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然家的介绍

2024-05-09 06:11

1. 计然家的介绍

计然家,葵丘濮上(今民权、兰考一带)人,中国第一位商业理论家,“商圣”范蠡之师。先秦时期的经济学家,主要从事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史记·货殖列传》等史书中反映的“计然之策”,其特点一是要根据生产规律来决定经营方式,强调重视储备,即“知斗则修备。”二是要求根据市场供应关系来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三是要求国家用调节供求的经济办法来控制物价,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幅度之内,做到对产销双方有利。四是要求注意商品的质量,以“务完物”。五是要求注意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财币欲其行如流水”。1《货殖列传》说:“管仲修之,设轻重九府。”唐张守节《正义》:“《管子》云‘轻重’谓钱也。”所谓轻重,就是钱的问题。保证粮价平稳,那么“农末俱利”,所以是“治国之道”。这是治理国家所必须掌握的“轻重”。

计然家的介绍

2. 计然家的历史

最早在《管子》一书中,提到有“轻重之家”这个词语,并且有专门篇章《轻重》。另外,就是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有:“管仲修之,设轻重九府。”轻重九府,其实是姜太公在辅佐周室的时候,设立的九个掌管钱的职位。轻重,指的就是钱;九府,即指大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都是用来指掌财币的官员。后来姜太公归齐,将这一套机构带到了齐国,用于国家治理。管仲基本上是沿袭姜太公的做法而已。从《管子》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轻重之术”,从远古的时代就一直存在。当然了,诸子百家,没有谁不假托古人,以证明自己是“有来历的”,轻重家也不能免俗。根据《管子·揆度》篇记载:齐桓公问于管子曰:“自燧人以来,其大会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至于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不利其器,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实以益人,然后天下可得而牧也。至于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之玉,南贵江汉之珠,其胜禽兽之仇,以大夫随之。”桓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令:‘诸侯之子将委质者,皆以双武之皮,卿大夫豹饰,列大夫豹?。’大夫散其邑粟与其财物以市虎豹之皮,故山林之人刺其猛兽若从亲戚之仇,此君冕服于朝,而猛鲁胜于外;大夫已散其财物,万人得受其流。此尧舜之数也。”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尧舜是否真是“轻重之术”的发明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管仲本人,就是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他在齐国帮助齐桓公制定了“发展经济”的战略以后,一方面,采取“官山海”的办法,将盐的运输和专卖权都控制在国家手里,另一方面,又鼓励老百姓经商,全国上下,商风大盛。连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都不忘记提醒各国的君主:“勿忘宾商旅”……这还只是鼓励经济,而在重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经商成为全国的主要潮流之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这时候,就要用“轻重”办法来管理商业上的事情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政治经济学”。《管子·轻重甲》载:“管子曰:‘……故为人君,不能散积聚,调高下,分并财,君虽强本趣耕,发草立币而无止,民犹若不足也。’桓公问于管子曰:‘今欲调高下,分并财,散积聚。不然,则世且兼并而无止,蓄余藏羡而不息,贫贱鳏寡独老,不与得焉。散之有道,分之有数乎?’管子对曰:‘唯轻重之家为能散之耳。请以令轻重之家。’桓公曰:‘诺。’东车五乘,迎癸乙于周下原。……”这是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管子认为,一个君主,如果连最起码的“轻重”都不懂:散积聚,调高下,分并财,三者正是轻重家的主要研究课题,那么,他就不能算得上一个好国君。于是,一贯好学的齐桓公,连忙虚心请教。管仲就给他推荐了一个“轻重家”的人物:癸乙。“桓公曰:‘请问轻重之数?’癸乙曰:‘重籍其民者失其下,数欺诸侯者无权与。……唯好心为可耳。夫好心则万物通,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可因。知万物之可因而不因者夺于天下,夺于天下者,国之大贼也。……故申之以号令,抗之以徐疾也。民乎其归我若流水,此轻重之数也。’……”在轻重家眼里,和儒家、道家一样,轻重家所研究的,也是一种“治国之道”。轻重也不仅仅用在经济方面,而是用在政治、军事等领域,无所不包,已经上升成为一种哲学思想。管仲之后,将“轻重”思想用在“治国之道”上的,是在魏国进行改革变法的法家著名人物李悝。他提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魏文侯采纳这种建议,“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李悝的这一思想,显然继承了计然的经济理论。《货殖列传》在介绍计然的理论时候说:“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粜就是卖粮食的意思。是说假如一斗米的价格是二十钱,米价就贱了,则农民吃亏;而如果米价一斗涨到九十钱,米价就贵了,末业就受损失。末业,指商业、手工业等。末业受到损失,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去从事末业,结果,也就没有人创造财富了。同样,如果农业吃亏,就没有人愿意开荒种庄稼了。这两种情况,显然是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作为政府的管理者,一定要想办法控制粮食的价格,将其稳定在上不超过一斗八十,下不低于一斗三十。这样,农业与末业都能得到利益,维持市场上粮食与物品的价格平衡,就不会缺少粮食,也不会缺少生产与生活用品。这是治理国家所必须掌握的“轻重”。另外一个名臣晁错,则从粮食的角度,讨论轻重的问题。他提出贵粟的建议。他说:“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只要将一定量的粮食交给政府,就可以“拜爵”、“除罪”,这样一来,“富人有爵,农民有钱”。其后果一箭三雕:“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实行以后,果然天下大富,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到汉景帝时代,天下达到极富。所谓文景之治,所谓汉唐盛世,就是指的这个时代。汉武帝时,任用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主持均输盐铁的事情,派出大农部丞数十人到各郡国主管均输盐铁的经营。桑弘羊可以说是管子的一个得意“门生”,完全继承了管仲的治国思想,对“轻重”尤其实践得不错。“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事实证明,这些方针政策是准确而有效的,实行以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天子北至朔方,东封泰山,巡海上,旁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钜万计,皆取足大农。”……继桑弘羊之后,汉朝还出了一个“轻重”理论的实践大家,就是耿寿昌。他发明的“常平仓”:“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这一原理,直到今天还在经济学领域被广泛运用。总体上说来,轻重家的思想,是诸子百家中唯一的专门研究商业,并且通过商业上的成功,来实现“治国之道”的一个学术流派。这一流派,既对商业专门服务,也为政治和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其包括商业在内,又高于商业;其对商业文化的影响,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有利的是:国家调控——强化了商业文化的优势地位;天下同利——明示了商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不利的是:官商——从根本上违背了商业的自然属性;人治——从源头上诱惑了商人的逐利天性。

