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有哪些缺陷呢?该如何改进?

2024-05-16 14:41

1. 汽车发动机有哪些缺陷呢?该如何改进?

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润滑油的消耗量也比平时高。行驶一定里程后,仪表板很快显示润滑油不足。这种情况通常由以下三个原因引起:首先,发动机活塞密封可能有问题,导致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过大和机油燃烧。其次,发动机零件可能严重磨损,导致零件之间间隙过大,导致润滑油消耗异常。三是个别发动机使用的润滑油不符合标准,导致润滑油消耗异常。

由于汽车发动机的特殊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冷却液温度容易过高。一旦冷却液温度超过正常值,发动机就不能正常散热,这将导致发动机过热,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冷却系统异常运行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控制器故障、散热器故障、风扇故障、水箱堵塞等。受发动机高温的影响,周围的电线容易燃烧或熔化,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发动机舱内的气味也可能是维修期间随着发动机温度的升高大量润滑脂挥发产生的气味。

汽车发动机是否出故障还有点明显。从异常排气颜色分析发动机故障。汽油正常燃烧后的尾气颜色应为无色,但当发动机和发动机发生故障时,尾气颜色会发生变化。首先,废气是黑色的,因为燃料没有完全燃烧。第二,如果燃油不符合燃烧标准,或者汽油中含有水,则会排放白色废气。第三,当排气颜色为蓝色时,可能是由于活塞环磨损过多或油环相对,导致机油窜升进入发动机燃烧室,或是气门导管渗出的机油参与燃烧。

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必然消耗一定量的润滑油,润滑油的异常消耗往往与发动机的某一故障相对应。如果润滑油消耗异常,应首先检查油品的质量和数量,必要时应更换润滑油,以避免因油质问题导致发动机故障。油质问题排除后,应逐个检查相关零件,零件磨损严重、零件间隙过大或油压过大可能导致机油流入燃烧室。漏油的主要原因是垫片硬化老化和阀门堵塞。

汽车发动机有哪些缺陷呢?该如何改进?

2. 汽车有哪些技术一直未改进呢?

汽车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可以说,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同时,汽车产业还会明显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它无可非议地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以其极高的发展速度成为全球汽车业关注的焦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0年1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2010年又是中国汽车产业无限风光的一年,产销双超1800万辆的成绩,不仅使其稳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位子,还打破美国1700多万辆的最高产销纪录,成为汽车工业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然而,应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相比,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实力上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备受国人关注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创建能力十分薄弱,以致我国虽然跻身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远不能称作世界汽车强国。在汽车技术进步方面,中国汽车产业的初衷目的是走“引进→吸收→消化→创新”之路,但至今并没有实现预期的设想,始终停留在“引进→模仿→再引进”的低层次发展过程中。如何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等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思考。
(一)研发投入不足,且投资过于分散
从研发投入看,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缺乏与生产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分不开的。我国汽车产业R&D经费无论是总量还是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很低,其中2003-2007年间我国汽车产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仅为1.59%,不足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汽车工业同期该比值3.32%的一半,仅相当于世界各主要汽车企业的1/3。全球知名咨询管理公司奥纬咨询发布的《汽车创新展望2015》研究报告指出,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2010年公布的《全球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排名》,对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2009年研发投入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分析,大众、通用、本田等2009年研发投入比重均在5%以上;丰田、福特、标致2009年研发投入比重均在4%至5%之间。而中国入围的三家企业中,比亚迪研发费用占比最高,为2.9%,东风次之,达到了2.3%,而上海汽车仅为1%。如果从研发费用的绝对数来看,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费用与这些国外公司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即使如此,有限的资金也没有集中使用,进行重点项目攻关,而是分散于各企业众多的中小型项目上。因此,研发投入费用不足影响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创新人才缺乏
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低下,除了资金上的原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创新人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头人和总设计师的企业家阶层远没有形成,作为企业技术创新骨干力量的科技人员数量偏少。以中国一汽为例,其技术开发人员约为2600人,仅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2.6%。而日本丰田公司的职工总数与一汽相似,但技术开发人员近万人,占职工总数的9.8%。二是企业科技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人才流失严重。
(三)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我国目前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的科技研发投资体制助长了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问题上“等、靠、要”的思想,创新资源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这种技术资金来源的不合理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企业对汽车技术创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技术开发能力的建设没有跟上产业发展的需要,似乎认为实现产业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引进国外技术和生产线,扩大规模,增加产量。
(四)没有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和二次创新的关系
与擅长引进和创新的日本、韩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问题在于:把技术引进的目的看作是提高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不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引进国外技术时,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重技术装备引进,轻软件技术引进:重资本控股。轻技术开发权。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汽车产业竞争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制约我国汽车产业的产品更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3. 新车出现设计缺陷怎么办?

