是否有必要进行股权激励的重要参考因素。
  三、并非每个企业都具备股权激励的管理基础
  股权激励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诸多法律与管理问题,并且实施效果具有滞后性。成功的达成股权激励的预期效果,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管理基础。
  战略规划基础:股权激励需要指明被激励者中长期努力的方向,战略规划的核心就是确定企业中长期努力的方向。战略方向明确了,被激励者才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企业文化基础:股权激励将拉大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实施股权激励前,企业内部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几倍或几十倍,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内部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差距可能达到几百倍。中国人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前,需要树立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能者多得的分配文化。
  目标管理基础:企业目标按级别可以分为公司级目标、部门目标、岗位目标。确定合理的战略目标,是衡量企业阶段性经营业绩表现的依据,也是企业发展的指引。战略目标确定以后,还需要进行目标分解,分解到各个部门,形成部门目标。部门目标是衡量部门及部门负责人阶段性绩效的依据,也是部门工作的指引。部门目标还需要分解到各个岗位,形成岗位目标,作为衡量岗位及岗位任职人阶段性绩效的依据和岗位任职人工作的指引。目标管理和股权激励的有机结合,将促进被激励者始终朝着公司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努力。
  绩效考核基础:股权激励必须与绩效考核关联起来,建立绩效导向的股权激励制度。绩效考核是客观监测与评估被激励者绩效表现、工作态度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确定合适的被激励对象,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制定与推进股权激励方案,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及时评估股权激励的效果,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及时掌握被激励者在不同阶段的工作状态。企业绩效考核不健全,不适宜进行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并非空中楼阁,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管理基础之上。不少成长型企业忽视自身管理基础,急急忙忙导入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岚顶咨询提醒广大成长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一定要先建跑道,完善公司管理基础,被激励者才可以在跑道上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5. 股权激励的作用有哪些

法律分析:股权激励的作用如下:1、可以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2、大大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约束经管者短视行为。进一步弱化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长远竞争能力。4、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一条 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股权激励的作用有哪些

6. 股权激励的作用有哪些

一、并非随时都可以进行股权激励

金融危机来袭,引发国内大量企业在薪酬水平与薪酬结构上进行一些共性调整,如降低整体薪酬水平;降低固定薪酬比例,提升浮动薪酬比例;降低短期激励,提高长期激励等。不少企业试图推行股权激励,加大对高管和核心技术骨干的长期激励力度,确保核心人才的稳定,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危机中蓄势待发。

应对金融危机,股权激励不失为一条良策。一方面,可以激励和稳定核心人才,不至于伤筋动骨,保存元气;另一方面,可以借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此外,还可以降低短期现金支出,缓解现金压力。

然而,在宏观经济和企业效益下行的时候,推行股权激励,员工不一定会有积极性。比如,某民营集团旗下拥有多家控股子公司。2007年,该集团旗下子公司都是盈利的,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所有子公司都大副亏损。为了稳定和激励各子公司的高管,老板决定推行股权激励,采用股权购买+业绩股票的形式,即被激励者以每股净资产平价认购大股东持有的部分股份,同时参照认购比例,大股东授予被激励者一定额度的业绩股票,被激励者用额外业绩奖励和股票分红分期将业绩股票转换成实股。如果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时候,这样的股权激励方案应该是很受欢迎的,被激励者还会心存感激。然而,该民营集团旗下的多家子公司的高管,都不大愿意接受这样的股权激励方案。他们认为经济形势不明朗,

企业发展前途未卜,认购股份会减少个人的现金,业绩股票会因为市场的波动变得的不确定。由于大多数被激励者的拒绝,该民营集团的长期激励计划不得不进行反复的调整与协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提醒决策者,不要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进行股权激励,员工很容易产生被金手铐烤住的感觉,被烤的不情愿,不踏实。相反,在经济和企业上升阶段,既便明知股权激励是金手铐,员工会心甘情愿的被烤住。

二、并非每个企业都必要进行股权激励

谈到股权激励,很多老板都会想:我的企业有必要搞股权激励么?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必要进行股权激励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行业竞争的程度、人力资本的地位、竞争对手的动向是最主要的判断因素。

行业竞争的程度:垄断型企业一般不需要进行股权激励,因为垄断型企业经营业绩主要来源于行政赋予的垄断权利,对高管的依赖度比较低。非垄断行业竞争程度不同,进行股权激励的紧迫程度也不同。行业竞争度越高,企业越需要卓越的管理能力,越需要吸引、稳定和激励优秀的管理人才,越有必要进行股权激励。

人力资本的地位:股权激励主要用于吸引、稳定、激励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核心技术骨干。如果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资金、廉价土地、廉价原材料或者廉价工人上,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占据的地位不高,企业对高端人才的依赖度很低,这样的企业一般没有必要进行股权激励。比如,专门从事来料加工、OEM生产、低端服务的企业,他们可以从市场上随时招到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从事简单的加工生产,没有太复杂的技术,也不需要太先进的管理。反之,那些竞争优势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对人力资本尤其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高度依赖的企业,如管理咨询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就非常有必要引入股权激励机制。

竞争对手的动向:如果竞争对手针对高管和技术骨干进行了股权激励,这样的消息很快会在行业内传开,通常会让企业相应级别的高管和技术骨干眼馋,并在内心里进行攀比。时间长了,部分高管和技术骨干经不起股权激励的诱惑就会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这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企业是被迫进行股权激励,不搞就面临着核心人才倒戈的风险。