3. 计然家的代表人物

范蠡 ,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计然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计然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蔡泽,战国时燕国纲成(今河北怀安)人,计然家。善辩多智,游说诸侯,秦昭王拜为客卿,后代范雎为秦相,曾为秦王政出使于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历史的长河已经埋没了许多人,而留下来的只有寥寥无几的著作。

计然家的代表人物

4. 计然的介绍

计然,生卒年不详,姓辛氏,又作计倪、计研、计砚,字文子,号称渔父。春秋时期著名谋士、经济学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著有《文子》、《通玄真经》。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5. 计然的生平

计然,春秋时期谋士、经济学家。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史记·货殖列传》载:“昔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见矣。故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推此类而修之,二年国富,厚贿战士,遂破强吴,刷会稽之耻。范蠡叹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颜师古曰:“计然者,濮上人也,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尝游南越,范蠡卑身事之。事见《皇览》及《晋中经簿》,又《吴越春秋》及《越绝书》,并作计倪。此则然、倪、砚声相近,实则一人耳。”他对治理国家的策略极有研究,善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论治国方略。酷爱山水之游,而不去自荐于诸侯。因此,尽管才冠当世,却不为天下人知。南游到越国,大夫范蠡惊其才,从之为师。计倪教授范蠡“七条计谋”,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只用了其中五条,就消灭了强大的吴国,洗刷了二十年前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攻破越都会稽后屈膝投降,并随至吴国,臣事吴王的“会稽之耻”。历史上有汉兴三绝,萧何、张良、韩信为史所称道,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育”,也有三绝,即文种、范蠡和计然。在吴越相争中,文种直接管理越国政务,范蠡以军事辅佐勾践,计然不同于文种、范蠡,他的主要贡献在经济方面,且看《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所记:“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返。”这话的意思是说,从前越王勾践被困于会稽山上,于是重用了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争斗,就要做好准备,掌握了货物出产的时间和用途,就了解了货物,时与“用”两者的规律一旦形成,各种货物的情况就可以掌握而且看得非常清楚。