自18年的改款后,三系入门车型(320i运动版)都配上了包括运动包围和轮毂,戏称为"丁字裤"的运动方向盘、运动化内饰在内的m运动套件,一定程度上弥补内饰不够豪华的硬伤,整体视效不错。产品力上可以说是BBA同级别最强的,虽然防爆胎轮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系的舒适性,但一流的操控、不错的舒适性和静谧性、优秀的动力系统和悬挂调教打造宝马众人皆知的品牌力。虽然有着优秀的产品力和品牌力,但油耗和售后却是难忍得存在,有这个想法的童鞋请多方考虑。
另外,宝马ZF 8AT变速箱过了六万公里后油渗漏的可能性非常大,像N20和B48发动机上也促销气门室盖漏油现象。还有异响严重也是宝马饱受诟病的一个地方。所以别看牌子过硬,但是这两年出问题的合资品牌难道还少吗?更有甚者会在售后方面对我们区别对待,所以人们买车的时候还是要提前做好功课才好。
所以,综合高性价比、优秀的产品力表现以及使用费用和令人担忧的可靠性,多方考量才能理性的拔草,或者为了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其实可以通过58同城等信息平台购买二手车辆,这样不仅花钱更少,也能够规避一些车辆本身的设计缺陷风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想要分享给大家的,欢迎留言给我们!

新车出现设计缺陷怎么办?

4. 车身的缺陷及可以研究的方向?

车身漆面缺陷
车身漆面缺陷主要有划伤、脏点、抛光影、少漆、流挂等几种缺陷。而我们平时在提车或者验车时关注最多的只有划伤痕。并且我们在检查的时候,也仅仅是针对划痕较大、肉眼很容易看出来的划痕。

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文章要讨论的,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由于质量审核不够严格、员工不够细心等因素所导致的一系列难以被发现的小缺陷。
●  从车身漆面缺陷可看出车厂造车是否用心
新车产生划伤痕,原因有多种多样,可能是在生产装配过程中,车身表面受到员工身上的金属件刮蹭;对于车门的漆面划痕,也有可能是员工在与车身装配时时受到刮蹭所引起的。

普遍情况下,如果划伤很明显,在质量审核环节一般都会被发现而不能最终出厂;不过对于一些划伤不是很明显、同时工作人员不够细心或者是厂家对这细节部分的质量考核不够严格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使得伴有这些小缺陷的车辆最终流入4S店。
● 教你几种漆面缺陷
车身漆面的脏点,则有可能是车辆在喷漆过程中,车身表面附着有灰尘,导致喷完漆后车身表面会有一点点凸起;类似于我们在给手机贴膜时屏幕表面的灰尘没有清理干净一样。不过相比手机贴膜,车身漆面的脏点要难以发现得多。

漆面抛光影是最不容易被发觉的一种缺陷类型,车身表面出现抛光影处,仔细看可以发现缺陷处表面对比周围漆面显得非常的光滑,看起来就像一面镜子。然而很多车主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漆面缺陷类型。

少漆缺陷是由于喷漆时不均匀、或者是在漆面未干的情况下受到别的物体的触碰所导致的一种缺陷,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缺陷处漆面与周围会有明显不同;用手触摸也可以感觉出异样。

漆面流挂缺陷相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缺陷,与少漆相反,流挂是由于局部漆液过多导致的一种漆面缺陷。漆液干了之后,会在车漆表面产生各种不规则形状的凸起,影响车身漆面美观度。

● 如何找出漆面缺陷
通常来讲,车身漆面产生以上几种类型的缺陷,要不就是缺陷很小(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要不就是缺陷出现在较为隐蔽的地方(例如车身侧围下方这些日常较少关注到的地方);而如果车厂对这方面的审核机制不够严格、不够重视的话,带有这些缺陷的车辆就会批量铺货至4S店,因此我们从车身上面这些小缺陷的多少就可以看出车厂对细节方面的把关是否严格。