除此之外,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主营产品市场成熟度等也是判断企业是否有必要进行股权激励的重要参考因素。

三、并非每个企业都具备股权激励的管理基础

股权激励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诸多法律与管理问题,并且实施效果具有滞后性。成功的达成股权激励的预期效果,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管理基础。

战略规划基础:股权激励需要指明被激励者中长期努力的方向,战略规划的核心就是确定企业中长期努力的方向。战略方向明确了,被激励者才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企业文化基础:股权激励将拉大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实施股权激励前,企业内部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几倍或几十倍,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内部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差距可能达到几百倍。中国人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前,需要树立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能者多得的分配文化。

目标管理基础:企业目标按级别可以分为公司级目标、部门目标、岗位目标。确定合理的战略目标,是衡量企业阶段性经营业绩表现的依据,也是企业发展的指引。战略目标确定以后,还需要进行目标分解,分解到各个部门,形成部门目标。部门目标是衡量部门及部门负责人阶段性绩效的依据,也是部门工作的指引。部门目标还需要分解到各个岗位,形成岗位目标,作为衡量岗位及岗位任职人阶段性绩效的依据和岗位任职人工作的指引。目标管理和股权激励的有机结合,将促进被激励者始终朝着公司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努力。

绩效考核基础:股权激励必须与绩效考核关联起来,建立绩效导向的股权激励制度。绩效考核是客观监测与评估被激励者绩效表现、工作态度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确定合适的被激励对象,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制定与推进股权激励方案,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及时评估股权激励的效果,绩效考核有助于决策者及时掌握被激励者在不同阶段的工作状态。企业绩效考核不健全,不适宜进行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并非空中楼阁,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管理基础之上。不少成长型企业忽视自身管理基础,急急忙忙导入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岚顶咨询提醒广大成长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一定要先建跑道,完善公司管理基础,被激励者才可以在跑道上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7. 股权激励的作用

一、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一般来说,企业的所有者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有者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投资收益,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雇于所有者,他们更关心的是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个人收益。二者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双方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行为方式的不同,且往往会发生员工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实施股权激励的结果是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关键技术人员成为企业的股东,其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因此有效弱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企业利益的共同体。二、业绩激励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为公司股东,具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力。经营者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好坏而获得奖励或惩罚,这种预期的收益或损失具有一种导向作用,它会大大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后,能够分享高风险经营带来的高收益,有利于刺激其潜力的发挥。这就会促使经营者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采用各种新技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能力。三、约束经管者短视行为传统的激励方式,如年度奖金等,对经理人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短期财务数据,而短期财务数据无法反映长期投资的收益,因而采用这些激励方式,无疑会影响重视长期投资经理人的收益,客观上刺激了经营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引人股权激励后对公司业绩的考核不但关注本年度的财务数据,而且会更关注公司将来的价值创造能力。此外,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不仅能使经营者在任期内得到适当的奖励,并且部分奖励是在卸任后延期实现的,这就要求经营者不仅关心如何在任期内提高业绩,而且还必须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保证获得自己的延期收人,由此可以进一步弱化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长远竞争能力。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在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当员工离开企业或有不利于企业的行为时,将会失去这部分的收益,这就提高了员工离开公司或“犯错误”的成本。因此,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另外,股权激励制度还是企业吸引优秀人才的有力武器。由于股权激励机制不仅针对公司现有员工,而且公司为将来吸引新员工预留了同样的激励条件,这种承诺给新员工带来了很强的利益预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可以聚集大批优秀人才。

股权激励的作用

8. 股权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什么

公司如果选对了激励对象,那么股权激励就实现以下4个根本目的:
将经理人、股东和公司的利益紧密地捆绑起来,打造利益共同体;
让经理人分享企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分担企业发展的风险;
将多大的激励给经理人的同时,也将相应的约束给经理人;
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和吸引人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任何一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无外乎就是为了达到以上4个目的,将经理人和老板打造成利益共同体。
一、股权激励的作用
1、激励作用
作为一种企业长期的激励机制,激励作用是其最主要的目的,而企业与员工正是通过股权这一桥梁达成了共鸣,员工也由此生成了企业主人翁的意识,自发地燃起工作热情,主动、积极地为企业作出贡献,完成企业既定的目标,以实现企业、股东及个人的利益为己任,最大限度山发挥潜在价值。而对于企业来说,员工有此觉悟后,监督的成本就会得到降低。
2、约束作用
一方面,通过股权激励,员工、股东及企业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成为一脉相传的密切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在大家的努力下,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出现了盈余,那么股东与员工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企业出现亏损,那么股东也好、员工也罢都要共同分担。另一方面,员工享受激励的权利是有着一定的前提条件的,比如规定的期限内不能离职,如若离职的话就需要将既得利益返回给企业。
3、改善员工福利
对于企业来说,福利是留住员工的法宝,而股权激励能够留住人才就是因为对员工的福利有所改善。在这方面美国的ESOP是一个良好的借鉴对象。ESOP即为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已经有超过1万家企业的1000多万员工通过拥有股票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其持股总额已经高达1200亿美元。这样的福利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员工的向心力,使企业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