计然的生平

6. 计然家——一个被遗忘的诸子百家

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到先秦时期的神州大地上,此时,放眼望去,你一定会在其中看到这样一批人物。他们不辞辛劳,四处奔走于诸侯列国之间,他们不求回报,经常于闹市之地传道授业,而他们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希望天下能够安定,人民能够平安的生活。这批人物就是著名的先秦诸子,他们阐述的理念虽然有所差异,但归根结底,其最终点殊途同归——都是实现天下安定。而同时,也是正这些差异,才造就出了在我国文化历史上盛极一时的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其中这百家之间,又以儒、道、法、墨、杂等几家最为出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0.0.0 诸子百家 但是,我今天却不讲儒、道、法、墨、杂这几家,而是要讲述一个并不出名的计然家。这里,可能有读者要问了,计然家,出都不出名,这种经不起历史考验的学说,你讲它能学习到啥?其实不然,学派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有许多,包括著作失传、被当权者恶意忽略删改等等因素,但这些都不能否认它过去辉煌。而计然家就是这其中的代表,虽然在后世之中计然家并不出名,但是在春秋时期其还是颇具影响力的,齐国与越国就是对计然思想的成功运用,使得它们先后坐上了春秋霸主之位。那么话说到这里,各位读者是否对计然家提上一丁点的兴趣了呢?下面我们便来介绍一下计然家吧。 一、何谓计然家 要介绍计然家,就不得不先引出一句话。《货殖列传》中记载到:「 ”管仲修之,设轻重九府”,这句话要表述什么意思呢,就是讲述管仲参照姜太公的做法,在齐国重新设置了大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这九个官职,而这些官职都是专门掌管钱财货物、商运利息等等与经济相关的事物的。而所谓轻重九府,便是对这九种官职权重的一种划分,同时也是一种稳定物价策略指标。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隐约猜到,计然家是与经济学有关的一种学派。没错,就是这样的,计然家,又称其为轻重家,他们就一批以经济的角度为出发点,寻求治国安民之策的人,同时这也是诸子百家中唯一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学派。 1.1.1 计然家 而他们研究的内容范围则是上到国家政治经济,下到个人从商要义,对于个体与整体经济,都有比较全面、独特的描述。因此在此基础上,计然学家提出的「 ”经济学三十六计”(不同于兵法三十六计)除了被称为国家掌控经济的良策以外,还被称为古代个人致富的秘诀。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不难发现,计然学家如此重视经济的力量,毫无疑问必须倡导重商主义,因为唯有商运才能实现货币的流通,从而实现国家通过对经济的控制而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但纵观华夏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建立在小农经济模式上的历史,自汉后期以后便始终逃脱不了「 ”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特点,那么与其相悖的计然学家所阐述的内容,自然得不到官方的认可,甚至有时候还得到了偏激的误解,这就自然导致了后世研究计然之学的人少之又少,而能说出计然之策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也是计然学自春秋盛行一时后,便鲜有踪迹的主要原因。 1.1.2 计然三十六计现在几乎无人知晓 而到了近代,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外部经济上得以打破中国的小农经济模式,那个时候计然学家又曾横空出世一段时间(梁启超等人重视起来),但紧接着一切以西方看齐的思想席卷中国学术界,很多人开始引用西方经济学进入中国,这样熬了两千多年的计然学家还没繁荣起来,便再度被淹没掉了。那么计然家到底阐述了哪些思想呢,下面我们便来介绍其重点阐述的思想。 二、计然学家经济层面的主要思想 1、商品与资金流动的重要性 计然学家曰:「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交易的财和物,要快速的将它们投入到市场之中,就像江流一样绵绵不绝。对于商品来说,计然学家强调快速出手,他们不提倡将货物囤积到手中,等价值高的时候再卖出去。因为这样虽然可以使商人短暂的获利,但却使得社会的物价不正常的疯涨,使得穷苦之人更加买不到生活物资,这样极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是社会混乱的根源。对于此,计然学家首先强调国家应该重视处理那些恶意囤积货物,以此来威慑牟取暴利的人,其次计然学家又强调,快速的出手商品虽然谋利较少,但其出手的数量极多,所谓「 ”薄利多销”即是说这个,看似稀少的利润,其实占据了数量优势后,其创造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而一味的囤积货物,以此牟取暴利,很有可能还会陷入因天灾以及市场波动等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范围内,从而致使血本无归。 