既然这些缺陷都不明显、又存在于隐蔽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找的时候也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像划伤、脏点以及抛光影这些缺陷需要在特别的光线照射和特定的角度下才能“现身”,我们在找的时候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车身表面,这样才能让这些缺陷无所遁形。

少漆和流挂我们可以通过手触摸来寻找,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缺陷处都与周围的漆面会出现高度差,如果发现车身表面某处有凹凸不平的异样感,则可再进一步判断是否是这两种缺陷之一。
2如何挑车身外观装配缺陷
● 车身装配缺陷
车身装配缺陷指的是各钣金件在装配时存在的缺陷,例如左右两侧装配间隙不对称、不同钣金件的装配间隙达不到公差要求、装配后不同钣金件不在同一个表面等等缺陷。

车身在装配时,不同钣金件之间的间隙都有一个固定的公差值,而每个厂家对同个地方的公差要求都不相同,我们也没办法获知车厂的公差值为多少,同时我们也没有专业的测量间隙的仪器,因此装配间隙是否在公差范围之内的缺陷问题这一部分将不在文章的讨论范围之内,本文仅针对装配是否对称、表面平整度是否足够这两个方面来判断车厂是否用心造车。
● 如何找出车身装配缺陷
一辆汽车从外观上看,纵向沿着车身中线劈开,两边的车身各个部位都应该是对称的,评价车厂装配工艺是否精良,就看车身两边相同位置的装配间隙是否一样,或者说是否无明显差异。

观察车身两边是否对称时,我们需要站在车辆中线距离车身约1米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观察时,车身两边各个对应位置的视线角度都一样,如果两边对应位置的装配间隙存在明显差别的话,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除了通过视觉进行判断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触觉进行辨别。同样地站在车辆中线位置,同时用两手触摸两侧相同的位置,通过触觉判断两边的装配间隙是否存在差别。

车身表面的平整度,指的是各个不同钣金件装配后是否在同一个平面上,两者之间是否有存在高度差,由此来判断车厂的装配工艺质量是否足够高。一般检查车身平整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手摸,从左至右在装配间隙处扫一遍,是否存在高度差很明显就可以得出结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车身侧面在装配时会遵循一个“阶梯原理”(非专业术语),即允许前翼子板略高于前车门、前车门略高于后车门、后车门略高于后翼子板(注意这里的“略高”也有严格的公差要求)。这样的设计兼顾到了行驶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及噪音的抑制。

● “十字法”识别车身装配缺陷
对于例如后车灯等部分是由4块不同钣金件装配而成的位置,用“十字法则”(非专业术语)来判断车厂装配工艺是否成熟。
常识告诉我们,由4块钣金件拼合而成的位置,在装配处会形成一个“十字交叉”的形状。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十字法则”并不是看装配之后的是否能成为一个正方的“十”字,而是要看这个“十”横(竖)两条线左右(上下)两部分是否能连成一条直线。

装配工艺精良的车厂,可以发现横竖两条线衔接得非常流畅,看起来非常美观。而装配工艺粗糙的车厂,你会发现可能线条的左右(上下)两段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对于美观度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通过“十字法则”可以判断车厂的装配工艺是否精良。


5. 汽车设计的优和劣对比

汽车设计的优劣,很多参数,我们是没有办法一眼看就确定的,但是有一条,车辆造型设计,是可以一眼就分辨出来的。
曾经国内很多车辆的造型设计就是个笑话,毫不夸张的说,他们那些所谓的设计,简直比没有设计,直接用冲床砸出来的车体,还要难看。我国工业发展,特别是汽车产业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办法不走弯路。



当年的奇瑞轿车,其设计简直是令人发指,还有当年称为中国第一跑车的吉利美人豹,其恐怖程度完全不在奇瑞之下,而同时代的跑车却是马自达rx7,GTR32,Evo9等等旷世经典车,外形设计的优劣一目了然。简直就是没法比。
但是在2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汽车工业设计,用一种所有人都完全想象不到的速度追了上来,现今的车型设计,我们甚至要比外国厂商走的更快,特别是一些新能源厂家,蔚来,小鹏,今天的国产车,在车型设计上,已经是一个优势了。曾经的汽车设计的优劣对比,已经倒过来了。

汽车设计的优和劣对比

6. 汽车有哪些技术一直未改进?

