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2024-05-14 20:58

1. 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5月14日,就在今天,法院的结果正式宣判!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并且中国基金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随后客户将银行告上法庭的最终宣判也让人们感到害怕,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又该怎么样预防这样的事情呢?
第一、我们要加强相关的防患意识,要时刻紧盯自己的资金流动  比如说这位顾客就是这样的,在之前就没有紧盯自己的钱财流入,将自己的金钱给银行理财以后就选择无脑相信,而不是时刻关注一下自己的资金来源和走向,最终不小心造成了惨剧,所以说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多去关注一下自己的资金情况,毕竟自己的资金是可能有变动的,所以说只有时刻都关心自己的金钱走动,才可以保证自己的金钱不会被老鼠一粒粒的偷走,最后突然发现一看才知道一下子少了这么多,300多万元最后直接化为2000多元,却只能得到百分之50的赔偿,实在是亏损太多了。

第二、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留好证据,用法律来维护我们自己的权益  比如这位女士就是如此,她知道了这种情况以后,不仅仅保留了自己的证据,而且敢于将银行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虽然没有完全的给与这个女士全部的损失,但是其实也赔付了百分之50的赔偿,虽然肯定是亏损的,但是也可以及时的减少自己的亏损。我们也要在给银行理财,或者说给其他机构理财的时候,好好地看好自己的金钱,留下自己的证据,这样不仅仅可以保护我们的权益,也可以在遇到意外的时候更好的维护我们自己的权益。

第三、要提前看好自己投资理财的合同,尤其是那些合同漏洞,这样才可以从根源上杜绝此类问题  这次这名女士就是没有看清这个合同,没有了解这个理财机构的可信度,还有这个理财机构的正规程度,最终在理财以后仅仅获得了2000元左右的理财金,所以说我们也在理财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合同,如果看不懂的话甚至可以找一些理财顾问来看看合同,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我们的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更好的理财,不要出现亏损!

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2. 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我们该如何避免踩坑?

理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信工作人员的推荐,要了解理财的风险,同时做好详细的调查,不能做无底线投资。不贪小便宜就不能吃大亏,这句话非常有道理,钱放在自己的腰包里,你不拿出来,别人也没办法,所以这种事就是自己要想好。
有原则,不轻信。
58岁女子买理财产品,结果只剩下了2190元,这件事女子和银行工作人员都有错。如果这名女子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信别人的话,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320万不是小数目,居然只剩下了2190元,真是让人想不通,这名女子没有认真思考,就轻易做出了这个举动,她太过于草率了。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轻信他人的话,钱是自己的,所以要有主意。
要提前了解风险,直接询问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能说会道,为了自己的业绩,会想办法去游说客户,客户要提前了解风险,自己可能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客户一定要提前询问工作人员,不能听工作人员说的都是好话,因为这不是保底的理财,所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不了解风险,贸然投资,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既然想投资,就直接询问工作人员,请他直接把风险讲清楚,要把丑话说在前面,毕竟这些风险都要由客户来承担。
要详细了解,不要轻易上当。
握紧自己的钱包,要详细了解理财产品,要了解投资的风险,如果内心不强大,无法接受投资失败,就要谨慎投资。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自己要坚持原则,只要不贪便宜,就不会轻易上当。想要投资,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3. 北京女子购买320万理财剩2190元,买理财产品有哪些风险?

买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风险。
虽然人们在认知中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是稳健的代表,但自从央行发布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早已从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转变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这意味着,如果投资市场剧烈波动,理财产品肯定会受到影响,不再是获得到期收益的产品。根据最近的投资环境来看,去年的债市可谓暴跌。债券基金亏损较大,而一些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自然出现收益波动,甚至跌破净值。
有些人可能无法接受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他们会建议其他有保证收益的理财方式吗?比如银行存款产品,国债等。这些产品都是固定收益产品,风险极低。此外,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零售占消费的40%。主要原因是新零售的诞生,不仅将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相结合,还借助分享经济政策构建了新的渠道。例如,投资者可以根据实物交易交换“买方”和“卖方”的身份,并让钱生钱。总而言之,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可能有亏,也可能有多赚。所以在购买之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来选择产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通常来说,在购买理财产品后,银行会与我们签订相应的委托理财协议、理财产品购买确认函等书面合同。建议以书面或电子形式保存。其次,通过银行工作人员购买理财产品后,我们不妨加一个微信,通过微信对话,固定工作人员对理财产品的重点承诺或介绍。以后一旦出现纠纷,也可以作为证据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北京女子购买320万理财剩2190元,买理财产品有哪些风险?

4. 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法院是如何判决的?

