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通俗解释下摊余成本个什么概念,看了半天都不懂,书本的定义都不知在说什么。

2024-05-17 13:26

1. 谁能通俗解释下摊余成本个什么概念,看了半天都不懂,书本的定义都不知在说什么。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讲个故事吧。比如说,企业发行一种债券,面值是1250元,票面利率是4.72%,期限是5年。
其实企业是想募集1250元的,但是他发现按照他这个票面利率发行的话,没人买。后来企业折价卖,卖1000元。
本来价值1250元的债券,现在卖1000元,果然有人贪便宜买了。比如老王买了一份,很开心,到处跟人家说花了1000元买了1250元的东西,赚了250元。
到了第一年年末,老王收到企业给的利息59元,这时他的邻居跟他说,现在市场利率是10%,你的1000元拿去做投资的话,应该有100元的收益啊,可你现在只收到了59元(1250X4.72%),还差41块钱呢。
老王一听急了,就去找企业理论,企业说现在我没钱给你,那41块钱就当是我再管你借的吧。老王后悔莫及,但是也没办法,谁让自己贪便宜呢。这样第一年年末,老王自己记账的时候,提醒自己,我现在已经借给他们1041块钱了。
第二年年末,老王算投资收益,当然就要用1041的本金来算了(1041X10%=104.1),这时企业还是给老王59块钱,差了45块钱,老王又去找企业理论,企业还是没钱,这时老王自己说,那45块钱就当是我借给你的啊。回家后,老王恨恨的说,我可是已经借给他们1086块钱了(1041+45)。
暑去秋来,春来夏往,时间如梭。转眼到了第五年末,企业借的钱到期了,老王算了算,尼玛,老子刚开始花了1000块钱买了个1250块钱的债券,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道最后总共借给他们1250块钱。
这时企业给老王送来了1250的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59元,还送给老王一面锦旗“助人为乐、品德高尚”。现在老王再也不买债券了,改去学会计去了。案例中,每一期的本金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把这250块钱分摊到每一期。
因为一开始卖1250没人买,企业就卖1000,剩余的250分摊到每一期收,最后总共也能收到1250,。可以用这种方式理解。如果是溢价发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谁能通俗解释下摊余成本个什么概念,看了半天都不懂,书本的定义都不知在说什么。

2. 什么是摊余成本,书上说的好晦涩,简单通俗点就好了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现金流入-收回的本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最早一期的摊余成本一般等于实际的付现金额
 再给你解释一下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实际上是由于发行债券、等金融资产采用溢价或折价方式所造成的,由于当时是溢价或折价发行,那么发行价和面值之间就产生了差异,以后各期是对该差异的调整,最终是摊销到面值的。这个是个财务管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发行价摊销了本期利息调整金额后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就是摊销过后的成本

3. 关于摊余成本,我来说点人话

会计学到金融资产这一章会遇到一个难点小高山——摊余成本。
  
  我总结了一个快速准确又接地气的摊余成本公式: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票面利息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公式怎么来的?首先咱们来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企业应当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在每个期末,按照每期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按照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两者的差额挤出“利息调整”,实现对初始利息调整的摊销。并且,各期利息调整与初始利息调整方向相反,各期利息调整金额之和与初始利息调整金额相等。持有期间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①除已收回的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即: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收入(投资收益)-当期流入(实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另外,本期期末摊余成本即下期期初的摊余成本。
                                          
 别急,别急,我们来条分缕析。
  
 问:为什么会有利息差额?
  
  答:因为债券票面利率跟实际利率不一致呀。 
  
 问:那把债券票面利率改成实际利率发行不就好了吗?
  
  答:领导不同意呀,他有其特殊的目的呀。 
  
 举个栗子:
  
 A公司手头有个面值1000元,现在市场上投资收益率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可以自己定票面利率。
  
 现在市场利率8%,如果A现在很缺钱,想多多融资,那怎么办呢?溢价发行呗,卖1079.85元,为了吸引投资者,就降低其实际还债利率,让他看起来还的利息少了,确定一个10%的票面利率付息,实际按照8%付息。这就产生了实际利息(86.39元)和票面利息(100元)的差额(-13.61元)。
  
 现在市场利率12%,如果A现在不是很缺钱,但是想每年多收点利息费用,那怎么办?折价发行呗,按照12%的实际利率收利息,当前就便宜点卖给投资者,经测算,票面利率定10%,以927.9元的价格发行合适。这就产生了实际利息(111.35元)和票面利息(100元)的差额(11.35元)。
  
 问:那都按照实际收到的利息记账不就好了吗?
  
  答:会计准则不同意呀,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记账。 
  
 即:债券每期是按照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发生变化的,但是当前收到的银行存款的金额也是确定无疑的,这样就倒挤出一个差额,只能再增设一个二级科目(利息调整)。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
  
 2、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公式如下:
  
 实际利息收入=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投资收益】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借:应收利息】
  
 利息调整的摊销=二者的差额
  
  问:还是不知道啥是摊余成本? 
  