2.1.1 财币欲其形如流水 对于货币来说,计然学家认为把过多的资金放置到自己身边,这是一种变相的浪费资源,极为不可取。在国家层面上来讲,把资金闲置下来,其实是对社会发展的变相阻碍,因为这部分资金完全可以用来进行民生、军事或者其它等等领域的改善,或者在此投之于民来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在个人层面上来讲,所谓「 ”以钱生钱”也是这个理,将钱闲置在自己身边,第一无法为自己创造额外的价值,第二无法为社会商品流通创造价值。反过来将身边资金流通,其实是可以给自己增加利润的,而且这个利润其实也间接的加给了别人,因为你使用了资金,就意味着有人得到了资金。这样的双向获利是计然学家极其推崇的。其实也可以看到计然家的这种思想,就是现今社会提倡的一种行为,现今社会讲究一种闲置资金用来钱生钱,这与两千年的思想不谋而合,可叹,可叹。 2.1.2 以钱生钱 2、务完物 计然家还特别注重商品质量,「 ”务完物”的意思就是尽量保证所经营的商品质量是有保障的。对于个人来说这是长久经营所必须的策略,而对于国家来说,控制社会上的商品质量,制定统一的商品质量鉴定,是实现商业良性循环的保障。我们都知道,商品质量的好坏其实是很影响回头客的,如果实现同样功能的两件商品,一件质量极佳,另一件质量粗制滥造,我想大家都会选择质量极佳的那一件,这样在两家竞争者,质量好的那一家便优胜出来了。而对于国家层面来讲,制定一个质量标准,其实是保证商业良性竞争的关键,因为商业的道路上总有先来的与后来的。那么对于先来的来说,他们可能已经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对于后来的来说,这就是一种先天劣势,很容易竞争不过先来的。 2.2.1 质量保证,商品要追求良好的质量 那么当先来的占据了优势过后,没有国家强制的质量标准,先来的很可能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私自降低标准,这样最后到头来受到危害的还是老百姓。但是反过来,国家有了硬性要求保证商品质量,对于从事商业的人来说,使其不会被短暂的利润所蒙蔽,转了在竞争中生产更好的商品,这样于国家,能保证商业的稳定良好环境,于民众,能是民众买到好的商品,从而使社会环境稳定。不得不说,计然家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商品质量以及国家制定标准的重要性,其先进性可见一斑,就是在今天,务完物的思想仍是众多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 3、国家调控物价的重要性 计然学家曰:「 ”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谷物的价钱很低呢,农民便很少会去种地,因为这样无利可图,而谷物的价格太高呢,商人又很少会有人去卖谷物,因为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去买呀,所谓有价无市嘛。所以国家一定要控制谷物的价格,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市场出现稳定,农民种地供给出的谷物,与商人买卖的谷物大致相等,整个市场才能正常运行,这是保证民众稳定生活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稳定的基础。 2.3.1 国家的一种微调 其实不难发现,现今社会上的国家其实都在实行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唯一的区别就是程度不同,有的国家控制力度大,有的国家控制力度小,但不变的是都在实行价格控制。而将物价掌握在国家手中,无论是在特殊时期,比如打仗之时,还是在稳定的环境下,比如盛世之中,都能牢牢的掌控国内民间局势,不给企图谋取暴利之辈可控之机。当然在这里,计然学家更多是强调一种调控,维持物价对民众的一种平衡,这是三向受益的,对于商人来说正常的物价,意味着其所承担的风险也少,对于买方来讲,物价不会乱涨,其权益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对于国家来讲,前两者的平衡就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4、提前预知物价 计然学家曰:「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这句话是说,对于货物的价格,其实可以通过它的生产数量以及社会的需求量,来预知其之后的价格变化情况,再以此来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这就相当于我们如今所说的供求关系了,供大于求,一般来说商品都会降价,求大于供则一般会迎来商品的大福增长,所谓「 ”物以稀为贵”嘛。 2.4.1 提前预知物价,能及时采取应对之道 计然学家们认为,对于国家来讲,则应该提前预知一些重要的商品(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商品)的价格走向,并及时做好调整其价格的准备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国家才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市场混乱,造成经济衰退,民不聊生。