首先,未来安全技术会越来越受关注。被动安全日益精细化,主动安全会继续得到大幅提升,被动和主动安全技术的相互融合将越来越明显。未来汽车将从 “零死亡”向“零伤亡”再向“零事故”的终极目标不断前进。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会越来越快,尽管完全的无人驾驶可能尚需时日,但区域的、部分工况下的自动驾驶将作为一项核心的安全技术得到应用。而且这些安全技术将与语言识别系统、数据信息交换系统以及IT网络技术等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凸显。实际上,未来真正能制约汽车发展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能源问题。目前,我国石油进口已接近60%的红线,缺油的压力非常大。为此工信部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施5升油耗的法规,这是非常严苛的指标,尤其对于本土企业来说挑战异常艰巨。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动力总成技术还有待提升,新能源技术还方兴未艾,而在优化发动机、变热箱之外,轻量化、电子化、智能化等技术在节油领域的巨大潜力,还有待更多的开发。譬如一般的乘用车通常只要减轻10%的重量就能节省7%的油耗。因此,未来整车厂选择零部件,不仅看谁更便宜、更耐用,也要看谁更轻。总之,节能方面的要求很可能将会给中国汽车产业从整车到零部件、从造车到用车带来全方位的改变。
  第三,环保技术也将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核心技术,因为污染的压力将使环保成为否决项。目前国家已经导入了材料的再回收法规,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考虑日后如何拆分、回收的问题,这不仅是对整车厂,更是对零部件厂商的巨大挑战。排放控制、噪声控制以及车内空气质量等,都会越来受到关注。
最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将呈几何级数地增加。预计到2015年平均将有40%的汽车成本是用于汽车电子的。以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而汽车将成为应用这些最新科技成果的最佳载体之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将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未来的汽车将呈现“五化”趋势,即功能多元化、控制集成化、开发平台化、系统网络化和技术一体化。

7. 汽车有哪些技术一直未改进

汽车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可以说,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同时,汽车产业还会明显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它无可非议地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以其极高的发展速度成为全球汽车业关注的焦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0年1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2010年又是中国汽车产业无限风光的一年,产销双超1800万辆的成绩,不仅使其稳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位子,还打破美国1700多万辆的最高产销纪录,成为汽车工业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然而,应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相比,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实力上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备受国人关注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创建能力十分薄弱,以致我国虽然跻身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远不能称作世界汽车强国。在汽车技术进步方面,中国汽车产业的初衷目的是走“引进→吸收→消化→创新”之路,但至今并没有实现预期的设想,始终停留在“引进→模仿→再引进”的低层次发展过程中。如何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等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思考。

汽车有哪些技术一直未改进

8. 汽车有哪些技术一直未改进?

未来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首先,未来安全技术会越来越受关注。被动安全日益精细化,主动安全会继续得到大幅提升,被动和主动安全技术的相互融合将越来越明显。未来汽车将从 “零死亡”向“零伤亡”再向“零事故”的终极目标不断前进。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会越来越快,尽管完全的无人驾驶可能尚需时日,但区域的、部分工况下的自动驾驶将作为一项核心的安全技术得到应用。而且这些安全技术将与语言识别系统、数据信息交换系统以及IT网络技术等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凸显。实际上,未来真正能制约汽车发展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能源问题。目前,我国石油进口已接近60%的红线,缺油的压力非常大。为此工信部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施5升油耗的法规,这是非常严苛的指标,尤其对于本土企业来说挑战异常艰巨。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动力总成技术还有待提升,新能源技术还方兴未艾,而在优化发动机、变热箱之外,轻量化、电子化、智能化等技术在节油领域的巨大潜力,还有待更多的开发。譬如一般的乘用车通常只要减轻10%的重量就能节省7%的油耗。因此,未来整车厂选择零部件,不仅看谁更便宜、更耐用,也要看谁更轻。总之,节能方面的要求很可能将会给中国汽车产业从整车到零部件、从造车到用车带来全方位的改变。
  第三,环保技术也将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核心技术,因为污染的压力将使环保成为否决项。目前国家已经导入了材料的再回收法规,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考虑日后如何拆分、回收的问题,这不仅是对整车厂,更是对零部件厂商的巨大挑战。排放控制、噪声控制以及车内空气质量等,都会越来受到关注。
最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将呈几何级数地增加。预计到2015年平均将有40%的汽车成本是用于汽车电子的。以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而汽车将成为应用这些最新科技成果的最佳载体之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将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未来的汽车将呈现“五化”趋势,即功能多元化、控制集成化、开发平台化、系统网络化和技术一体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