 答:我们来对“摊余成本”进行一下说文解字,
  
  “摊”是指摊掉了利息调整的金额 
  
  “余”是指剩下的金额 
  
  “摊余成本”摊掉利息调整之后剩下的债券金额 
  
 抛开所有书本的知识,我们按照常识计算一下,接着上例,A把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的债券卖出了1079.85元的价格,每期按照8%付息。
  
 那么第二年收了利息之后还剩下多少钱?
  
 1079.85*(1+8%)-1000*10%=1066.24
                                          
 那折价发行的摊余成本怎样计算?
  
 927.9*(1+12%)-1000*10%=939.25
  
 变形之后的公式: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收入(投资收益)-当期流入(实收利息)
  
 927.9+927.9*12%-1000*10%=939.25
  
 问:有什么规律吗?
  
  答: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息和-票面利息 
  
  无论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摊销过程都使得债券价格向面值回归。 
                                                                                  
 原因是, 各期摊销就是在摊销购买时形成的账面差异,也就是在冲销利息调整科目的金额, 其实最终公司的融资还是会收到1000元面值和5期的利息500元。
  
 这里就用到了 财务管理 中一个 重要结论 ,
  
 债券的价值随着到期时间的缩短,呈现周期性波动,最终等于面值
  
 其中:
  
 (1)折价发行的债券其价值是 波动上升 ;
  
 (2)溢价发行的债券其价值是 波动下降 ;
  
 (3)平价发行的债券其价值的总趋势是不变,但在每个付息周期,越接近付息日,其价值升高。
                                          
  这个规律可以用来检验我们计算的对不对,符合这个曲线走向就八九不离十,不符合就赶紧重算! 
  
 1、金额怎么算?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票面利息
  
 2、分录怎么写?
  
 1)取得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溢价差额】
  
 贷:银行存款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折价差额】
  
 2)后续计量:
  
 (1)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2)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将上述“应收利息”替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3)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投资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END

关于摊余成本,我来说点人话

4. 谁能通俗解释下摊余成本个什么概念,看了半天都不懂,书本的定义都不知在说什么。

债券的摊余成本=债券的账面价值
就是实际的投资额扣除已分摊“利息调整”额剩余的投资额

以溢价发行证券为例:
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
作为发行价格昂贵的补偿,溢价发行的票面利率会相对较高,(1+10%×5)×100=(1+i×5)×125计算出实际利率为i=4%。
第一期票面利息为100×10%=10元,实际利息应为125×4%=5元,两者差额5元即为溢价的25元在本期摊销的额度,这就是上文中的"(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中的一期的金额。得到第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为120元。
如此计算5期,第一期期初摊余成本为125元,每期摊销额5元,第一期至第五期每期期末摊余成本为120元,115元,110元,105元,100元。第一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与初始实际成本相等,最后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与票面面值相等。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 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成本 - 累计摊销额
折价发行的发行价比票面价值低,利率也较低: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 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成本 + 累计摊销额
拓展资料
其他供理解例子
例1: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按6%的利率测试: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6%。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 359
贷:其他货币资金 107 359
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7 000=100000*7%
贷:投资收益 6 441.54=107359*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8.46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参考资料:摊余成本—百度百科

5. 谁能详细并且简单的给我介绍下什么是摊余成本! 真心觉得概念有点模糊

通俗的来说:
1、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那么借了多少钱呢?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实际付的钱。
2、“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 - 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
3、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比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比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应收利息(实际利率计算)与实收利息(票面利率计算)差额
4、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也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也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5、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
6、一个万能的公式解决所有跟实际利率有关的内容:摊余成本=实际支出+(实际应收利息-现金流入)
7、实际利率法讲白了就是把当时在贷方的那个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那个二级科目,一步步调整到借方,最后归0,当然如果一开始在借方,就调到贷方,那你每一期应该调整多少呢,这个就需要计算,根据实际利率(投资收益)跟票面利率(应收利息)来计算,这个算出来的差额就是你这一期调整理的数额。所以呢,其实摊余成本就好象是利滚利,好比是假如我们这个钱不是买对方的债券,而是用来投资其它的东西,我们一开始的10000,实际利率10%算到一年后我们有多少钱呢,然后对方支付给我们的利息就好比是我们在这一年中,收回的钱,所以最后,摊余成本又得把这部分扣除,算出来的就是真正的年末的本金和。
8、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9、债券折价,每年付的息不够还实际产生的利息,利息未还清的部分追加本金,下年计息基础增加;债券溢价,每年付的钱大于按照市场利率实际产生的利息,相当于将利息都还了,多余的部分还了本金,下一年的计息基础也减少。
摊余成本=应付本金余额=帐面价值=实际支出+实际(应收)利息-现金收入
期初本金+期初本金*折现率(即当年利息费)-当年还款额
=下年初本金
=期初本金-当年还本额
=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

谁能详细并且简单的给我介绍下什么是摊余成本! 真心觉得概念有点模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