而对于个人来讲,计然学家则更加偏向于商人以此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商品,这样商人提前准备好商品,在价格还未发生太大变化的时候,供求关系因为商人商品的调整,而自发的完成自己调控,从内部达到稳定。 2.4.2 计然书 通过以上计然学家的经济学思想分析可以发现,计然学家提出的思想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思想,我们现在都还在使用。但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思想,在古代并没有被统治者所重用,我们更多的只是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治理国家,对于其中的大部分,比如重商,强调商旅作用这部分,做的并不好。商人的地位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极低的,而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却永远离不开商业的发展,货币的流通也离不开商业的交流,那么虽然中国古代创造了非常优秀的农耕文明,但始终没有自发地更进一步,而踏入另一种制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以农为本的环境下,是不可能有大量人才来为商业发展铺路的,这也就导致了即便是有这么优秀的思想,也必然不会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三、计然之策的成功使用案例 1、范蠡 范蠡大家都知道,他帮助越国灭了吴国后,便独自隐居市野之中,逍遥快活去了,还有民间史料传闻他是带着西施一起去的。至于范蠡到底带没有带上西施,我们这里不作讨论,我们要说的是,范蠡在他以后的生活运用计然之计再次成为巨富的事儿。范蠡总结到,他经商过程所运用的第一个谋略便是「 ”薄利多销”,也就是我们介绍的商品流动的重要性,这一谋略的重点在于,对一些民众大量需要的货物使用,这要慢慢累积下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总会有原始资本累积。而在此之后范蠡又提出运用计然之计里的预测货物价值走向,当仔细观察市场,得出那些货物即将成为人民所需之时,便又投入积累资本去经营这些货物,这样相当于就是贱买贵卖了,资本自然扩大,以此反复投入,那么最终将会富甲一方。 3.1.1 一代商圣,范蠡 2、桑弘羊 桑弘羊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理财家,他对计然之学理解的十分透彻,制定了著名的均输政策,帮助汉朝迅速实现国库充盈。而在这其中,他又实行计然之学里面的国家调控物价的方法,使得天下的物价趋于稳定。他实行的方法则是平准,所谓平准,就是指「 ”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意思是 *** 引导去生产那些民众缺少的物品,并且通过大量贵卖贱买的方法,以此来防止天下商贾囤货操纵市场,从而牟取暴利。史书记载:「 ”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就是指桑弘羊通过 *** 来收购天下的货物,贵的就卖出去,便宜的就买进来,这样当时天下的富商大贾奸商们也想来分一杯羹,但却不是 *** 的对手,很多老本都赔了出来,这个时候,天下的物价便很稳定了,使得即使汉武帝如此穷兵黩武,汉朝也没有快速崩溃下去,而是一直支撑汉朝灭匈奴战争结束。 3.2.1 桑弘羊 从上面的介绍与分析中可知,计然之学既从国家层面探究如何通过控制经济来达到使社会安定的目标,又从个人层面讨论个人如何通过经济学来经商致富,而且通过范蠡、桑弘羊的例子,足以说明计然之学绝不是纸面上的学说,它是经得起实际考验的一种学说。但却是因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重农思想的因素,而使得越来越少的人投入到这门学问中来,如此这门学问也就渐渐的消失于历史中。同时计然之学也是先秦诸子中惟一一个研究经济与商业的学说,它提出的理论就是今天,仍有许多国家在使用,比如国家调控,注重产品质量等等。可叹,我经常遐想,要是计然之学被古代所重视,那么古代中国发展又是怎样一番样子呢?今天的学术界又是否会像西方看齐呢?你,认为呢? 
   

7. 计然的《计然传》

 计然,春秋葵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但是外表貌似平庸、愚钝,但自小非常好学,通览群书。就像人们常说的大智者若愚。时常观察学习大自然,善于从事物刚开始发生露出倪端时,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规律,知道别人的想法。因为他品行刚直,酷爱山水,常泛舟出游。而不肯主动游说,自荐于诸侯,所以尽管才冠当世,却不为天下人知。所以称做计然。因为他经常遨游山海湖泽,因此又号称渔父。曾经在南游到越国的时候,收范蠡为徒。范蠡曾经想将他推荐给越王,但他却对范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范蠡由此更深深的敬佩他,更尊敬他,虚心向他学习。

计然的《计然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