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法院最终判决银行承担50%的责任。

相信很多人在银行购买过理财产品,由于理财产品的收益要比定期或者活期存款的利率要高不少,而且有银行担保不会亏损本金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不想让自己的钱被通胀贬值掉,所以很多都选择了理财产品,但是家住北京的焦某用320万元的巨款购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结果却碰到了一个陷阱,原来其购买的并不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而是在基金经理郭某的蒙蔽下购买了私募基金,后来基金的实控人因为非法揽储锒铛入狱,导致了这个私募基金兑付困难,投资款也有去无回,焦某仅仅获得了2190元的执行款,焦某于是将广发银行北京太阳宫支行告上了法庭。

4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该起诉讼的判决结果,法院判决广发银行原理财经理郭某违规私自向焦某等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构成职务行为,相应法律后果由广发银行承担,因此该行被判承担焦某投资损失50%的责任。 虽然等来了最终判决,但是焦某依然觉得非常难过,毕竟320万元的存款不仅损失了10年的利息,而且仅仅剩下了当初的一半,跟金钱损失相比,更大的还有精神上的损失。郭某也承认其推销理财产品的行为跟银行无关,属于个人行为,但是法院最终认定了银行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对焦某的损失承担责任,焦某缺乏资金安全管理意识,也是造成损失的原因,自己承担另外的50%。
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你知道法院是如何判决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5. 女子购买320万理财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法院最终是如何判决的?

女子购买320万理财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法院最终是如何判决的?
一、女子购买320万理财剩2190元是怎么回事?北京有一名女子在一位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之下,花了320万元购买了一些银行理财项目,但是后来发现,所谓的这些理财项目,其实都是一些不法分子在打折理财项目地幌子去非法集资,这让这名女子觉得非常的后悔,后来,这些理财项目地相关负责人就被警方给抓走了,这名女子最终也只拿到了2000多块钱的退回资金,这名女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320万元竟然只剩下了这么一点,随后,这名女子就把这家银行告到了法院,希望银行能够赔偿自己所有的损失。

二、法院最终是如何判决的? 法院在审理这起案件的过程当中,判定这家银行在不法分子非法集资的这件事情当中存在一定的责任,所以,最终法院判定这家银行需要承担50%的责任,也就是说,这名女子可以从银行方面拿回自己一半的损失。

三、怎么评价这件事?这名女子最后虽然经过法院的审理,拿回了一半的损失,赔偿可是她也有一半的资金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失去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100多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名女子也非常的悔恨,他觉得自己不应该不经过仔细的考察和查看,就这样轻易的相信他人,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这名女子也吸取了经验教训,今后他再也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购买理财产品了,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们,大家一旦涉及到钱财问题,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上当受骗。

女子购买320万理财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法院最终是如何判决的?

6. 320万理财剩2190元,理财产品到底靠不靠谱?

理财是有风险的,但是有风险也不至于血本无归,要说理财,买股票亏了50%,亏了60%,这个都正常,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320万只剩下了2190块,这个明显不正常了呀,这个剩余的价值率0.068%。
大家买理财产品确实是有亏损的,可能股票之类的风险比较高,所以它亏损的比例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股票赚了钱之后赚的也多呀。买了半年股票赚了30%,50%,这个也有可能当然了,亏的话也有可能亏这么高的比例甚至更多承担高风险才能获得高收益,但是比股票更高风险的这种投资方式就算有也不至于真的血本无归。这种剩余的本金率只达到0.068%的强度,就已经非常之可怕了,这明显不是正常运营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是靠谱的,大家仍然可以相信,偶尔出现的时间并不能影响整体,要看大家去买什么理财产品,只要是在正规平台购买的这个理财产品的风险都是可控的。比如说他是买了纯债型的基金,它本身的回报可能就4%左右,不会太高,但他基本没什么风险,而且好多是流动的,随时都可以卖掉,买那种偏股票型的基金,它的收益可能会更高,但它也存在亏损的可能要高一点,买股票,那亏损的比例可能就更大了,要自己去衡量好这个风险。
如果是投资小白没有什么经验的,还是建议大家慎重考虑一些中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尤其是本身就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看别人玩自己就跟着玩,那可能大概率是亏损的。对于小白来说比较友好的是那种占据持仓比例95%以上的国债,纯债性的债券基金,它本身的回报不会特别高,但比银行存款也高一些,流动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风险也没有那么高,相对可靠。

7. 北京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北京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产品之后,后来却只剩下了2190元,这个损失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对于这名女子来说,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及时的去银行起诉,当然对于自己的理财行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这件事情主要是一名女子在银行进行投资的时候,当时一个理财经理介绍这名女子去购买私募产品,因为这名女子对于理财并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所以就盲目投资了320万,购买了这名银行理财经理所说的特别好的理财项目,而在这名女子眼中看来自己的投资是信托产品,所以基本上是可以获得比较确定的收益,可是很快,这名女子却收到一个消息,就是基金出事到最后理财基金全部兑换失误,而这名女子投资的320万元全部血本无归。在追缴罪名理财基金的过程中,却发现这笔理财经理只能够给到余子2190元,而且也没有其他可以执行的财产。所以后来这名女子就起诉了广发银行法院,最终判定这名银行去承担女子50%的责任。

对于不管什么样的投资者来说,在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一些,因为市场是有风险的,不可能保障自己是一定赚钱的,因为高收益绝对意味着高风险,所以作为一个有自我认知的人,对于自己的投资行为是需要提高警惕心的,不能够盲目的投资。对于银行来说也要加强监管,所以现在确实出现了很多关于银行内部员工违规操作的这样的事件,也让很多人觉得把钱存入银行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最后投资者再把自己的钱放到一些平台上,或者找投资经理投资的时候都要谨慎一些。

北京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8. 银行诱导女子买450万理财产品,结果仅退回90万,剩余的钱能追回来吗?

我认为河南洛阳的智女士的450万元已经买了理财产品,买的时候就相当于同意了这款理财产品所有的风险,因此剩余的钱基本上是追不回来的了。
很多人会说智女士其实挺冤枉的,因为当时买的时候,是听从了银行的工作人员的建议,而且是被告知本金并无风险,所以才会将全部的积蓄都用来买了理财产品。一年期之后竟然发现这款产品无法退还本金,并且当时买理财投入的450万,最终只退回来了90万。这样的结果,相信智女士是无法接受的。

理财有风险,如果不懂轻易不要买理财我们很多人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都会被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的品种真的是特别的多,而且理财也是有风险的。有的利率高的风险自然要高一些。而实际上智女士买的这款理财产品是属于风险较大的那类型,就是说,收益浮动较大,包括本金也不保证是能够全部退还的。
智女士对于理财产品并不了解,只是听从了银行的工作人员的建议。并且根据智女士的说法,当时买理财产品的时候的相关操作,也都是银行的这名李经理帮助自己操作,而自己并没有了解太多。

智女士对这款理财产品唯一的认知,就是这款产品最终能够本金赎回,并且有一定的收益。一直到智女士的产品到期,却只退回了90万的本金,才发现自己这款产品有这么大的风险。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理财,证券等这些专业的东西都不是很懂。如果不懂那么就要细心或者不要只听从别人的建议去买这些东西,毕竟真金白银拿出去的可是自己的钱。

银行人员并不都很专业,缺乏专业人员智女士找到当时推销她这款理财产品的李经理,她给的回复是她在向客户介绍这款产品的时候,所得到的信息也是这样,而最后出现这样的风险,不光是客户,就连她本人也是接受不了的。
银行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些产品是有一定任务额的,好多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就相反设法的向客户介绍这些理财产品,而往往忽略了这些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其实也是因为好多银行的工作人员并不是非常的专业。
不管什么样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所以银行在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是要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的。而似乎银行并没有对智女士做风险评估,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智女士与银行的矛盾点,也是这点。对于智女士能够承担的风险程度,银行并没有对其评估,最终使得智女士无法承担这款产品的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不专业所造成的。

维权有难度,银行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智女士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非常闹心的。这么一大笔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智女士在买这款产品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这么大。
为此,智女士已经将银行投诉到当地银保监分局,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能够追回自己的损失。
我和众多网友的看法一样,智女士的维权之路一定会非常艰难。因为在智女士同意购买这款产品的时候生成的产品合同,当中是已经明确标示过产品可能会带来的风险。而智女士既然同意购买,按照合同,自然就同意这个产品可能会带来的风险。
虽然银行的李经理表示自己在介绍这款产品的时候,是按照上级给予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客户的,并且她得到的这款产品的信息是安全可靠的,但是我认为哪怕是没有风险的产品,在购买之前也要对客户进行应该有的风险评估,这个环节是不能少的。
所以银行对此还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但是后续怎么样判定这个事情,还是要看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

结语整件事情当中,银行是有一定的过错的。但是对于智女士,我也觉得她过于疏忽了。
智女士完全听信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自己对这款产品没有做过多了解,完全出于信任就将这么一大笔钱用于购买了理财产品,如今有了这样的风险,想要后悔都来不及。
我们只能祈祷智女士能够早一点维权成功,追回自己的钱,或者减少一些损失也是好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